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历史中的傅恒是怎样的人(清朝名将傅恒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02 04:00:13 浏览量(来源:小安

    [摘要]清朝名将傅恒是怎样的一个人?傅恒,十八岁担任头等侍卫,二十四岁在军机处行走,二十六岁担任户部尚书,二十七岁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衔太保,授一等忠勇公,由...

    清朝名将傅恒是怎样的一个人?

    傅恒,十八岁担任头等侍卫,二十四岁在军机处行走,二十六岁担任户部尚书,二十七岁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衔太保,授一等忠勇公,由此成为顶级大臣。

    不过,这仅仅是傅恒人生的开始,事实上他是乾隆执政前半期最为得宠的大臣,与乾隆帝关系非常要好,亲如兄弟,而乾隆后半生最得宠的大臣,则是我们所熟知的和珅的。


    傅恒全名富察·傅恒,出自于沙济富察氏,沙济富察氏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率众归附,给了努尔哈赤很大的帮助,家族也由此开始显赫。

    傅恒的曾祖父哈什屯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位列议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受到康熙帝宠信,长期担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功勋卓越。

    傅恒的父亲李保荣稍微差一点,只不过凭借家族门荫而担任察哈尔总管,但幸运的是,雍正帝还在位的时候,将李保荣的女儿,也就是傅恒的同母姐富察氏嫁给了当时还是皇子的乾隆帝,乾隆帝非常宠爱富察氏,继位之后册封富察氏为皇后,也就是著名的富察皇后。

    乾隆帝一生之中,对很多女人动过情,但在他心目之中,能够在各方面让他感到满意,且在死之后还能让他深深怀念的女人,只有富察皇后一人。

    并且,乾隆帝是个很重视嫡庶观念之人,富察皇后作为他的第一位嫡妻,自然受到了他的格外重视,而富察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琏,因为是嫡长子,差点就被乾隆帝立为太子了,只不过因为永琏早逝而作罢。


    因为沙济富察氏家族显赫,再加上乾隆帝对富察皇后一往情深,因此比富察皇后小十岁的亲弟弟傅恒,也受到了乾隆帝的重视。

    傅恒十八岁的时候,因为考上武进士,而被乾隆帝册封为蓝翎侍卫,乾隆帝很喜欢这个小舅子,没多久就将其提拔为一等侍卫。

    清朝时期,侍卫都是从官宦子弟中挑选的,尤其是上层贵族子弟尤其多,看起来只是保护皇帝安全的保镖,其实是步入官场的一个台阶。

    傅恒也是如此,乾隆帝安排他担任侍卫,其实就是为了提拔他,只不过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傅恒升迁的速度实在是太快。

    乾隆五年,傅恒成为一等侍卫,到了乾隆七年,乾隆帝就迫不及待地将傅恒提拔为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了。

    乾隆八年,傅恒升任吏部右侍郎,经过短暂锻炼之后,乾隆帝在乾隆十年让其进入军机处,成为一个实习生,也就是所谓的军机处行走。


    雍正以后,军机处才是清朝最高权力机构,多由朝中元老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傅恒能够在二十四岁这个年纪就进入军机处了,可见他有多么受乾隆帝宠信。

    这还没完,乾隆十二年,乾隆帝又将傅恒提拔为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让其成为一品大员。

    傅恒从一名侍卫升为一品大员,只花了七年时间而已,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个奇迹,能够与之媲美的人,我所知道的只有和珅一人。

    不过,乾隆帝能为傅恒做的,到这个时候已经接近极限了,傅恒想要更进一步,成为一个能力与威望并存的军机大臣,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拿出点业绩才行。

    那时候,刚好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因为失利而被处死,乾隆帝便想借此机会给傅恒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

    为此,乾隆帝一方面重新启用大将岳钟琪,让其接管金川军事,但同时让傅恒以户部尚书之职协助岳钟琪,参与平定大小金川。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康雍乾时期的名将,曾帮助清朝收复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清史曾评价说,“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可以说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乾隆帝让傅恒跟着岳钟琪平定大小金川,显然是在为他创造立功的机会,因为岳钟琪一旦率领清军取胜,那傅恒也将是功臣。

