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3-07 18:00:24 浏览量(来源:小马

    [摘要]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那个猛将叫秦叔宝,李世民登基后,对秦叔宝十分苛刻,十几年不给他升官儿,还排在凌烟阁最后一名,但这是正常的,并...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那个猛将叫秦叔宝,李世民登基后,对秦叔宝十分苛刻,十几年不给他升官儿,还排在凌烟阁最后一名,但这是正常的,并无不公之处。

    对于秦叔宝这个人,他曾经在李唐创业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十分勇猛,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但李世民登基后,在封赏功臣时,最低一级为300户,最高一级为1500户,秦叔宝得到的仅仅只有700户,排在中下级。

    最令人不解的是,到了贞观中期,李世民建立凌烟阁,将大唐的功臣画像放入其中,秦叔宝排在倒数第一。

    这些反常的地方,令很多人不解,甚至怀疑李世民猜忌秦叔宝。

    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后来认真仔细地再去读了几遍唐朝史书后,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秦叔宝的功劳和他拿到的赏赐是成正比的,没有不妥之处。

    从秦叔宝的战功就能了解事情的始末

    我们来看看秦叔宝的征战经历以及他立过的功劳就会十分清楚明白。

    秦叔宝原本是隋末大将来护儿手下一员猛将,隋末天下大乱后,他几经辗转,选择投奔了瓦岗军,深受李密器重。

    但李密不久之后,由于决策错误,在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硬碰硬地大战之后,元气大伤,他又不顾这种不利情况,接着又和王世充硬碰硬,结果导致瓦岗军败亡。

    秦叔宝正是在瓦岗军与王世充大军激战后被俘,但王世充十分猜忌他们,而且性格人品不佳,秦叔宝干脆就和程咬金一起投奔了李渊。

    从这一刻起,秦叔宝才算属于大唐的人,李渊随即就把他分配到了李世民的帐下效力。

    注意,秦叔宝来报到后,李世民对他是礼遇有加,随即将其任命为马军总管,起步也不算低。

    而我们所说秦叔宝立下有赫赫战功,那么究竟都是些什么样的战功呢?

    秦叔宝是619年2月投奔的大唐,这一年的11月,李世民就对他委以重任。

    当时宋金刚举兵犯境,连续攻陷李唐不少地盘,河东告急,唐朝多名战将也被俘虏,李渊只好调李世民前去抵挡。

    而秦叔宝,则是被李世民安排与殷开山搭档,在美良川截击尉迟恭,这也是大唐两员猛将第一次在战场上较量。

    不过,我相信他俩是没机会单挑的,大军厮杀的场景下,他们应该都忙着砍人,没机会单打独斗。

    尉迟恭虽然勇猛,但最终还是被秦叔宝击破,唐军斩首2000余级。

    此战之后,唐军随即与宋金刚展开了对峙,不久,宋金刚粮草耗尽,向北撤军,李世民率军一路击破敌军,又追击至介休一带。

    为了彻底击破宋金刚,李世民决定以秦叔宝、程咬金、李世勣率军攻击敌军阵北,翟长孙、秦武通攻阵南,攻击之时,假装败退,等宋金刚追来时,李世民再率军从后面突袭。

    此战,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宋金刚大败而逃,主力被歼灭,尉迟恭被迫献城投降。

    而秦叔宝在此战中立的功劳最大,表现最突出,所以受到了李渊的奖赏。

    不过,赏赐归赏赐,李渊对秦叔宝说的话还是肉麻了点。

    他在赏赐秦叔宝的圣旨上说,你不顾妻子,大老远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如此功勋,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只是区区一些金银珠宝和奴仆。

    除了赏赐金银财宝、奴仆以外,李渊还将秦叔宝升职为秦王府右三统军。

    宋金刚被歼灭,迫使尉迟恭投降后,秦叔宝也因为立下不小功劳,李渊又赏赐他大量的财物,还加封为“上柱国”。

    所谓上柱国,在唐朝是一种勋级,对于在战场上立功的人,一般会给他提升勋级,每个勋级享受不同的待遇,上柱国属于最高等级,享受正二品待遇。

    此后,李世民更加器重秦叔宝。

    众所周知,李世民手下有一支精锐骑兵——玄甲军,他把玄甲军分成四队,由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翟长孙统领。

    这支军队可是李世民的亲兵,也是王牌,秦叔宝刚来一年,就被安排到最核心的岗位,这明显是对他十分器重的。

    不久之后,秦叔宝在战场上又第二次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王世充打不过李世民,于是与窦建德结成军事同盟,窦建德随即挥师十余万来攻。

    双方在虎牢关爆发一场大战,李世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一战擒获王世充、窦建德,基本平定中原。

