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年轻时可以强势,老年还强势的人晚年很凄惨,你认同吗?见过强势的人,没有见过我婆家姑妈如此强势的人,她曾因一处桩基把姑父气的有病去世,后她挑拨儿子退了一次...
有人说:年轻时可以强势,老年还强势的人晚年很凄惨,你认同吗?
见过强势的人,没有见过我婆家姑妈如此强势的人,她曾因一处桩基把姑父气的有病去世,后她挑拨儿子退了一次婚,离了一次婚,还要强迫儿子离第二次婚,可是儿媳妇同意离婚,儿子死活不愿意离婚,这是为什么呢?
我姑妈在家是个里里外外一把手,早年姑父在世,他就是因为姑妈和弟弟争一处桩基,闹的弟兄2个两不上门,姑父生了闷气,56岁就走了人。
当年,老人们留下有3处房产,她家是一儿一女,弟弟家是两个男孩,弟弟想把一处空桩基给孩子们盖房,姑父说,我们还要在县城买房子,就把那处桩基给弟弟吧,姑妈非不让。
最后,大队干部出面,让弟弟出300元,给嫂子,嫂子才勉强不吭,可是哥哥老觉得对不住弟弟,300元钱,在哥哥的心里就像一把刀插在心上。
从此哥哥记了心,他在我们县里化肥厂上班,一月他都要少扣点工资,硬是攒了两年才攒够300元,给弟弟送去。
不巧,在给弟弟家钱的时候,遇到了长舌妇,长舌妇把话说出来,传到了嫂子耳朵里,嫂子不愿意哥哥,50多岁的人了,硬是把哥哥撵出家门,然后又去弟弟家大闹天宫,最后姑父生了闷气,有了病,56岁那年就过世了。
从此,弟弟家又放了新的桩基,那处老桩基就闲在那里了。
姑父不在后,儿子小强接了班,后来单位分房,他们家分了个两居室,一家在县城有房后,姑妈就来县城里住了。
儿子谈了个女朋友,两个人谈的很投机,到家给妈妈说的时候,妈妈去女孩村里打听,打听出女孩家里有hu chou(我们这儿叫细病)。
到家死活不让儿子同意,不愿意不是算了,谁也没拿谁啥,可是姑妈直接给女孩妈妈打电话,说人家家里这方面不清楚,以后别再来找我儿子了,女孩妈妈特别生气,说啥也不让女孩给他家小强再联系。
就这样,小强第一个女朋友,被妈妈搅黄了,其实人家家里并没有啥病,只是别的亲戚出了问题,并无大碍的。
后来别人又给小强介绍个女孩在粮站上班,闺女非常勤快朴实,在单位为人很好,两个人相处有一年时间就结婚了。
结婚以后,他们就和姑妈在一起居住,姑妈在他家小区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她整天就在小卖部卖东西,也不管家里做饭。
姑妈是个爱挑剔毛病的人,她不爱做饭,儿媳妇一边工作,下班还给她做成饭送去,吃现成的,还整天找毛病,甜了咸了,费她油了,多吃白面了,其实白面都是小强媳妇在粮站买的。
儿媳妇听她说这些话,都会给小强发牢骚,说他妈太难打发了,小强总是给他媳妇说,忍一忍,他妈毕竟剩一个人了,不容易,啥都少说些算了。
儿媳妇坐月子,我姑妈舍不得休息,勉强在家做了半月饭,在这半月里,我姑妈舍不得给儿媳妇买肉吃,人家娘家妈送来排骨,她也舍不得给儿媳妇做,就连儿媳妇想吃个鸡蛋,还得给她说,她说吃鸡蛋容易胆固醇高,怕有病。
只有小强在家的时候,她才会给儿媳妇做的丰盛些,并且给小强说,每天都是这样给儿媳妇做饭的。
