[摘要]普通人想发大财,有多难?普通人为什么发不了大财,主要原因是普通人总是眼高手低,梦想着发大财,一夜暴富,但是现实中你身边有大财的,哪个不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当...
普通人想发大财,有多难?
普通人为什么发不了大财,主要原因是普通人总是眼高手低,梦想着发大财,一夜暴富,但是现实中你身边有大财的,哪个不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当然也有一夜暴富的,但这种机会除了拆迁,其他项目一般都需要有胆识或者资金等等条件,普通人又不适合。

40岁前,我也一样,经常幻想一夜暴富,甚至到现在也是,每天入睡前,总喜欢做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梦想发财了以后可以过怎么样的生活。总觉得挣工资这辈子不可能达到富有这个程度,所以这辈子折腾了很多梦想暴富的项目。
一、炒股票
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银行工作后,我就开始炒股历程,开户第一天,买入的一个股票就让我当天翻倍,然后感觉自己像股神一样,幻想有钱的生活。但是在此后十多年里,贷款炒股、借钱炒股,几番折腾,亏完本金告终,零几年终于醒悟到自己的性格毛糙,追涨杀跌,不适合在这个市场跟人较量,一心想安心挣工资过小日子。

二、做保证金白银交易
零几年,有商业银行推出了保证金白银交易,记得是7%的保证金,24小时交易时间,又克制不住地加入,运气是不错,又是第一次交易,在没有搞明白交易规则的情况下,幸运了买对了方向,一周番倍,然后又开始借钱加仓,几个月后爆仓。这条路又断了。
后来又是保证金外汇交易,又以爆仓结束。

三、买彩票
各种彩票,特别是双色球,基本是每期不落,也中过二等奖,买彩票的好处是心理上总有很大的期盼,总觉得自己是有可能有一天发财的,但是在了解到彩票幕后事件后,信心受挫,之后就不做这个梦了。

2010年,我跳槽到商业银行工作,这时候,因为多项交易以失败告终,家里的积蓄被我折腾完了,虽然不甘心,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回归到以安心工作,多做业务,多拿绩效的路上来,但是一颗折腾的心总是不安份的。
2012年,家里装修,发现了家用中央空调的市场机会,调研过以后,找厂家审批代理,组建团队,租店面装修,二个月后开业,开始自己一边在商业银行上班,一边开暖通专卖店经营的职业生涯,2018年,因公司业务发展,已无法兼顾两边,从商业银行辞职,专职经营公司。

发财的路上很少有捷径,大多数人的财富不是一夜就有的,专注本职工作,做个有心人,多关注机会,不要看不起小钱,有时候你看不上的小钱,别人经过多年耕耘,发了大财。
其次,人的学识也是决定你是不是能挣钱的重要因素,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正确的经营思路,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你如何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任何行业,挣大钱的毕竟只有少数。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炒股,挣钱的也是少数一些自控能力强,投资思路清晰的人,我2017年重新进入股市,现在资金量已翻两翻,深有体会。
人人都想挣大钱,又不是人人都可以挣大钱,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些人只有空想,有些人却在实干,想要成功的前提更是要把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片面地认为读书无用。
普通人想发大财,有多难?
如果你已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普通人,那对不起,发财两个字就离你很远了,更别说发大财了。
财富本身一定是不会被均衡的分配,一定是存在阶级化的。
这种情况下,你所处的层次越高,分配到的财富也就越多,所处的层次越低,分配的财富也就越少。
当你把自己的财富阶层定义在普通人一栏,也就“丧失”了让自己优秀的权利。
当你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并且为之奋斗的时候,跨越财富阶层并不是不可能,但是需要靠30%的运气和70%的实力。
正如同那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勤奋和勤劳,通过学习和认知,去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的阶层,巩固自己的财富,但是想要发大财,确实非常的困难。
都说人这一辈子有7次左右,让财富蜕变,提升阶级的机会。
每抓住一次,都能让自己的财富增加一个零,这就是风口,也就是必然会遇上的运气。
抓住其中的一次,就是发小财,抓住两三次,那就是发大财了。
问题不在于无法拥有财富,问题还在于很多财富到头来,最终成为一场空。
因为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要面对认知不足,导致的财富风险化,也就是财富的流失。
简单地说,你只是暂时拥有了财富,却没有掌控财富相匹配的认知能力。
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难点,比起怎么赚钱更难。
当你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跨上了一个阶层,却因为一次意外,一场疾病,一次投资的滑铁卢,一次失业,重新回到了财富的原点。
甚至,一场创业的失败,导致负债累累,陷入了人生的谷底,无法翻身。
有多少人在发财的路上,成功过,最终却落得个越来越远,这才是最应该去思考的。
有一颗想发财的心,肯定是好的,比起那些不求上进的人来说,好太多了。
因为欲望和贪婪才能使人进步。
但如果没有办法脚踏实地,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实现这个目标,结局往往会很糟糕。
如果你看过那些真正发大财的成功人士,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功,是有标准路径的,而且是教科书式的。
通过机遇和勤奋挖到第一桶金,通过认知和思维裂变让财富倍增,最终通过变革和风险的防范,让自己在财富的巅峰站稳脚跟。
如何赚钱,并且有效地驾驭钱,是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东西。