    据记载,傅恒出京的时候,乾隆帝亲自设宴为他送行,告诫他不要轻易冒险,甚至迫不及待地册封他为保和殿大学士;等到傅恒抵达前线了,乾隆帝又下令册封他为太保,加军功三级。

    大小金川还没平定呢,傅恒也没有建立任何功勋,乾隆帝就这么急着封他为大学士,还给他加军功三级,这就充分暴露了乾隆帝是在拿大小金川给傅恒镀金的小心思。

    后来,傅恒跟随岳钟琪平定了大小金川,在此过程中他也立下了一些功劳,比如他亲自督师攻下金川险碉数座,乾隆帝听说这个消息后,还没等战事结束,就下令册封他为一等忠勇公。

    要知道,岳钟琪在雍正时期功劳那么大,也只是被封为三等威信公而已,傅恒只不过攻下了几座碉堡,就被册封为一等公,可见乾隆帝对傅恒的宠爱程度到了何种地步。

    这还没完,等到傅恒班师回朝了,乾隆帝亲自出迎,又赏赐他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为他在京城建造豪华的公爵府邸,并下令为富察氏建立宗祠。

    而作为第一功臣的岳钟琪,只是被恢复了三等功爵位,得到了紫禁城骑马的荣誉,两个儿子被封为侍卫,与傅恒得到的封赏完全没法相比。


    不管怎么说,通过平定大小金川,傅恒成功进入军机处,并成为领班军机大臣,乾隆帝还给他加了个太保衔,这就让他成为百官之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了,此时他不过二十七岁而已。

    很难想象,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成为人臣之首了,这当然跟乾隆帝的刻意提拔分不开,那傅恒的能力究竟如何呢,他配待在这个位置上吗?

    其实,当时傅恒的能力还不足以成为领班军机大臣,只能说他在贵族之中,还算是个能力不错的青年才俊,毕竟他是个武进士,书读得也还不错,但要他作为宰辅之臣处理军政大事,似乎在能力、经验上都有所欠缺。

    当然了,乾隆帝之所以这么宠信傅恒,除了傅恒出身名门,又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还是个青年才俊之外,他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他需要一个听话且上进之人位列中枢,为帮他成为一名盛世明君而努力。

    傅恒就是个听话之人,而且非常努力,比如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时候,他本来是可以不上前线的,乾隆帝也是这么嘱咐他的,他却坚持亲自指挥军队,虽然只是攻下几座碉堡,但他在军事上还是有潜力的,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只能说,乾隆帝看到了傅恒的潜力,所以提前把他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他相信傅恒终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那傅恒最后做到了吗?

    乾隆十九年,傅恒在领班军机大臣这个位置上历练了六年之后,他证明自己才能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这一年,清朝死敌准噶尔汗国发生内乱,乾隆帝想要趁机出兵消灭准噶尔,但许多大臣认为康熙帝和雍正帝都没消灭准噶尔,可见追噶尔确实难打,而且远征西北势必耗损国力,所以纷纷反对。

    这让乾隆帝很是郁闷,他可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人物,而灭掉准噶尔,正是他实现愿望的重要环节,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傅恒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支持乾隆帝出兵准噶尔,还说愿意作为主将出征,乾隆帝有了强有力的支持,于是下令发兵五万攻打准噶尔。

    这一次,乾隆帝担心太过危险,便没有让傅恒出征,而是让他总揽全局,他带领军机大臣们制定战略、调兵拨饷,整个战争期间他日夜值守的军机处,以方便随时将前线消息传递给乾隆帝,他还给乾隆帝出了很多很好的主意。


    在傅恒的运筹帷幄之下,清军只花了不到一百天就攻占了伊犁,随后一年多时间里,清军占领新疆大部,俘虏准噶尔大汗达瓦齐,至此准噶尔汗国名存实亡,再也够不成威胁了。

    由于傅恒表现优异,乾隆帝再次下令封他一个一等公爵,这样他一人就拥有两个一等公爵了,这在前清朝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下令绘制一百名功臣画像悬挂在紫光阁,傅恒位列第一。

