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与鱼的故事(与牛有关故事),关于《牛与鱼的故事(与牛有关故事)》的内容介绍。鱼牛的故事是谁提出的 鱼牛的故事是樊登提出的。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
牛与鱼的故事(与牛有关故事),关于《牛与鱼的故事(与牛有关故事)》的内容介绍。
鱼牛的故事是谁提出的 鱼牛的故事是樊登提出的。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
鱼牛的故事是谁提出的
鱼牛的故事是樊登提出的。
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把鱼看成教育的对象学生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这个故事不正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么。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各自的需要、各自的好恶。
教育心理学案例 鱼牛的故事
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采世界。鱼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
青蛙在外面周游的一番回来了,它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肚子的下面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这时,在它的脑海里,出现的“鱼牛”的形象。
扩展资料: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探索人类心理是21世纪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心理规律,将补充和扩展心理学理论。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唤醒,逐渐也关注到教育学中还有很多规律需要完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有助于这些规律的完善。
重温《鱼牛的故事》
鱼牛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呗。昨天听樊登讲《人是如何学习的》,又有了一些新感悟。
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的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一个大大的鱼身子,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头上长着两个犄角,还有大大的乳房,嘴里吃着青草……
所以大家得出了这些启示:
1. 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
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2. 教学是经验的改造
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
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的引导
建构主义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构。
教师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
那如何避免错误地建构呢?
我觉得除了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外,就是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防止知识的诅咒。
如:讲地球是圆的,学生想到的可能是一个平面的圆,那我们拿个地球仪来,不就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吗?当然在网上找个地球的视频资料播放一下,更是印象深刻而清晰。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了,但有多少老师愿意去找资源,用资源呢?所以,好教育,一定来自教师的用心投入与智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