儿媳妇在家坐月子的后半月,姑妈就去了小卖部,儿媳妇又得照顾孩子,又得给自己做饭,还得给孩子洗尿布,我姑妈都不管这些,她就在小卖部自己做饭吃。
可恨的是,有一天,她硬说她放的800元钱不见了,她说,自己准备进货,明明把钱放在客厅的钟表里了,怎么这么奇怪会丢了。
家里也有小姑子出出进进,她都没有怀疑,偏偏怀疑儿媳妇,她说儿媳妇整天在家了,儿媳妇让她好好找找,看是不是放在别的地方了,她一口咬定就是儿媳妇拿走的。
儿媳妇死活不承认,想不到的是,她就去单位找领导,领导说是家事,你们好好沟通沟通说说,再好好找找,姑妈不愿意,就又去粮局工会找领导,领导也是拿家事没法说让回家自己解决。
姑妈最后去县工会反应此事,儿媳妇真闲丢人,给小强说真受不了妈妈这种行为,小强出面说妈妈也说服不了,两个人只好说,孩子满月自己租房子住,也不再这里住了。
最后我姑妈下通牒,说是不承认,就要报警,儿子太闲丢人,就承认是自己拿了,算是把孩子的见面礼钱800元,都给了妈妈,但她硬是说儿媳妇拿的,不然儿媳妇会愿意把女儿的见面礼钱给她。
这算是她以后抓住儿媳妇的把柄了,她逢人便说,儿媳妇是小偷,非逼着儿子给人家离婚,儿子不愿意,她就大骂儿子没出息,找手脚不干净的人,早晚要吃亏的,家贼难防啊!
小强说服不了妈妈,儿媳妇非常生气,出了满月,儿媳妇就和儿子协议离婚了,离婚后,儿媳妇把闺女也带走了。
又停了两年,别人给小强介绍了一个姑娘,姑娘看小强忠厚诚实,姑娘也有婚史,不过没有孩子,小强觉得各方面挺好的,就给妈妈说了。
这一次,姑妈同意了,直接给姑娘说,我家没有大房子,这房子是步梯。我也不会照顾人,你们结婚,不行你们就找个地方自己住。
儿子小强也这样想,不和老妈住一起最好,就这样,两个人也没有举行婚礼,就直接租房子住了,后来在女孩娘家人的支持下,他们两人买了个电梯房。
买房子的时候,小强回家给妈妈说了,想让妈妈拿出点钱帮帮她,毕竟以后老了想去那里养老,儿媳妇也说不出什么,可是,小强到家一说,老妈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小强没办法,只好灰溜溜的走人。
两人结婚一年,他们添了个大胖小子,小强非常高兴,去给老妈报喜,想让老妈照顾一下媳妇和儿子,(当时小卖部不行了,老妈不干了),可是老妈情愿在妹妹家看孩子,就是不去给小强看孩。
小强给妈妈说,我们现在买的房子是电梯房,你老了以后,还是这电梯房方便,现在你帮我们照看一下孩子,到你老了,我们都给你养老。
老妈说我不会听你们的鬼话,我老了有闺女管,就不让你们管,就这样,小强的儿子长到8岁,奶奶竟没有管过,这些儿媳妇都怀恨在心。
姑妈70岁,得了脑中风,上步梯房子不方便,去闺女家又怕女婿嫌弃,(闺女家也是步梯3楼)就想到了儿媳妇,她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出院这天,让女儿直接把自己送到儿媳妇家。
到了儿媳妇家敲门,儿媳妇知道是婆婆她们,死活不给他们开门,她说,当年婆婆说啥都不管我们的,并且还说,养老不指望我们的,现在怎么来了。
说着,妹妹又给哥哥打电话,哥哥从外面回来,拿钥匙怎么也开不开门,一边敲门,让媳妇开门,一边安慰妈妈不要急!
