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4-01 00:00:25 浏览量(来源:小马

    [摘要]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我是老湿基,我来回答!其实完全就是靠着秦国祖宗的传统手艺——养马!追溯一下秦国的老祖宗,其实在商朝的...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我是老湿基,我来回答!

    其实完全就是靠着秦国祖宗的传统手艺——养马!

    追溯一下秦国的老祖宗,其实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是服务于王室了。

    在商朝的时候,秦国的祖先就在给王室养马、驾车。还不时的驾车随王出征。

    姬家拿下天下之后,秦国的祖先就分成了两家——赵和赢。

    赵氏就留在了黄河流域发展,后来做了晋国的大夫,也就是战国赵国的开国之君。

    赢氏带着人就奔着西北去了,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附近,操起了老本行——养马。

    赢氏部落一代目

    姬家定了天下,建立周朝,大封天下诸侯,武王封一批,成王封一批,日后历代王都封过诸侯,而此时的赢氏只能说是个小小的西戎部落——继续养马。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距离赢氏部落不远,另外,养的马确实好,并且驾车技术也高超。在周穆王时期,赢氏就曾经驾车陪着周穆王到处征伐。但,仅仅是个养马驾车的。

    正所谓一技在手,天下我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周幽王的时候,正史记载,是周幽王废除王后,以及剥夺了嫡长子太子的身份,改立褒姒的而为储君,惹怒了废太子姥爷申侯,申侯就联合西戎里应外合把王都镐京给霍霍了,周幽王也被干掉了。

    此时,太子也成功的被申侯扶持成了王——周平王。

    但是,镐京被毁成一片白地了——迁都算求,老祖宗在东边洛阳还建了个都城呢。

    此时,晋国、卫国、郑国这三个宗室诸侯国,都来护送周平王东迁,而赢氏也看准机会来帮助迁都,一路上出力的出力,护送的护送。

    秦国一代目

    等一切安顿之后,晋、卫、郑、赢氏都眼巴巴的看着周平王——家搬完了,总得吃席吧!

    于是,周平王就开始逐个赏赐了。轮到赢氏的时候,没得赏了,就对他说:你护驾有功,之前的镐京那块地你就拿去把,你常年跟西戎打交道,且历代养马有功,也该自己建国了。这样,被犬戎占领的镐京之地,你如果打下来了,就是你的。

    等于说,周平王给赢氏开了个空头支票,其实还有另一个用意:赢氏在镐京建国,正好帮我抵御西戎,而我在洛阳可以高枕无忧了。。。。。。。。

    赢氏由此才得以建国,正式的拿到了春秋战国的入场券!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周武王灭商而分天下,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其实最初并不在周天子的分封行列,不仅周武王没有对其分封,即使后来周成王、周康王再度分封,同样没有秦国的份,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那已经是西周末期的事情了。那么,秦国是如何成为诸侯国,又是如何一统天下的呢?其实这是一个历经了三十六代国君的奋斗故事。

    01.从秦非子至秦襄公:历百年终于位列诸侯

    秦人先祖可以追溯至颛顼,其后代大费(也称伯益)曾与大禹一起治水,后留在舜帝身边负责驯养和调校鸟兽,因功被赐姓嬴。西周之初,秦人先祖造父因给周穆王驾车,并在平定徐偃王造反中立功,被周穆王赐封于赵城。

    周孝王时期,造父之侄大骆迁居于犬丘。周孝王时期,为抵御北方戎狄侵犯,周天子在汧水、渭水大量繁殖马匹,并时常前往查看,大骆之子嬴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后因养马有功,被分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虽说嬴非子已被分封,但此时的他还不能位列诸侯,而只是周朝的附庸国。

