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松锦之战清军损失多少(松锦之战清军损失巨大)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1-15 23:00:37 浏览量(来源:小尹

    [摘要]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松锦之战清军的损失大不大,看了松锦之战清军伤亡史料就知道。1、《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四穆护萨,满洲正黄旗人,姓赖布,世居佛阿拉。崇德五...

    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松锦之战清军的损失大不大,看了松锦之战清军伤亡史料就知道。


    1、《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四


    穆护萨,满洲正黄旗人,姓赖布,世居佛阿拉。崇德五年,以武备院卿从大兵征明,距锦州城五里列阵,以炮攻城北晾马台,克之。


    七月,睿亲王多尔衮遣卒刈城西北禾稼,明兵突出,枪炮并施,穆护萨与护军参领觉罗兰泰、署护军参领温察力战,明兵大溃,追至壕,掩杀之,克台九,及小凌河西岸台二。


    锦州外城蒙古贝勒诺木齐等见大兵困城,志必得,谋来降,遂持书縋城下,约内应。信泄,大兵至,明总兵祖大寿出拒战,城内蒙古縋绳,前队援之以登,吹角夹攻,穆护萨跃上,被创卒。觉罗兰泰、参领宏科俱阵殁。鏖战久,明师退守内城,大兵遂入外城。


    明年五月,明总督洪承畴率六总兵兵六万来援,屯松山北冈,击斩其二千,敌势犹劲,骑都尉旦岱、参领彰库善、三等侍卫博朔岱陷阵死


    八月,大军驻松山、杏山间,立营截大路。承畴率马步兵十三万,营松山城北乱峰冈,旋犯汛地。閒散辉兰同参领囊古击卻之。参领阿福尼越众冲突,负重伤,犹斩将夺帜,诸军继之,敌奔塔山,遂进兵松山城外。


    十二月,承畴以兵六千夜至,辉兰奋杀,既出,复进击,与温察、启心郎迈图皆殁,复沿壕射击,杀四百馀人,敌退入松山城。


    围既合,明总兵曹变蛟欲突围出,至正黄旗汛地,佐领彰古力战死,变蛟亦中创奔还。七年二月,克松山,擒承畴及明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变蛟等。


    时明总兵吴三桂犹驻塔山,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兵至城下,列红衣炮攻之,佐领崔应泰被创死,参领迈色力战阵亡,城坏二十馀丈,诸军悉登,遂克塔山。先是蒙古兵有降於明者,特穆德格执而戮之,及两师酣战,复有讷木奇突出鵕阵,乘马冲入多尔衮营,将行刺,特穆德格只身奋救,相抱持急,卒遇害


    综上所述:清军伤亡惨重,不但有参领、佐领级别的军官阵亡,还有宗室战死。更让让人吃惊的是,竟有明军杀到多尔衮身边,多尔衮险些丧命。



    2、《清史稿》列传十三、二十三
    卓布泰,其次子也。事太宗,授牛录额真。崇德四年,从承政萨穆什喀、索海伐瑚尔哈部,铎陈、阿萨津二城以兵四百逆战,卓布泰与牛录额真萨弼图率甲士九十人击败之,斩级五十。敌复与索伦部长博穆博果尔合兵以拒,卓布泰率先邀击,俘六十馀人。五年,擢甲喇额真。


    六年,从伐明,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屯山口拒守。卓布泰与梅勒额真翁阿岱迎战,明兵败走,大军合击,复与翁阿岱力战破敌。师还,敌蹑我后,翁阿岱中创仆,卓布泰还歼敌,掖翁阿岱乘马归。七年,从伐明,徇山东至青州,屡败明兵。明将张登科、和应荐等合八镇兵来拒,卓布泰率兵奋击,大破之,复乘夜袭破馀兵。八年,师还,赉白金,兼任兵部理事官。顺治元年,偕甲喇额真沙尔瑚达略黑龙江,克图瑚勒禅城,俘二百馀人。


    翁阿岱袭职为甲喇章京。从伐虎尔哈,加半个前程。累迁都察院参政、正蓝旗 梅勒额真。时方攻锦州急,命与梅勒额真多积礼帅师屯戍,讥逋逃。崇德六年,从围锦州,与明总督洪承畴战,屡胜。寻进攻松山,力战,没于阵。赉白金千两,进一等梅勒章京。无子,以弟之子济木布袭。康熙间,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乾隆 元年,改一等男,世袭。


