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伍子胥投江的故事(伍子胥投江是哪个江),关于《伍子胥投江的故事(伍子胥投江是哪个江)》的内容介绍。伍子胥的传说故事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
伍子胥投江的故事(伍子胥投江是哪个江),关于《伍子胥投江的故事(伍子胥投江是哪个江)》的内容介绍。
伍子胥的传说故事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从这里出了昭关,便是大河,径直通吴国的水路了。然而,此...
伍子胥的传说故事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从这里出了昭关,便是大河,径直通吴国的水路了。然而,此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
扁鹊的弟子东皋公(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传说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例中认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与遭遇,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伍子胥犹豫不决,晚上,寝不能寐:他想告别皋公而去,又担心过不了关,反而惹祸;若是不走,不知还要等多久?如此翻来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复起,绕屋而转,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而伍子胥和公子胜装扮成仆人,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但是,官兵都认识皇甫讷,东皋公又与守关长官远越要好,于是,此事安然过去。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有些文献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如划龙舟 与食粽子。
也因为其忠心为国,却惨遭赐死且沉尸水底,后人将他尊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论衡》也说:“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典故故事
锣鼓一打咚咚响,伍子胥打马过乌江,保太子不保娘娘。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 典故 故事 ,希望你喜欢。
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典故
楚平王给他的太子建娶妇于秦,秦女貌美,楚平王这个好铯之徒就自己受用了,又听信了费无忌的胡说八道,于是废了太子建,这就波及到了建的老师——太傅伍奢。一场无妄之灾,伍奢父子当死,然而跑了他的次子伍员,于是就出现了先秦 历史 上最为精采的一幕:伍子胥报仇。其最高潮部分,是伍子胥带领吴兵入郢,挖出平王尸体鞭之三百,如果就此灭了楚国,那这个故事就显得非常完美,极具传奇性质:一个红颜惹出一场祸水,一个勇士灭了一方国家,就像那老戏里唱的: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 天下 好汉,一声笑颠倒了满朝文武,一句话失却了半壁江山。伍子胥知道自己关键的棋是一定要保护太子,所以从伍明直奔慎邑,太子建已被司马奋扬放走,逃奔宋国去了,他打听到太子妃齐人马娘娘已经怀胎十月,在正午集居住,赶忙奔向正午集,保护马娘娘一路直奔宋国去追太子,来到现在的利辛县大李集的乌江岸边,只见江水汹涌,咆哮湍急,伍子胥勒马立在西岸,保护马娘娘先过,好一似当阳桥上张翼德,追兵哪敢近前,大约马娘娘走远了,伍子胥左右一望只见近处没有渡船,又有追兵,犹豫间,跨下乌稚马是一宝马,战马似解人意,突然前蹄腾空,昂首嘶鸣,意欲驰骋。伍子胥情急之间,勒紧缰绳,猛拍战马,跃过江去,如轻舟利箭,倏忽间到对面,追赶马娘娘去了。后面追兵一因伍氏乃三代忠良,素来有德,不肯追赶,二来正赶这时,天气忽变,一阵狂风大作,只刮得天昏地暗,也是天助,都不追了,不然一条小江如何能挡住追兵。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忠贞保主,忍辱负重的高尚品德,立庙祀之,每年二月八庙会,并于打马渡江处修建了五孔桥和七孔桥纪念。
却说伍子胥快马赶上马娘娘,马娘娘已经怀胎十月,经此颠簸, 腹痛 大急,似要 分娩 ,这却如何是好,这生孩子是犯忌讳的事,只见前面有一处桃园,桃园里有个小茅庵,伍子胥忙安顿马娘娘在此生产,马娘娘桃园里生下了少主胜,就是今天的马店桃园村里,母子平安,暂且不说。这里也不是安身之地,逃命要紧,又继续前行,那马娘娘 产后 虚弱,伍子胥只好把战马让于她母子乘坐。前行不远就是一个关口,楚兵盘查来往行人甚紧,伍子胥有马娘娘母子拖累这样如何能过去,心中是十分着急,马娘娘心里明白,把少主胜交于伍子胥,趁他不备,关前投了井,后人把这井称为“落凤井”, 伍子胥万般无奈,只好含泪盖住井口,来到无人处解开盔甲,把少主胜裹在怀里,扎束停当,跃上战马闯关而去,直奔宋国来寻太子建。后人于解甲处兴集纪念,叫解甲集。
楚国虽然没有灭掉,伍子胥的故事却流传千古。伍子胥的性格,用其宿敌太宰嚭的说法是:刚暴、少恩、猜贼;而他父亲伍奢的用辞则为“刚戾忍訽”,以上评语均出自史记,这评语用现代汉语中较通俗的词句来概括一下,大约就是三点,第一刚烈,第二坚韧,第三桀骜不驯,还有一点他们不曾说出的,他从贯弓执矢逃离楚国,自宋至郑,以至在吴国立脚,一路上过昭关,涉汉水,中道吹箫乞食,历尽艰辛,可谓韧矣;其不遗余力的报仇,外无所倚,内无所持,以卑微之身对抗一个国家,又何其刚哉;在报仇上,他从来不含糊,在日暮途穷的境况里,也从没像孟姜女哭长城那样求告于上苍,而是靠着信念的支撑,自己个儿成全了自己个儿;能够卒彰其志,也只有英勇的偏执狂才能办得到,从这一点来看,伍子胥婷婷独立在春秋战国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 自然 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 端午 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伍子胥与相国对谜的故事
春秋时的伍子胥文武双全。他第一次上朝时,刚在殿前举完千斤鼎,国君又传谕试才智。
原来,相国见伍子胥身手确实不凡,想试试他才思是否敏捷。相国沉思片刻,念道:
兄与弟同姓,弟与兄同名。
兄有荫山秀,弟有万里明!