    一般而言,功臣排名排名第一之人,都是在前线拼杀的大将军,乾隆帝将傅恒列为第一,与其说是因为傅恒的功劳,倒不如说他偏爱傅恒。

    其实,傅恒的姐姐富察皇后早在乾隆十三年就去世了,但他依然得到乾隆帝宠信,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傅恒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乾隆帝,因此他虽然一直名过其实,但依然可以位列百官之首。

    有个小故事很值得玩味,在平定准噶尔之后,乾隆帝突然想起之前大臣们都不支持他,只有傅恒一人赞成,而最后的结果也如他所愿,就越觉得喜欢傅恒,为了给百官树立典型,他这才将傅恒说成是功臣第一人,紫光阁中名列首位,并额外赏赐给傅恒一个一等公爵。


    这就说明,乾隆帝起初并未觉得傅恒的功劳有多大,只不过当他意识到如果不是傅恒支持他,准噶尔也不会平定,他这才将傅恒列为功臣第一。

    而在此之后,傅恒在很多事情都坚定地站在乾隆帝一边,这也让乾隆帝对他盛宠不衰,他一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其地位根本无人可以撼动。

    哪怕是,傅恒犯了一些过错,乾隆帝也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刻意包庇。

    比如说,由于傅恒位极人臣,红得发紫,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他却开始公然“索贿”。

    有一次,傅恒过生日,乾隆帝亲自为他贺寿,也有很多大臣给他送礼,但他根本不缺钱,因此不感兴趣,全部婉拒了。

    但是,给傅恒送礼的人还是很多,但都不合他的心意,为此他公开对那些送礼的人说,“凡以四王、吴恽书画馈我者受之,他则否”,他说自己只接受四王、吴恽的书画,大臣们便四处收购四王、吴恽的作品送给他。

    傅恒“索贿”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连乾隆帝都知道了。

    按道理来说,乾隆帝一向不喜欢大臣收受贿赂,但他不但对傅恒的行为选择默认,甚至后来还送了一些傅恒细化的书画给他。

    当然了,傅恒别无所好,就爱收集书画,因此才会有“索贿”一说,乾隆帝不责怪他,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傅恒的家奴仗势欺人,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乾隆帝知道这事后,也没有惩罚傅恒,而是暗示他管教家奴,傅恒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总之,由于傅恒坚决支持乾隆帝,对乾隆帝忠心耿耿,所以乾隆帝也很宠信他,对他也更加宽容,不过傅恒总体上其实也是个小心谨慎之人,不居功自傲,不因为受宠而专横跋扈,而且在朝中口碑还不错。

    其实,傅恒尽量保持低调,也是明智之举,他知道自己能做到人臣之首,主要还是因为乾隆帝的提拔,自己要想做到名副其实,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建立更大的功绩才行。

    不过,傅恒为了给自己正名,终究因为用力过猛,而得了个悲剧的结果。

    大约从乾隆三十年开始,缅甸开始袭扰云南,刘藻、杨应琚、明瑞这三位云贵总督,先后因为缅甸战事而自杀,一时间朝野人心惶惶,乾隆帝为此十分担忧。

    后来,新上任的云贵总督鄂宁给乾隆帝上了个奏折,提出了平定缅甸的五种困难,即“办马、办粮、行军、(粮草)转运、(气候)适应”,大臣们就越发觉得平定缅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乾隆帝内心是很想平定缅甸,为自己再建武功的,因此他对鄂宁的奏折很不满,认为鄂宁在蛊惑人心,于是将鄂宁免职,改为福建巡抚。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接下这个烂摊子了,傅恒明白乾隆帝的心思,也有建立功勋以服人心的想法,于是主动请缨奔赴云南。

    乾隆帝大喜,立马任命傅恒为主帅,让他率军征讨缅甸,但同时他也很担心傅恒的安全,在给傅恒的圣旨中,告诫傅恒不要玩命,暗示他打不过就赶紧回来。

    不过,傅恒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都开始发福了,却还没有作为主将建立功勋,从而安心坐在领班军机大臣这个位置上,因此很想早点平定缅甸。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傅恒从京城出发,只花了一个多月就进入缅甸了,随后他经过考察,制定了水陆并进、直捣缅甸都城阿瓦的军事计划,得到了乾隆帝的肯定。