    综上所述:梅勒额真是正二品武官,攻打松山时战死的高级武官。


    锦州战,明兵锐甚,六旗俱卻,扬古利大怒,独率本旗兵奋击破之。旋复从太宗入 明边,攻大同、宣府,与贝勒阿巴泰等拔灵丘,隳王家庄,取之。


    综上所述:明军攻势凌厉,清军八旗中有六旗被打败退走。


    扬古利子二:长,阿哈旦,以军功授拖沙喇哈番;次,塔瞻,袭超品公,擢内 大臣。崇德六年八月,太宗亲将御明洪承畴,战于锦州,敌遁,命塔瞻设伏追击, 斩获甚营松山,明总兵曹变蛟夜率兵突近御营,塔瞻不能御,降一等公。顺治四年, 卒,以其子爱星阿袭,爱星阿自有传。


    综上所述:曹变蛟夜袭御营,塔瞻防守失败。




    五年五月,与吴拜侦敌广宁边境,自中后所入,循海而南,斩二百级。上自将 攻锦州,劳萨伏兵高桥,纵敌弗击,论罪,降世职,夺赐号。六年四月,从郑亲王 济尔哈朗伐明,围锦州,设伏,击明兵松山,获马百九十。劳萨逐明兵,见敌援至, 使骑驰问济尔哈朗曰:“敌援至,若之何?”济尔哈朗以为怯,闻于上,上曰: “劳萨素勇敢,且身被重创,不当议小过。”


    五月,明总督洪承畴以兵六万援锦州, 屯松山北,我师未集,劳萨力战,败其前锋。会上命睿郡王多尔衮等济师,复与战, 大败之。劳萨行塔山东侦敌,获敌骑,克锦州外城。九月,命复劳萨世职、赐号。旋代洪尼喀为梅勒章京。是月,上自将督多尔衮等与承畴决战,劳萨从多尔衮陷阵, 力战,死之。既克敌,上遣内大臣携酒临奠,恤赠三等昂邦章京,以其子程尼袭。程尼既袭职,三遇恩诏,进一等伯,任议政大臣。顺治九年,从敬谨亲王尼堪 征湖南。十一月,及明将李定国战于衡州,我师败绩,没于阵,恤赠拖沙喇哈番。 十二年,追谥国初以来有功诸将,劳萨谥忠毅,程尼谥诚介,并立石纪绩。


    综上所述:劳萨是八旗著名勇士,正二品武将,后来大名鼎鼎的鳌拜跟他比,只能算小虾米,劳萨被明军打死,满清高层非常心疼,给的世职非常优厚。继承其爵位的儿子后来被李定国打死。


    达音布,他塔喇氏,世居札库木。天命三年来归,隶满洲正白旗,任牛录章京。第三子岱衮,屡从征伐, 授侍德二年,围锦州,战死,赠备御。




    3、《清史稿》列传二十


    六年六月,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兵洪承畴以师赴援,屯松山西北。郑亲王令右翼军击之,战不利,退保乳峰山。敌入两红旗、两蓝旗驻军地,固山额真叶臣等敛兵不与争。伊尔登将多尔机辖与恭顺王孔有德及蒙古敖汉、柰曼、察哈尔诸部兵御敌,跃马突阵,纵横驰击,身被数创不少卻,马踣,易之,三战益奋,明兵凡四合围,卒溃围出。上嘉其勇,复世职三等梅勒章京,赐白金四百。


    综上所述:叶臣镶红旗都统,松锦之战,镶红旗损失最惨,四个高级武将(都统1人,副都统2人,护军统领1人)死了3个,只剩下叶臣一人,实际是叶臣率部逃跑了。镶白旗都统伊尔登也负伤多处。


    超哈尔,彻尔格弟,与同旗。崇德元年,从武英郡王阿济格伐明,将入边,遇逻卒,迎战,俘二人,获马四。薄明都,夺炮以击敌,杀百馀人。转战至卢沟桥,再遇敌,战皆胜。二年,列议政大臣。三年七月,更定部院官制,授礼部左参政


    九月,从睿亲王多尔衮伐明,自青石口入边,会师涿州。超哈尔率所部攻任丘,穴地隳其城,趋赵北口,明兵毁桥,师不得渡,乃骑出水西袭明兵后,明兵大败。南略山东,从克济南。四年春,师还,出边,超哈尔殿,败明兵於太平寨。五年,转兵部右参政。


    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伐明,围锦州,城兵出战,超哈尔率所部奋击,逐入郭,力战没於阵。太宗深惜之,赐白金六百一十两,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顺治间,追谥果壮,立碑纪绩。子格黑礼、额赫里。格黑礼袭世职,凡四年而卒。


