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兴和张苞为了替父亲报仇,结拜为了兄弟,为何单单没有叫刘禅?事实上,关兴和张苞结拜时,之所以没有叫上刘禅,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二个原因最为很重要!不信...
关兴和张苞为了替父亲报仇,结拜为了兄弟,为何单单没有叫刘禅?
事实上,关兴和张苞结拜时,之所以没有叫上刘禅,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二个原因最为很重要!不信你看刘关张结拜时说了什么!

关兴和张苞结拜
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当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让关兴回成都报信,于是关兴得以躲过一劫,成功的活了下来。而张苞是张飞的儿子,范疆张达诛杀张飞时,张苞并未和张飞在同一营帐,所以张苞得以存活。最终,双方在伐吴之战中相遇!
张苞的老爹张飞,是死在伐吴之战前的,且诛杀他老爹的范疆张达都逃到东吴去了,所以张苞主动请命,想要当大军先锋,为父报仇!对于张苞的心情,刘备是非常理解的,所以他当即同意,由张苞担任大军先锋!
张苞对于刘备的任命,自然是非常开心的,可这项任命却惹怒了另外一个人,这便是关兴!关兴的老爹关羽,也是死在东吴人手中的,所以关兴和东吴同样具有大仇,他也想要当大军先锋。为避免两虎相争,伤了和气,刘备决定,让关兴和张苞比武,胜者为先锋!

张苞率先出马,连射三箭,均中靶心,令众人叫好。而关兴则另辟蹊径,直接用弓箭射击移动靶。他瞄准了天上正在飞行的大雁,说射第三只,确实就射到了第三只,令众人惊叹!很明显关兴的箭术更强!
见关兴在箭术上力压自己,张苞决定,直接和关兴比赛近战能力!但刀剑无眼,近战比拼一旦打出真火,就很难避免伤亡,所以刘备直接叫停了近战比赛,打算让他们两人共同担任先锋!当然了,先锋自然有主次,为了避免关兴张苞二人再次发生争斗,刘备直接以当年自己和关羽张飞的兄弟情义做比喻,告诉关兴张苞二人要以兄弟情义为重,并直接下令,让关兴张苞二人结拜为兄弟!
原文: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就这样,关兴张苞两人结拜为了兄弟,两人在之后的作战过程中,互相扶持,创造了不少佳绩!不过众人在艳羡关兴张苞二人的兄弟情谊时,却也非常好奇,为啥关兴张苞二人结拜时不拉上刘禅呢?要是刘禅、关兴、张苞三人结拜为兄弟,岂不就能延续桃园三结义的壮举,更加令世人惊叹吗?

在本文看来,之所以刘禅没有和关兴张苞二人共同结为兄弟,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二个原因最为重要!
一、刘禅当时不在场
关兴张苞二人结拜,发生在伐吴之战,而当时的刘禅并未在军中,这个时候总不可能把刘禅从成都请过来吧?等把刘禅请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说不定当时想要结拜为兄弟的一腔热血,都已经冷却了……
二、刘禅的身份与众不同
刘禅是刘备钦定的继承人,未来是要接掌蜀汉,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为了给刘禅铺路,刘备甚至狠心诛杀了刘封,这种情况下,刘备怎么可能会让刘禅去和关兴张苞结拜呢?
说白了,刘禅的身份与众不同,他的身上担着更大的责任,他不能去和关兴张苞结拜!
举个简单的例子,刘备、关羽、张飞结拜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那么如果让刘禅和关兴张苞二人结拜,是不是也要说这么一句话呢?要是这句话一说,问题就大了!
关兴张苞长期在战场作战,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所以他们的性命注定不会太长,但刘禅不同啊,刘禅长期呆在后方大本营,他能够活很大岁数啊,总不可能因为关兴张苞去世,就要求刘禅也去死吧?

当年刘备之所以和关羽张飞结拜,并说下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话语,是因为他当时无权无势,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现在刘禅不同啊,刘禅可是板上钉钉的皇帝!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伐吴,就是为了遵守当年的誓言,要为关羽复仇,最终改变了蜀汉的大政方针。要是刘禅和关兴张苞结拜,在关兴张苞去世后,刘禅是不是也得效仿刘备,违背蜀汉的大政方针而出兵呢?这不符合蜀汉的利益啊!
所以说,总的来看,刘禅特殊的身份,根本不适合与关兴张苞结拜!他可以给予关兴张苞最大的荣华富贵与信任,但没必要和关兴张苞“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罗贯中的时代限制
罗贯中生活的那个时代,皇权思想非常严重,皇帝就是最大的存在!所以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他根本不敢让皇帝去和别人结拜!
刘备和关羽张飞结拜时,乃是一介白身,穷困潦倒,谁也想不到他日后能当皇帝,此时的结拜,是大众能够接受的!但是关兴张苞结拜时,刘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皇帝了,这个时候再让刘禅去和关兴张苞结拜,那就是离经叛道了,不仅当时的读者无法接受,就连当时的朝廷都有可能因此而责罚罗贯中!
所以说,罗贯中能够让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但决不能让刘禅关兴张苞结拜!

