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奶带大的孩子,妈妈很讨厌,这种情况多吗?我们家有个远房亲戚就是这样,女儿从小跟着奶奶,直到上学回去,被自己的妈妈折磨到差点成了精神病。结婚后,几十年不登娘家家...
奶奶带大的孩子,妈妈很讨厌,这种情况多吗?
我们家有个远房亲戚就是这样,女儿从小跟着奶奶,直到上学回去,被自己的妈妈折磨到差点成了精神病。结婚后,几十年不登娘家家门。

亲戚有一儿一女,女儿小,名字叫静。因为俩人是双职工,孩子一出生就放在奶奶家养着。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一年也见不了一两次面,所以,女儿静和父母一点不亲。
本来婆媳关系一直也不好,婆婆看不上儿子在工作地自己找的媳妇,好在大家分居两地,一年也就春节这样的节日见面。
静从记事起,就跟着奶奶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一下子到了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家,及其不适应。
静也总是把奶奶如何挂在嘴上,习惯也是奶奶培养出来的。母亲也很难接纳自己的女儿,更没有做好女儿对一切不适的引导,把对婆婆的不满都发泄在了女儿身上。

从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到母亲经常呵斥静,再到动手打骂。在别人眼里一个性格温和的母亲,在静这里完成了她的恶毒蜕变,静从小备受身心摧残。
她们之间仿佛被下了诅咒一般,女儿小小的年纪,宁死不屈。面对如此倔强不听话的女儿,母亲怒火中烧,也慢慢失去了理智。
而爸爸似乎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袒护一下女儿。
母女的关系越来越差,静不是那种激烈反抗,只是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正是这种不低头,不求饶,彻底激怒了这个母亲,让她的折磨更加变本加厉。静毕竟是个孩子,在母亲眼里看似倔强的性格,内心里的恐惧没人理解。
因为离得远,那个年代通讯没有那么发达,只是靠书信联系。奶奶知道母女关系不好,心疼她带大的孙女,也是鞭长莫及。
直到静在上中学的时候,被母亲折磨出了精神问题,实际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严重的心理障碍。

她不能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一听见她的声音,就浑身发抖。
听到这个消息,奶奶家的亲戚也愤怒了,好几个人上门进行声讨。婆婆逼着儿子和儿媳离婚,几个同辈差点把这个母亲打了。
无奈,除了折磨静这事,这个母亲没有其他问题。人家夫妻感情也很好,对家庭也照顾周到。
奶奶也没办法,只好又把静接回身边修养身心。
因为静的户口在父母那儿,后来,恢复平静的静只能回到父母家。母亲看到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但是,母女就再也没说过话。中学毕业后,静就进了企业工作,有了宿舍就搬离了家庭。

从此后,静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再也没有见过母亲。后来结婚成家,只请了父亲。平时有什么事情,要不和父亲在外面见面,要不让父亲去她家。
因为后来这个亲戚就很少联系了,估计这对父母如果活着,年龄也接近九十岁高龄了。
只是不知道,她们母女有没有最后达成和解。
这是发文一段时间,看到大家的评论,来做一个说明。
这个故事是婆家这边亲戚,里面的奶奶我没见过,早就去世了。这里的母亲,我近距离接触过,感觉挺随和的一个人。
人与人之间的相知,需要一些事件的见证,我们没有利益冲突,也很难深入探究。到底谁是谁非,没有经历具体的情境,我们也很难做到公正的辨识。
文中观点难免有主观情绪,很多听来的,叙述者更避免不了主观见解。
再说,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我们的评价立场,不也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吗。