    七月,傅恒出兵进入缅甸境内,给缅甸军队来了个突然袭击,占领了重镇新街。

    十一月,傅恒发兵进攻水陆交通重镇老官屯,但缅甸军队防守严密,清军未能攻克,傅恒只得驻扎下来,重新制定计划。


    不过,老官屯一带烟雾缭绕,湿度很大,清军官兵很不适应,结果染上了瘴疠之疾,大量将士因此死去,三万一千多人只剩下一半,就连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副都统永瑞、提督五福和叶相德等重要将领都染病去世了。

    作为主帅的傅恒,最终没能幸免,他也染上了疾病,腹泻不止,直至一病不起,消息很快传回北京后,乾隆帝很担心傅恒的身体,于是下令傅恒班师回朝。

    其实,早在疾病爆发之初,傅恒如果先行奏明情况,撤退到后方休养之后再重新发兵的,或许更加明智,但他立功心切,结果导致疾病在军中蔓延,死伤无数不说,他本人也病倒了。

    正当傅恒准备撤军的时候,缅甸国王得知了傅恒军队的情况,他也知道傅恒是宠臣,担心乾隆帝因此迁怒缅甸,再发大军征讨,于是上书给乾隆帝,说愿意罢兵言和,乾隆帝也知道战事非常不利,便借坡下驴,让傅恒派人与缅甸谈判。

    就这样,清军征讨缅甸以“胜利”而告终,这份功劳自然落到了傅恒头上,也成为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只不过,傅恒班师回朝途之后,病情并未好转,最终在乾隆三十五年去世,死时四十八岁,乾隆帝十分悲伤,亲自到府中击败,给给傅恒上谥号文忠,赠太傅,入祀贤良祠。


    总结一下,傅恒因为出身显赫,又是富察皇后的弟弟,受到乾隆帝宠爱,又因为足够忠心、办事得体而位极人臣。

    不过,虽然傅恒很优秀,能力也不错,还很努力上进,但以取得的成就看看,他终归显得有些名不副实,这当然不是他的本意了,谁让乾隆帝太喜欢他,不断给他升官,让他始终处在一个虚高的位置上呢。

    史书将平定大小金川、准噶尔,降服缅甸的功劳放在傅恒身上,这其实不完全是事实,因为平定大小金川的主要功臣是岳钟琪,平定大小金川的则是班第等人,而降服缅甸的水分也很大,只能说傅恒是有功劳的,但没有史书说的那么大。

    不过,傅恒有些方面还是很值得说道的,比如他虽然深受宠爱,但能尽量做到克制自己,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懂方寸知进退,而且很重视人才选拔,推荐了孙嘉淦、阿尔泰、阿桂等一大帮后来成为国之栋梁的文武人才,并没有辜负乾隆帝对他的信任。


    并且,傅恒能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地支持乾隆帝,认真对待乾隆帝给他的每一个任务,而且都竭尽所能完成好,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乾隆帝也很欣赏他这一点。

    我相信,如果傅恒没有早点死掉,或许能建立更大的功勋,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顶级大臣。

    但可惜天不佑人,傅恒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乾隆帝让他的儿子福康安继承他的爵位,并对福康安着重培养,而福康安也不负期望,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取得廓尔喀之役的胜利,真正靠着自己的功勋而位极人臣,如果傅恒地下有知,或许能感到欣慰。

    清朝名将傅恒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朝的内阁大臣死后,朝廷都会给他们上一个谥号。在这些谥号中,以文正的等级最高,文忠其次。而傅恒的谥号,就是文忠。需要说明的是,傅恒病死之前,文正和文忠各只有一个人(汤斌和索尼)。清朝的历史上,文正只授予汉臣,文忠才是满臣的最高谥号。由此也可以想象,傅恒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了。