他要伍子胥猜个字。伍子胥见老相国要考自己,有心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他不直接回答,而是笑着念了四句:
霜有雪没有,箱有柜没有。
你有我没有,立功自会有!
老相国一听,大惑不解,而伍子胥连连拱手道:“失敬!失敬!”
伍子胥的 谜语 其实回答了老相国的谜语
可以从伍子胥的谜语中的“霜有雪没有,箱有柜没有。”这句看出答案。
霜没有雪是相,箱没有柜也是相。
所以这个谜底是:相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原因
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车之后的伍子胥一面擦着额头的汗珠一面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情景。虽然没有完全腐烂仍能看出一点楚平王生前的模样,但毕竟死体与活人还是很不一样的。在这张死人的脸上,一点也没有了当年的残忍没有了当年的盛气凌人,死人就是死人。一鞭子下去,没有听到痛苦的惨叫也没有看到呲牙裂嘴和皮开肉绽,有的只是苍蝇乱飞驱虫乱爬。脑袋被抽掉了下来,也只是在地上滚动一下,没有哀嚎没有求饶,有的只是旁观者捂住鼻子表情古怪。
伍子胥在想:我奋力把这个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打得更不成样子,又得到了什么?是的,想当年父兄为楚平王所残杀,自己死里 逃生 ,内心的仇恨唤醒了无尽的能量,帮助吴王打败楚国,就是为了报这杀父之仇。可是,鞭打一个死人一具死体和折磨一个活人还是不一样的。如果鞭打一个活人,就免不了会有惨叫哀嚎和求饶,免不了会有血肉横飞皮开肉绽。我的仇恨也就会在他人的惨叫哀嚎血肉模糊之中消失。
如果没有,如果楚平王是条硬汉子紧咬牙关不哭喊一声甚至还在不停地辱骂我一家子,那他的宁死不屈也更能刺激我鞭打的力气啊!可是,这些都没有发生。要是能在自己满腔怒火烧得最旺的那一刻把楚平王千刀万剐就好了!但这一切注定都不会发生。在仇恨燃起的那一刻,我杀不了他;而在我能杀他之时,仇恨已逐渐消退。
最最无奈的是,我没有可能带着眼前的精兵良将去与若干年前的仇人厮杀。过去的作恶者不是现在眼前的这具尸首,过去的受虐者也不是现在的我。
有关伍子胥的故事
1、一夜白头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然而昭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扁鹊的弟子东皋公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中认出了伍子胥,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
伍子胥犹豫不决,翻来覆去,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
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
2、七星龙渊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
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
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3、千金报恩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途中,有一次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姑娘觉得人格受辱,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
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
4、成吴霸业
适逢吴王久留楚国搜寻昭王,阖庐的弟弟夫概趁机逃奔回国,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就放弃楚国返回吴国,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被打败,就逃奔楚国。
楚昭王见吴国发生内乱,就重返郢都,将堂奚谷封给夫概称作堂奚谷氏。楚国又与吴国交战,打败吴国,吴王就回去了。两年后,阖庐派太子夫差率兵攻打楚国,夺取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再次大兵压境,就离开郢都,迁都到鄀城。当是时,吴王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计策,西边攻克了楚国的疆土,北边威镇齐国、晋国,南边收服了越人。
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中箭,阖闾伤脚拇趾,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
5、自尽身死
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联齐灭越”的主张,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
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
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