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下存钱储蓄真的是最好的理财生活方式吗?不敢说最优吧,也是第二优选择了。理财已经不保证本金收益了,十年前,五年前那种动辄7-9%年化,还保本的理财不可能有了。...
疫情下存钱储蓄真的是最好的理财生活方式吗?
不敢说最优吧,也是第二优选择了。
理财已经不保证本金收益了,十年前,五年前那种动辄7-9%年化,还保本的理财不可能有了。
理财的收益其实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当年10%每年增长的GDP,其实当年对应到理财上,也是这样,各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到处需要钱,市场是蓝海,发展空间大,增长速度快。
但到了近几年,GDP增长过缓,加上疫情影响,全球放水,资产贬值,各种投资放缓,百姓不敢花钱,各行各业受累,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成为红海。
这样到处不缺钱,原来稳赚不赔的债基也收益降低,甚至亏损。
股票呢?除了有内幕消息的头部人士,小散进去就是个亏。
买房呢?选择买房投资,搞不好就坐山顶套了。更别说未来还有房产税。
黄金呢?其实金价比1980,按物价CPI增长水平,并不保值。
普通人投资的方向几乎堵死,可以说进退维谷,没有方向。
而存款,五年的大额存单,在小商业银行,还是能找到4%的。但是记住,找准有保险的银行买,不要超过五十万。
疫情下存钱储蓄真的是最好的理财生活方式吗?
除了储蓄你还有其他选择吗?
11月一个月几乎将所有想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实现躺赢的客户用大棒子敲醒了。
截止到12月1日,全市场处于存续期的公募理财产品中(剔除无净值数据的产品),仍有3895只产品的单位净值小于1。
更有甚者,一些银行直接提前终止了理财产品,也算是一种止损的手段了,可能是他们对于后市都持悲观态度才这样操作吧。
再看看股市,徘徊,徘徊,虽然有相应的刺激政策出台,包括降准、包括给房地产以及相关的行业松绑,但是都没有大的起色,依然持续低位行走。
基金、慢慢的全是眼泪,涨一天,跌四天的情况比比皆是。
国债,最新一期十年期的国债,票面预定利率2.8%,这可是十年期的国债,以前三年期的国债就可以达到4%。这还算好的,毕竟我们在海外发行的国债已经是负利率了,仍然秒售罄,因为老外还是看好我们的经济发展的。
所以说,现在如果有钱,不超过50万元的部分,存银行是最好的,安全保本,利息也还行吧,现在一些中小银行的三年期利息可以达到3%以上,一些国有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利息可以达到3.85%,还算不错吧。
如果是长期理财,你可以选择保险,现在的一些保险,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可以达到3.5%的年复利,现在来看并不是有多高,但是从长远来看,现在的3.5%可能就是未来的天花板。
爱信不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