媳妇说啥都不开门,说是平时她在哪给谁看孩,给谁家干活,就让去谁家养老。
婆婆听了这话,骂儿子小强是个没出息,连媳妇都管不了,还是个啥男人,不行给他离婚!!!
儿媳妇一听婆婆说让他们离婚,她表示愿意,让儿子把离婚协议写了。
可是,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就像五雷轰顶,儿子40多岁了还有啥啊,动不动就让儿子离婚,儿子离了几次婚了,以后谁还会跟儿子啊!你就没想想自己有错没有。
说着儿子老泪纵横,说,妈,你一辈子强势,现在你70岁了,到用人的时候了,能不能不再强势了啊!
写在最后,有人说年轻是可以强势,老年还强势的人,晚年很凄惨,你认同吗?
像我姑妈年轻时强势,强过丈夫,强过弟弟家,也强过亲家,强过一个媳妇,到老了还强第二个儿媳妇,就是儿子说的,到啥时候了,谁还会跟你儿子啊,动不动说让离婚,离一次是儿媳妇毛病,离第二次还是儿媳妇的毛病吗?难道自己就没有毛病吗?
像我姑妈老了还是很强势,儿子没有说话的权利,儿媳妇更不敢吭了,她整天就是搅和儿子的小家庭不能安生,哪有老人动不动让儿子离婚的。
像我姑妈,她是个伶不清的人,自己的孙子不管,去给闺女家招呼,还说老了用不着儿子儿媳管,到老了,连个地方住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悲惨啊!
像我姑妈真是个戏精,儿子面前对儿媳妇一套,儿子不在跟前又是一套,她没有拿出自己的真心对待儿媳妇,到老了只有悲惨了。
人年轻时强势也就罢了,老了,还强势那就不行,老了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坏脾气,退让一步,海阔天空,和儿女生活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老人一味的强势,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毕竟到老时还有用到孩子的时候。
强势的人,其实都是自私的人,她早晚没都有错,都是别人的错,如果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一下毛病,那样啥事都好办了,一定要想想先有好老人,再有好孩们。
其实,能成为一家人是很难得的事情,得有多大的缘分才能成为一家人啊,大家都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珍惜,这样才能越过越顺。
当老人,一定不要偏心,有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孩子身上找毛病,不要一味的找儿媳妇的不是,更不要依老卖老,强迫孩子们,小辈们也要孝敬老人,这样一家人才能越过越好,家和万事兴哪!

有人说:年轻时可以强势,老年还强势的人晚年很凄惨,你认同吗?
64岁的刘芬心脏病发作住院,她到处哭诉说儿女们不来看她,连120都是自己打电话叫的,可是儿女们却说:“她实在是太作了,我们惹不起!”
刘芬因为心脏急速衰竭,被120紧急送到医院,幸好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可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刚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她,病榻旁边却始终无人照料,连入院当天的病危通知书都是她自己签的,看着十分可怜。
刘芬看着同病房的病友们,个个都有子女贴身照顾,关怀备至,她心里十分羡慕。
于是,她打电话给儿子,希望他可以来医院照顾她,可是儿子却说:“我不会来的,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然后不由分说,挂掉电话,再打,儿子却不接了。
刘芬的心脏比一般人都要大,加上年事已高,随时有生命危险,旁边必须有亲人照看。
看着可怜孤单的刘芬,主治医师看不过去,主动打电话给刘芬的儿子李明,希望他可以过来照看自己的母亲。
可是,李明却说:“我没有时间,既然是你们接她到医院的,那她就归你们负责,跟我没关系。”
医生很无奈,无助的刘芬在别人的建议下,请来了记者,希望记者可以帮她主持公道。

刘芬一看到记者,禁不住泪流满面,她哭诉:“我有一儿两女,可是我住院十几天,他们没有一个人来看我,也没有给我一分钱,我很难过,我想回家,请你们帮帮我。”
刘芬告诉记者,她守寡40多年,靠着种地和收废品,一个人拉扯大了三个孩子,尤其是对儿子李明,她看得非常重,不但帮他建了房子,还给他张罗着娶了媳妇,以前李明很孝顺,可是自从娶了媳妇后,被媳妇怂恿着,就变成了白眼狼,看她年纪大,又有病,就打算抛弃她这个包袱,这次她心脏病发,明明儿子儿媳都在家,家里也有车,却都不肯送她来医院,还是她自己打的120。
当着记者的面,为了证实自己没说假话,她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可是儿子没有接,她紧接着又打了一次,儿子接通后,很不耐烦地问她:“你有什么事?”