结语
总的来说,关兴张苞结拜时,之所以没有拉上刘禅,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一、刘禅并未在军中,二、刘禅的身份与众不同,三、罗贯中的时代限制。其中第二个原因最为重要,不然等刘禅和关兴张苞说“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时候,估计刘备要彻底崩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关兴和张苞为了替父亲报仇,结拜为了兄弟,为何单单没有叫刘禅?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为报父仇,争抢伐吴先锋官,比赛箭术在伯仲之间。之后,关兴和张苞拿刀动矛,即将有一场龙争虎斗。关键时刻,刘备为两员小将调解,效仿当年桃园三结义之举,义结金兰。
当年桃园结义是刘关张三兄弟,此时,只有关兴、张苞,唯独缺少了刘禅?关兴和张苞并未将刘禅考虑在内,潜意识中将其忽略,有下列四个原因,依据演义简要分析如下。
其一,关兴和张苞有着共同的目标—“替父报仇”,而此时的刘禅与东吴并没有杀父之仇。
关兴之父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不久被杀;张苞之父张飞急于为二哥关羽报仇,被部下范疆张达割下首级逃到东吴。虽然罪魁祸首吕蒙惨死,其余仇人潘璋、马忠、麋芳、傅士仁、范疆、张达都在东吴,还活得有滋有润的。
因此,关兴和张苞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父报仇,惺惺相惜,结拜为异性兄弟就是很正常。而此时的刘禅,父亲刘备还健在,并没有和关兴、张苞一样,与东吴有杀父之仇。刘备为调和关兴和张苞之间的关系,主动提出让二人结拜,在战场上相互提携,一致对外,向东吴复仇。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其二,关兴和张苞是在刘备伐吴大营之中义结金兰,此时的刘禅远在成都,鞭长莫及。
刘备称帝之后,力排众议,挑选良辰吉日祭旗伐吴。途中,刘备夜里“心惊肉颤,寝卧不安”,观星象看到如斗大的一颗星忽然坠地,他派人快马加鞭询问诸葛亮。诸葛亮回奏三日内必有回报,此天象主损失一员大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损一上将。三日之内,必有惊报。”
果不其然,张飞也追随关羽而去,他的儿子张苞亲自来报丧。于是,刘备任命张苞和吴班为先锋,即刻出发,讨伐东吴。这时,关羽之子关兴前来报到,争抢先锋为父报仇。
此时,关兴和张苞在伐吴大营内相遇,虽不如桃园结义,相遇即是有缘,年龄相仿,自然义结金兰。而此时的刘禅还在成都享福呢,自然无法参加“小关张”的结拜。
其三,关兴和张苞岁数都比刘禅大,“小关张”和刘禅结拜不合适。
刘关张桃园结义已经是一段千古佳话,传为美谈。桃园结义,刘备最年长,还是汉献帝“皇叔”,当仁不让成为关羽和张飞的带头大哥,即主公。如今,刘禅公元207年出生,此时刚满15岁,关兴和张苞的出生年月不详,此时能够上阵杀敌,至少是成年人了,应该比15岁的刘禅大。
如果关兴、张苞和刘禅结拜,就会遇到一个很尴尬的处境,即刘关张的二代再次结拜,顺序却反了,本来身为大哥的“刘姓”却成为了小弟。如果小辈真的这样结拜,从刘备这儿来说,就很难接受。
其四,关兴和张苞是臣,刘禅是君,君与臣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注定不可能义结金兰。
当年的刘关张都是草根出生,虽然刘备自称汉室宗亲,实际上也是布衣一枚,并不比关羽和张飞尊贵多少。三人相交于草莽之时,地位相当,同甘苦,共患难,开创了蜀汉江山。
此时的关兴、张苞只是臣子、将军,而刘禅是太子、未来的皇帝。君臣有别,在讲究尊卑有序、“三纲五常”的古代是无法逾越的。其实在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关羽、张飞与刘备的关系已经悄然改变了。
他们心中仁德、和蔼可亲的兄长已然远去,此时的刘备是关羽和张飞的君主。第二代刘关张的身份更加明显迥异,刘禅身份是君,关兴和张苞是臣,谁也改变不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
因此,前三个,如目标不一致、不在场、岁数小等都是可以克服的原因,第四个君臣尊卑有别是最根本的原因,决定了只能是关兴和张苞义结金兰,刘禅缺席。
你是如何看待“小刘关张”结拜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