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要以德报怨,可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该怎么做?这是一个一直辩论不休的问题。一直有人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温文尔雅,缺乏阳刚之气。这些都是错误的表达,一...
有人说要以德报怨,可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一直辩论不休的问题。
一直有人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温文尔雅,缺乏阳刚之气。
这些都是错误的表达,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无知,另外一种是故意歪曲。
就是通过这种文化的破坏,影响中国人的精神。因为经典里写的清清楚楚:
《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从来没有说打了左脸伸出右脸。即使佛教都没有说任人欺负。
你看金刚,你看罗汉,哪个是慈眉善目?
所以,真正的儒家文化是人人可以成圣,前提是自己具备主宰命运的能力。比如周公平叛,打下并稳住江山……
有人说要以德报怨,可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该怎么做?
#原创#
《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指出了自己的主张,
不赞同以德报怨。
而赞同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子曰:"仁者,爱人。"
然而"仁爱"偏离了"道义"轨道,
"仁爱"丧失了立足点。
因此,
"仁爱"伴随道义而展开,
并为道义所服务。
对背离道义而施"仁爱",
则是对道义的羞辱,
也是对"仁爱"背叛。
同时,
拥有仁爱之心者,
恰恰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
恰恰懂得好者当好之,
恶者当恶之。
这是孔子仁爱价值观的核心。
无原则稀里糊涂的"仁爱",
孔子对此斥之以鼻。
所以,孔子并不认可"以德报怨"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上海开大附中常青分校#银都艺校#动加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