    大战开始时,正是秦叔宝在关键时刻亲率数十骑率先攻破窦建德大阵,唐军士气大振,一路掩杀过去,才彻底瓦解了窦建德军队。

    所以他立下的功劳也很大,李渊再次赏赐了他很多金银财物,并加封他为“翼国公”。

    后来,李世民攻灭刘黑闼的那场著名的“洺水之战”,秦叔宝也是亲率一军击破刘黑闼,表现突出,又立下一大功劳。

    李渊也再次赏赐了秦叔宝大量的财物。

    李唐平定天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爆发夺嫡之争,双方斗争激烈,最终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帝位。

    而秦叔宝在整个玄武门事变的过程中,究竟参与了多少,并无记载,说明他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很重要。

    李世民登基时,对功臣进行了封赏。

    赏赐的最高一级是食邑1500户,给了裴寂,他是李渊的心腹,也没啥可说的。

    第二级是食邑1300户,给了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恭、王君廓。

    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所以封赏等级比较高。

    而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受到的封赏是食邑700户,排在中下级别。

    谁知就在这时,秦叔宝突然说自己病了,病到不能工作的那种地步,请求回家养老。

    他对外则宣称说,自己年轻时,经历大小200多场战役,身上受过的伤都数不过来,而且有几次是重伤,所以现在经常生病。

    自此以后,秦叔宝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不再参与朝政,一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去世。

    李世民下令追赠他为徐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并且在他墓前造石人马以表彰他的战功。

    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令阎立本绘制24功臣图像挂于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也是对功臣们的表彰,秦叔宝入选,但排在最后一位。

    而最大的争议就在于,秦叔宝明明战功赫赫,功劳无数,为什么受到的封赏那么低,在凌烟阁排名还是最后一名?

    秦叔宝为何在凌烟阁排名最后?

    其实,秦叔宝立下的功劳一共就那么多,但每次立功,都及时得到赏赐。


  • 美良川击破尉迟恭,李渊说了肉麻的话,赏赐金银、奴仆,给升职加薪。


  • 击破宋金刚之战,李渊不仅赏赐财宝,还加封他为上柱国。


  • 攻灭王世充、窦建德之战后,李渊除了赏赐财宝,还加封秦叔宝为翼国公。


  • 洺水之战击败刘黑闼,李渊赏赐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


    从这些战功与对应的赏赐可以看出,秦叔宝每次立功,都会受到高规格的赏赐。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上柱国、翼国公,勋级是最高的,还被封了爵位。

    要知道,李世民帐下还有其他不少猛将,他们也立了不少功劳,也没得到这么多赏赐,要知道,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可没有什么上柱国、翼国公之类的爵位的。

    说这么多有点绕,咱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

    简单说,秦叔宝立下的功劳,李渊已经给了他足够的肯定和赏赐,大唐并不亏欠秦叔宝任何东西,你立功无数这不假,但你每次立功,都是得到了高规格奖赏的。

    但为什么后来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的赏赐越来越少呢?

    主要因为两件事情。

    其一,秦叔宝在后面的日子里,没有立下什么大功。

    李世民封赏功臣时,不仅要看打天下时立下的功劳,还要看后来在夺嫡之争中的立功表现。

    很明显,在秦王府的武将团队中,最突出的只有尉迟恭,其他人其实都是配角。

    尉迟恭在玄武门事变的过程中,可谓是忙前忙后,为李世民那是操碎了心,又是劝说李世民及早采取行动,又是提着剑去请房玄龄、杜如晦的,后面还亲自砍死李元吉,救下李世民的性命。

    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肯定是智囊团队中对整个事件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的功劳是最大的,贡献智力和统御全局的人往往是贡献最大的。

    这里面,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恭,他们几个正是玄武门事变的深度参与者,而且是策划者、指挥者,封赏的时候,排在第一梯队是正常的啊。

    而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他们是执行者,只管执行上级制定好的策略即可,论功行赏的时候,执行者的贡献肯定是远远不如指挥者和策划者的。

    就好比在战场上,如果一个军事统帅制定了高深的军事谋略,并指挥手下的将领打赢了一场战争,那么论功行赏的时候,这名军事统帅的功劳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手下的大将,再往后才是猛将,然后依次往下。

    再举个例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博望坡之战,策划者和指挥者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是执行者。

    最终,关羽、张飞、赵云按照诸葛亮的策略,打赢了曹军,那么功劳谁最大?肯定最大的功劳是给了诸葛亮,其次才是关羽、张飞。

    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一次封赏,就是这么个道理。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在事变过程中,贡献了智慧,是核心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理应排在封赏的最高阶。