    傅恒,全名富察傅恒。他是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一辈子只认可一个女人,她就是富察皇后。因此,乾隆也是爱屋及乌,对傅恒也是非常信任。但是傅恒并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种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他的能力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很像汉武帝时期的卫青,虽然是外戚,但却是很争气的外戚。



    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朝的死敌准噶尔汗国因为争夺汗位,爆发了内乱。乾隆皇帝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非常想趁此机会一举灭了准噶尔。但这是大事,乾隆他一个人也不敢拿定主意,便召开朝会询问众大臣的意见。由于雍正晚年的和通泊惨败,满朝文武对乾隆进攻准噶尔的建议,基本上都持否定态度。甚至还有人故意夸大难度,想借天意难为让乾隆就此打消念头。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傅恒挺身而出,他对主和派大臣一通斥责,并且与之辩论。主和派大臣当时就不乐意了,出言讽刺他。傅恒也不甘示弱,当即向乾隆请奏,愿意接手出兵准噶尔的工作。乾隆批准后,傅恒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军务办理的工作中。他带领军机处官员日夜随侍,候报抄录,对前线的战况非常关心。并且积极协助乾隆皇帝在后方运筹帷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调兵拨饷,以保障前线的军需。

    第二年,清军以五万人的兵力攻克了准噶尔汗国的首都伊犁,并且俘虏了准噶尔的大汗达瓦齐。与清朝大战了将近七十年的准噶尔,就此覆灭。乾隆皇帝收复新疆,这是中原王朝从安史之乱丢掉西域后,第一次收复故土。此时距离中原王朝上一次在西域驻军,已经过去了九百多年。(为我们国家现在拥有新疆主权,提供了“自古以来”的法理依据)



    能够灭掉准噶尔,并一举收复新疆,乾隆也非常意外。在论功行赏时,乾隆想起回想起上年决策用兵之时,文武百官均不支持,唯有傅恒赞成。便特地颁谕,封傅恒为一等忠勇公。而傅恒在此之前已经封过一次一等忠勇公了,两次被封为一等公,这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傅恒上疏力辞,执意谢绝了乾隆的恩赐。乾隆也被傅恒感动了,将他的画像陈列在了紫光阁之中,排在所有功臣的第一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清史稿》中,傅恒的主要事迹都是用兵打仗,给人一种傅恒的主要成就在军事上,是个武将的错觉。但是其实,傅恒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就是领班军机大臣了,一直干到了去世。他是文官,而且是乾隆很信任的文官。在历史上,乾隆和傅恒的君臣关系还是和谐的,算得上是君臣相得。甚至于,乾隆经常在傅恒身上玩双重标准!

    曾经有一次,有个大臣上疏弹劾傅恒,说他目空一切,有违礼制。(根据记载,确实是傅恒的问题)

    结果,乾隆没有治傅恒的罪,反倒还明发上谕替傅恒辩解。这么干,乾隆还不安心,又让张廷玉亲自去调查。张廷玉老狐狸,他哪能不懂乾隆的意思?在调查结果上写明,这是有人在诬告。然后,上书弹劾的人就被革职了……

    皇帝袒护自己的小舅子,而且袒护的这么不低调,把小舅子的责任撇的干干净净。由此也可见,乾隆和傅恒的关系真的不一般。



    还有一次。乾隆十三年,清军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由于前线的进展不利,乾隆大骂清军统帅讷亲无能,就知道躲在后方,你怎么不敢上前线拼命呢?结果当他听说副统帅傅恒要亲自上带兵前线玩命的时候,把乾隆给吓得哟。反而是下谕旨给傅恒,拼命的劝傅恒,差不多就行了呀,你不要这么拼啊!是讷亲那个废物没打好,跟你没关系。(这些谕旨,现在都有资料存档)

    上谕一:


    谕军机大臣等。朕夜间接到经略大学士傅恒所奏事件,系寅刻拜发,计算大学士又复经夜不寝矣。大学士责任重大,此身尤宜保爱。可传谕达勒当阿等,嗣后朕所发事件,若在酉戌间到者,则告知大学士,听其阅看办理。倘在戌刻以后,即暂行收贮,不必告知大学士,俟次日清晨,或带至下站俱可。闻大学士起身甚早,行走甚急,着达勒当阿等,留心视大学士体中若何,如行走从容,则可不必劝阻。倘稍有勉强,伊等即当竭力劝阻。伊等乃朕特命随大学士前往之人,大学士亦应听伊等之言也。将此一并传谕大学士知之。

    乾隆的上谕用大白话说,就是说:我跟你们这些人讲啊!大学士(傅恒)就是朕的心腹,你们抱大学士的大腿就等于抱我大腿。大学士对朕来说,是很重要的人。我听说他又是一晚上没睡觉,这怎么行呢?!你们要记住,以后我发下来的上谕,如果是下午到的,可以拿给他看;如果是晚上到的,你们就藏好了,不许让他看!你们累点没关系,别把大学士累着了。


    上谕二:

    谕军机大臣等。金川用兵,定不可过四月初旬之期。朕已屡经传谕。今晨恭请皇太后圣母万安,蒙询及此事。……经略大学士傅恒忠勇奋发,勤劳任事如此,何不可见众人之有。且人事既尽,成功与否,则当听命于天。若天意不欲殄灭丑类,人力何能强违。经略大学士傅恒之出力,期于国事有益也,必谓不能成功,即不可见众人。试思果如所见,于国事有益乎?否乎。自宜遵奉朝廷前旨为是。朕思皇太后谕旨圣明,洞悉事理,益觉经略大学士傅恒所见之偏于建功立业也。然以朕观皇太后之意,亦非止为经略大学士傅恒而发,乃为朕躬宵旰焦劳,仰廑慈念也。可将此传谕经略大学士傅恒。令其敬体懿训,以慰朕怀至进兵取道。


    乾隆的上谕用大白话说,就是说:我说过很多次了,你们在金川打仗不能超过四月上旬!今天早上我妈(皇太后)还在问这事儿呢。金川不好打,我们都能理解。傅恒你这么玩命,是不行的。你已经很努力啦,剩下的就顺其自然吧。所以傅恒你就听我的话,四月上旬就回来吧。你不给我面子,难道还不给太后面子?现在不是我让你回来,而是太后让你回来。你自己看着办吧!



    从乾隆的这些上谕中可以看得出,他是真的很关心傅恒。一方面,傅恒是皇后的亲弟弟,自己的小舅子;另一方面,傅恒的处事态度,以及他的办事能力,也让乾隆对他格外青睐。甚至很高调的玩双标,袒护傅恒。别人打不下金川就治罪,傅恒打不下来就以各种理由调他回去。而傅恒回去后,乾隆也怕他再去玩命,就让他领了首席军机大臣的差,就在北京城里待着吧,哪也别去了。一直到二十年后,清朝与缅甸的战事不利,三任云贵总督都翻车的情况下,乾隆才不得已让傅恒去前线。

    但是傅恒挂帅,乾隆也是再三的强调,你去归去啊,不要玩命啊!当得知清军难以适应缅甸的气候,傅恒也未能幸免的染上恶疾,腹泻一天比一天厉害,以致一病不起后。乾隆大惊失色,急调傅恒班师回京。在乾隆眼里,仗可以暂时先不打,傅恒的命才是最重要的。只不过傅恒这一次,还真就把自己的命赔进去了。回京后两个多月,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傅恒也因此而病逝,死时还不到五十岁。

    傅恒的一生,不能否认的是,他沾了皇后姐姐的光。乾隆十三年,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上了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等一系列要职。但是,傅恒也确实是有真才实学。三个月拿下金川;消灭准噶尔时坚决的支持乾隆的决定,这都是他的过人之处。乾隆能自称“十全老人”,傅恒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在傅恒死后。乾隆的赏赐也是极尽的奢华。先是亲登其府在灵前祭酒,并谕示丧礼按宗室镇国公规格办理;接着又赐其“文忠”的谥号;后来乾隆退位后,又追封傅恒,推恩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这些都是乾隆对傅恒一生功绩的充分肯定。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