刘芬小心翼翼地问:“你几时来接我出院?”
“我不会接!”
刘芬看着记者哭着说:“你看,他就是这个样子,对我爱搭不理的,都是我那个儿媳妇教唆的。”
询问了主治医师的意见后,记者决定带着刘芬回家找儿子调解矛盾。

刘芬的家是一栋二层的小洋楼,装修得不错,可是却安装了两道门,将一套房子隔成了两边,还各设置了一个厨房。
刘芬说,儿子儿媳不让她一起吃饭,所以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她都是自己做饭,各吃各的,大门口也是一人一个,避免碰面。
正说着话,刘芬的儿媳妇张玲带着女儿回来了。
刘芬看着张玲有些胆怯,她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张玲则是招呼都没有和婆婆打,径直牵着女儿上了二楼。
记者跟了上去,询问她是否知道婆婆生病住院的事?
张玲面无表情地说:“我知道,是我老公送她去的。”
刘芬在楼下大声说:“你讲假话,是我自己打的120,没人送我去!”
张玲对记者说:“你别听她的,满口谎言,我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我能体谅她的不容易,她是我丈夫的母亲,我也不可能对她不尊重,平时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也几十岁的人了,她的事我不想说,我作为儿媳妇,也没有资格说,你还是去问她的子女吧。”
张玲告诉记者,婆婆每年都要去住院好几次,每次都大动干戈,结果什么事都没有,他们却被吓得半死,这么多年来,她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婆婆总是作天作地,在外面满口胡言,让他们很难受。
说完,张玲又牵着女儿走了出去,并且拒绝和记者提起婆婆的任何事,可见,他们的婆媳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刘芬看到儿媳妇已经走远,她拉着记者说:“这个女人毒得很,她刚才是不是说了我很多坏话?你别听她的,如果不是你们在,她肯定会赶我出去的。”
记者哭笑不得,她告诉刘芬,张玲并没有说她什么不好,看上去人也挺通情达理。

李明接到电话后,匆匆赶回家,一看刘芬带着记者在家,他就生气地说:“你又打算搞哪样?是不是不想让我们活?”
记者提醒他,这是他的母亲,还是要注意沟通方式。
李明气愤地说:“她不是我娘,我没有这样的娘,她的病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一年她住了五六次院,每一次我们都去医院好生照顾,医生也说过不能劳累,可是她不听,每次出院后就去菜地种东西,劝也不听,村里有人去世,和我们也不是亲戚,根本不需要陪到凌晨三四点,她偏要去,结果一回来就进医院了,来来回回,每次都是这样,次次都是去抢救回来的,她总是我行我素,想干嘛就干嘛,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把我们折腾得不行,这次住院,我们都不想理她了,次次都把自己作进医院。”
记者又问:“那这次住院,你们有没有去看她?她都签了病危通知书了,这很严重了,她说是她自己叫的120,你们都不来看她。”
“我怎么没去看她?我当晚就去看她了,她嘴巴里没有一句真话,那天我在邻居家吃饭,她就坐在邻居家门口和别人聊天,结果她突然就倒下了,把别人吓得要死,我马上背着她跑回家,准备开车送她去医院,可是回到家,我还没歇一口气,她就自己打了120,所以我才没有送,现在她反过来说我不送她去,哪有这样做妈的呢,我也真的是没脾气了。”李明很是气愤。
记者听到这话,对刘芬也很无语,又问李明,为什么要和母亲分开吃住?
