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某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生在北京中产之家,获得的教育和资源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农村孩子得不到的。阶层差异造成教育资源差异...
为什么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某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生在北京中产之家,获得的教育和资源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农村孩子得不到的。
阶层差异造成教育资源差异,形成阶层固化,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很多人觉得寒门难出贵子是社会的不公,然而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寒门难出贵子,体现的恰恰是对奋斗者的公平——如果你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孩子也很难实现他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现实。
我小时候,见过每天打麻将,躺在家里啃老的成年人,他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爹妈这辈子算完了,你要争气。而这些说自己完了的爹妈,还不到四十岁。
还有个男同学,母亲没文化,生完孩子就不工作了,父亲是工人,特别爱喝酒,喝完酒就打他,说他不好好学习。男同学后来顶父亲的职进厂当工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阶层固化。
所谓阶层固化,是这两年的事。之前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每个人,只要有点智商、肯吃苦努力、愿意跟时代一起前进,都有机会走出自己的阶层,过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生活。
我有个农村亲戚,初中毕业来武汉做装修,吃苦耐劳性格又好,慢慢有了装修队,买了房,还在小区门口开一间五金杂货店,把妻子接出来守店,两个孩子在武汉读不错的小学。
另一个亲戚跟他一起出来,受不得气,吃不了苦,离婚后带着女儿回到农村。农村生源减少后,很多学校取消或者合并,好老师也走得差不多了。我清明回去祭祖,看到他在钓鱼,说你们在城里吸毒气吃毒鸡蛋,哪像我过得这么舒服。话锋一转,却要求我把他女儿带来武汉读书,说女儿聪明,如果在武汉读书,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在农村就耽误了。
我当时心里又急又气:那么多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不努力,现在知道为孩子着急了?
这个亲戚,是典型的寒门,不仅穷,而且懒惰、天真。
按常理,一个人穷,应该很上进,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但我看到的很多寒门都不是这样。越穷越天真,觉得财富来得容易,累了不愿意,苦了不愿意,被老板说几句也不愿意。等到孩子没出息的时候,就开始抱怨阶层固化,却忘了别家孩子的父母搏命的时候,你在钓鱼、打麻将、玩游戏。
越是拼搏过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他们明白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能将自己受过的苦,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思考习惯,传承给孩子。
而从没有拼搏过的成年人,嘴上说教育很重要,心里想的却是人生全靠命,投机又取巧。他们只看到成功,看不到成功后面的艰辛,只看到有钱人吃肉,看不到有钱人失眠。他们身上有一种反智的天真:我的所有梦想,只要生个孩子,就能帮我实现。
六神磊磊写过一篇文章,说真正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智商固化。有很多成年人,智商永远停留在初中水平。
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说一个牌友家的孩子,父母下岗,拿低保,从小在麻将桌旁写作业,今年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什么父母培养,都是扯淡。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怎么都没用。”
父母是文盲,天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结果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在不重视教育(或者只是嘴上重视)的寒门,特别受推崇。
这就不是阶层的固化,而是智商的固化了。
信息如此发达,时代日新月异,寒门的家长如果还活在过去,往轻了说是天真,重了说就是反智,是对知识的不尊重。
乱世出枭雄,在和平盛世,优秀是一种传承,是几代人的努力,而不是意外或者运气造就的。
港媒曾报道,谢霆锋为两个儿子购买了3亿港币的教育基金,方便他们将来去任何地方读最好的学校。
大儿子lucas一岁的时候,谢霆锋把自己拍危险动作戏的镜头,剪了一段两分钟的视频,送给他当生日礼物。目的是让儿子明白:“爸爸就是这样卖命拍戏养活你的!不管你今后长大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上进心,有很好的人品,才有好前途!”
看出来了吧?寒门与非寒门的父母,最大的区别,不是财富,而是思维。非寒门的父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尽可能多地创造财富,他们给孩子的寄语是:“我很拼,你肯定也是好样的”。
而寒门的大多数父母,哪怕正值壮年,想的也是我没机会拼了,你一定要拼;我实现不了的梦想,你要帮我实现;我偷的懒,你要帮我补回来;我输了,你要赢。
前者是有价值的父母,后者是有期待的父母。价值容易催生更高的价值,期待往往是空中楼阁。
不要轻意相信阶层固化,更不必忿忿不平。先想想自己,作为成年人,贵为父母,有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即使活在三流人生中,依然有勇气为梦想买单。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分钟,认真赚钱,认真花钱,认真与孩子交流,告诉他们,什么是生活与梦想,奋斗与挫折。
当你有了这些,阶层其实已经不是问题。向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方向问题。
为什么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的故事。
我有一个市级机关的朋友,孩子很优秀。若干年前读高中时,获得可以参加考录新加坡某华人大学的资格。若考取则可以免费读大学4年,毕业后须在当地服务5年(领取同等员工工资,5年有数十万元),然后可以回国,或者继续深造。这个孩子笔试名列前茅,但在下一轮英语口语面试交流关口被淘汰了。父母一打听,新加坡该大学历年在江苏招录最终入选的全部是苏南(即长江南岸的县市)的高中生,苏北竟然一个都没有入选。原因是苏北学生笔试入围的虽多,但在面试口语对话时需要用到活的知识和情商应对方面,统统被卡下来了。
朋友告诉我,现在死读书不行啊。当然这个孩子很争气,后来考上出国公费留学继续深造去了。
这个实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已经开启了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在教育、科研、文博、卫生等等方面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分享、利用,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也多是穷尽所有,不惜化血本。而城市孩子在师资、才艺以及父母督导等各方面,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一种生活氛围对孩子自幼的培育、乃至后期的成长太重要了。
然而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不同的城市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距。上海历年高考的分数远不如江苏,但必须承认上海是诞生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因为 上海是一个高度开放和经济富裕的大都市,孩子可以天然接受各种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滋润。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其人文、教育资源发达,在江苏无可比拟。苏南的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也远超苏北,孩子的成长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因此,如果把高端人才比作“贵子”,则上海超过南京 ,南京超过苏南,苏南超过苏北,客观事实就是如此,不服不行啊。
再看农村,就总体看,乡村的文化、教育和健康娱乐等各方面资源明显落后于城市,加之好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都是丢给爷爷辈照顾,一方面生存环境相对原始甚至较差,另一方面父母也鞭长莫及,无㗇照顾,使得孩子多处于放养状态。在幼儿成长的起跑线上,他们与城市孩子相比就已输了千而八百里。也许有少数农村孩子靠着天赋、勤奋学习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但他们受生活阅历所限和交流视野的狭窄等因素影响,在走上社会后,往往缺少自信心,在总体上是无法与城市孩子竞争,从而很难取得耀眼的职业,以及更高端的生存环境。
因此,寒门难出“贵子”,主要是指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同时也包括一部分生活在城市最基层的贫苦人家。对这些人家来说,是否能成为贵子不重要,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承认寒门难出“贵子”是一般现象,目前尚不可逆,也没必要灰心。因为具体到每个家庭、个人,则绝不能自暴自弃。事实上通过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改变生存状况成为贵人的例子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