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周武王分封了哪些诸侯(周武王分封了哪些诸侯)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2-17 12:00:40 浏览量(来源:小邵

    [摘要]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它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家”的?秦国诞生时,封地不足五十里,曾被戎狄打灭国,秦人在时刻都面临灭国危机下,与异族浴血奋战上百年,杀出一条...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它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家”的?

    秦国诞生时,封地不足五十里,曾被戎狄打灭国,秦人在时刻都面临灭国危机下,与异族浴血奋战上百年,杀出一条血路,客观上保卫了华夏文明,充当了华夏文明的侧卫。

    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

    按照秦国王族自己的说法,他们的祖先是炎黄时期,皇帝的孙子颛顼大帝,一直传到尧舜禹时代,舜帝赐给他们“赢”姓。

    这种太古老的传说,大家听听就好,我也不详细写出来了。

    秦国真正在历史上有记载,是西周的周孝王时代。

    当时秦人的祖先叫“非子”,是秦人先祖传承N代以后的子孙,当时生活在西北犬丘(甘肃天水),他是个养马师。

    周孝王看他善于驯养马匹,就建了一个牧场,任命他为负责驯养马匹的官员。

    若干年后,在非子的努力下,他驯养的马匹不仅高大强壮,而且繁殖出很多良马。

    在古代,马匹属于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非子驯养马匹无疑为周王室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被周孝王封了官儿,还赐了一块土地作为封邑。

    从此以后,这块地盘就成了秦国的最原始封地,被称作“秦邑”,属于周王室的附庸国。

    所谓附庸国,就是附属于周王室的属国,封地方圆不过五十里,连诸侯都算不上。

    但好歹有了自己的地盘,于是非子便开始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园。

    然而,到了周宣王时期,刚刚建立不足五十年的秦邑,遭到了致命性的打击。

    在西戎的进攻下,秦邑被打灭国!

    此时,非子已经去世,秦邑这块地皮上的当家人是秦仲,当时的周宣王是一个中兴之主,励精图治,使得周王室重振雄风。

    但在周宣王继位之初,周王室的实力也不算强,西戎也是在这个时期最嚣张,经常进攻周王室的王畿之地。

    而秦邑这个地方就处在西周王畿之地和西戎的边境上,一旦遇到西戎入侵,秦邑首当其冲。

    在强大的西戎进攻下,秦仲率领族人拼死血战,但终究是实力悬殊,寡不敌众,遭到失败。

    秦仲在血战中战死沙场,秦邑这块地皮被西戎全部占领,宣布灭国。

    但是,秦仲有五个儿子,他们提前逃了出来,秦邑复国的希望就落到了他们身上。

    秦仲的这个五个儿子逃出生天后,看着家园被毁,父亲战死,族人沦为敌国的奴隶,悲痛至极。

    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打垮西戎,复兴秦邑。

    可眼下秦邑已经灭国,仅剩他们五个,拿什么去跟西戎打?

    几兄弟经过一番商议后,认为秦邑属于周王室的属国,秦人是周王室的子民,如今遭了大难,周王室不会不管的。

    于是他们几兄弟立刻启程前往西周首都镐京,向周王室求救。

    当见到周宣王的那一刻,只见兄弟五人顿时伏地大哭,悲痛地向周宣王诉说了西戎的残暴以及父亲秦仲战死的经过。

    同时恳请周宣王帮助他们复国。

    周宣王听完之后,感念于秦仲为国捐躯的忠义,又看到这五兄弟立志要复仇,十分感动,当即就从王师中调拨7000兵马借给他们使用。

    还对他们说,带着王师去收复失地,重建家园吧!从今以后,你们便是那片土地的主人。

    这五兄弟听完,热泪盈眶,对周宣王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随即,他们便带着王师狠狠地砸向了西戎!