李明无奈地说:“以前我们吃住都是在一起的,我就这么一个老娘,怎么会不想照顾她,可是她每次吃饭,都要故意为难我媳妇,说话特别难听,挑三拣四的,分开吃住也是她自己要求的。”
刘芬听了后,走过来大声指责李明:“你有了媳妇忘了娘,你说话不按事实。”
李明不愿意搭理母亲,只是和记者走到别处说:“我母亲这个人,太强势了,现在我们亲戚朋友都怕了她,不敢和她来往了,以前我那些朋友来我家做客,我母亲就很不乐意,在家里故意闹腾,说话很难听,后面我那些朋友都不敢来我家里了,有时候就因为我们说错几句话,她听了不高兴,就打打砸砸,家里很多家具都被她打坏了。”

李明带着记者,一一查看了大门、楼梯扶手、桌椅,那上面的坑坑洼洼和刀痕,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可是,刘芬明明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儿媳妇张玲砸的,看到儿子揭露她的“罪行”,刘芬低着头,看向另一边,默认了这个事实。
李明还告诉记者,母亲之前还谈过一个老伴,可是这个老伴也被她打跑了。
这是刘芬的小女儿看母亲在村里和村民、亲戚都合不来,生活得很不开心,为了让她的晚年可以轻松一些,就介绍了一个怀化那边的老伴给她。
两个老人一见如故,母亲也跟着老伴去了怀化生活,老伴对她很好,这日子一过就是5年,母亲的生活来源也都是老伴提供的。
后来李明的女儿出生,母亲和老伴就赶回长沙帮他们带孩子,一带就是三年,他们的积蓄也慢慢花得所剩无几。
对方的子女看老人手头拮据,就怀疑刘芬总是在榨取他们家的财产,进而补贴自己的儿子,因此要求两个老人分手。
迫于子女的压力,老伴想让刘芬和他一起回怀化生活,这样可以离李明远一些,就可以避嫌,可是刘芬不愿意,她觉得既然不被老伴的儿女祝福,回去也是受气。
可是她也不愿意老伴回去怀化,两人发生了口角,她还冲老伴动了手,老伴一个人回了怀化生活。
尽管后来老伴邀请她过来一起生活,但刘芬明明心里很挂念老伴,却心高气傲,不愿意服软,就这样,两人结束了长达八年的黄昏恋。
因为恋情失败,刘芬变得更加的不可理喻,动不动就找儿媳妇的茬,差点逼得小两口离婚。
儿子李明被刘芬折腾得里外不是人,在刘芬的要求下,就分开了吃住,可是刘芬觉得,这一切都是儿媳妇挑拨造成的,所以她时不时就要找儿媳妇吵架,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刘芬这次住院,儿子没来照顾她,她感觉到十分的绝望,就带着记者来找小女儿。
她远远地看到小女儿李丽在邻居家聊天,可是女儿一看到她,就飞快地躲了起来。
刘芬肺都快气炸了,她大声叫喊着:“李丽,你给我出来,你个没良心的,我生了你,养了你,我都快病s了,你也不来看我。”
可是无论她怎么喊,李丽都装作没听到,刘芬气坏了,她随手拿起一个扫帚就冲进邻居家,挨个房间搜查,想把小女儿揪出来质问。
记者和邻居跟在她后面,不停地劝说她,让她有事好好说,不要动手,可是刘芬根本听不进去,她一边咒骂着儿女的不孝顺,一边气冲冲地搜找着女儿。
后来,李丽在邻居的劝说下,出来和母亲见面,她显得十分委屈。
“我也想不通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娘,想起她我就恨,我们三个子女,在她口中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对的,总是在外面说我们的坏话,嘴巴太讨嫌了,明明知道自己身体不好,还跑到外面去玩到三更半夜,晚上天寒地冻,说也不听,把自己搞得一年抢救五六次,我们被她折腾得不行,还落不到一句好,真的是怕了她了。”
记者问李丽:“你母亲刚出院,你知道吗?你有没有去看过她?医生说她心脏比较大,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李丽无奈地说:“又是我妈说我没去看她的吧,我和你说,她真的没有一句实话,她住院第二天,我就去看她了,还给她交了2000块钱住院费,可是她呢,到处说我们对她不好,不管她,是不肖子孙,我真的是冤枉。”

记者又问:“她说你和你哥都不理她,病发了连120都是自己打的,有这回事吗?”