先说说挖第一桶金吧,关键词,勤奋和机遇。
人生路上,想要积累财富,就一定会有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是一个概念,有人说是50万,有人说是100万,各种说法都不同。
其实,第一桶金的概念,指的是第一笔财富,最终会变成另一种存在。
比如,第一桶金最终变成了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第一桶金变成了买房的首付款,第一桶金给自己买了一辆车等等。
第一桶金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就是第一笔“巨额”的财富,可以影响到他未来生活的走向。
挖第一桶金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勤奋来获得的。
勤奋这个词相对比较宽泛,工作勤奋是勤奋,闯荡江湖跑业务,也是一种勤奋。
所以,即便只是默默无闻,努力地工作,也能够挖第一桶金。
只不过努力工作的挖金速度,同样取决于一定的机遇。
这就好像,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相对比较赚钱,什么样的行业相对比较赚钱,这都是风口吹来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运气成分。
20年前,IT值钱么,也值钱,但是没有前几年的IT那么值钱。
现在的IT值钱么,也值钱,但是人才的内卷导致了竞争的加剧,挖金速度大不如前。
同样的,很多人说做小生意赚了第一桶金,开网店赚了第一桶金。
甚至最近看到,有外卖小哥打拼6年,攒下100万资本的新闻。
他能攒下这么多钱,靠的是外卖的风口,以及自己没日没夜的勤劳,以及经验积累下来的方法。
勤劳和勤奋如果非要说出一点差别,就是勤奋本身,更需要一点方式方法。
其实,这些挖金的路,一定是需要时代的风口作为机遇的基石的,但如果没有勤奋的努力和钻研,又怎能真正意义上的赚到钱。
要知道千千万万的淘宝店,最终真正脱颖而出的,也都是百里挑一的。
在挖第一桶金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特别注意,就是要放弃没有赚钱机会的勤奋。
比如,一份工作月薪3000,不论你再怎么努力,也就只能是3000。
这种情况下是无论你怎么做都没有办法挖到金子的,因为你选错了金矿,这是一座铁矿山。
你需要做的是尽快从这座山学到挖矿的经验,然后果断离开,去其他的矿寻找机会,找寻真正的金矿。
但有一点记住,不要过度地去跟风,因为当下的金子,不一定是未来的金子。
尽量往蓝海市场里靠,不要去红海市场厮杀,更不要去夕阳行业做无畏的拼搏。
另外,第一桶金,不仅要你会赚,还同样需要你会攒。
在积累资本的路上,需要攒的不仅有经验,还有真金白银。
一方面,真金白银可以抵抗风险,比如失业,比如疾病,比如意外。
另一方面,真金白银可能会成为你开启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钥匙,不论是创业,亦或者是置业,甚至是结婚。
原始资本的积累不足,是导致人生距离财富越来越远的关键原因。
这里的原始资本,一部分是金钱,另一部分其实是个人的能力。
就比如你的学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赚钱的起点在哪里,也是决定你第一桶金挖取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好在学历本身,却不会制约你上升的高度,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社会大学教的才更重要。

