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上生物的分布范围(生物的(分布范围),关于《地球上生物的分布范围(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内容介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吗?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高山,深海;荒漠和沙...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范围(生物的(分布范围),关于《地球上生物的分布范围(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内容介绍。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吗?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高山,深海;荒漠和沙漠,生物无处不在。生物分布即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生物分类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吗?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高山,深海;荒漠和沙漠,生物无处不在。
生物分布即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生物分类单位(种、属、科或种以下的亚种、变种等)在地球表面分布的范围叫做它的分布区,不同分类单位的分布区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这既取决于生物本身的散布能力,也取决于它所遇到的外界条件;此外,还决定于历史因素等。
生物由于起源、历史、生态要求和环境条件的差异,不同物种分布区的大小和外形极其多种多样,但几乎所有物种都在地球表面占据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分布区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由环境特点所决定。
一、世界性分布区:指覆盖地球大部分面积的分布区。目和科的世界性分布较多。动物中的轮虫类,种子植物中的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都具有世界性分布。属和种只有很少是相对世界性的。大约有20种左右种子植物可以归入世界性分布,它们包括许多水生和沼泽植物,如浮萍、芦苇、香蒲、水烛等。伴随人类散布的杂草,有些也是世界性的,如早熟禾、荠菜、蒲公英、大车前等。动物中的家蝇和褐家鼠等的分布也遍及全世界。
二、环大陆和环海洋分布区:指占据某一纬度范围的陆地或海洋的分布区。包括环北极分布,如拉伯兰苔草;北半球中纬环陆分布,如驴蹄草,茶子;泛热带分布,如棕榈科植物、含羞草、马钱子、羊蹄甲等;南半球高纬环陆分布,这是断续分布,以某些古老类群的生物为特征,如原始导管植物,有爪纲以及科的等足目甲壳类。
三、特有分布区:与世界性分布相反,特有分布只限分布于某一有限地域。特有分布区的面积可能多种多样,目、科、属的特有分布区面积一般较大,例如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总起来形成单孔目的特有地域。对于种或变种来说,其特有分布区可能面积很小。例如就现在所知,金佛山兰只产于中国四川省南川县的金佛山。
从进化观点看,特有现象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进化过程的结果:
①古特有种,或称残遗特有种,都是古老的物种,早先的分布区极为广阔,后来由于气候改变或由于适应力较强的其他种的竞争,其分布区逐渐缩小。所以古特有种大多处于消失的过程中。例如银杏,在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时遍布全世界,在第四纪冰川期,中欧和北美的银杏都已绝灭,只在中国浙江天目山一带还保存有野生种。水杉在第三纪时也广布于北半球,现在野生状态的个体仅在中国湖北西部利川县和四川东部万县的少数几个地区能够见到,也是古特有种。
②新特有种,或称年幼特有种,是一类不久以前在局部地区产生的特有种。由于形成时间不久,往往只达到亚种级。例如生活于不列颠和中欧湖泊中的一种淡水鲑鱼鸦巴沙,在每一湖泊中都有不同形态的个体。在不久以前才与欧洲大陆分离的不列颠群岛上,陆生动物中新特有种数目特别多。
生物圈范围是什么?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结构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
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包括大气圈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水圈的全部(距离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基本结构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
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物圈
生物的分布
生物圈中的生物分布极不平衡,受太阳辐射量、气候、地形、地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沙漠、两极地区的生物数量、种类都很少,而在气候炎热、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仅生物种类繁多,而且生物量也很大。
(一)生物种群
所谓生物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同一物种必须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雄性和雌性),否则种群就会消失,所以说种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既有交流,也有可能存在着明显的地理隔离。如海洋中的岛屿上的种群与大陆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而居住在一座城市中的人这个种群,与另一座城市的人种群之间就存在交流,甚至远隔重洋的不同人种群也发生交流。
(二)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community)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分类单元的种群。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是存在互相依赖关系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单独地生存,而是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体,群落就是这种有机综合体。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合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不同地段可以重复出现。但是群落并不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它们各自的生存和繁殖,而且也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如热带雨林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生长着终年常绿的茂密森林,雨林中的植物浓密,种类繁多,树木高低参差,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树干上缠绕着许多藤蔓,树叶经常滴水成雨;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很多,如猿猴、大象、犀牛、河马等,还有鳄鱼等多种爬行类动物(图2-17)。
图2-17 热带雨林生物群落景观
(三)生物分布区系
各种生物种群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演化、扩散、适应、竞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分布区域,即生物分布区。生物分布区的形成受各种环境因素控制,按分布区的大小可分为广域分布生物和狭域分布生物。生物分布区的大小也与物种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关。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具有较广的分布区,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物种则所能分布的区域较小。分布区的形状和边界取决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间的竞争和依存(如附生、寄生)等因素。例如,在高纬度寒冷地带,动植物常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沿海岸和河岸地区,相关生物则呈狭长带状分布。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分布区是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结果。不论是动物种群还是植物种群的个体都不是布满整个分布区的,而是占据其适宜的地带或栖息地。通常将一个较大地域内各种各样生物种类(包括人工栽培的植物和饲养的动物)的总和称为生物区系。
生物圈的范围是?
水圈的大部,岩圈的上部,气圈的下部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什么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要领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在地面以上达到大致23千米的高度,在地面以下延伸至12千米的深处,它包括平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各。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质作用和有机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分布在哪一范围内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多少米的范围内?()
A. 500米
B. 100米
C. 1000米
D. 10千米
解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厚度100米的范围内.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