    托克雅,先世居瑚尔哈,以地为氏。天聪三年,迁巴牙喇甲喇章京。八月,围大凌河城,移屯断锦州、松山道。明兵自锦州至,击却之,逐至城下,俘馘甚众。八年,从伐明,攻大同,归还出尚方堡,察哈尔诸宰桑来归,上命托克雅率师护降人以还。叙功,授甲喇章京世职。九年,战於宁远,与阿济拜等败敌。语详阿济拜传。


    崇德三年八月,从贝勒岳讬伐明,越明都,趋山东,围临邑,托克雅以云梯攻克其城,赉马及白金。四年六月,擢正红旗蒙古梅勒额真。六年,从围锦州,与明总督洪承畴战,当敌炮,被数创。七年,解梅勒额真任。顺治元年,起为陵寝总管。二年九月,卒,年六十有三。




    4、《清史稿》列传十四


    达尔汉有子曰鄂罗塞臣,事太宗,官甲喇章京,领摆牙喇兵。天聪三年,从伐明,薄燕京,与哈宁阿共破明经略袁崇焕营。太宗嘉其善战,授备御。四年,署固山额真。


    六年三月,从睿亲王多尔衮伐明,围锦州。六月,复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伐明,围锦州,祖大寿以步兵出战,左翼三旗骑兵避敌勿敢击,鄂罗塞臣与同官阿桑喜率摆牙喇兵直前奋击,大寿乃引去。肃亲王豪格庇三旗之未战者,睿亲王多尔衮和之,使诫鄂罗塞臣毋言战胜皆出摆牙喇兵,亦毋言战时未见骑兵,功罪置勿论。明年,事闻,上令多尔衮出白金五百,豪格出白金千,畀鄂罗塞臣,进二等阿达哈哈番,擢梅勒额真。


    综上所述:祖大寿的步兵出击,多尔衮和豪格指挥的八旗军三个旗的骑兵畏战逃跑,靠着护军出击才挡住明军步兵,事后多尔衮和豪格隐瞒不报,被皇太极罚钱。




    5、《钦定盛京通志》


    哈尔古积,隶镶红旗满洲永顺弟也,天聪,八年以办事有能,授三等参领世职,崇德六年以护军统领,随围明锦州松山兵来犯,哈尔古积先众领纛杀入,殁於阵,七年加赠二等参领世职


    总的来说: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在松锦之战中,清军高级将领死伤很多,还有宗室战死,多尔衮更是差点被杀,可见松锦之战的惨烈。

    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在这次大战的起初阶段,清军损失也是挺大的。

    明将袁崇焕死后,清军数次深入明朝腹地,明朝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在北方防线的防务情况被摸得一清二楚。

    不过,满洲要实现自己的霸业,就必须打破所有山海关外的明军城关。



    虽然清军就数次绕关而入,杀入长城防线内。又通过对诸蒙古部落征伐和收服,已经形成了对直隶地区的战略包围。但因为有山海关与几个关外城市的存在,清军的战略迂回总要面临被抄后路的危险。

    但袁崇焕死后,“边事益无人矣”,北方防线上的明军就缺乏统一的调派指挥,无法对清军多次迂回入关而组织起战略性的打击。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决定拔除掉这些随时都可能产生威胁的关隘。

    1639年2月,皇太极首先发动对锦州的攻势,决意要啃掉这个山海关外的最后的硬骨头。

    但经过熊廷弼和袁崇焕两代边将构筑起来的坚固防线,仍然给不擅长攻城的清军添了不少麻烦。

    清军一开始没有带上足够的炮兵。数月攻城战,非但没有拿下锦州,反而折损了不少部队。

    这是清军遭受的第一次损失。



    皇太极效仿大淩河之胜的方式,停止强攻,转而用骑兵骚扰周边农业,切断锦州的外援。

    锦州明将祖大寿经历过大凌河战役,他战前就储存了可供全城守军三年之用的粮食,根本不怕短期的围困。

    相持到6月,皇太极下令多尔衮去指挥攻打锦州事务。

    多尔衮到任,发现清军士气低落。就下令后撤30里,以轮换的方式作战,轮流回家。结果,祖大寿趁机打开缺口,又运了一批粮食入城。

    皇太极闻讯大怒,撤销了多尔衮的指挥权,还罚款降职,派济尔哈朗去接替指挥。

    济尔哈朗亲自带人,四面布营,深挖壕沟,围困锦州周边地区。每个营地之间,也挖出长壕隔断,日夜巡逻。围得水泄不通。

    “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

    济尔哈朗又派人偷偷买通城中的蒙古将领,打开了城门。 最终,祖大寿被迫撤到内城。以火炮防御。守军向朝廷求援。

    “填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崇祯皇帝接到锦州告急,调集了十余万人的兵力、四万多头骡马和三千多门的各式火炮和充足的弹药,全部交给蓟辽总督洪承畴,并调来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这8个总兵的部队,归洪承畴指挥。

