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给女婿带孩子同住,帮女儿带孩子,女婿从不跟我们说话,我们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2-20 06:00:20 浏览量(来源:小穆

    [摘要]帮女儿带孩子,女婿从不跟我们说话,我们有留下来的必要吗?女婿都不和你们交流,为什么还要帮他们看孩子?病了都不问候一声,这难道不是嫌弃吗?王阿姨这辈子就一个独生女...

    帮女儿带孩子,女婿从不跟我们说话,我们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女婿都不和你们交流,为什么还要帮他们看孩子?病了都不问候一声,这难道不是嫌弃吗?


    王阿姨这辈子就一个独生女儿小美,对女儿小美那从小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就这样宠着养到了大学毕业。


    王阿姨开始给女儿小美托人找合适的对象,介绍的人条件都还可以,可女儿就是看不上,原来她早就有了意中人。


    小美的意中人小李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里五间瓦房,再没有什么财产了。


    王阿姨觉得小李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奈何从小宠惯的女儿喜欢,扭不过只能同意了。

    很快他们结婚了,婚后王阿姨怕女儿受委屈,每个月会从退休工资里拿出一半给女儿花。


    一年过去了,小美怀孕了,王阿姨怕女儿照顾不好自己,丢下老伴搬到女儿女婿家,照顾起女儿女婿两口子来。


    王阿姨在女儿女婿家不但干家务,还自掏腰包买菜做饭,把小两口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转眼女儿到了生产的时候,女婿对王阿姨说:“妈,小美生了孩子以后还得由你来照顾,我妈她家里忙走不开,你看行吗?”


    王阿姨想都没想就说:“小美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照顾她这是应该的呀,告诉你妈让她在家里踏踏实实忙,我自己能行。”

    小美生了一个男娃,两家老人自是高兴得不得了。尤其是小美婆婆,隔三差五的就和儿子视频,一方面是问问儿媳近况,再就是看孙子,每每见到孙子那乐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王阿姨想小美婆婆虽然不来,但每次视频都会问到,这表明她心里还是有小美这个儿媳的,这么想着她自己觉得挺开心的。


    家里添了孩子,奶粉尿不湿……都需要花钱,王阿姨不想让小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巴,于是她主动承担了孩子的日常费用,每个月给小美的钱也接着照给,生活费也照样担着。


    虽说给小两口减轻了负担,但王阿姨却成了月光族,可王阿姨没有任何怨言,她只要看着孩子过得好她就高兴。


    很快外孙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

    有一天,小美婆婆来到了小美家,说是想孙子了来看看。期间王阿姨是忙前忙后地照顾着,表面看大家客客气气得挺好。可是有天晚上王阿姨起来上厕所时在厨房门口听到了令她难以接受的话。


    小李对妈妈说:“妈,你这次来就别走了,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到时候你来接送孩子。”


    小美婆婆说:“你丈母娘还在呢,我不走她怎么办?总不能我们俩都在你家吧,这样你们花销得多大,我还是回去吧!”


    小李说:“妈,我回头跟小美说让她妈回去,您岁数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了,您来了只要接送孩子就行,其他的不用管,做饭家务活这些我和小美下班了回来做就成,您就别走了。”


    王阿姨回到自己卧室,那气是不打一处来,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却是这么一个结局,真是越想越觉得委屈。


    第二天王阿姨早早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回自己家了。


    本以为自己的女儿早上醒来怎么也会给自己打个电话问一下自己回家的原因,可结果自己都回家三天了女儿才打来电话,也不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回家,而是问自己孩子的衣服收哪里去了。

    王阿姨气了一段时间,慢慢地也想明白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活,现在老了也该有自己的生活了,人的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接下来她决定要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儿,自己喜欢的事儿,把剩下的时光精彩的走完,不能让自己白来世上走这一遭。

    帮女儿带孩子,女婿从不跟我们说话,我们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坐在女儿的车里,张大爷老两口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住了8年的小区,望了一眼女儿家的窗户,默默的转过身,一言不发。


