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2-23 23:00:19 浏览量(来源:小萧

    [摘要]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分封制度是没有问题,是最适合周朝的实际很多人认为分封制使得周朝灭亡,实则分封制是没有任...

    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

    分封制度是没有问题,是最适合周朝的实际

    很多人认为分封制使得周朝灭亡,实则分封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分封制度到了明清时期都还有,像土司、藩地等等就是分封。

    分封制的最大特点是承认天子,自主管理,定时纳贡。

    周朝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西周的实力并不比商纣时期的商来得强大,西周能取得胜利主要靠偷袭商都获得成功。当时周武王看到繁华的商都,日夜难眠,他在思考怎么统治这个体形比自己还要大的地方。

    所以周武王连帝都不敢称,只称王,实际上是将自己矮化,说自己只当诸侯老大,大家一起来管理这片天下的意思。因为西周没有实力整合整个天下。

    周武王带了八百诸侯讨伐商朝,从800诸侯就可以看出当时诸侯的实力是何等的弱小,远远无法与西周进行抗衡。

    另一方面交通落后,民风不同,如果全都一个指令,很容易因为反应迟钝而导致天下大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刘邦继续采用分封制度。

    这恰恰证明分封制度是没有问题。

    整个架构是这样:

    天下坐镇天下,四方各有一个诸侯老大坐镇四方,他们都拥有讨伐自己管辖区域诸侯的权力。比如东方讨伐的大权就在齐国手中。

    实力比较大的往往是姬家或者与姬家联姻的。

    为什么后来分封制出问题了呢?

    因为西周被外族入侵,东迁,这就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虚弱 。自己一虚弱,四方老大如同能齐心那还不错,问题是四方老大看到了机会,个个不安。

    诸侯之间的兼并迅速展开,慢慢有些诸侯的地盘就越来越大了,实力也越来越强了,周武王伐付带了三千战车,这还是带着800诸侯的基础。战国后期战国七雄随便哪个诸侯国都能拿出这么多。万乘是基本。

    如果这样,那周王室必须达到十万乘才可以,以当时的生产力,这怎么现实呢?

    有人说可以超前设计,采用郡县制度,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是无法适应,像秦朝就是过于超前全面的郡县制度最后导致秦二世而亡。

    问题出在哪里呢?

    继任者没有对分封制进行微调,不顾现实,只有分封,没有回收,使得周天子的地盘越来越少,实力越来越弱,这样就加速诸侯的侵吞,使得周朝最终灭亡。

    刘邦看到这种情况,他就开始调整设计,朝廷可以管理封地,派个官员去,当然主要权力还是王手上,只能同姓有封地,除了长沙王吴芮。

    汉文景武帝时,朝廷可以收回封地,失国就能回收,这样朝廷的实力就越来越强,再加推恩令,分封的诸侯王的实力就越来越弱,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了。

    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

    因为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历史,所以分封制这个概念,历来就被人看成是一种非常愚蠢的体制。不少人都误以为,分封制就是国王割自己的肉在喂诸侯,然后被喂饱的诸侯把自己给推翻了似的。但其实,这种理解是本末倒置了,误解了真实的分封。

    并且,分封制也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一项制度,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大英帝国,实际搞的也是一套类似分封制的封贡体系。



    先解释一下西周为什么搞分封。因为西周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它原本只是一个西垂小国,臣服于商朝。当商朝衰败后,它乘机推翻了商朝,并取代商朝,成为天下各个部族、方国所承认的中央王朝。这个就很像近代欧洲的英格兰,原本只是一个小国,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杠把子西班牙帝国。如果靠硬实力,英格兰不是西班牙的对手,所以英国女王非常睿智的想到了拉拢海盗为自己卖命。英女王将海盗收编,让他们以“皇家海盗”的身份去世界各地抢劫,英国为其庇护,给这些海带一个避风港。作为交换筹码,海盗也要把抢来的东西按比例上供给女王。这也等于是说,英国女王空手套白狼,它除了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外,其实什么都没干,但是获得的利润却是极大的。

    当然了,被收编的这些海盗里面肯定也有不老实的,肯定也有跟英国女王对着干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英国收编海盗获得的好处要远远大于付出。这就是分封制的一种变异体,虽然没有列土封疆,但相当于是列土封疆。

    扯远了,回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虽然他变成了天下共主,但是很多地方,西周的军队并没有去占领。这些被蛮夷占领,或被商朝遗民占领,或者根本就是无主之地的土地,单靠西周的势力想去全部占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划算的。但是空着这些土地也很浪费。放任商朝遗民,也是不理智的。

    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这些土地不浪费呢?是的,就是分封制!

