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地僵尸事件”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吗?1980年,海地的村庄里出现一位神秘老人,他声称自己已经死了18年,并能说出自己是在哪家医院去世的,甚至亲自...
“海地僵尸事件”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吗?
1980年,海地的村庄里出现一位神秘老人,他声称自己已经死了18年,并能说出自己是在哪家医院去世的,甚至亲自指认了自己的坟墓。
纳西斯本来是海地一个村庄的普通农民,1962年,他因为突发心脏病在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身亡,在一切手续妥当后,家属们亲自为他盖棺,举办了葬礼。
然而就在18年后,纳西斯却又突然出现在了村子里,此时物是人非,村里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纳西斯说出了自己去世时所在的医院,人们在医院里果然查到了当年他的就诊信息。
见到尚存在这个世上的亲属后,纳西斯回忆起了当年的事情,果然丝毫不差,家人们这才敢于纳西斯相认。
可纳西斯这18年究竟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做到起死回生的呢?
据纳西斯描述,自己在医院被宣告死亡后,其实他还有着知觉,他甚至能感觉到医生给他盖上白布,但他的身体却没有办法做任何反应,他被下葬后不久,巫师就将他从坟墓里娃了出来。
巫师救活了纳西斯,但代价便是让纳西斯变为了一具只能执行命令的“僵尸”。在巫师的手下,像纳西斯这样的“僵尸”还有许多,他们在巫师的控制下,被派到各个地方干活。
纳西斯说,直到18年后那个巫师死亡,他才恢复了神智,靠着记忆回到了村子里,与家人相聚。
其实纳西斯并不是第一个被人知晓的僵尸
早在1927年,美国作家威廉·锡布鲁克就曾亲临海地,并在小说《恶魔岛》里写下了自己的亲身见闻:
他说自己的朋友是当地的农场主,有一次他聘用了一对夫妇来自己的甘蔗地帮忙,这对夫妇带来了一群奇怪的人,这些人面无表情,也几乎不用吃饭,干活效率却极高,似乎感觉不到累一般。
周末,这对夫妇带着这群怪人来到镇上观看表演,算是给他们的报酬,随后买了一些甘蔗糖分给这些人吃,谁知道这些人吃下糖后,发出了凄厉的怪叫,随后四散跑走,往自己的故乡去了。
镇上的人看到这诡异的一幕,却没人敢出声,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都是“僵尸”,他们其实早就已经死了。
《恶魔岛》出版后立即在美国掀起了僵尸(丧尸)热潮,第一部丧尸电影也就此诞生了。
后来在1938年,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也在自己的海地旅游小说《告诉我的马》里讲述了一个海地女僵尸的故事,为了证明故事的真实度,她还附上了一张女僵尸本人的照片,这让所有人都相信“海地僵尸事件”并非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有人相信便有人质疑,在各种关于僵尸的文学、影视作品爆红的同时,也有许多人怀疑,所谓的“僵尸”是不是某一种医学尚未发现的疾病,又或者说是被某种精神类药物所控制?
就连锡布鲁克在《恶魔岛》的最后也写到:根据1883年的“海地刑法”的第246条,使用某种物质导致他人长期昏迷,结果没有造成死亡,定性为谋杀未遂;如果该物质引起他死亡,该行为即被归为谋杀。
也就是说更早之前海地人已经在质疑,这种所谓“僵尸”行为,其实是被某种有毒物质侵害所导致的。
“海地僵尸”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由于二战爆发以及之后的冷战开始,美国的“僵尸”热潮也渐渐褪去。但纳西斯的出现,重新点燃了一众科学家的热情。
1982年,来自各国的科学家聚集在了海地这个贫穷的地方,他们共同开启了一项名为《僵尸起源研究》的计划,誓要弄清海地僵尸的事件真相。
一个哈佛的年轻研究生韦德,走遍海地各个地区,结识了一名叫做皮埃尔的海地巫师,这位巫师给了他5瓶“僵尸”药剂,虽然药剂里的成分都有所不同,但所有的药剂里都有四种基本的配料:河豚毒素、巨蟾蜍体内的有毒物质、多米骨雨蛙不致命的神经毒素和人类骸骨。
显然,能让人变成僵尸的秘密,就在这些基础材料之中。
人类的骸骨,是巫师们常用来虚张声势的障眼法,自然要排除在外,在剩下的三种物质中,韦德最终确定,是河豚中的毒素造成了僵尸这一诡异的现象。
河豚的毒素虽然能够致人死亡,但医学记录中,也有摄取河豚毒素的病患看似死亡,但最后却能完全康复的案例。
韦德将一些海地河豚的样本带回美国,在老鼠与猴子皮肤上进行实验,果然这些动物在河豚毒素的影响下陷入了麻痹昏迷,然后又会恢复如初。
戴维斯推断,一定是这些巫师在人的皮肤上抹了带有河豚毒素的药剂,让人肌肉僵硬麻痹,陷入假死的状态,等家属信以为真将人埋葬后,巫师再将人挖出来,这就造成了起死回生的假象。
前面纳西斯也说过,自己在“死亡”后身体虽然不能动弹,但还能感知到身边发生的事情,似乎与戴维斯的实验结果非常相符。
1986年,《哈佛杂志》用“僵尸”纳西斯作为封面,刊登了韦德针对海地僵尸的研究文章,刊登之后引来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
如果真的是河豚毒,中了河豚毒的人,肌肉会变得僵硬,身体也处于半瘫痪状态,又怎么能被驱使着干重体力活?
