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世民军事才能有多强?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李唐军事集团之所以能接连打败对手问鼎中原,就是因为有李世民这样的王牌军事统帅。知人善任、征伐四方,最终造就了中国古...
李世民军事才能有多强?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李唐军事集团之所以能接连打败对手问鼎中原,就是因为有李世民这样的王牌军事统帅。知人善任、征伐四方,最终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天可汗”时代。
最能体现李世民军事才能的三场战役:
收复河东
在唐王朝初建之时,北方的军阀刘武周攻下太原,随后刘武周的骁将宋金刚又攻下了龙门(今山西河津)。河东之地已被刘武周占据大半,一旦刘武周强渡黄河,那长安则岌岌可危。唐王朝部队的士气一降再降,难挡刘武周军队的锋芒。同时,窦建德横扫了河北,将唐王朝在河北的驻军一扫而空。此时的李渊也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下令坚守关中。
唐朝的龙兴之地就是河东(唐代河东泛指山西),放弃就意味着唐王朝在乱世之中没了争霸的资本。河东物产丰饶、民众富庶,最主要的就是古代贵族讲究命数和气运,龙兴之地都被端了,谁还肯跟着李渊玩命?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因为他能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李世民在唐王朝全线溃败中,要逆流而上了!
李渊给集结了关中的三万精兵,李世民就西渡龙门开始和宋金刚进入对峙期,就好比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峙一般,不过这次求战的是宋金刚,坚守大营的是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已经搞到了宋金刚缺少粮草的情报。期间李世民率奇兵搞了几次突袭战,大获全胜,振奋了军心,一扫之前的颓势。 熬了几个月宋金刚饿得头晕眼花了,准备撤军,李世民抓住时机,发动了全面攻势。宋金刚的部队毫无斗志,一触即溃,被斩杀数万人。李世民率领部队不卸甲、不吃饭、不停留,一直把宋金刚逼到了介休。李世民丝毫不做停留,趁着宋金刚没有做好防御部署,当即下令攻城,然后命令攻城部队佯败,待宋金刚部队出城追赶,自己又亲率主力攻打宋金刚,宋金刚再次率亲信逃亡!李世民一鼓作气收复了整个河东地区,就在此地,李世民收了宋金刚手下的猛将尉迟敬德。
这一战,李世民为李唐军事集团扫清了北方的隐疾,可以放心逐鹿中原了。
中原大战
如果说攻打宋金刚的难度是游戏里的困难模式,那攻打洛阳的王世充就是地狱模式了。
王世充当时消灭了瓦岗李密,本身拥有较高的实力,又吸收了大量瓦岗的资源,王世充此时和李渊一样,都是志在天下。
这一战李世民还是先打情报战,派大量的游骑兵测绘战场地形图,并且亲临战场边缘思忖对敌策略。收集情报的时候,王世充差点围杀了李世民,但李世民凭借高超的武艺率亲随逃离了王世充的包围(经常见到有人问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放到一起谁能赢之类的,看到这里便有了答案,李世民的武力值也是超级强悍)。为何李世民的部队能所向披靡,因为统帅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精气神感染着每一个士兵,无惧死亡的士兵是不可能被战败的。
这次的围杀失败,让王世充有了怯战心理,李世民趁势率大军扫清了洛阳城周边,完成合围之势,攻打洛阳就在眼下!在攻打洛阳前,有个小插曲,李世民还是根据老习惯率游骑兵打探敌情,结果被单雄信率兵围杀,最后被尉迟恭救下。
李世民和王世充的对决中,最惨烈的战斗就是青城宫之战,王世充见李世民在青城宫修筑防御工事,当即派兵袭击。这场战斗从早上打到了下午,唐兵和王世充的郑兵杀得天昏地暗,血都染红了河水,战死的士兵都堆成了山。最终李世民依靠自己打造的并州精锐玄甲军,利用强大的机动性和攻击力,打败了王世充,王世充自此进入了只能被动防御的状态。
洛阳被围后,王世充马上联系昔日的老对头窦建德来助战,窦建德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率兵向虎牢关挺进,里应外合,打算一举打败李世民。
此时的唐兵已经和王世充打了八个月了,仍攻不下洛阳城,窦建德手下那些犹如虎狼的河北健儿向着疲惫不堪的唐兵冲杀了过来。所有的唐兵将领都在劝李世民避其锋芒,暂回关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坚持:“围洛打援,双线作战!”