    还是拿英国举例,英国人在全世界的扩张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殖民地是靠英国政府来直接殖民的?恐怕微乎其微吧。很多地方的殖民统治其实靠的是商业团体,比如东印度公司之类的商团。英国国王授予他们权限,让他们在海外殖民扩张,如果碰上了搞不定的野蛮人,英国政府替他们“伸张正义”。但作为回报,这些商团需要给英国政府纳税。他们纳的税,其实就像是西周时期诸侯国给周天子的上供。(有一些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



    综合以上之论述,可以还原出当时周天子分封的历史背景:

    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原先东方,东北的诸多方国(商朝的坚定盟友),以及中原殷商故地,因为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与西周不同的势力还有很多。这些残余势力都是西周潜在的敌人,但是周朝没有能力一一去灭掉,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派遣诸侯,在这些不服自己的国家的旁边建立新的,忠于周天子的国家去监视他们,然后让周天子派出的诸侯,用周人的习俗教化原先商族的百姓。这样一来,原本不服的势力渐渐被驯服,成为周朝的子民。所以西周的实力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强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周天子分封的这些诸侯国及盟国,成为了周天子的有力支柱。没有这些诸侯的支持,西周可能早就被推翻了,就像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一样。

    后来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楚国的挑战,也像当年周武王挑战商纣王一样。但是不一样的是,西周灭商朝时,没有诸侯替商朝撑场子。而楚国挑战周天子时,当年被分封的诸侯国们都站出来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正是因为齐国、晋国这些诸侯打败了楚国,迫使楚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所以周朝才能又苟延残喘四百年。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诸侯国,周朝是不是也会跟商朝一样,仅仅一个牧野之战就能将其颠覆。

    至于周天子丧失的权威,其实跟分封制的关系不大。周幽王时期,国家动荡,犬戎来攻,周王室主动放弃自己在陕西的大批领地,东迁洛阳,实力大不如前。这是周王室自己作死,赖不着分封制,也赖不着齐国、楚国、晋国这些新兴诸侯。毕竟大家都需要找大腿傍,以前周天子实力强,大家都傍它;现在周天子实力很弱,大家自然要去傍强者,很正常的现象。

    这个情况,也可以拿英国来举例。当年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为什么都要傍它?因为英国实力强嘛,远比这些土地面积大于它的殖民地都要强。后来大家为什么又不傍英国了?因为英国自身的实力衰退,不能再保护各国了。所以大家就都去傍新兴的强者——美国。

    而搞笑的是,正如齐国、晋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一样,美国以前也是英国的前殖民地。齐国、晋国乘周天子衰落的时候崛起,美国也乘英国衰落的机会,搞翻了英国人的霸权。所以说现在的英国,就跟当年的西周是一样的。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原来的大哥变成了原来小弟的保护国。




    总结:周天子之所以搞分封,是因为西周本身的实力不够强导致的,也是受当时的生产力所限制的。如果西周有实力直接统治,它当然会直接统治,就如后来的秦朝一样,直接建立郡县制,搞大一统的管理模式。问题是西周没有搞大一统的实力,也没有实行大一统管理的生产力,它就只能选择当时最适合它的管理模式——分封制。

    换一个角度再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西周不搞分封制,结果会如何?它会死的更惨!

    因为土地是不动资产,土地就放在那里。谁占有土地,谁就是地主。西周没有能力占地,自然会有其它势力会去占。如果大把的土地被对手占去了,周天子是不是会死的更惨?这就好比英国不去占殖民地,自然会有大把的国家会去抢。谁抢的土地多,谁的势力就大。把资源扔给别人,是不是很蠢?诚然,后来的殖民地纷纷抛弃了宗主国,但是这只能说明后来的管理者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变化,没有制定更准确的制度。后来分封制的破产,不能赖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毕竟,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最后来个吐槽,咱们中国人在历史上并不乏殖民开拓的精神。没有这些人的开拓,哪有后来的中华文化圈?只不过后来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这种殖民主义当做了异类,看作是反叛者,尤其是到了某些个朝代,统治者居然把海外移民当做敌人,这是不是傻啊?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