    秦仲死后,他的长子继承秦邑的国主位置,他就是秦庄公,但当时并不是这样称呼。

    因为秦地远离中原,抵近蛮夷之地,连史官都没有,与中原又无交往,连名字都没有记载,这都是后人给他上的尊号。

    秦庄公带着弟弟们,率领王师一举击败了西戎,收复了家园。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

    秦庄公为了替父亲以及战死的族人报仇,将秦邑的政务全部交给弟弟处理,自己则常年率军进攻西戎。

    他常年带着军队爬冰卧雪、露宿荒野,不顾恶劣的环境,不是正在进攻西戎,就是在进攻西戎的路上。

    秦人的尚武精神,无畏无惧的战斗精神,便是在这一刻开始注入秦人的灵魂和血液中。

    秦庄公不仅自己常年和西戎作战,还时刻教育自己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必须要记住,西戎杀害他们祖父的深仇大恨,必须得报。

    周宣王虽然励精图治,周王室一度恢复往日雄风,但在周宣王执政后期,对戎狄作战连连失利,连南国之师也被歼灭了。

    周宣王死后,周王室却发生了剧变!

    周幽王继位后,由于他的王后是周宣王让他娶申侯的女儿,是一场政治联姻,周幽王本人不大喜欢这位王后。

    以至于后来对新纳的褒姒宠爱有加,所以周幽王决定让褒姒生的儿子做太子,此举直接导致申侯极度不满。

    申后给周幽王生的长子宜臼为了避免被褒姒迫害,逃到外公的封地,申侯实力不够强,便联合犬戎进攻周王室。

    周幽王率军与申侯、犬戎联军交战后,战败被杀。

    随后,申侯将外孙宜臼扶上了王位,是为周平王。

    但从此以后,周王室的军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历代累积下来的弊端积重难返,导致周王室迅速衰落。

    而此时西部的戎人部落包括西戎在内,强盛一时,经常入侵周王室的王畿之地,甚至随时威胁镐京。

    周平王只好将都城迁到洛邑,由于路途遥远,周王室衰落后,连一支能护送他们过去的军队都没有,只好向诸侯求助。

    然而,面对衰落的周王室,很多大诸侯国根本不理他,只有极少数的诸侯愿意率军护送。

    秦国也是因为这次护送行动得以建国。

    在周王室发生剧变的日子里,西戎十分猖獗,连周王室都打不过他们,秦邑一个方圆不过五十里的小邦就更艰难了。

    而这个时候,秦庄公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继承了秦邑国主之位。

    秦庄公有三个儿子,但他的位置并不是长子继承的,因为长子世父想继承父亲遗志,带领军队打击戎人。

    世父对弟弟们说,西戎杀害我们的祖父秦仲,我若不杀死戎王,便不敢进入秦邑城内安歇。

    所以,他将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是为秦襄公。

    这期间,西周衰落,西戎强盛,秦邑作为小邦,随时处于西戎的包围之下,时刻面临灭国的危机。

    秦人在这样一段长期的时间里,由世父率领着,和西戎浴血拼杀,血战无数,才杀出一条血路,确保秦邑不被灭国。

    秦国虎狼之师的基因,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战斗精神,便是在这期间得以强化,并逐渐形成刻进基因中的精神。

    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时,秦襄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秦邑灭国之时,周宣王慷慨地将王师交给他们去收复家园的恩情。

    为了报答周王室大恩,秦襄公决定亲自挑选秦邑的精锐军队,亲自率军护送周平王迁都。

    周平王抵达洛邑,顺利安置好一切之后,自然是要对护驾有功的诸侯进行赏赐的。

    然而,周平王却感到十分尴尬。

    因为赏赐无非就是土地和爵位,此时王室衰微,大量的土地被戎狄攻占,根本没有土地可封。

    但他还是红着脸给秦襄公封了爵。

    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并且许诺,岐山一带的土地被戎人攻占,如果秦襄公能收复那片土地,那么岐山以西封给秦国,岐山以东归王室所有。

    此举对于秦国意义重大!