李丽摇着头说:“不是的,当时她晕倒了,我哥哥把她背回家,准备开车去医院,她厉害得很,自己打了120,打了才和我哥说,根本不给我哥送她去医院的机会,还说不求我哥这个不孝子,还诅咒说我哥有车,怎么不被车撞死,话说得特别狠,她一直都特别强势,我们三兄妹从小到大,就没听过一句好话。”
李丽还说,其实他们几个子女,对她很孝顺,心里一直有她,但是她却一直在外面诋毁他们,做一百件好事,只要有一件事做得不合她的心意,她就会到处编瞎话,让他们十分难受。
她说,其实母亲从年轻的时候,性格就强势,和父亲吵架打架,从来不肯认输,什么都要争赢,跟村里人也合不来,就因为她的强势,所以她一个朋友都没有,有气全部发泄在他们三个身上。
有一次和哥哥吵架,那时候哥哥还小,她吵不赢,居然直接把哥哥丢水塘里去了。
李丽还透露,如果不是刘芬性格太过于强势,她和黄昏恋老伴应该会生活得很幸福,对方老实稳重,家境又好,人家是真心想和她过日子,结果也是因为她的强势性格,把人家给吓怕了,打跑了。
她曾经接母亲到家里住,洗完澡后,顺便帮她把衣服洗了,可是母亲却说她拿了她口袋里价值1000元的项链,只要她家里少了什么,就会怀疑到他们身上来,作为儿女,他们根本不可能拿自己母亲的东西,可是却总是被她怀疑。
刘芬听到女儿的指责,她指着女儿破口大骂:“你别说冤枉话,我没做过,你太没良心了,编些话来伤我…”
李丽再也忍不住了,她伏在桌面上大哭起来:“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娘,我不想做她女儿,我干脆死了算了…”

刘芬也坐在门口哭了起来,她控诉儿女的不孝,委屈自己不幸的人生,她想不通,自己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儿女,最后他们却每个都对她心怀怨恨,她泪水止不住地流。
李丽看到母亲哭,心里有些难受,就递了一张纸巾过去,可是刘芬看都不看一眼。
邻居们纷纷劝说她,让她不要太激动,身体又不好。
其实三个子女对刘芬的孝心,邻居们都看在眼里,只是刘芬自己看不到,整天瞎胡闹,把儿女闹得不得安生。
刘芬的心脏不好,情绪不能太过于激动,记者只好将她带离了现场。
回去路上,刘芬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控诉着儿女们,记者劝都劝不住。
她说:“这个女儿算是白养了,就是她挑拨我和儿子儿媳妇的关系,他们才不理我的。”
记者惊讶万分:“你不是说是儿媳妇挑拨你和儿子的关系吗?怎么又变成女儿挑拨的了?我觉得他们都挺关心你的啊。”
刘芬抽泣着说:“儿媳妇和女儿都没做好,她们就知道欺负我,如果他们对我好,我就不会找你们调解了。”
记者很无语,但还是劝说她:“你看,你刚才一看到女儿,就又打又骂,她也三十多岁的人了,面子还是要给的,她看你难过,主动递纸巾向你示好,可是你接都不接,你也要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啊。”
刘芬把头扭到一边说,我就是不接,不要她的。
或许是觉得记者没有向着她,她一路上没有再和记者说一句话,呆呆看着窗外,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芬回到家,只有7岁的孙女在家,可是孙女看到她,却没有几分热情。
刘芬心里十分难过,她对记者说,孩子是她带大的,可是自从五年前和儿媳妇闹掰后,他们就不愿意孩子和她在一起了。
记者询问孩子:“喜不喜欢奶奶?”
