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唐肃宗和唐玄宗谁先死(唐肃宗是唐玄宗的什么人)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2-05 09:00:34 浏览量(来源:小严

    [摘要]唐肃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驾崩时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按说合法性并不充足,但那个法本身就有问题。关键在于即位后工作干得怎样。唐肃宗平息了战乱,恢复并发展了经济...

    唐肃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驾崩时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按说合法性并不充足,但那个法本身就有问题。关键在于即位后工作干得怎样。唐肃宗平息了战乱,恢复并发展了经济,人民的苦难大大减轻。这就比他父亲干得好多了。而这才是最大的合法,是大法。

    唐肃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驾崩时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从法理的角度,唐肃宗李亨灵武登基称帝,肯定是不合法的,本质上就是一次政变,而且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但基于国情,年迈的李隆基难得恢复了一下英明,他默认了这个事实,并下旨给李亨的登基,补办了手续。如此一来,灵武登基事件,由非法的政变,变成了温情的合法的权力交接,也为大唐重聚人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武登基始末

    长安失守后,唐玄宗带领太子李亨一行,逃往四川,路经马嵬坡时,发生了士兵哗变。他们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逼死杨贵妃。

    当唐玄宗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一行人马准备继续西行之际,当地老百姓拦住了太子李亨,强烈要求太子留下来,带领大家平定叛乱,恢复江山。

    现场的气氛很热烈,聚了一千多百姓,李亨的马行进不得。这时,包括广平王李俶、李辅国等在内,都劝太子顺应民意,不要西行。唐玄宗得知情况,长叹一声说:“这是天意啊”,然后从禁军中抽调2000人留给李亨,对他们说:“太子仁孝可以奉宗庙,你们好好辅佐他吧。”

    就这样,父子俩一路继续西行,一路随李亨北上。

    李亨一路艰难前行,抵达宁夏灵武,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一路又收拢招募了五万士兵。抵达灵武后,裴冕、杜鸿渐等人,以唐玄宗在马嵬坡说过,让太子即位为理由,劝李亨登基称帝,李亨拒绝了。于是裴冕等召集众大臣,集体上书劝进,李亨才答应。

    在达到灵武的第四天,李亨在众人的拥戴下,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将年号由“天宝”,改为“至德”,同时,将这一消息告知千里以外的唐玄宗。

    唐玄宗见到奏报,高兴地说,太子继位是“顺天应人”,并让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三人,携带金册圣旨,前往灵武,正式册封李亨为皇帝。

    文字掩盖下的篡位

    从上述经过可以看出,李亨灵武登基前,并未得到唐玄宗的允许,更没有任何正式文件,本质上讲就是一场政变。不光如此,从马嵬坡事变,到李亨顺利“脱单”,再到灵武称帝,这一系列的过程,明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

    马嵬坡事变

    史书记载,马嵬坡事变源自于士兵的哗变。士兵没人组织,怎么会发展成对皇帝的逼宫行为?一般情况下,偶发的哗变事件,不会有明确的政治诉求,但马嵬坡事变,其目的很清晰——诛杀杨国忠及其党羽。没有人组织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发展到逼死杨贵妃,而且事件还能以和平的方式画上句号。

    这显然,这是太子李亨策划的第一场政变,目的就是铲除政敌杨国忠。李亨战战兢兢当了几十年太子,先是受到李林甫的排挤打压,后来又受到杨国忠的不断陷害,差点丢掉太子之位。

    李亨在这些事件中,表现得相当的“隐忍”,既不求助于父皇,也不做反击。这就是李亨的高明之处,他知道连续两位宰相,敢明目张胆地排挤陷害他,如果没有唐玄宗的默许,是做不到。

    李亨隐忍的态度让唐玄宗很满意,所以,他虽然备受打击,但丝毫没有影响太子之位。但隐忍不等于永远被动挨打,李亨对杨国忠的反击计划,一定早就在制定中。

    马嵬坡事件,看起来像李辅国勾结陈玄礼所为,但实际上李亨才是幕后总指挥。陈玄礼虽然同意除掉杨国忠,但他对唐玄宗的忠诚不打折扣。所以,我个人很怀疑,马嵬坡事件最早的图谋,很可能是铲除杨国忠,同时逼唐玄宗立刻禅位。因为陈玄礼的反对,只能将第二个目的删除。

    李亨“脱单”

    李亨被百姓阻拦,不得已与唐玄宗分道扬镳,这分明也是一场戏。除掉杨国忠后,李亨没有实现登基的目的,如果跟随唐玄宗入川,这个计划将彻底泡汤。为了实现下一步计划,他必须“单飞”。

    其实,我觉得唐玄宗此时已经看穿一切。但面对因为自己造成的山河破碎局面,他多少有些追悔,也有些力不从心。连陈玄礼都已经被李亨收买,唐玄宗这时候如果跟李亨翻脸,他能控制得了局面吗?

    所以,唐玄宗只能长叹“天意如此”。

    灵武称帝

    李亨抵达灵武后仅仅四天就登基称帝,如果说这件事没经过事先谋划,谁能相信?应该是在马嵬坡事件,仅仅实现了一半目标后,李亨集团就立刻制定了修正案,先脱单,以全国兵马大元帅身份,召集勤王之兵。兵权到手后,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政变登基。

    灵武登基的现实意义

    灵武登基虽然是一次非法的篡位,但它对大唐江山意义非凡。安禄山造反后,朝野对唐玄宗的昏庸充满了失望,正是他一步步促成了安禄山的叛乱,也正是因为他的昏聩,导致长安陷落。

    安禄山此时兵峰正旺,两京已经陷落,如果再有几位封疆大吏的投靠,大唐基本上就宣布报销了。关键时候,唐玄宗不是积极组织抵抗,而是第一时间逃亡四川,这无疑给雪上加霜的局势,又重重地刺了一刀。

    李亨登基,正好可以向天下宣示,大唐的昏聩已经成为历史,新的核心力量已经诞生,这个核心力量,正在前线,领导着全国人民,以必胜的信念跟叛军决战。

    可以想象,灵武登基,给摇摆不定的大臣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深深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从这个角度看,李亨政变夺位,做得好!虽失了父子情,却全了国家大义!

    篡位变传位

    年逾七旬的唐玄宗,晚年昏庸得让人直跺脚,但在李亨抢班夺权这件事,显得很开明。为了全父子情,也为了让李亨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同时也让全国臣民,不至于无所适从,他给李亨补办了登基手续,宣布正式禅位太子,从此自己当太上皇。

    唐玄宗的这个决定,虽然有迫不得已的成分。假如他丢不下这个脸,不承认李亨的皇位,大唐立刻会祸起萧墙,分崩离析不可避免。好在唐玄宗还没昏聩到那个程度。

    综上所述,李亨灵武登,基本质上就是一次非法的政变行为,是唐玄宗帮李亨修补了漏洞,让篡位变继位,由非法变合法。也因为灵武登基的正面意义,所以历史对李亨的这次政变行为,表现得非常宽容。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