    因为从此以后,秦襄公不再是周王室的附属国,而是和中原各大诸侯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了。

    而那片被戎人占领的土地,在他看来,也无所谓,秦人与西戎血战近百年,也撑下来了,如今有王室赋予的作战权力,收回那些土地也是早晚的事。

    到时候,秦国的版图将扩大百倍,成为西部大国。

    不久之后,秦襄公满怀欣喜地离开洛邑,亲自率军讨伐西戎,没想到军队刚出发不久,他就病逝了。

    秦襄公死后,他的儿子继承国君之位,是为秦文公。

    秦文公也是一代豪杰,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和西戎浴血奋战,终于将岐山以西以及岐山以东的土地收复。

    之后,他遵守当年的约定,将岐山以西的土地纳入秦国版图,岐山以东的土地归还周王室,也算是对周王室当年的复国大恩的报答。

    至此,秦国正式拥有了一块足够大的地盘、人口和资源,秦国的基本盘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在这上百年的历史里,秦人从一个方圆不过五十里的秦邑小邦,发展成为一个幅员广阔的秦国。

    期间时刻处在西戎进攻和包围的第一线,秦人就是在这种敌强我弱,时刻面对灭国危机中,和戎人血战上百年,用一次又一次的血战保卫了家园,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稳住了秦国的基本盘。

    那种勇往直前、无惧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在这上百年的血战中,将这种精神植入了秦人的基因中。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秦国传到秦穆公时,秦国已经将西戎打得不再具有致命威胁。

    秦穆公便将精力转向了中原,开始和中原诸侯有密切交往。

    这一时期,秦穆公试图东出,参与中原大事,但中原最强盛,称霸诸侯上百年的晋国和秦国交界,它挡住了秦国东出的路。

    秦国和晋国之间有过蜜月期,也爆发过大规模战争,秦国面对强大的晋国,始终无法东出。

    这一时期,在秦国最强的时候,也仅仅是跟在晋国的屁股后面参与了晋国争霸诸侯的一些战争而已,但也使得秦国在诸侯中的政治地位提升很多。

    眼见东出无望之后,秦穆公只好又将精力转向西部,他西部大小戎人部落发起了大规模的灭国战争。

    在秦穆公的进攻下,秦国先后攻灭十二个戎人部落,占领了他们的地盘,同时攻灭了一些小诸侯国。

    至此,秦国版图进一步扩大,成为诸侯当中的大国。

    秦穆公死后,秦国由于地处西部边陲,接近蛮夷之地,礼仪文化缺失,又极度缺少人才,导致秦国的发展严重滞后。

    即便是到了后来,称霸诸侯上百年的晋国发生分裂,分成了赵、魏、韩三国,秦国面对实力比原来晋国更弱的魏国,依然打不赢,无法东出,连河西之地也丢了。

    就这样传到秦孝公时,他开放国门,大量招揽东方各国的人才,其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商鞅。

    商鞅在秦国进行了深刻的变法行动,秦国由此逐渐成为强国,虎狼之师的基因被彻底激发,令东方六国十分恐惧。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基本也都了解,秦国经几代人的努力,到秦始皇时,一举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秦朝。

    最后一点小小的总结

    秦国虎狼之师的基因,是秦国先人在上百年的历史里,和戎人浴血奋战,经过无数次血战才锻造出来的精神力量。

    而秦国的存在,客观上保卫了华夏文明。

    当时周王室衰微,连西部王畿之地也被西戎攻占,这些地方包括岐山以西和岐山以东的部分土地。

    如果没有秦人和西戎上百年的血战,西戎一旦从岐山以西再往东前进一点点,就能抵达咸阳、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

    到那个时候,西戎随时可以威胁中原腹地,甚至兵锋可以直接威逼洛阳,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当时各大诸侯国忙着争霸,会如何应对也不好说。

    而秦国的存在,站在华夏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说,整个华夏文明在东北部、北部、西北部,面临着外部威胁。

    秦国正是地处于西部,秦人的血战,客观上在西部保卫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华夏文明侧卫的作用。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它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家”的?