孩子说:“不喜欢。奶奶总是让我按她的要求做事,如果我不照做,她就会生气,我有点害怕她。”
刘芬有些落寞,觉得家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她,其实她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不太好,可是,几十年下来,她已经很难改变了。
刘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她就很独立,由于家贫,有时候会被人欺负,她逼着自己去对抗外面的不公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势的性格。
19岁那年,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李明的父亲,悲哀的是,才结婚第二天,丈夫就精神出了问题,时而清醒,时而混沌,不服输的刘芬看了生气,加上生活压力太大,她和丈夫经常打架吵架。
在那个离婚特别丢人的年代,刘芬顶着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一直和第一任丈夫生活,可是,八年后,在她的小女儿才一岁多时,丈夫却撒手人寰。
从此,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到了刘芬的头上,她除了照顾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多病的婆婆,生活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也让她越发坚强和强势,因为如果她不坚强泼辣,根本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后来,她又带着孩子改嫁,可是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任丈夫由于忍受不了她的坏脾气,很快便和她离婚了。
刘芬本来不想再找,可是小女儿看她孤独,又给她介绍了一个后老伴,谁知还是因为她的强势而告终。
刘芬觉得,自己的命太苦,总遇不到真心待她的男人,可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强势,才将一个又一个爱她的人推离她的身边。

如今,她已经年老体弱,和儿女的关系又非常紧张,她不由得担心起了自己的晚年,她心里清楚,如果再和儿女们住,肯定也会闹得大家都不开心。
她心里打定主意,如果真的到了没人管那天,她就住到寺庙或者养老院去,不去儿女家自讨没趣。
可是,无论她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她的养老问题总是需要金钱去支撑,儿女们总要拿出态度来才行。
在记者的协调下,他们第二天来到居委会做调解。
对于刘芬,村干部并不陌生,他们曾经为她因养老问题调解过多次,可是都没有达成一致,主要原因是刘芬态度太过强硬,不考虑子女的实际困难,难以沟通。
对于李明三兄妹,村干部和村民们都有目共睹,他们在母亲的养老问题上,从来都没有推脱过,反而是刘芬,虽然人不坏,可是嘴不好,经常在外面说子女的不是,又很任性强势,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和她相处。
在调解现场,李丽问刘芬有什么想法,让她提出来,她们能满足的尽量满足。
刘芬觉得女儿说话不够委婉,有些生气地说:“我没有什么想法,你们把你们的想法先说出来。”
李丽说:“我们提出来的,你总是不满意,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到底怎么想的?”
