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语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农村有些俗语,是一种区域性俗语,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这种俗语,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只是在本地流传...
俗语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
农村有些俗语,是一种区域性俗语,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这种俗语,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只是在本地流传,很少在大范围之内流传。
但这句农村俗语,“响马出山东,蹚将出河南”,虽然是属于区域性俗语,但是非常出色,已经流传到全国各地农村,在过去明清时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山东的响马非常出名,河南的蹚将,打家劫舍是臭名昭著。所以,它流传非常广泛,在那个时代,基本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事情。
那么,什么叫“响马”?顾名思义,响马就是很远就能听到马的奔跑声和马铃的叮当叮叮当的声音。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山东一带的强盗横行齐鲁大地。
这个地方的强盗,与其它地方的强盗有非常大的区别,“谋财不害命”,只管到农村强行拿走老百姓的财物和粮食,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老百姓的性命。
这些强盗出现的时候,都把马铃系在马的脖子上,快马加鞭的时候,马铃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是提醒农村的老百姓,“我已经来了,敢快交出你们的财物和粮食,避免受到皮肉之苦”。
因此,农村老百姓,一听到马铃的急促声音,就知的土匪强盗来人了,一般都是采取躲避的办法,把财物早早地藏起来,让他们进村既找不到财物,又找不到村子里的人,毫无办法,只好走人。
这种强盗有他们手段软弱的一面,“谋财不害命”,在山东一带非常普遍盛行,到处都能看到。所以,山东人把这种强盗叫做“响马”,是强盗土匪的代名词。
那么,什么叫做镗将呢?镗将其实就是河南一带的手工艺者,如铁匠、木匠、石匠、砌匠等等艺人,叫做镗匠,长年累月行走在广大农村,做手工艺活儿谋生。
在明清时期,河南苛捐杂税盛行,饥饿战乱频繁发生,瘟疫经常肆虐横行,自然灾害频发,农村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生活和生存极其坚难。
那么,这些手工艺人,到乡下做手工,就会拿不到工资的,该怎么办?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手艺做了,工钱讨不到。他们也是要生活的,是靠卖手艺吃饭的,一旦拿不到工钱,只好采取极端手段,强行索取。
由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农村老百姓是根本拿不出手工艺者的工钱的,因此经常出现打斗索债现象。后来,这些手工艺人,却实拿不到工资时,使采取强硬做法,打家劫舍,抢走财物。
后来,这些手工艺者,发现打家劫舍,大有甜头,获得的财物非常可观,便做起了土匪强盗的沟当,到处抢窃乡下人的财物,动不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这些由手工艺人形成的土匪强盗,便迅速发展壮大,到处存在,基本上遍布了整个河南地区一带,臭名远播,极端昭著,成为当时的一种严重的社会恶劣势力。
因为,这些手工艺人受到当时的社会造成贫穷的现象时,便形成了以打家劫舍,既谋财又害命的恶人,当时称之为“镗将”。
总而言之,响马与镗将,都是那个时代所造成社会上一种黑恶势力,靠谋财害命为生的人。他们都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的社会恶劣势力,都是沆瀣一气的人,都是当时社会和生活所迫形成的结果。
俗语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在清末民国的时候,天下大乱,饿殍遍地,很多吃不上饭的人铤而走险,靠抢劫为生,并且各个地方对于这些人的名字叫法不一,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俗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
其实这句话在我们这边完整的是“山东的响马河南的贼,东北的胡子四川的锤”。
题主说响马是土匪,那蹚将又是什么。
黑嫂对于民俗这块儿非常有兴趣,对于这些也多少了解一些,所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一、响马、蹚将、胡子、锤各是什么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这个响马似乎知道很多,一说到响马,大家都知道是贼,是土匪。
而东北那边的胡子也被大家所熟悉,同样都是土匪一类的,而且还都比较有名。
但这个蹚将和锤估计是有一些人不知道的,其实我们看这句话的意思就会明白,这里说的都是土匪,那这个蹚将自然也是土匪,跟响马胡子一样,只不过名字叫得不一样。
这个四川的咋是个锤呢?四川方言里,这个锤是个极不好的字,代表什么咱们就不说了。但这里说的可不是那种意思,而是溜逛锤的意思。
啥叫个溜逛锤呢?就是到处闲逛,到处游荡的意思,其实在过去,还指四川那边的土匪不成气候,没有山东响马和东北胡子那么出名。
明白这些指的其实都是土匪后,咱们说一下为什么要叫这些名字,不能空口白牙的说就是指的土匪,得说出个一二三来。
二、为什么叫这些名字
清末民初的时候,在山东多出拦路抢劫之人,这些人结成团伙,呼啸山林,骑马来去如风,他们多事先埋伏在山林里,看到目标接近后,有人放响箭为号,然后一齐涌下拦路打劫,于是就有了响马的名字。
蹚将在以前并不指土匪或者盗贼,泛指一些靠手艺吃法的匠人,比如木匠、石匠、铁匠这些人,他们本来是靠手艺吃饭的,但时局动荡,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就想了别的办法,那就是拦路抢劫。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蹚将指的是匠人,但后来就变成了贼。
胡子这个在东北也挺有意思,他们本来都是躲藏在山里的亡命徒,轻易不出来,出来就是为打劫,所以他们没时间也不在意自己的容貌,一个个破衣烂衫,胡子拉茬,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他们的代号,叫成了胡子。
相比上面的,四川人比较有血性,给这帮打家劫舍的人取了个极为难听的名字叫锤,因为这个在四川方言里指向性不太好,黑嫂也不好意思说。意思就是说,你们以为你们打家劫舍很威风?其实不过是一帮锤子罢了。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这四类人都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团伙,他们原本可能是穷苦人,但多数是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又凶悍成性的人,他们不事劳动,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可怜那时候的农民依无所依,靠无所靠,只能任其胡作非为,生活苦不堪言。
可见稳定发展有多重要!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