    秦国是西周后期才建国,起初还只是周室的附庸国。直至东周初期,秦国由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正式受封为诸侯。

    下面,我把秦国的发家史简述一下。

    第一,非子建国的历史背景

    秦国开国的时间比较晚,大约是在公元前870年左右,此时的周天子是周孝王。这时西周已开国近两百年,正是由盛而衰的时期。周孝王上台前,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进攻,首都镐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临时迁都到了犬丘。

    为了应对戎狄等蛮族的进攻,西周大量饲养马匹。当时有一个养马能手,名唤非子,被周孝王任命去管理汧河、渭河之间的牧场。在非子的精心经营下,牧场的马匹大量繁殖。

    由于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便封给他一小块地盘,这就是秦国的开始。起初,秦国并不是一个诸侯国,只是西周的附庸国。依照西周礼制,附庸国的面积,方圆不超过五十里,可以说只是块巴掌大的土地。

    秦国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二,从亡国到复国

    作为周王室的附庸国,秦国的任务之一是安抚西戎蛮族部落。

    到了西周末期周厉王统治时,西戎与周的战争升级,戎人频频发动进攻,弱小的秦国也深受其害。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他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位中兴名君,力图重振周王室的辉煌。由于戎人是西周的心腹之患,周宣王上台后,便任命秦国君主秦仲为大夫,率领秦人反击西戎。秦仲是秦国的第四任君主,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打得大败,战死沙场,巴掌大的秦国也被戎人占领。

    秦仲的五个儿子逃到镐京,向周宣王求助。周宣王慷慨地拨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队,交给秦仲长子,让他去收复秦国。秦仲的儿子们非常争气,依靠这七千人,打败了戎人,收复国土。长子继承秦国君主之位,史称秦庄公。

    第三,秦在与戎人的战争中壮大

    秦庄公即位后,即展开对西戎的战争。他把国事交给弟弟,自己率领秦军与西戎苦战,他让自己的儿子们立下誓言:“西戎杀我的祖父,我若不手刃西戎之王,绝不归来。”在与西戎的战争中,秦军得到锻炼,并茁壮成长。

    秦庄公去世后,其弟秦襄公继位,他继承哥哥未竟的事业。然而,此时西戎的势力如日中天,一代雄君在与西戎的战争中连遭败绩。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西周大举讨伐盘踞在太原的戎人部落,兵败而还。五年后(公元前792年),周宣王再度用兵,讨伐条戎、奔戎部落,又一次败绩。最惨的一次是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动用南方诸侯的庞大力量,发动规模空前的伐戎之战,遭遇最大的一次败仗,尽丧“南国之师”。

    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继位。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西周以伯士为统帅,再度发动对西戎战争,非但大败,连统帅伯士都死于非命。

    正是在周军连遭败绩的背景下,秦襄公于公元前778年上台,秦国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襄公二年(公元前777年),西戎人包围犬丘,迫近秦国。秦庄公之子世父率领秦军与戎人大战于犬丘,秦军虽勇悍,仍不敌戎人,溃不成军,世父为戎人所俘虏。后来戎人敬重世父之勇,把他释放归国。

    第四,从附庸国到诸侯国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室爆发“骊山之乱”,申侯勾结犬戎(戎人的一支)杀入镐京,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也改写秦国的历史。

    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宜臼被立为天子,是为周平王。由于镐京残破,只得东迁到了洛邑,这也是东周的开始。当时东方诸侯见天子雄风不再,都不愿出手相助。秦襄公由于早年深受周宣王出兵相助的恩惠,知恩图报,遂义无反顾地率一支部队,驰援周平王,护送平王送到新首都洛邑。

    为了表彰秦襄王的勤王之功,周平王当即把秦襄公封为诸侯。从此,秦不再是一个附庸国,而是堂堂的诸侯国。同时,周天子还承诺,只要秦襄公能把犬戎击败,收复岐山,那么岐山以西的王室领土,就归秦国所有。

    对秦襄公来说,这是一次开疆拓土的绝佳机会。于是,为了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与犬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公元前766年,秦军兵临岐山,秦襄公病逝于前线。

    襄公未竟的事业,由儿子秦文公继续完成。到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国终于击败西戎,收复了被西戎人占领的周王室的土地。秦文公遵照与周王室的约定,岐山以西的土地归秦国所有,岐山以东的土地,秦国归还给周王室。

    夺取岐山的战争意义非凡,从此秦国一跃成为第一等军事强国。从秦文公之后,直到秦统一中国,秦国一直保持着军事大国的地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