    秦人获封西陲,不仅担负着为周天子养马的责任,同样也是周天子抵御西戎、北狄的最前线,秦人只能在戎狄夹缝之中艰难求存,秦国第四任国君秦仲、第五任国君秦庄公嬴其更是战死在了抵御戎狄的前沿,不过凭借着坚韧的性格,秦人最终还是在西陲站稳了脚跟。秦人为了在西陲求存,大量吸收了西戎文化,这点虽然受到中原列国鄙夷,但却为此后秦国变法图强提供了文化基础。

    至第六代国君秦襄公嬴秦开在位,其一面与戎人和亲,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与周王室的联系。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脚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后又护送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便将王室已经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赐予秦国,秦国至此才正式位列诸侯。

    02.从秦文公至秦穆公:历经一百四十余年称霸西戎

    作为秦国历史上位列诸侯后的第一任国君,秦襄公最终还是于襄公十二年(前766年)死在了讨伐西戎途中,其子秦文公即位,而秦国也就此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不仅领土得以迅速扩大,其国家政治建设也日趋完善。

    秦文公在位期间,于汧水、渭水的会合地营造城邑,并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山以西,同时设史官以纪事、建刑法以强管理,使得秦人开始定居、耕种,逐渐摆脱游牧习俗。

    秦文公后秦宪公嬴立即位,在位期间迁居平阳,攻灭亳戎之国荡社、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并在周桓王帮助下击败芮国,俘虏芮伯万。

    由于秦宪公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其子太过年幼,导致秦国陷入了“三父之乱”,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国君,十余年后又杀秦出子,重新拥立秦武公为国君。秦武公即位后便将三父等人诛杀,迅速收回权力,在位期间又先后征服、吞并了绵诸、邺戎、冀戎、义渠戎、狄和貘等戎族,并设县管理所占之地,使得秦国势力抵达渭水流域。

    秦武公之后秦德公在位,其在位虽仅有两年,但却通过设立伏日、迁都雍城等措施,使得秦国的各项制度具有了一定雏形。

    秦德公去世之后,其子秦宣公嬴恬即位,即位之初便碰上了周王室政变,秦德公则选择韬光养晦、安心发展,为秦国赢得了四年发展时间。至此,已经占有关中平原大部的秦国,正式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但同时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却开始加深,在多次遭受晋国进攻后,秦宣公于前672年向晋宣战,并击败晋军。

    秦宣公去世后,传位于其弟秦成公嬴载,秦成公在位三年又传位于其弟嬴任好,这位便是鼎鼎大名的秦穆公了。秦穆公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为谋臣,与晋国联姻结盟,结为“秦晋之好”,从而在晋国默许下先后攻灭梁国、芮国、滑国等。

    晋文公去世后,秦晋联盟瓦解,秦穆公本想趁机向东扩张,但却在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两次败于晋国,秦国东进之路牢牢被晋国堵住。无奈之下,秦穆公只好继续强大国力,继续向西发展,先后灭掉西戎所建国家12个(另说20个),拓地千余里。因攻打戎狄有功,周襄王封秦穆公为西方诸侯之伯,秦国遂称霸西戎。

    03.从秦康公至秦出公:两百余年的艰难守业

    秦穆公称霸之后,因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堵住,秦国对外扩张空间被压缩,秦国开始进入艰难的守业阶段。在此期间,秦国由于常年与晋国交战,再加上“四代乱政”等内乱,这段时期的秦国极为艰难。

    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嬴罃即位,为了对抗强大的晋国,秦国连楚抗晋,时晋灵公顽劣成性,赵盾把持晋政,晋国霸权几欲崩溃,楚庄王遂北上争霸,秦国则屡屡偷袭晋国后方。然而即使如此,由于两国之间的巨大国力差距,秦国仍然是难得一胜。

    秦康公后秦共公嬴稻即位(《史记索隐》称嬴貑),在位仅四年,期间曾为救崇国出兵攻晋。

    秦共公后秦桓公嬴荣即位,在位期间不恤国政、百姓怨声载道,此时晋国因败于楚国,遂与秦国沿黄河结盟,秦桓公则想趁机联合楚国、翟族攻晋,结果反被楚国出卖,晋国则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大举攻秦,秦国惨败。