    洪承畴也知道清军铁骑的厉害,吸取萨尔浒战役分兵多路的教训,就下令全军集结在一处缓慢向前步步推进。

    战初,洪承畴派前锋去攻打济尔哈朗的松山右营。明军携带了大量大将军炮。尽管性能比较落后,仍然给清军造成很大杀伤。明军先锋占据了清军部分营地。济尔哈朗被撤职。多尔衮再次返回前线指挥战役。

    “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这是清军遭到的第二次损失。

    但10万大军粮饷消耗太大,洪承畴又不肯速战速决,穷到要当裤衩的大明朝廷压力山大。

    而明朝境内发生了很糟糕的事情,镇压义军得心应手、百战百胜的孙传庭被崇祯关进大狱后,原本已经被招安的张献忠等人,降而复叛。他们趁着洪承畴带着主力去与清军作战之际,不断地骚扰各地。曾被洪承畴打得半死不活的李自成,也重出江湖,攻入河南,把福王炖了汤。



    兵部尚书陈新甲很清楚崇祯皇帝是多么的刻薄寡恩和暴虐无情。他只好要求洪承畴快战快决。陈新甲进言崇祯,认为洪承畴只要快速进攻,就必能获胜。

    崇祯想成为扭转乾坤的千古一帝,又恰逢明军初战告捷,而洪承畴踌躇不进令他疑心顿起。 于是,他下令洪承畴速战速决,一战定江山。

    陈新甲又给洪承畴增派了三万兵力,明军在数量上就有了优势。洪承畴这下子就被架到了烤炉上。

    “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

    挨了皇帝一顿训斥,又得到了兵力补充,监军张若麒又催得紧,“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于是明军“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无可为矣”,洪承畴再没有什么动作就恐怕要惹祸上身了,只好放弃原定的稳扎稳打,“逼以车营,毋轻战”,逐步推进的计划。



    7月26日,明军推进到乳峰山一带,决战正式打响。

    洪承畴突然改变战术,让对面的清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之所以敢大举进攻,除了上级压力外,也是因为他自信在火力上完全压制对手。

    当时,明军携带了3273门的各式火炮和弹药。有新式红夷大炮,也有仿造的佛郎机炮。但大多数是土制的大将军炮为主。

    红夷大炮的技术赶得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世界先进水平,但弗朗机可能只是15世纪后期的中世纪晚期水准。至于性能更差的大将军,就只能到英法百年战中去寻找欧洲远亲了。

    多尔衮下令八旗军队发起全线冲锋。

    根据经验,明军的野战能力很差,总是躲在车阵后方,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还击。但这一次,清军吃了大亏,被明军一阵炮火覆盖,伤亡惨重,多尔衮无奈下令部队后撤60里。

    这是清军遭受的第三次损失。



    由于明军缺乏大规模的野战突击能力,清军得以从容撤退,再次扎营固守。多尔衮向皇太极请求增援。

    皇太极气得流了鼻血。“上行急,鼻衄不止”,他怒火万丈,率领所有余下的军队,星夜兼程赶往乳峰山。

    这样,清军就总共有七万老满洲部队,科尔沁为首的三万东蒙古军队,还有两万汉军,共计十二万人马参战。与明军相比,丝毫不落下风。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方面上,更是超出很多。

    为了在火力上与明军抗衡,清军还将登州兵变后叛降的孔有德所部的精锐炮兵,全部带上了。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远少于明军,却有37门红夷大炮,还征调了大量民夫运输大炮和弹药。

    清军的红夷大炮不仅数量更多,质量也更好。

    增援清军赶到了乳峰山。皇太极一边流鼻血,一边观察明军防御。发现明军后卫不足,就下令扎营在松山和杏山之间,并且在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等处扎营。每个营地都深挖壕沟,断绝交通要道,将明军全部包围了起来。



    洪承畴看到八旗的阵势后大惊失色。他知道一定要打破包围圈,不然自己只有被困死在当地。鉴于明军普遍守强攻弱的特点,他将主要进攻手段放在了炮兵身上。

    8月20日,明清双方开始了一场炮战。

    明军这边虽然有三千多门火炮,但是大部分射程很近,真正有远程威胁的只有6门红夷炮。

    清军情况恰恰相反,小型火炮少得可怜,却有37门重型红夷大炮。配备的炮手也是经过洋人教官认真培训的。

    明军的炮兵阵地上,硝烟四起,震耳欲聋,炮声隆隆。但几千发炮弹,都落在清军营地的前方。真正能打到清军营地的,则只有6枚。加上炮手久疏战阵,校准手法很差,没有几发能中命中目标。