    尉迟恭只是性格比较激进了一点,以至于主动去多次劝说李世民,忙前忙后,最后深度参与了整个事件,所以才会有那么高的封赏。

    而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只是最终计划成型后的执行者,是受指挥者和策划者指挥的,封赏排在后面也正常。

    其二,秦叔宝过早退休,所以凌烟阁排名最后。

    李世民搞凌烟阁功臣画像的时候,已经是贞观十三年,他都当了十三年的皇帝,贞观之治也基本实现,这期间又有不少人立功。

    比如说,魏征是玄武门事变之后才加入李世民麾下的,可他却是为实现贞观之治立下无数功劳,那些治理天下的政策,发展经济的举措,把一个国家治理好是很复杂的。

    魏征扮演了智囊和宰相的角色,是实现贞观之治的功勋人物,所以凌烟阁排名的时候,他就排在前面。

    还有其他人,比如李靖、李世勣、程咬金,他们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依然在朝廷任职,还在为朝廷做贡献。

    李靖更是攻灭东突厥、灭吐谷浑,李世勣还随李世民亲征高句丽,都有不凡的立功表现。

    反观秦叔宝,他经常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处于半退休状态,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

    一个半退休状态的人,他能立下什么功劳?

    论功行赏的时候,秦叔宝总不能一直吃老本,凭自己年轻时为李唐打天下那些功劳再吃一遍封赏吧?

    更何况,秦叔宝早年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李渊都给予了极高规格的赏赐,并没有亏待秦叔宝。

    而现在他自从李世民登基后,就再没有立功表现,把他选入凌烟阁的时候,总不能因为他几十年前的功劳就把他排在前面?

    如果这么做,那其他在贞观时代立下无数功劳的人又该怎么想?他们的功劳又该如何赏赐?

    所以,道理很简单,秦叔宝排在最后,是因为他自从李世民登基后,就退休了,再也没有立过功,排在凌烟阁最后已经很不错了。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李渊曾经对他讲:“你功劳太大,我可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赏赐给你吃。”在大唐开国战争中,他的功劳远远大于尉迟敬德,但他后来却排在凌烟阁24功臣的最后一位。他就是秦琼。

    尉迟恭是秦琼手下降将,战功远不及秦琼,为何反而后来居上?有两个原因。

    秦琼的战功远大于尉迟敬德。

    秦琼入伙大唐这个公司的时间,在尉迟敬德之前。无论是其战功、起点、资历都比尉迟敬德高很多。

    秦琼原来是隋朝的军官,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军李密,瓦岗起义失败后,又投奔了王世充。

    评书演义中,徐茂公(李勣)化装成道人,到洛阳王世充处策反秦琼、程咬金和罗成。

    真实历史中,由于王世充为人奸诈,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与程咬金等人趁两军对阵之机,投奔了李唐。秦琼在李世民秦王府任职,任马军总管,为大唐开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尉迟敬德是被秦琼打败,之后才投降了唐朝。

    评书演义里的尉迟敬德长得像是一团黑炭团,烟熏太岁,火烧金刚,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打得李建成和李元吉二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尉迟敬德曾经也在隋朝当过官,因为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被提拔为朝散大夫,这是一个文官职务,唐朝的诗人白居易也当过朝散大夫。

    大业十三年(617年),尉迟敬德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不久,刘武周联合突厥,攻取了雁门、楼烦、定襄等北方重要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同年11月,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很快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尊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即隋恭帝。

    在李渊的一手操纵下,由隋恭帝授以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大丞相、录尚书事,加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一切事务“咸归相府”,完全是曹操的那一套做法。

    618年,李渊又加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之后,隋恭帝被迫下诏禅位,李渊称帝。

    公元619年,刘武周封宋金刚为宋王,率领大将尉迟敬德,大举进攻唐军,攻陷了许多州府。打得唐军丢盔卸甲,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双方交战地区,盗贼蜂起,一些对唐统治不满的人,起兵呼应刘武周。李渊心急如焚,坐卧不宁。准备放弃河东,退守关西。

    李世民坚决反对退回关西,他说:太原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起兵的地方,河东经济富裕。一旦放弃,将来想再夺回来就难了。请给我三万名精兵,去击败刘武周。

    秦琼美良川大败尉迟敬德。

    我们来看一看,《说唐全传》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说唐全传》中,秦琼是左天蓬大将下凡。天庭中,天蓬元帅(下凡成了猪八戒)手下有左天蓬大将和右天蓬大将。秦琼是其中之一。