    秦桓公后秦景公嬴石即位,在位期间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虽曾于前564年和前562年两败晋军,但彼时晋国复强,楚国又退出争霸行列,秦国仍然无力与晋国周旋。前559年,晋国联合鲁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等进攻秦国,双方不分胜负。为了避免持续交战,双方最终和谈,于秦景公三十年(前547年)结盟罢战。

    此后,历经秦哀公嬴籍、秦前惠公嬴宁、秦悼公嬴盘、秦厉共公嬴刺、秦躁公嬴欣、秦怀公嬴封,除了秦哀公时曾出兵救楚,以及与大荔、义渠交战之外,秦国对外少有战争。在此期间,发生了“三家分晋”事件,其中魏国在“李俚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秦国东部新的强敌,而秦国则在秦厉公后开始陷入内乱,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日渐衰弱。

    此后,秦灵公嬴肃、秦简公嬴悼子、秦后惠公嬴仁、秦出公嬴昌在位期间,因地缘关系冲突,秦国与魏国之间开始频繁爆发战争,然秦国由于内乱严重,根本无力对抗,虽然沿黄河修筑工事,却在魏国进攻下连败连退、丧师失地。

    不过,秦国虽然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却仍然不乏英明君主,例如秦简公便在继续抵御魏国的同时,积极谋求变革强国,他通过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承认“私田”合法性,一定程度破坏了贵族特权。秦国本就受西戎文化较大,这些改革措施又一定程度削弱了贵族特权,可以说为此后“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一定基础。

    04.秦献公至秦始皇:一百六十余年的强国统一之路

    秦出公后,早年流亡魏国的秦献公嬴师隰回国即位,秦国自此开始重回正轨,后经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两代,秦国迅速崛起,并不断蚕食东方列国,至秦始皇嬴政即位时,秦国已成傲世天下的超级强国。

    或许是早年曾有流亡魏国的经历,秦献公回国之后,便迅速在秦国推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措施,同时鼓励奖励百姓生子,并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迁入秦地种地、放牧,待之与本国人无异。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却为秦孝公嬴渠梁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之后,秦孝公嬴渠梁即位(《史记索隐》称嬴曲梁),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实行变法,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开阡陌、奖耕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随着魏国衰败,秦国日强,秦国东部压力骤减,这给秦国持续增强国力提供了一定外部基础。

    秦孝公之后,秦惠文王嬴驷即位,虽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但却不废商鞅之法。在位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嬴驷于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自称秦王,从而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君王。

    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嬴荡即位,秦武王在位时间虽短,但其对秦国崛起的贡献却功不可没,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连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尤其是攻占宜阳,可以说为秦国东出打下了一个前出基地。

    秦武王之后,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等大战,其重用白起为将,连败三晋、攻破楚都、大败齐国,攻取魏国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攻陷西周公国,俘虏周赧王和西周君,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此后,山东六国再也难以对抗秦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去世后,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嬴异人先后即位,但这两位加起来执政的时间也仅有四年,其中秦庄襄王在位期间攻灭东周国,并继续蚕食三晋,使得秦国领土继续向东扩张。

    秦庄襄王后,秦始皇嬴政即位,对内平定长信侯嫪毐叛乱、除去丞相吕不韦,集大权于自己一身。此后,秦始皇开始向东方六国举起了屠刀,历经十年的统一战争,秦国向东先后攻灭山东六国,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综上,从获封西陲到位列诸侯,再到称霸西戎,艰难守业,进而变法图强、一统天下,秦国历经了三十六代秦君的统治,虽然期间也曾有过昏君和内乱,但总体来说,秦国国君的质量要远超其他列国。再加上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等优势,才使得秦国在历经六百余年后,最终在秦始皇手中一统天下。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