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大家对北大清华赞誉度极高,但是可以改变中国科技的人才却多出在几所工业科技大学?牛校就是牛校,唯二就是唯二。再诋毁也是没有用的。所谓改变中国科技的人才的定义...
为什么大家对北大清华赞誉度极高,但是可以改变中国科技的人才却多出在几所工业科技大学?
牛校就是牛校,唯二就是唯二。再诋毁也是没有用的。所谓改变中国科技的人才的定义是什么?不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算不算?不好意思,两院院士校友清北第一。
清华和北大是唯二拥有院士校友过百的两所高校。这不应该算是两校培养人才的能力超群吗?
为什么对清北印象不佳
那么为什么很多网友对清北印象不佳呢?一方面,确实很多清北毕业生走向了国外,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是牛校就是牛校,这并没有造成清北成果稀少,落于人后。
为什么大伙感觉清北真的不行了呢?这就要说另一方面:有某些学校的拥趸在网上恶意引导舆论,搞选择性失明那一套,比如刻意夸大某些领域和某些高校的成果,同时刻意忽略其他领域其他学校的成果。比如流传甚广的那个所谓大国工匠的名单,如果真的仔细看了,就会发现问题(现在名单审核无法通过,就不发了),这个名单绝大部分都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吧,尤其是航空,几乎是个飞机型号就要列上了吧。而且刻意忽略了清华和北大的成果,清北在航空航天领域,核工业领域,也有不少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总指挥。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名单上?举个例子,比如现任航天科技集团掌舵人吴燕生就是清华毕业生,为什么名单上没有?
清北真的贡献不济吗
清北真的对国家贡献就少吗?我看不尽然,不但不少,而且还很多。拿网上几个榜单来做个说明。国家三大奖是国家认可的对于国家意志在科技领域的重大体现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根据近20年来国家科技奖的统计,不好意思,清华排名第一。北大排名第四,也不算差吧?北大以文理科见长,在这方面工科确实略占优势。但是清北也是唯二有两名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学校。
再看一个,教育部评选的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个总是一种高校成果贡献的体现吧?不好意思,最近十届的排名,这次以理科见长的北大第一,清华和哈工大并列第二。如果把时间拉长,从开始评选算起,又是北清位列前两位,而且遥遥领先。
上面这些都是国内评价很高的技术成果,下面再看一个在国际学术上认可度很高的科学成果排名。那就是三大顶刊发文数量排名。这种在学术上由中国科研人员做出的顶级原创成果如果不算改变中国的科学成果,恐怕国家投入到这些领域那么多经费就成了袁冤大头不成?不好意思,这个榜单也是清北高居前两位,而且遥遥领先。
清北还是清北,实力就是实力,单单靠几下贬低也改变不了什么。
为什么大家对北大清华赞誉度极高,但是可以改变中国科技的人才却多出在几所工业科技大学?
我在国防科研所工作,我说说我的看法。
- 我们单位除早期组建时有哈军工毕业的学生,还有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大家都说北大清华毕业生大部分出国了,学成后去建设美国去了。国防科研由于历史原因,包括专业建设,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以哈军工为根基,拓展到后来分出去的几所大学,我们成为军工7校。这有传承的原因,也有专业的原因。很长时期,我国国防科研,主要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包括钱老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其实大家职业是工程师。科研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国防科研主要由工科类的学生去做,也是专业分工,北大是个综合性的大学,工科不强,清华可以说是工科之首,但是他国防专业传承和奠积不够。如果大家去调研一下中科院,或者大学科研体系,可能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多些。学而优则仕,大家可以看到北大、清华当官的多,这也是我国祖传文化。北大清华凝集我国最好的智力资源,国家也重视,出去留学的学生有的博士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公司工作,有的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可以说,我国相对重视工程技术研究些,工程师多些,在某些时间阶段,国家投入科学研究的资源少些,加上我国科研体制也是在逐步完善过程中,部分留学国外的北大清华毕业生,不愿意回来,也有国内体制的原因。在美国,其实对华人歧视也厉害,通常说海外华人有个天花板效应。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特别是施一公,也包括许多同类的科学家,归国以后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家也看到施一公等人评选院士的过程。国家目前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相信随科研体制逐步完善,种好梧桐树,肯定能招回金凤凰。国家大学的建设,这些年也在快速爬坡,如清华的姚老师归国,就将清华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成了国际一流,随着这样的进步逐步积累,北大清华建成超世界一流的大学时,出国求学的人就会少些,随著国家逐步对人才使用合理化,愿意留在国内发展的人才回越来越多。中国人都有个念家的心,看杨老这么有名的物理学家,晚年也回国了,并作出特别的贡献。科学研究只喊口号没有用,去指责那些没有回国的清华、北大的留学生,也是偏概全的。
上一篇:你阳了吗(见面打招呼你阳了吗)
下一篇:侵略的定义是什么(侵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