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朝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实质性的贡献?东汉张衡《西京赋》记载着: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开始在山东滕县、河南商丘三次、河南安阳二次,等等。居无定所...
商朝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实质性的贡献?
东汉张衡《西京赋》记载着: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开始在山东滕县、河南商丘三次、河南安阳二次,等等。居无定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郭沫若认为商民是游牧民族。殷商后期有甲骨文,甲骨文是有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看裂痕,主要用来“祭祀和占卜”的,就是给死去的祖先(死人)看的,不是给活人阅读的。

殷商来源于中国的东北,他们信仰鸟文化,与西周的姬姓和姜姓信仰龙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殷商早期在中原,还没有牛羊马,只有猪狗鸡家禽,牛羊马是3500年前大月氏人从高加索通过蒙古高原带进来的。在殷商中期,有商王王亥服牛的故事(王亥训牛)。在殷商后期的周文王《周易》中有三百八十四卦六十四爻。其中卦六五爻辞中“王亥丧牛羊在易国的故事”;还有王亥行淫享乐,易国绵臣将王亥杀死,卦上九爻辞,凶!

(西周的“遂公盨”上的铭文有一个“禹”字。)
殷商后期有甲骨文,西周早期也有甲骨文;殷商时代有青铜器,西周也有大量的青铜器。在西周青铜器上有许多铭文(金文),主要也是用来祭祀活动的。在西周的“遂公盨”中有铭文,就是记载着“禹”字,说明大禹是姓姬的祖先。西周延续了殷商的祭祀文化,就是祭拜祖先的文化。

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旦颁布周礼。孔子从小受周礼的影响深刻,所以孔子的儒家就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孔子周游列国,想恢复600年前的周礼,被老者说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当时人认为孔子就是一个大祭司而已。但是,孔子延续了西周的祭祀文化,就是祭拜祖先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被明清两朝特别关注,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所以说,商朝的祭祀文化,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实质性的贡献。
商朝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实质性的贡献?
历史,有史以来,自商朝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