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和已过世亲人合照的照片该怎么处理(与已故的亲人合照怎么办)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02 18:00:59 浏览量(来源:小尹

    [摘要]老人去世后,他和子女等亲人的合影怎么处理?普通人的做法我们都能想到,可我们村有一个三兄弟,他们的做法很糟糕,也是矛盾冲突的起点,这件事成了镇上的不雅话题,值得更...

    老人去世后,他和子女等亲人的合影怎么处理?

    普通人的做法我们都能想到,可我们村有一个三兄弟,他们的做法很糟糕,也是矛盾冲突的起点,这件事成了镇上的不雅话题,值得更多做儿女的去反思。

    村里有一对夫妻,生了三个儿子,在我们村里,数他家儿子最多。夫妻两人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穷,仅仅靠收废品为生,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同时拉扯大,算得上是镇上了不起的父母亲,他们确实吃了不少苦,在我们镇上也是老实巴交的人,大家都很愿意和这种人交往,没有坏心思。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也随之变老,三个孩子,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还算孝顺。大儿子在县城开店做生意,二儿子在县城当老师,小儿子在村里养猪。

    三个儿子要算小儿子最孝顺,也经常陪在父母的身边,尤其是,经常都会给老人买吃的,可以说,老人家里从来不缺猪肉,两个老人家也非常的爱小儿子。和小儿子的感情胜过其他的孩子。

    当然,其余两个儿子也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办法像弟弟一样去照顾父母。

    大儿子的生意很好,一年回家的次数很少,每天都忙着和人谈货,送货,整天忙个不停。想起来的时候,就给弟弟转点生活费,让他交给父母。

    不过,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时间长了,大嫂就有话说了,觉得丈夫给小叔子的钱不一定给了父母。

    这事丈夫也知道了,也受到妻子的影响,慢慢地也就比较少转钱给他了。父母每年大年初一会收到来自大儿子的一个大红包,一般会往里面放1万元。这样的行为转变,给了弟媳不少猜疑,也多少影响了兄弟关系。

    相比于大哥,二哥显得更有素养,毕竟也是一个老师,老师最起码也是为人师表的代表。只不过,在教学中,老师比较忙,平时没有空看望父母,也没空陪他们。

    尤其是教毕业班的时候,老师很难抽出时间看父母。不过,老师有一点和哥哥弟弟相比还要好一点的就是,他有寒暑假。

    只要寒暑假的时候,老师就会回到农村陪他们几个月,和父母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

    在三个儿子中,从感情上来说,二儿子和小儿子跟父母的感情更加亲密。大儿子因为长时间不回家,也没空陪他们,感情上比较淡。

    在外人看来,这三个儿子还是很孝顺的,镇上的人也经常提到这几个男人,甚至有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也希望像他们的儿子一样,懂得孝顺父母。

    可是,这样的口碑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在老人相继去世后,发生了变化,镇上的人再也没人提到他们,更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向他们学习。

    这事也因一张仅存的家庭合照引起了矛盾,三兄弟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三兄弟还年轻的时候,大概是胶片相机流行的时候,他们一起合过影。这张照片拿到手的时候,三兄弟都还年轻,所以父母一直都收藏着,往后随着生活的变化,这张照片也一直压箱底,孩子们也未曾再见过这个照片。

    2008年,三兄弟的父亲去世,去世的时候,就因为老人要不要穿寿衣的问题闹起了矛盾,这个矛盾也成了后续问题的导火索。

    我们是客家人,通常在老人去世的时候,遵照客家人的做法,老人应该在最后断气的时刻就应该立马穿上寿衣。

    而且寿衣必须让儿子们穿上,可是那一天就出了问题。

    大儿子在父亲即将去世的那会一直还在忙生意,大儿子认为父亲突然离去有点不正常,也就是说父亲不应该会去世这么快,所以当时也一直没回去。

    二儿子当时正好是暑假,正好在家陪他们,所以在父亲去世的时候,二儿子不离不弃地看着父亲。

    小儿子当时也知道父亲快不行了,也陪在父亲的身边。

    老人去世当天,临终的时候,二儿子和小儿子为了能够按照客家人的做法,在最后一刻及时地帮父亲穿上了衣服。

    而大儿子根本等不及回来,所以等大儿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大儿子对于父亲穿寿衣的事,当场就责怪两个弟弟没有及时地通知他,这让他留下了遗憾,也因为自己没有给父亲穿寿衣,引起了矛盾。

    客家人认为,作为儿子的,要是父母去世,没有亲自给父母穿寿衣是不吉利的,以后的人生路上会晦气不断。

    这让做大哥的对弟弟们非常生气,认为是弟弟们故意不通知他父亲快要不行了的事。

    其实,作为弟弟的在父亲去世之前有告诉他,只是他自己认为父亲至少还要过几天才会断气。可谁能想到,去世这事都是突然发生,并不会有太多的征兆。

    这事为何大哥会这么在意呢?