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三岁,他亲率精锐三千五百人前往虎牢关驻守,其他人仍旧围攻洛阳城,而虎牢关外却有十万敌军。这次李世民玩得是间谍战,给窦建德假情报,在窦建德派兵列阵进攻李世民“部队”的时候,李世民的主力却去攻击窦建德的大营。窦建德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如风一样的玄甲军给抓住了。
王世充听闻窦建德已被抓,开城投降,中原定!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当时的处境已然是要被李建成搞死,还被下过毒,就这样的绝境李世民依旧能绝地反杀。
不管李建成势力有多大,李世民没有停止自己的情报工作,在关键地方放上效忠自己的人,例如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当李世民带领数百甲士占领玄武门的时候,太子李建成发现事情有变,连忙集结卫戍部队围在皇宫外面。自信的李建成以为控制了局面,其实这些都在李世民的算计内,因为李世民正在弯弓搭箭,等待着李建成的到来......
发现异常的卫戍部队迅速前来攻打玄武门,而尉迟敬德此时正拿着李建成的人头,向李渊索要太子造反的圣旨。
夺嫡,对于李世民这样的人来说也是一场战斗。就像他以往指挥的战斗一样:刺探军情,沙盘推演,一击必胜!
关于单骑退敌,个人认为不算什么军事才能,算是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气吧。李世民退得突厥可汗的弟弟刚好跟李世民插过香拜过把子,后来的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的单骑退敌也都大抵类似,念念旧,许点好处之类的。
纵观李世民的战斗,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是战争的第一要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战争的第二要素。
李世民军事才能有多强?
大家好,我是历史真鉴。请关注我!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强?可以说是军事中的艺术家!
其实我们如今的大多数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善于文治,他开创的唐代的盛世是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最辉煌也最荣耀的一段时期。文治的耀眼光芒就不免掩盖了李世民很多军事上的能力,但是他其实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位勇武的前锋,能够孤身带领几十位轻骑刺探几万人马的敌营,常常凭借自己优秀的武功和射箭形成突袭并从危难中逃出,为大部队的胜利赢得先机。
而笔者为什么把李世民叫做军事艺术家呢?因为李世民总能够恰当地抓住时机,把自己手中的好牌出得恰到好处,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这么三点:第一,控制战争的节奏,充分把握主动,同时顾及己方的消耗;第二,抓住重要的战机,当机会来临时速战速决;第三,统筹全局同时又逐个击破,能够利用外交和结盟的手段配合自己的战争。这三点都很好地体现了李世民的智勇双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相应的历史事件感受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控制节奏。李世民每隔四五年都会主动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就不会过分地消耗国力,兵将也有充分的时间休整。我们都知道战争对于民力、物资都有巨大的消耗,贞观虽然有盛世的称誉,但是毕竟刚刚经历过一代乱世的平息,人口刚刚经历了一次剧减,经济和生产都没有很好地恢复过来。而那时的战乱也都在边疆地区,所以每次后勤供给都得兴师动众长途跋涉,还要把繁重的税款分摊到百姓的身上,所以只有把握节奏才能不伤及国家的根本。
然后聊聊把握战机。这一点在平定突厥的战争上就很有体现,当李世民铲除政治上的阻碍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他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来自草原上的突厥。就在唐朝内部的统一战争刚刚落下帷幕的时候,突厥人对中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那几年几乎每个月突厥都要入侵一次,实现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劫掠。作为草原领主的突厥人却在四年后被李世民抓住机会一举打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四年之后,强大的突厥内部产生了裂痕,高层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分裂,掌权者各自为政,要将大部分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周围保全自己的安全,应对瞬息万变的内斗,这样可以派出来攻打中原的兵力就减少了很多。上面的高官各怀鬼胎,下面的党羽也得小心周旋,他们一边要谨慎抉择自己的阵营,表明自己的态度,一边要帮助自己支持的人打击对手的势力,这样面对外敌就分身乏术了。李世民就是在这种时候抓住了机会,派出唐朝的精锐兵力直捣黄龙,将不可一世的颌利可汗俘虏了,至此将东边的突厥了结。
最后我们说说统筹全局。当时在决定要平定吐谷浑还是高昌的时候,李世民果断选择了高昌,这不是因为他对吐谷浑没有吞并的兴趣,而是因为高昌的战略价值和吐谷浑是截然不同的。早就从汉武帝开始,中原就对西域很有兴趣,高昌是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一个关口,也是打通中西贸易之路的一个必由之处。当时朝中的很多人是反对的,因为远征和驻兵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银钱,但是李世民坚决要拿下高昌,因为他看到了长远的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