    清军这边声势虽然不大,每次发射都只有37枚炮弹。但每一枚炮弹都能飞到明军的阵地,由洋人教官训练出的炮手也更能准确的命中目标。

    技术有差距,结果自然不同。

    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本方红夷炮也被击毁了两门。

    清军趁着明军被牵制在松山,派出奇兵突袭,拿下了附近的笔架山,夺取了明军的粮草。

    粮草失陷,明军上下陷入恐慌。他们只剩下了三天的补给。“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

    21日,突围失败后,明军主帅大帐内,诸将商议分兵突围,由总兵王廷臣带领左路明军突围,总兵马科带领右路明军突围,等到晚上7点左右,同奔宁远。

    得知消息,明军上下军心瞬时崩溃。



    总兵王朴未待时到,抢先开溜。明营顿时全军炸营,各路人马争相奔逃,场面混乱之极。步兵和骑兵都在自相践踏,随处可见遗弃的弓箭和盔甲。 “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皇太极早知明军必会突围。他下令蒙古骑兵前往海边埋伏。左右两翼的部队埋伏在各个路口。

    “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

    半夜,吴三桂、王朴带人跑到了海边,正好掉进了清军精心编制的口袋中,被打得丢盔弃甲,往杏山方向逃去。跟着后面的其他人见势不妙,改道逃往海边,希望通过海路逃回宁远。

    等候已久的蒙古骑兵趁势杀出,直接冲进了毫无战心,魂飞魄散的明军队列之中。

    天色已晚,明军急于逃命,竟然争相跳入海中,希望抢到几艘渔船活命。

    第二天,清军清扫战场,发现大海上密密麻麻都是人和马的尸体,飘在海面上,场面蔚为壮观。

    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

    逃到了杏山的吴三桂和王朴,又在高桥遭遇清军伏兵。激战过后,二人损失惨重,逃回了宁远。其余的明军除唐通等少数人外,也基本上全军覆没。

    此夜一战,明军13万大军几乎全部报销。仅被清军斩首的就有53780人,数以万计的溃兵跳海淹死。

    “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洪承畴带领残军撤入松山城中,上书求援。

    崇祯怒不可遏,但无力支援。松山一役,十几年剿匪锻炼出来的将领和部队,损失大半。余下的残余也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牵制,根本无力驰援。

    为了解救洪承畴,崇祯命令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可是,“皆敛兵不敢出”。

    洪承畴组织了几次突围,都被清军的壕沟所阻,清军不但挖了壕沟,还在上面放木桩并系上铃铛,安排训练过的战犬蹲守。

    时间流驶,“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粮尽。松山副将夏成德叛变。

    1642年2月18日晚上,清军攻城,夏成德放清军入城。

    激烈的巷战,明军3600名士兵和100多位高级军官被杀。洪承畴和祖大乐等人,连同1240多名士兵被俘,松山之战结束。

    被俘的洪承畴和祖大乐先后剃发归顺清朝。

    被困三年的祖大寿听闻松山失陷,也开门向清军投降。



    最后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在这次历时近三年的战役中的损失状况:

    清军缴获:

    清军从松山缴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缴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杏山缴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总共大小火炮3583门。

    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明军伤亡:

    其中洪承畴溃败进松山的大概有四万人,之后有八万人突围失败,八万人中三万人逃回宁远,其他人或死或散,一部分人又补充进四城。之后洪承畴组织突进的数万人突围,结果全被海潮淹死,至1642年四城失陷时仅剩一万多明军,因此最后一次突围失败后,四城估计也就剩2~3万人。

    明军最后的精锐,总共约十三万人,清军斩杀五万三千多人,吴三桂率将近三万人逃脱。海潮淹死和流散将近三万人,降清一万多人。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洪承畴为首百余将领和3600余残兵被俘。

    锦州失守,祖大寿降,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王朴问罪死。

    “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独斩王朴。

    清军伤亡:

    四品以上武官战死:一品2人, 二品2人 ,正三品15人, 从三品2人 ,正四品14人 ,阵亡议政大臣一名,副都统3名。

    清军士卒伤亡估计有万余人。

    对于清军的总量来说,这样的伤亡也算很惨重了。

    战争前期,双方伤亡相差还不算很大。当皇太极出现在战场上后,洪承畴部被围,明军伤亡剧增。



    此战之后,“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