    原来,大哥是顾着自己的生意,他担心自己对父亲的不孝,回头自己的不孝给自己带来晦气。按照客家人的说法,不给父亲穿寿衣,以后的人生路并不会很顺。

    这让大哥很担心,也为此事,和弟弟们产生了口角。

    从此,三兄弟的关系也不再那么的友好。

    往后,在对待母亲的时候,各自看着孝顺,也从来没有三兄弟一起陪母亲吃饭的场景了。想想当年,过年的时候,或者有时候过节,三兄弟都会想办法约好来,和父母吃饭。

    自从三兄弟有矛盾后,这一顿团圆饭再也没有发生过。

    往后的5年里,三兄弟,只有二哥和弟弟多少有一点来往,其余大家从来没有来往。

    2013年,母亲寿终。

    母亲在寿终前,也正好是夏天,当时,大儿子是主动陪在母亲身边的,二儿子因为是暑假,所以也在母亲身边陪着,小儿子当时正好在忙,都是二哥及时告知后才回到母亲身边的。

    母亲去世前,三个儿子都在床边,母亲把自己生前的财产都告诉了儿子,让儿子们去箱里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

    当时,在翻箱倒柜的时候,不仅找到了父母的所有积蓄,而且还找到了曾经一起拍的相片。

    这张照片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非常的珍贵,唯独仅此一张。

    母亲去世后,这张照片成了三兄弟的最终矛盾。

    母亲的丧事办理完后,三兄弟原本可以各自回家,可是,这张珍贵的照片如何处理成了三兄弟的老死不相往来的起点。

    哥哥看到这张照片非常想拥有。

    哥哥的想法是,他认为自己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弟弟们并没有告诉自己,导致自己很遗憾没有送父亲安详的离开。不仅留下了遗憾,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晦气,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财运。

    大哥因为这么想,所以希望把这张照片留在他家,以后能够多供奉老人家。这样就可以将功补过,希望得到父亲的谅解。

    大哥这么想好像也很有道理。可是弟弟们不同意了。

    老二是老师,在他认为,照片是用于追思老人的,应该将照片放在父母的家里,放在客厅里,想父母的时候,就可以回来父母的故居,看看他们。

    老师可以说是有情怀的人,一直都赞成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在故居的客厅里,以此用来留恋对父母的思念,逢年过节,尤其是清明的时候,还能给老人上上香。

    也就是说,老二是不同意大哥这么做的,本身他们就存在矛盾,所以老二就更不接受这事,要求把这张珍贵的照片留在故居的客厅里。

    当每个人想念父母的时候都可以去故居看看他们,而不是放在一个人家里。

    老三的思想和大家的有所不一样,他认为,老人都已经去世了,要是挂在故居的大厅里,以后自己都不敢去了,孩子们可能更不敢去了。

    主要是老三在故居那边养猪,经常都会去父母的房子里搬运饲料。

    所以,老三不想再看到他们,以免给自己带来悲伤的情绪。

    确实,我们常说:睹物思人是一件痛苦的事。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陪在身边,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很多时候,只有等父母去世后,才会去懂得珍惜。

    所以老三不想每天去搬运饲料的时候,看到客厅里的父母,这对他的心理打击太大。

    其实,换做谁都是一样,看到自己年幼的样子,再看看离去的父母,心里不免产生悲伤的心情。

    老三希望这张珍贵的照片收藏起来,继续收藏在故居,而不是挂出来。

    就是因为三兄弟的意见不一致,再加上大哥和弟弟们关系不好。导致三兄弟为这张珍贵的照片产生了矛盾。

    大哥非要把这张照片带回家,而弟弟们死活要拦住,不可能让他一个人拥有。而老二又希望挂在客厅,老三又希望收藏起来。

    就因为这样,导致三兄弟在处理父母和自己的合照上起了冲突,一时间,三兄弟争夺起来,甚至打起了架。

    大哥见弟弟们非常的不讲理,于是蛮横地把照片抢到手,威胁弟弟们,要是再抢就把照片撕了。

    这事就被三兄弟闹开了,连镇上的人都知道了。

    镇上的人认为他们的心胸真小,一张珍贵的照片本不应该成为私有,更不应该因为一张照片,兄弟三人大打出手。

    那么对于老人去世后,子女和父母的合影照片应该怎么处理呢?

