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东北会衰退?东北为什么会衰退?其实,套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也再适合不过,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中著名的“辽沈战役”就在东北这块土...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东北为什么会衰退?其实,套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也再适合不过,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中著名的“辽沈战役”就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展开的。我东北野战军在这块黑土地上与国民党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把东北国军就地全歼,为华北战场减轻了压力。解放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优先发展东北,并且还曾打算把首都定在东北的长春,但由于气候原因最终放弃。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如此看重东北呢?我们都知道,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一个国家要强盛发达,必须有雄厚的重工业,对此,毛主席深有体会,那么到底该不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此毛主席曾与饶漱石展开过一场争论。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就作为新中国的基石,很多重工业都在这里扎了根,全心全意建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如果照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也许东北不会出现如今的这种局面,因为按照当时的既定方针,我国一直执行的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集体化大生产,那么像东北的许多国有企业就不会面临转型的问题。但是,改革开放后,东北的众多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显得力不从心,渐渐地衰退下来。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国企。

1999年兴起的下岗潮,就是东北衰退的节点,作为重工业企业,你让他转型,谈何容易!即便就是一个饭馆,你让他转转行也费劲呢!所以,东北就是这样在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地衰退了下来,这也是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其实也并不意外,就像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经历了阵痛的俄罗斯虽然说也算是成功复活了,但也是极其衰弱,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我们以为他又强大了,但也只是表象,一场俄乌战争打下来,暴露了俄罗斯还是外强中干不尽如人意!

虽然振兴东北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但这不是靠喊喊就可以的!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也一直在坚持转型发展,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山西不也还是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嘛!转型,谈何容易!俗话说:船小好掉头,让一艘航母紧急掉头,弄不好就沉了!所以,东北未来的路该如何走,除了资金的支持之外,大方向十分重要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我是东北女婿,老婆来自吉林靠近辽宁的一个小城市。因此,我到过几次东北,说说我的经历。
故事一
和老婆回东北,飞到沈阳,改大巴,预计半夜两点到老婆老家小城汽车站。
在大巴上,就接到丈人的电话,说有位朋友非要开车来车站接。
老婆说不要,自己打车回去。
丈人说不行,朋友老热情了,难以推却,让我们下车后在哪里哪里等。
半夜两点下了车,老婆很久没有来过,也不熟,问了几个人,才找到约的地点。到了那,却没有找到朋友,只好打电话给丈人。丈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再回给我们,来回几次,终于接上头了,却发现这位朋友自己就是出租车司机。
城市很小,开车一会就到,路上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这位朋友说约的时候没有说清楚,等岔了,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家,丈人对朋友一阵感谢,然后要给他50块钱。朋友说,你这瞧不起人呢。于是,两个人厮打起来,打了五六分钟,朋友拿着50块钱走了。
没有一个人在这件事情上得益:
丈人担了人情,花的50块钱远远超出应该的出租车费;
朋友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生意,如果正常做,恐怕不止50;
而我和老婆在寒风中多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到家。
这,就是东北的风格。
故事二
在东北请老婆的亲戚吃饭,找了家上档次的馆子,吃的也不错,最后买单的时候,我让服务员把账单给我看看。
我拿到账单,扫了一下,是不是所有菜都上了,又大致算了一下十位数以上的部分。
期间,丈人在旁边说,不用看了,不会错的。
我没有听出这句话的语气,以为只是顺口一说,只是答应了一声,看完拿出信用卡买单。
回家的路上,丈人一路没有说话,回家后忍不住发脾气,我的所作所为让他今后在家族里抬不起头了。
我做错了两件事情:
- 不该看账单不该用信用卡
这两点都会让人觉得,我不是真心想请客。
故事一和故事二,发生在十来年前,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变。
故事三
这件事就发生在两三年前,丈母娘打电话给我老婆,让买四瓶安眠药。
我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这是二级精神管制药,即使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在医院系统里查到这种药在库里的数量,而且每个月要清点一遍,出了问题责任很重。开这种药,一定要病人本人就医,而且医生每次最多开半瓶。
朋友问我,你丈母娘有处方吗,为什么要这么多?
老婆把这些问题回馈给丈母娘。丈母娘说,就是谁谁谁的谁谁谁的......的谁谁谁呀,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呢。
老婆把这种药的麻烦程度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说,人家都知道我女儿在上海,结果你什么都做不了,我怎么给别人解释?你就是不肯帮忙,你现在变得跟南方人一样坏。
三件事情,都说明了,对于东北人来说,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挣得面子,而这与商业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尤其当身边全是这种想法的人,这成为全社会的行事风格,这个社会就逻辑混乱,无法发展了。
我不知道其他到过东北的南方人是什么感受。从一下飞机开始,就感觉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其他地方都欣欣向荣,哪怕是中部,西南,并不富裕的省份,仍然让人充满活力。而东北的气氛让人窒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在抱怨不公,每个人都在等待。---- "振兴东北"计划已经好几轮了,你们究竟还在等什么?
气候,港口,会影响经济生活,但是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如果东北人不做出改变,我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
========
没有想到参与的人这么多。
我认为,人情社会是农业社会的特点。农业社会里,农民被约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家需要相处一辈子,所以自然形成了人情社会。
而商业社会里,人员流动大,需要经常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了农业社会的人情互相,就只能依靠法规来约束彼此,否则商业无法进行。
就像体制外单位人员的人情世故明显低于体制内单位人员,因为体制外单位大家无需打一辈子交道,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面子。
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跑步工业化,商业化,还有大量人情社会风气,是正常的,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已经明显从人情社会向法规社会过渡,而东北则是少数还保留浓重人情色彩的地区。
我也不知道,是东北的改革不成功,造成社会风气仍然停留在人情社会;还是社会风气使得改革不成功;也许是互为因果吧。
关于另外一个特征,大家都在等待,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