奶奶带大的孩子,妈妈很讨厌,这种情况多吗?
我儿子五个多月,奶奶就开始带他了。还记得我第一次出远门,孩子在奶奶怀里喝奶,我看了他一眼,故作坚强的头也不回地出门了。
坐在去外地的车上,我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想到孩子那么喜欢我,只要我在他身边,奶奶抱着他,还会哭呢!虽然只有五个多月的他,还是认得到我,只喜欢我抱着他。
迫于生活的无奈,我只能狠心丢下孩子去打工。没办法,出生在农村的我结婚早,婆家家境又不好,生了孩子才尝到生活的苦涩。
老公一个人在外面挣钱养家,公婆心疼他们的儿子,老是说别人家的媳妇都会出去挣钱,他们老了不适合出去打工,如果我出去跟老公在一起挣钱,还能存到一个人的钱,他们儿子不至于那么辛苦。
刚开始我并不理会公婆的想法,他们在我面前说出各种难听的话,说我在家里不挣钱,还要用他们儿子的钱,对我各种为难,我只好下定决心出去打工了。
那些夜晚我想孩子只能哭,走在大街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想到我的宝宝。我想到跟孩子分开很委屈,就故意不跟公婆打电话。
婆婆瞌睡比较多,她晚上睡得可踏实了。每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想着孩子被子踢开了会不会着凉,他的奶瓶衣物婆婆有没有给洗干净,他晚上看不到我会不会想我……
这样牵挂了好多个夜晚,内心才慢慢恢复。时间总会让人消化掉一切,大半年时间过去了,眼看要过年了,提前定了回老家的车票,我多次幻想着孩子长成什么样了。
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心里还是挺激动的。下了火车,坐上回家的车,没一会儿就到了。当我快要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又开始塑造孩子的模样,幻想着他一定是我喜欢的样子,他还是会跟我亲近的。
我鼓起勇气走进院子,就听到孩子咿咿呀呀学说话的声音。我一进门看见他坐在炕上,手里拿着一个橡皮小熊在玩,他看到我没有反应,就像见到一个陌生人一样。才七个多月没见他,完全变样了,心里一阵酸楚感。
看着孩子冻得红通通的脸蛋,脏兮兮的衣服,他长变样了,不是我喜欢的样子。我试图伸手去抱他,他不让我抱,又是摇头晃脑,又是摇手,看人的眼神像极了他奶奶。
在家的那段时间,我想办法跟孩子亲近,发现怎么也回不到原来的感情。孩子对我冷淡,让我无法靠近,我对孩子也没那么喜欢了。
我跟孩子相处了一段时间,总感觉他不是我之前的孩子,我带了他五个月,他那时候长的好可爱,带到外面,大家都说长的好看。
婆婆带了七个多月,孩子的眼神,动作都像她了,他还会模仿奶奶的一种神情。不得不说,我不怎么喜欢孩子了。
我带他的那几个月,一会儿看不带孩子,就会出去找婆婆要回来,只有自己带着心里踏实。那时候感觉孩子就是我的命,一刻也不想离开,他的模样我更是喜欢。
孩子对我的排斥,我对孩子的疏远,我们的感情从已经淡了。过完年在家待的时间不久,我就出去上班了。跟第一次离开孩子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再也没有担心他,放不下的心情了,似乎已经忘记自己已经当妈妈了。
这样打工的日子持续了五年,我们回到老家发展,孩子也回到了我身边。那时他已经上幼儿大班了,不得不说,我对他的生活习惯很是讨厌,说话一股老人腔调,还会说一些很老土的话,我看着这样的孩子,心里莫名的讨厌。
后来,我和老公把孩子带到县城,完全离开爷爷奶奶的圈子。孩子刚和我们在一起,对我很是排斥,对他爸爸还是要好的,这可能跟他奶奶平时的教育有关吧!
孩子小时候,只知道他爸爸在外面挣钱,却不知道他妈妈在干嘛呢!奶奶在孩子面前经常提起爸爸,孩子开口说话就会叫爸爸,在他的印象里只有爸爸这个人。
面对跟我分开五年的孩子,我真不知道怎么管他。看着孩子身上全是爷爷奶奶的影子,尤其是他说脏话,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种眼神太像他爷爷奶奶了,完全就是他们的模板。
看着别人家孩子跟妈妈亲密的情景,我心里很是难受,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跟我和睦相处。打过,骂过,每当孩子撕心裂肺哭着求我的时候,我心里才觉得痛快。想起那时的自己心里有多扭曲。
好在孩子骨子里喜欢的一些东西,我也喜欢。我喜欢书籍,孩子也很喜欢。每次带他去图书馆,他只要看到那些童话书,就会认真地翻看,对有些内容会感兴趣,认不得字,就会让我读给他听。
我和孩子缓解情绪的方式,也是从读书讲故事开始的。我给他买了一大堆他喜欢的书,每天晚上读给他听,沉寂在童话故事里的他是最可爱天真的,脸上洋溢出孩童的稚嫩。
我和孩子相处了两年多,他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很多,之前的野蛮不讲理,没穿衣服不害羞的习惯都没有了。
上小学之后,孩子更懂事了,知道怎么做一个有礼貌的文明人,看着他喜欢学习的样子,我很是高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孩子的模样也发生了变化,他变得好看了,一脸的稚气,没有以前的老气。孩子也慢慢地喜欢我了,我感觉又找到了原来的孩子。
果然,孩子谁带像谁,尤其是奶奶长期带,跟着奶奶吃睡,妈妈接触不到的孩子,他的模样真的会发生变化。不光是言行举止,就连眼神都是一样的。
见过身边被抱养的孩子,他们跟养父母都是很像的,就像夫妻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相貌也会有共同点。
如果,妈妈不看好奶奶的生活习惯,做事方式,为人处事。那么奶奶带大的孩子,像奶奶的地方较多,妈妈讨厌孩子是必然的。奶奶替代了妈妈的爱,孩子跟奶奶亲近,作为妈妈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