为了弄清楚僵尸是真是假,科学家又找来了海地的三个“僵尸”,他们都是像纳西斯那样死而复生被家属认领回家的人。
此时已经是90年代,DNA的技术已经成熟,经过比对,这三人中有两人与认领他们的家属毫无血缘关系,只是因为跟死者长得像而被误认。剩下一个虽然为本人,但他本来就有精神疾病,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情况。
而根据他的病例判断,此人很可能是在临床死亡期阶段被人下葬,而人在处于临床死亡期时,虽然呼吸心跳停止,表现出死亡的状态,但依然有可能再次复苏,给人一种起死回生的错觉。
种种结果表明,所谓的海地僵尸,都是巫师们用的一些障眼法,来保证他们在那些穷苦民众心中的神秘地位,至于起死回生根本是无稽之谈,否则这些巫师自己为何不能长生不老?
不过,巫毒传奇统领波伏瓦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表示赞同韦德的一部分观点,但海地僵尸的全部秘密,他却至死也没有全部公开,丧尸之术也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未解之谜。
人究竟有没有可能变成僵尸?
在国外的僵尸故事或者影视作品中,僵尸们都有着下面几个共性:没有感情、身体溃烂、不知疲倦、无差别攻击活物,而且被咬伤者也会被传染。
其实这样的“设定”,一方面来自海地僵尸的传说,另一方面则是借鉴于美国与加拿大的一种真实动物现象,僵尸鹿。
自1962年起,美国就有多个州报告野生鹿无辜袭击人类的事件,经过一系列追踪,人们发现一些野生鹿有着不太寻常的现象:走路不稳、流口水,瞳孔涣散,呆滞,攻击同类,也攻击人类,并且被它们攻击过的鹿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看起来很像是僵尸片中的情景,因此这些鹿也被叫做僵尸鹿。
后来研究,确定这些“僵尸鹿”只是感染了一种疾病,这种疾病被命名为“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简称CWD)。而这种疾病的本质就是一种朊病毒病。也就是说它与疯牛病类似,也可以叫做疯羊病。
虽然CWD目前只在野生鹿之间传播,并没有传染人的案例发生,不过如果人误食了这种鹿的鹿肉,也是有一定感染的可能。
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则是与感染其他朊病毒(比如误食疯牛肉)的情况相似:脑部组织形成海绵状空洞,患者记忆衰退、神经失常,四肢运动失调。
不过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在感染之后都会很快死去,而不是像电影中的僵尸那样获得不死之身。
最后,能让人真正变成“僵尸”的,是“毒”
在俄罗斯,一种本来应用于医学的廉价药剂,摇身一变成为了祸害一方的“du品”,瘾君子们称之为“鳄鱼”。
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因为吸食者的皮肤会一片一片地溃烂脱落,像是鳄鱼的鳞片一样,最后更是脱落到露出森森白骨。而这些瘾君子们会在吸入后获得极大的幻觉与快感,无视疼痛,并且有强烈的攻击欲望。
曾经就有吸食者当街撕咬路人的恐怖场景出现,警方开枪击中其面部,居然丝毫没有痛觉,仍然继续行凶,真正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毒品危害之大不用多说,我们应当坚决抵制,远离毒品。
不过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推断,那些海地的巫师们,是不是使用了类似的精神药物,来控制了人们的精神,从而驱使这些穷苦人民替他劳作呢?
“海地僵尸事件”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吗?