    车子行驶在去往火车站的马路上,夜晚的霓虹亮的炫目。8年来,这座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时尚,但此刻张大爷老两口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这熟悉的街道和他们再也没有关系了。

    张大爷的老家在一个准一线大城市的郊区,离市区不远不近。老爷子当了十来年的村长,虽然后来年纪大了,不当村长了,但在村子里很有威望,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邻里纠纷,张大爷出面,一般都能得到解决或缓解。

    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本来之前还有一个儿子的,但四岁的时候得病夭折了。女儿自然是他们的心肝儿,宝贝的不得了。

    而女儿张妍也很争气,从小学开始,在学习上就是他们老两口炫耀的资本,到张妍考入南方一所著名的大学后,张大爷自豪的不得了,在村子里整天到处转,恨不得用村子里的大喇叭喊几天。

    张妍不但学习好,外表也不错,身材苗条,容貌气质出众,而且性格温柔。村子里的人都说这闺女以后不知道便宜了哪家的小子。


    张妍离开家去上大学后,在学校里表现也很优异,不但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还早早的当了学生会的干部,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爱情。

    张妍的男友王天明来自于北方一个县城下面的村子,和张妍家大城市近郊的村子不同,王天明家的村子很偏远,距离县城有50多里地,是一个只有600多人口的小村庄。

    王天明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有一个哥哥没考上高中,初中毕业就回家干农活了,后来在镇子上开三轮拉客为生。

    王天明高大帅气,单从外表上看不出一丝农村出来的样子,而且他口才很好,在大学期间参加过校内的演讲比赛,带领他们系取得了冠军。

    他们俩就是在演讲比赛的时候认识的,王天明对张妍一见钟情,经过一番并不困难的追求,终于成功,因为张妍也对王天明有好感。


    毕业时,他们俩留在了那座城市,王天明先定下的工作,在一家报社里当编辑,张妍随后选择了一家银行上班。

    毕业一年后,结婚的事提上了日程。在那个城市,他们俩都是外地人,之前租房子住。现在要结婚了,就想看看能不能买个房子。

    王天明的家里完全无能为力,供他读完大学,家里已经很不容易了,在那样的大城市给他买房子,完全不可能。

    张妍家里条件能好不少,但是距离买房也很远。没想到的是,这时候,随着城市的开发和扩张,张妍他们家那片整体拆迁,和市区实际上连在了一起。

    张大爷老两口商量了几天,为了帮助女儿买房,决定只要一套房子,其余的都要现金。拆迁补偿款给了300多万。张大爷直接给了女儿300万,让女儿交了首付,买了一套接近120平的房子,并进行了装修,房子写的张妍的名字,算是婚前财产。

    在这个过程中,王天明的父母没出钱,不过对张大爷是千恩万谢,感激涕零,让王天明以后绝对不能欺负张妍。

    作为两个外地人,能在结婚时,就在一线大城市里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房子还不小,位置也很好,应该说他们是幸运的,尤其这两个人还是真心相爱的。

    他们分别在各自的老家办了婚礼,张大爷这边办的很热闹,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王天明那边逊色了很多,看得出他们的父母人情交往不太多。

    婚后,他们小夫妻的二人世界过的很甜蜜,两个人的工作都不太累,收入也不算低,每月还了房贷之后,日子过得也很不错,手头不算紧。


    婚后第三年,儿子出生了,白白胖胖的,非常可爱,谁见了都想去亲一口,小夫妻和双方四个老人都很开心。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他们俩都得上班,孩子怎么带?请保姆的话,一是费用有些难以承受,二是有些不放心。

    他们决定让老人来带,省钱而且放心。王天明的父母表示他们地里的农活离不开人,来不了。后来才知道,是王天明的二侄子也需要人带,他嫂子自然不肯让老人去给他带孩子。

    张大爷表示没问题,他早就想抱外孙子了!现在孩子生了,又希望他们老两口给带,正是求之不得。

    随后,张大爷老两口就迅速把家里都安排好了,来到了女儿家,开心的带外孙子。孩子很可爱,每天都有不同的童趣,让张大爷笑口常开,日子过得很舒适。


    王天明对待张大爷老两口也很尊重,很孝顺。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孩子慢慢的成长,一天一个变化,从开始白胖的小宝宝,到上幼儿园时的小帅哥,十分招人喜欢,张大爷每天早上送晚上接,白天在公园里溜达,和同样退休没事的老头们聊聊天,别看张大爷是乡下来的,但毕竟做过那么多年的村长,见识是有一些的,所以聊天都很尽兴。