    按照我们客家人的做法去做的话,这张照片就应该被以四种方式处理。

    随葬

    父母和孩子的照片,要是孩子们希望父母永远能够看到自己,就把这张照片放进骨灰盒了,随着埋葬的时候,一起入土。

    这种做法比较少,毕竟照片上还有活人,特别是照片上可能还有亲人,亲人要是知道自己的照片被人拿去当随葬品会很不高兴,认为逝者家属这么做对他很不尊重。

    以前的胶片相机时代,亲人之间相互照一张照片非常难得,所以把亲人也随葬很不吉利。

    烧毁

    很多家庭,认为老人都去世了,就不应该把老人相关的所有东西都还留在家里。所以,在老人去世的时候,儿女都会把所有的衣服,床柜拿出来全部烧了,也会把留存的相片也扔入火堆一起烧了。

    当然,他们这么烧了也是有用意的,他们把照片烧了,就等于把照片烧给了父母,希望父母在天之灵,能够记住孩子们,保佑孩子们健康。

    留在主客厅

    这个做法,在很多客家人的家里比较常见。

    往往,儿女们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永存,所以都会将珍贵的照片裱起来,放在主客厅里。

    孩子们要是想父母的时候,就去客厅看看他们,要是逢年过节,回家时,也可以给父母跪拜,表示对父母的思念。

    贴墓碑上

    这一种就是针对兄弟多的家庭,孩子们因为争夺照片,大家都想拥有却分不开的时候,往往就会把珍贵的照片贴在墓碑上。

    贴在墓碑上之前,会把照片塑封起来,这样就能够防止照片在外面风吹日晒。

    照片也能够得到保护,还能让每次清明祭扫的时候,后代可以看到祖上。

    以上四种方式,在我们客家人这边做得比较多。可是三兄弟并不想这么做,尤其是大哥的做法让人感到遗憾。

    大哥以自私的做法,想要占为己有,弟弟们都不同意,于是,直接当着弟弟的面,把照片中的父亲和自己用剪刀剪下后,留在了身边,其余的就扔给了弟弟们。

    弟弟们看到哥哥这么做,给了大哥几个拳头,直接把大哥送进了医院。

    就为了这事,镇上的人认为他们的度量真的很小,原本认为三兄弟是非常孝顺的孩子,还把这种孝顺行为作为榜样讲给孩子听。现在,镇上的人再也没人提到三兄弟,认为三兄弟的举动让人大失所望。

    写在最后

    父母在的时候,一定要多陪伴,父母不再的时候,针对父母的遗物,兄弟之间应该不能以自私的方式占为己有,应该以为合理的方式去处理。

    正如三兄弟和父母的合照一样,不应该像哥哥一样,因为之前和弟弟的仇恨当成占有照片的理由。

    凡是都应该尊重父母或者大家的意见,做到合理的处置,就是对逝者的最好安排。

    老人去世后,他和子女等亲人的合影怎么处理?

    对这件事,我来说说我看法,和我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吧。

    我父母过世后,老家的风俗是要把老人生前穿的用的能烧就烧,能扔都扔掉。

    事后,我是在家人处理完那些东西后,把她们生前的照片找了些出来,直到现在还一直保留在身边,因为妈妈走之前和我一起生活了几年,所以就有一些我们的合影,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我不想知道,我是全部都保存下来了,我觉得这很珍贵,是一段记忆也是留念,值得我这辈子一直保存下去。

    那些认为一定要把先人用过的物品都处理的,觉得先人留在家中的东西是不吉利的,我想说的是,那若先人留下的生前房产或财产,愿不愿意都扔掉呢,在那些不孝的后辈们使用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不吉呢?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和处理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使你满意。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