接下来说说,财富倍增的裂变。
抛开那些比较虚的说法,我们通过数据去看那些高净值人群。
胡润百富2021年,高净值人群的划分,1000万人民币流动资产的人群,200万户。
其中,60%是企业主,20%是金领,10%是职业股民,10%是炒房者。
炒房者占比10%,也就20万户,比很多人的预期要低不少。
而职业股民占到10%,也有20万户,让很多人感觉大跌眼镜,原来真的有人在股市里赚到了钱。
20%的金领,也就是所谓的高级打工人,这个比例等于炒房者和炒股者之和。
而60%的企业主,也说明了在我国,创业致富,才是最最的主流。
从这个数据来看,从第一桶金到财富裂变,60%靠创业,20%靠投资,还有20%靠工作升职。
但如果你仔细去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的其实就是学习和认知,进修和深造了。
创业,比起普通的打工者而言,差别在于思维方式。
从原本的打工者心态和思维,转变为老板的思维,去统领全局,去挖掘和开拓市场需求。
大部分优秀的创业者,至少都把自己的公司干到了上市,而资本给它们的回报,不论是身价,还是财富,都是非常可观的。
即便一些公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每年几百万的净利润,几年下来也是非常的滋润。
可以说,创业比起打工最大的升级,就是要能够驾驭人,懂得用人力杠杆,去完成自己的事业。
自己把事情做好,那只是一个合格的打工仔,能够指挥一群人把事干好,才叫做创业。
再说说投资,更需要强大的认知了。
你以为炒房发家的人是因为运气好吗,显然不是。
他们需要足够的本金,强大的魄力,以及对于形势的预判,加上贷款的宽松和房地产的大力推动,才能最终靠房产斩获巨额的财富。
相比之下,股票投资赚钱,更是难上加难,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主力的坑里,血本无归。
强大的认知和预判,是职业股民能够脱颖而出,在高净值人群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认知是投资路上,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缺乏认知不仅不能在投资路上走远,更会在投资路上遭遇绊脚石,容易摔跤。
最后是金领,看似仅仅是一个高级打工仔,其实不然。
所有的金领其实都具备创业的能力,但是比起创业,他们更乐于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
金领和创业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相对稳定,不至于出现负债,不会因为失败而让财富的积累中断。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去做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去创业。
但是,金领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他们需要具备很强的能力,所以需要学习和深造。
除了原本的工作能力,还要有掌控全局的管理能力,不论是向上管理,还是向下管理。
有一些金领,甚至成为了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
虽说身份依旧是一个打工人,但打工的收入,远比普通人要高,这也让他们顺利挤进了高净值人群的行列。
真正意义上的创富阶段,其实就是这个时间人生阶段了,财富裂变也是来自于这几条路上的认知增长。

最后聊聊守富,也就是保住财富。
在这一点上,富人也远远比普通人要做得好。
往小了说,这部分人懂得要储备财富,应对风险。
虽说富人喜欢“负债累累”,但同样的他们总会为自己找后路,去储备财富。
花的是别人的钱,赚的却是进自己兜里,有风险别人扛,没风险皆大欢喜。
这就是富人思维中的守富,保护好财富,不断巩固自己的身份和财富阶层。
普通人有时候可以通过运气,让自己跻身财富圈的高层,但这种靠运气跨越的阶级并不稳固,会有千千万万种理由,让财富在短期内耗尽,从而跌落谷底。
创业由盛转衰,其实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时候,我们是凭借风口,挖到了第一桶金,甚至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可一旦风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认知不够,财富也就瞬间坍塌。
很多人会提到,把钱存银行不就行了嘛。
这种办法看似可行,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财富本身正在不断地贬值,价值越来越低。
逆水行舟的财富局里,但凡是停下脚步,享受不了多久,就会陷入沉沦之中。
没钱的时候,或许我们很难体会有钱人的烦恼。
但事实上,有钱人的烦恼,你是真不会想要的,比起普通人只想着赚钱,要复杂很多很多。
公司的经营,家庭的矛盾,婚姻的嫌隙,税务的问题,这些无疑都是致富路上会遇到的坑。
就这些,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一步一个台阶的升级打怪,是无法体会,更是无法掌控的。
财富的本质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形式,两者是相互匹配的。
脱离能力去谈财富,去寻找发财的机会,其实是不现实的,因为别人早已具备了赚钱的能力,而你却始无法更进一步。
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我不喜欢用“想”这个字,更喜欢用“做”这个词。
一起额都是做出来的,不是空口一言,不是主观遐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