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啥意思?为何会这么说?“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这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圆坟”有的地方又叫“覆坟”,除对新坟...
“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啥意思?为何会这么说?
“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这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圆坟”有的地方又叫“覆坟”,除对新坟进行添土外,还要对逝者进一步“祭拜”,以示寄托哀思。
“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圆了坟”就“不受贫”吗?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老祖宗是为了提醒或告诫人们,“葬后三天要圆坟”,用“子孙后代不受贫。”来提醒“葬后三天必须圆坟”,否则“子孙后代会受贫”。
三天圆坟可以说意义重大,且必不可少,这句俗语也彰显出老祖宗的人生智慧。葬后三天圆坟的意义在于:
1.圆坟的主要目的,是对新坟进一步整理,让新坟饱满、雄壮。
2.到此处圆坟的人均是亲戚,通过圆坟,从而增进亲情。
3.在圆坟过程中,人们对周边环境有更充分的了解,以便记下坟墓的准确位置。
4.圆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举行“祭拜”活动。以逝者为榜样,重新燃起生活的“烈火”。
“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啥意思?为何会这么说?
丧葬习俗由来已久,虽然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但人是一种有语言交流、有文明举止、有思维能力、懂得感恩的一种高级动物。因此,老人过世后,其后人们都会做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感恩活动,以示对亲人离世后的哀思之情,因地方不同在各地也就留下了不同的习俗和讲究。其目的都是为了尊重先人、感恩先人,这也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孝道。
俗话说“葬后三天要圆坟,子孙后代不受贫”,这是什么意思呢?人们为何这么说?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坟是人死后埋入地下,在上面堆土而成,其目的就是为了后人以后祭祀时,便于找到确切的位置。在我国早期是只有墓而没有坟的,据《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古者墓而不坟”。人死后只埋入墓穴,在上面立一标记,后来,古人发现这样做标识的效果不太好,经过风吹雨淋日晒时间长了,墓旁就会杂草丛生,祭拜时很不利于寻找。于是以后也就有了坟的存在。
按照老传统,一般情况下,下葬后棺材上面封一些土,能有个坟的雏形就可以了,要等三天后才能重新整理添土加固圆坟的,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干脆一下子封成坟不就行了吗?何必三天后再圆坟,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迷信?
丧葬后三天重新添土圆坟,其实这并不是迷信,这样的讲究和做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也是老一辈从实际生活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安葬的第一天先封一些土有个坟的雏形,而且要把棺材的头部稍露出一点,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就是能够及时的发现有假死的情况发生。
在以前,人们把逝者安葬于墓穴之后,在三天内的每天傍晚是都要去烧纸祭奠的,名为“送火”,实际就是去看看棺材有没有动静。如果有动静说明里面的故人有可能复活了,立即把他挖出来抢救。如果没有动静则在第三天圆坟。虽然人在断气到埋葬的六天里复活的机率很低,但人们这样的做法也是是希望亲人不要出现误埋,能够尽一些最后的孝道。这就是“葬后三天要圆坟”的主要原因。
其次,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天圆地方”的说法,逝者长眠于此,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象征着坟墓就是逝者的家,人们所挖的墓坑为方形象征地,而隆起的坟头为圆形象征天,这也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在圆坟培土的过程中,当然各地也有各地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讲究取土取东西两面的土,不能取南北两面的土,而且要离坟墓一定的距离。也有的地方在圆好坟后,还有“踩院”的习俗,就是把坟圆好,其后人们围绕着坟墓来回的走上几圈,谓之“踩院”,意思就是为逝者踏出一个院子来,把周围踩实,别的灵魂就不敢轻易地侵犯了,逝者也能够更好地安息于此。
古人认为,为逝者三天后圆坟,就是为逝者营造一个新家,逝者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也就会佑护后人,使得后人兴旺发达不会受贫,当然,这都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念想。
其实,三天圆坟还关系着民间人们的一种俗信,那就是“新坟三年不动土”,也就是说为逝者三天培土圆坟后,三年内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动土的添坟的,再培土添坟也要等到三年以后。人们认为,不过三年的坟周围的土具有一定的煞气,如果添土会给后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小编认为,圆坟培土并不需要太多的讲究,能够加固一下坟墓,尽量不要让雨水危害到坟墓就行了。对于坟也不是越大越好,还是要尽量考虑坟墓周围的环境,不要因培土圆坟而把坟墓周围搞得坑坑洼洼,而影响在世之人庄稼的种植,相信这也是逝者不希望看到的。坟头的大小无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坟墓只是活着人的念想,是没必要太计较的,只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能够尊重先人让传统的孝道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