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肾阳虚怎么调理(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呢)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1-20 04:00:25 浏览量(来源:小范

    [摘要]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脾虚是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临床上常见脾虚证候可分为三类。脾不健运:常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虚是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临床上常见脾虚证候可分为三类。

    1. 脾不健运:常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泻,时息时发。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的临床表现。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2. 脾虚下陷:常见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少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的临床表现。一般以脾气虚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
    3. 脾不统血:常见面色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念无力,气短,肌衄,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舌质淡,脉细弱的临床表现。一般以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

    在治疗方面,脾虚证以健脾益气为主,方药可用加味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扁豆)加减,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香砂六君丸、参芪片、健脾丸、薯蓣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中的一种。

    肾阳虚衰的临床表现,常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或两尺无力。—般以全身功能低下伴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在临床上,肾阳虚衰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主,方药可用四神丸 (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加减,中成药可酌情选用涩肠止泻散、 四神丸、固本益肠片、固肠止泻丸中的一种。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虚、肾阳虚是最常见中医证候,也是门诊上常由此就诊的原因,与朋友们浅谈脾虚、肾阳虚的中医调补与养生。

    一、先谈一下是脾虚:

    1、 脾虚:是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可分为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的证候。

    2、病因病机:

  • 饮食不节:贪吃生凉,冰饮料,寒邪入体,伤及脾阳,日久脾阳亏虚。
  • 久病体虚:久病体虚,耗伤脾气,脾气亏虚。
  • 年老体衰:年老脏元阳渐衰竭,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亏虚。
  • 劳逸失调:过劳耗气,伤及脾气,脾气亏虚。

    3、主症: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脘腹胀满,腹胀腹泻,形体消瘦,少气懒言,颜面及下肢浮肿,面色少华,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女子白带量多质稀,各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眼睑下垂,各种出血,如便血、衄血、尿血、吐血、皮下出血,女士月经量多,崩漏,舌淡白(胖达)或有齿痕,脉弱。

    4、治则:健脾补气

    5、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6、中成药:启脾丸、参苓白术丸、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健胃消食片、四君子丸、八珍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良附丸、四神丸、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健脾生血颗粒、健脾养血颗粒。


    7、养生:

  • 注意不良嗜好饮食:不要过食辛辣生凉,酗酒,以免内生火热,或寒邪直中伤脾阳,都会损伤脾胃。
  • 按时规律饮食:定时定餐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少吃零食,不然脾胃得不到休息,耗伤脾气,日久脾虚。
  • 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别生气,肝郁气滞横犯脾胃,引起脾虚。尽量少思虑,思虑伤脾,耗损脾气,日久脾虚。
  • 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主升阳,脾主四肢,运动四肢强壮,脾气自然健旺。
  • 积极治疗脾胃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脾胃病及时治疗,以免暗耗脾气, 日久脾虚。
  • 食疗:可以用薏苡仁、莲子、大枣、山药、芡实等煲粥健脾祛湿。


    二、再谈一下肾阳虚:

    1、 肾阳虚: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侯,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为主要临床表现。

    2、病因病机:

  • 素体阳虚:阳虚体质,元阳(肾阳)亏虚。
  • 年老体衰:随着年纪的增大,命门火衰,肾阳亏虚。
  • 久病伤肾:久病伤阳,肾阳亏虚。
  • 房劳过度:房事过频,耗伤肾阳,肾阳虚衰。

    3、主症:腰膝酸软、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腹冷痛(女子宫寒)、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精神萎靡、男子阳痿早泄、精子质量差、不育,女子痛经、带下量多质稀、月经量少、月经推后、闭经、不孕,舌淡白苔薄白,尺脉弱。

    4、 治则:温补肾阳

    5、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6、中成药:五子衍宗丸、龟鹿补肾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肾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等。

    7、养生:

  • 饮食:过食辛辣生凉之品、以免伤及肾阴肾阳。
  • 房事:房事不要过频,以免损及肾阴肾阳。
  • 保暖:不要冒雨行进,或久居寒湿之地,伤及肾阳。
  • 食疗:韭菜、羊肉、鱼鳔、公鸡、鸽子、各种动物鞭、枸杞煲汤、海马泡酒等,具有填补肾虚的作用。
  • 调理:身体虚衰,要及时调理,以免后期累及肾阴肾阳。

    三、最后浅谈一下脾虚、阳虚之间的传变:

    1、脾虚累及肾阳虚:脾为后天之本,肾

    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脾虚日久累及先天

    之本——肾,引起肾虚,脾阳虚引起肾阳

    虚。

    例如慢性肠炎,辨证为脾虚,先有时长腹

    泻,日久会出现五更泄泻,此时就成肾阳

    虚,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2、肾阳虚累及脾阳虚:肾为元阳,肾阳

    亏虚,不能温煦脾阳,引起脾阳虚。

    例如平素腰腹发凉。四肢冰凉,为肾阳虚

    衰之证,日久出现腹泻腹痛,水样便,就

    形成脾阳虚证,最后脾肾阳虚之证。

    3、脾虚、肾阳虚,失治误治:不及时调

    理,最后都会发展为脾肾阳虚之证。


    以上浅谈脾虚、肾阳虚的病因病机,以及调理与养生、传变规律,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朋友们脾好,肾好,健健康康!

    (友情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交流,切勿自行购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