刘芬赌气不说话,后来经过劝说,她才提出,想让子女负担她的养老问题,并且希望他们可以经常陪伴在她身边,关心她,照顾她。
三兄妹满口答应,但也和刘芬打了预防针,表示自己也有家庭和工作要忙,只能抽空去看她,希望母亲不要到时候又以此为借口去攻击他们。
刘芬听了后,觉得子女们在为自己以后的不孝顺打埋伏,她又大声说:“不用你们看了,我死了也不用你们管,等到我动不了那天,我就去跳河,不麻烦你们。”
说完,她冲出调解现场,打算离开,眼看调解无疾而终,记者赶紧追出去劝说刘芬,让她不要过度解读子女的话。

记者安慰了老半天,刘芬才重新回到调解现场,记者明白,哪怕这次调解成功,只要他们住在一起,矛盾仍然会不断产生,想要维持好这段亲情,只能让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她建议,三兄妹可以适当给刘芬一些钱,作为生活费用,至于刘芬想自己住还是去养老院,或者庙里,都尊重她。
三兄妹连连点头,表示只要母亲开心,去哪里住都可以,如果她不想做饭,也可以去他们家吃,但是希望她不要再折腾他们,也不要再说太多话,吃完就走,她想住庙里或者养老院,他们也会帮她缴纳费用,并送她过去。
可是刘芬却又不愿意了,她觉得子女轻易答应她去住庙里,分明是想甩开她这个包袱,她也不愿意去子女家里吃饭,坚持要自己煮,她说不想看子女的脸色过日子。
后来,经过协商,最终由李明每个月支付300元,两个女儿各支付200元,共700元赡养费,交给母亲刘芬,刘芬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这个方案。
她的养老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子女们也松了一口气,刘芬看着他们,心里突然生出一丝愧疚。
她看着三个子女说:“也许我不是个让你们满意的娘,可是我心里一直都有你们,如果我做得不好,希望你们可以包容我,我也会尽量去改。”
三兄妹眼眶有些发红,这么多年来,母亲的固执和强势,让他们每天都生活在吵吵闹闹中,家不像家,他们心里厌烦母亲的瞎折腾和不听话,因此选择了远离和躲避,可是,如今看着两鬓斑白的母亲服软,他们突然觉得,母亲确实是老了,需要他们保护了,就像他们小时候需要母亲的保护一般,她哪怕再强势,也是生养他们的母亲啊。
母亲年轻的时候,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强势,那是对艰苦生活的不屈服,母亲对他们,就像母鸡护崽,只要感受到一点点来自外界的威胁,她就会将他们护在翅膀下,对外界张牙舞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势的个性。
他们握住母亲的手,告诉她,无论如何,他们都会为她养老送终,只是,他们希望母亲心态可以平和一些,这样对子女、对她的身体都好。

刘芬守寡四十多年,含辛茹苦独自将三个孩子拉扯大,实属不易,可是,三个子女却都对她心生畏惧,甚至不愿意和她搭上任何关系,这一切都是她的强势造成的:
1、她出身贫寒,身为长女,为父母分忧,为兄弟姐妹出头,养成了独立强势的个性。
2、婚后两段婚姻都不到头,她伤心难过,却不得不独自扛起养家的大旗将孩子养大,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她锋芒毕露,事事要争赢,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专行独断,导致亲戚朋友和子女都远离了她。
3、她在第三段“黄昏恋”中付出了真感情,却又因对方子女的干涉和自己的强势而告终,这对她打击很大,她没有选择反思,反而将不满发泄在儿女身上。
4、她不停地闹腾,把子女们折腾得身心俱疲,再也不愿意理她,她生病后,才发现自己的养老问题必须要解决,可是她不是好好沟通,而是无休止地诋毁谩骂子女。
5、因为性格强势,她自知儿女们和她一起住,必定会天翻地覆,她只好将未来规划在寺庙或者养老院。
如果说刘芬年轻时的强势是无可奈何,那么,年老的她也应该心态平和一些,毕竟儿女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依赖在父母身边,作为老人,也要选择体面退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只有老人懂得为子女考虑,做好自己的本分,子女才会更加的尊重和爱护她。
最后:
家和万事兴,人老了,要学会收敛自己的坏脾气,人到晚年,除了拼身体,就是拼子女,只有他们生活得幸福快乐,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去照顾老人的晚年。
而子女也要明白,有些老人之所以强势,除了性格的原因,更多的,也是因为孤独,年轻人每天忙忙碌碌,老人一个人在家,他们也会害怕,等待的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各种作,以此来刷“存在感”,企图以这种方式获得子女的重视,殊不知,这样只会将子女推得更远,人老了,还是要有一门自己的兴趣爱好,既成全了自己,也解放了亲人。
上一篇:河北出去的明星,哪些明星来自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