20世纪20年代,海地一位农场主雇佣了当地的一对夫妇为自己种甘蔗,结果这对夫妇带来了一群行为举止怪异的人,这些人没有感情,不会交流,吃的很少,在这对夫妇的指挥下,这群“怪人”总是能够快速的完成工作。
直到有一天,这对夫妇带领“苦力”们去看表演,为了犒劳这些人,夫妇买来了蔗糖分给了他们,结果这些人吃完蔗糖后竟然集体发出了惨叫声,之后四散逃走。
但奇怪的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看表演的其他人竟然没有被吓到,这对夫妇也没有上前阻拦,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怪人”其实就是“丧尸”(也称僵尸)。
这是美国的神秘学作者威廉.锡布鲁克初到海地是从朋友那听说的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在威廉回国后,将这个故事写进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恶魔岛》中。
正是这部小说的出版将原本美国已经褪去的“丧尸热”再次点燃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民俗作者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在前往海地实地考察后,也写了关于“丧尸”的小说《告诉我的马》,在书中,她描述一个自己亲眼看到的场景:
1936年10月的一天,我在海地的一个村子亲眼看到了一个头包裹着烂布、浑身赤裸的女人,这个女人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生机,脸色惨白。附近的村民通过该女子左腿跛脚认出:这个女子其实是赵早在1907年就已经死亡且下葬的菲利希亚。
所以,海地确实存在着“丧尸”。
随着关于丧尸的描述越来越多,许多人对丧尸的存在也深信不疑了,这才有了许多丧尸电影票房的大卖。到了20世纪60年代,海地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1962年4月30日,海地一个村子里一名名为“纳西斯”的男子因为疾病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他的家人随后为其举办了葬礼,并且埋在了村子附近的墓园中。
但是,在19年后,村民们在村口发现了一位举止怪异的老人,经过仔细辨认,这位老人正是19年前已经下葬的纳西斯,之后,他的后代将其接回了家中。据纳西斯自己表述:自己被埋葬后醒了过来,之后被一位巫毒师挖了出来并且控制了起来,随后他在一个农场里工作了十几年,直到巫毒师死后,他才逃了出来。
上图分别是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左边为身上缠着滥布的女子,右边是“死而复生”的纳西斯。当然,类似于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于是,人们弄清楚了,原来这些“丧尸”是巫毒师们“制作”的 。不过,巫毒师是通过什么来达到控制人的目的的?这些故事中的“丧尸”真的存在吗?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亲赴海地,进行了走访和研究,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研究的结果。
神秘的“巫毒术”
巫毒术起源于西非,却在海地兴起额,而它兴起的原因与西方当时对巫毒术的丑化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最早的巫毒其实与其他的宗教一样,只是一种信仰罢了,但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西方许多国家将海地的巫毒术打上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负面标签,比如使得巫毒术成为了人人胆战心惊的“邪术”。
既然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巫毒师,那么科学家们进入海地后首先通过关系找到了当地“巫毒统领”。通过当地的巫毒师,科学家们了解到了一种神秘的仪式,这种仪式就与“丧失”有关。
当地的巫毒师表示,确实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听自己的话,那就是用一种巫毒师调配好的粉末撒在对方身上,然后在撒的过程中结合一段咒语,这样就可以控制对方。
于是,科学家要了整整5瓶粉末拿到实验室中进行了成分的化验,发现这些粉末中都含有河鲀毒素,主要的原材料以蜥蜴、毒蜘蛛、蟾蜍等毒物为主以及婴儿的头骨粉末。
这些毒物虽然毒,但是单纯的撒在人的皮肤上,除了会出现皮肤的损伤外,是不会达到听人话的目的的,而其中的河鲀毒素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不过在与皮肤接触时,它确实会影响人皮肤的神经系统,产生静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这个作用倒是与“丧失”生硬的肢体动作有些相似,毕竟静止信息传递就相当于半瘫痪状态,但是想要让人听自己的话,还没有一种毒素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对“丧尸”产生了怀疑,因为显然半瘫痪状态的人即使听话,也是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而我们今天说的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从事了重体力劳动的。
因此,所谓的“巫毒术”其实是被丑化的,而巫毒师们没有否认,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让人不敢招惹自己)。
曾经的“丧尸”是怎么回事?
上面的几个例子中的主角都已经找不到了,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篇对海地“丧尸”详细分析,在这篇分析中,科学家们一共研究了三个“丧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亲人确定死亡后又再次出现。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三个“丧尸”中,有两个是因为与死者过分的相像被误认的,而且这两个人都患有先天性的疾病,这一点科学家们是通过这两个人与其“家人”的DNA比对发现的。第一个人确实是本人,但其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至于这个人是如何从坟墓里爬出来的,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不过,从医学上说,存在被医学宣布死亡后,再次苏醒的案例,所以,这个人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后,被浅埋,最终自己又爬了出来。
最后
“海地丧尸事件”早在20世纪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而海地更是成为了20世纪“丧尸”的大本营,但是通过科学家们去海地的实地调查以及医学杂志对所谓“丧尸”的分析看,海地丧尸应该是不存在的。
正是因为这样,到了21世纪后,海地丧尸才被人们淡出了视线,不过随着近些年一些丧尸片的频繁上映,“海地丧尸”又重新回到了一些人的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