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史料真的不如中国史料详尽吗?西方在很久很久之后才用史料这个东西,之前圣经就是史料!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也不会去抢寒冷、落后、野蛮的欧洲!这是由它地理环境决定的,...
西方史料真的不如中国史料详尽吗?
西方在很久很久之后才用史料这个东西,之前圣经就是史料!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也不会去抢寒冷、落后、野蛮的欧洲!这是由它地理环境决定的,当时生产力不足以让他们发现出类拔萃的文明!
西方史料真的不如中国史料详尽吗?
中国古代的史料可谓“大而全”,而西方呢,其实也不差,“大”是有的,“全”可能稍逊一些。
简单的说,中国史料分官修国史和民间记载两种,彼此互补,历代延续不断;而西方的历史,官修是断续的,教士笔记事无巨细均很详实,传说及史诗也占有极大的成份;这大概是中国史料与西方的最大差别。
中国至少从周代开始,便设有专门的史官,每时、每日、每月均有完整的大小事记录,并定期以邸报形式公开宣布,这些史官的记载难免会受到当权者个人主观的影响,但是史官的独立性却多少有些制度保障,以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总能遇到几个刚毅的史官刷刷存在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太史公。
每到改朝换代,新政权总会继承和收集前朝的史料和各类记录,并设定专人将之整理成册,以朝代史的形式做个总结,这便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二十四史。
当然,新朝对旧朝的历史评述,终究不会完全客观,多少有些偏颇,这是可以理解的,胜者为王的道理到哪里都是讲的通的,不过以中国的执政理念看,这种偏差是有得到控制的,总是不会太大差异。
以上便构成了官修国史。
而历代文人雅士实在太多,他们会以笔记或者碑刻一类文字将更细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流传开来,这些民间的记载数量极其庞大,以至于我们在今日想要知晓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手段到位,总能找到相应的资料。
但是这些东西仅限于东亚文化圈的学者们使用,很多西方人一贯性的不太承认,毕竟他们视野有限,对东方的认知有些肤浅,或者说是偏见太大。
总之,中国的史料之丰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找不到对手的。
接下来,我们讲讲西方历史。
西方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希腊和罗马时代,这两个时期其实与中国的春秋、两汉相当,文明程度是差不多的,自然在文字记载上也是有所作为的。
比如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塔西佗《编年史》都是很不错的记载,可以和我们的《史记》、《左传》媲美。
但,自从罗马帝国消失后,欧洲在中世纪那简直就是蛮夷之地不足为虑。西方人总不会让自己的历史消失的,于是他们将教士们在这个时期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的各类文字也算入历史中,还是真实的历史文本。
我们咋听之下,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历史上一些毫不知名的小辈竟然也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人,但是,西方史学界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某某年,某个教会开了个part吃了什么,也都成了历史,这或许就是西方历史的真实记录。
如尊者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都尔主教格里哥利的《法兰克人史》、弗莱辛主教奥托的《双城史》和《腓烈特大帝传》等。
然而,在中国,一个文人的笔记,我们只会单纯的认为是文学作品,就像我们拿着《西游记》说这是唐代的历史一般荒谬。
不只我们会这么认为,西方人更是,他们一方面用着教士的笔记,一方面却在否定中国的浩瀚的民间记载,有些可笑,但却真实。
县志等地方志当然还是要算入官修史的。
我们的很多人,也似乎落入了这种圈定的笑话原理无法自拔,比如,民国时期,有人在泉州晋江发现一部手抄本的《西山杂志》,里面记载了很多清代泉州及南洋的事件,却至今仍无法被史学界认定为真实历史。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人的史学观终于又回到了主线上,他们开始大量“创造”历史,并将之延续至今,与其说是历史文字化,不如说是重新制造历史文字。
或许西方人也察觉出自己那段“空白的历史”的不真实,以及《荷马史诗》、《萨迦之歌》、《熙德之歌》、《贝奥武甫》等史诗荒谬的记载,于是,涨了见识增加了技能的西方人创建了现代考古学,寄希望于以真实的地下发现来弥补现实的文字历史的不足。
相反的,中国的史料记载实在太丰富了,加上中国数千年儒家观念的洗礼,以至于对祖先无礼的考古学并未发芽,更何况壮大。
时至今日,我们不应该被西方史学界牵着鼻子走,我们有着连续的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详实的史料文书记载,加上已经炉火纯青的现代考古技巧,完全可以创建独立而又科学的现代史学观。至于西方人信不信,那是西方人的权利,我们13亿人笃信即可。
当中国实力足够强大,会有足够多的人来跪舔的。
插播一条消息:根据《星槎胜览》记载:“(明代时暹罗妇女)遇我男子甚爱之,必置酒待而敬之,欢歌留宿”,《瀛涯胜览》更是如此说:“夫恬不为怪,乃曰我妻美,为中国人喜爱”。中国人在大明时期多了惹人喜爱呢,这个好时期应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