    秦叔宝却是左天蓬大帅星临凡,尉迟恭是黑煞神降世,那黑煞神晓得左天蓬的厉害,却不肯下凡来,玉帝便道:“若黑煞神一出,把左天蓬带了几分劳病。”秦叔宝与尉迟恭就杀得个对手了。

    秦琼武功本来高于尉迟敬德,但二人每次交手,秦琼身体都不好,因此两人打个平手。

    在美良川,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单挑,“三鞭换两锏”。秦叔宝由于患病,未能战胜尉迟敬德。之后,秦叔宝一夜之间连复三关。

    真实历史中,李世民率领秦琼等人,与宋金刚一天之内,打了八仗,八战八捷,歼敌数万,迅速扭转了战场形势。

    美良川战役,历史上并非二人单挑。

    美良川,在今山西闻喜县南,今称美阳川。据《资治通鉴·唐纪》:

    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

    尉迟敬德与唐军作战,打了一个胜仗。之后,他率领部队返回时,经过美良川。此处地形险要,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殷开山、秦叔宝率领唐军,事先在此处设伏,打了尉迟敬德一个措手不及。

    这场战役,是唐军对尉迟敬德部队的大屠杀,共斩首两千余级。

    武德三年,宋金刚败逃,尉迟敬德降唐,唐高祖李渊赐名尉迟恭。

    宋金刚收拾残部,逃往突厥。后又打算脱离突厥,被突厥兵捉回后腰斩。

    评书演义中,宋金刚是在败逃时,与秦叔宝单挑,被秦叔宝一枪刺死。

    唐高祖李渊愿意割肉给秦琼。

    美良川大捷,秦琼冲杀在前,功劳最大。战后,李渊派人到前线,赏赐给秦琼金瓶。秦琼拜谢。

    唐高祖李渊慰问他说:你不顾妻子儿女,远道来投奔我,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只要你需要,我不吝啬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赏赐给你。更何况是仆婢和财帛呢?希望你继续努力!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秦琼一生征战,身体因此有多处伤病。特别是年老之后,体质非常虚弱。他说:“我戎马一生,历经二百余场战斗, 多次身负重伤,流的血加起来有几斛之多,怎么会不没有疾病呢!”

    据《旧唐书·秦琼传》:

    (秦琼)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综合来看,在大唐开国之战中,秦琼的功劳要远远高于尉迟敬德。

    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时,尉迟敬德排在第7位,而秦琼却排在最后一位。排名顺序是这样的: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的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是李世民统治稳固,国家国力提升后,搞的一个形象工程,目的是以此证明自己统治的正当性。

    为何如此排名?两个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而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或者也有可能,当时秦琼只在外围发挥了一些很小的作用。

    李世民集团直接参与政变的人数,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旧唐书·太宗本纪》、以及其余诸人的传记之间,记载相互矛盾。据《旧唐书·秦琼传》: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根据这个记载,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过程中,秦琼是属于李世民阵营,但在事变中处于从属地位,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战后赏赐也不大,“食实封七百户”,算是安慰奖。

    李世民上台后,广泛赏赐,目的就是为了稳定人心,求得更多人的支持。不要说是秦琼,就是太子和齐王的旧人,比如魏征、薛万彻等,李世民后来也一样重用。

    而秦琼在武德四年,就已经获封翼国公,地位远在尉迟敬德之上。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任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

    再看看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事后得到的封赏。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被定为头等功臣,每人获赏一万匹绢。除此之外,整个齐王府,包括齐王府里面所有的钱财器物,都赏给了尉迟敬德。并食实封千三百户。据《旧唐书》:

    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不仅获得了巨额赏赐,而且地位迅速提高,赐爵吴国公;秦琼是左武侯大将军,他是右武侯大将军。一下子和秦琼平起平坐了。赏赐还超过秦琼。

    这是一个曾经被秦琼击败的降将。

    玄武门之变秦琼究竟有没有参加?我认为他是没有参加。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秦王府一共有九个人参加: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这九人都是秦王府的武将,里面没有秦琼,但这应当仍然不是事实。

    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过程,事先高度机密,稍有风声透露,就可能是灭顶之灾。因此其真正策划人,只能是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绝不可能让更多人知道。

    这件事的真正策划者,只有三个人: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这是整个事变的领导核心。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一文一武,长孙无忌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尉迟敬德率兵到现场杀人。这种斩首行动,关键是计划周密,突然袭击,不需要那么多人。

    史书之所以要写有这么多人参加,主要还是为了证明这场事变的正义性。参加的人多,说明玄武门之变是正义之举,李世民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因此,把一些没有参加的人也罗列进来,但他们在中间具体发挥了什么作用,史书一带而过。

    尉迟敬德后来居上,秦琼排在末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琼去世比较早,秦琼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去世,五年之后,才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