    一转眼孩子上小学了,张大爷也在这个城市呆了七年了。这七年里,除了孩子长大了之外,也发生了一些琐碎的事情。

    首先是王天明的事业发展的不错,两度升职,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人也胖了不少。

    二是张妍的事业没什么大的进步。

    三是王天明的哥哥和嫂子来过几次他们家,对他们的生活十分羡慕。

    四是王天明的二侄子上初中了,不用老人带了,五是他爸妈的身体也没以前好了,农活也干不动了。

    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是产生了很大的后果。


    他的嫂子开始嫌弃老人不干活干吃饭,就圈拢老人去王天明家里住,说是王天明也是你们的儿子,也该照顾老人,而且王天明家里房子大,住着舒服,还是在大城市,应该让老人去享享福,同时在村子里放风,说老人要去大城市享福了。

    村子里的人也顺着说,说住儿子家天经地义,儿子有本事就该让老人跟着享福。

    慢慢的,王天明的父母也心思活了,给王天明打电话说这事,王天自然始是不愿意的,因为一旦他父母来了,张大爷老两口怎么办,四个老人都住家里?住不下暂且不说,都住一起肯定会发生矛盾。让张大爷他们走?更不行了,人家老两口给他们带了7年的孩子,一直相处很融洽,再说了他们这套房子还是张大爷出的首付呢。

    王天明也大致知道事情的原委,也知道哥哥嫂子的小心思,于是他给哥哥嫂子打电话,说了他的难处,并着重表示,为了能让父母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他愿意每月给父母1000块钱,由哥嫂支配。哥哥有些心动,嫂子不置可否。

    但这个时候,王天明父母的心思彻底活了,他们觉得儿子升职了,收入比当初多了很多,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他们作为父母去儿子家里住,也是应该可以的,于是每隔几天就给王天明打电话说这事。

    王天明有些烦闷,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和妻子说了这事,问张妍的意见,张妍自然不同意,老爸老妈住的好好的,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儿子的关系也无比亲密,突然让爸妈走,换爷爷奶奶来,算怎么回事?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

    过了几个月,依然没有解决,村子里的人见王天明的父母说要去大城市享福,这都半年多了还没去,就开始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加上嫂子在里面推波助澜,王天明的父母实在忍不住了,要求王天明必须答应让他们来。

    而经过了这几个月的时间,王天明的想法也有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劝张妍答应父母来住,说自己一直在外地生活,没能照顾父母,而且父母总不和孙子在一起,都感觉不怎么亲了,让父母来住个一年半载的也好。张妍坚持不同意,说了几次都是不欢而散,事情再次僵住了。

    家里的氛围自然变得很微妙,张大爷很快就觉察出不对劲了,女婿回到家变得沉默寡言,之前的热情不见了,也不和他聊天了,不和他下象棋了,能不说话的时候肯定不说话,吃饭的时候几乎一言不发。

    他找个时间问女儿,家里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张妍就哭着把整个事情都说了,张大爷听完半天没出声。

    他和老伴商量这事该怎么办,现在女婿的态度已经明显是支持父母来住,如果他们坚决反对,那家里的气氛肯定是越来越差,不但老两口难受,女儿也不好受,也会影响夫妻感情。总不能让女儿离婚吧?

    最后,张大爷决定他们走,不让女儿在中间难受。当张大爷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女儿时,张妍哭的泣不成声。

    离开女儿家的时候,外孙子也使劲哭,抱住姥姥姥爷不让走,王天明在一边怎么劝都劝不住。

    最终张大爷老两口还是走了,回了自己的老家。


    最后只想说两点:

    1、在哪里都不如在自己的家里。

    2、人真的是会变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