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60岁了,会不会回家乡盖房子养老?我的老家在河北易县易水湖上游,四面环山,春有山花,夏有蝉鸣,秋有瓜果,冬有红彤彤的柿子挂枝头。老家的房子是我父亲和母亲结...
如果你60岁了,会不会回家乡盖房子养老?
我的老家在河北易县易水湖上游,四面环山,春有山花,夏有蝉鸣,秋有瓜果,冬有红彤彤的柿子挂枝头。
老家的房子是我父亲和母亲结婚后盖的。刚开始的时候三间房,是石头磊的墙,房坨是杨木的,房顶是青瓦的。屋里的墙面最早是抹得白灰,后来糊的挂历。
我们姊妹三个都是在这三间屋子长大的。慢慢的条件好点儿了 ,又盖了两间配房,一间做厨房,一间堆放杂物。在这里渡过了童年时光 ,也留学少年的回忆。
后来我们陆续地离开了老家,有用的东西也都送给亲戚和街坊四邻了。
之后的多年 ,我们很少回去。院子里长满了野草,房子也是年久失修,到处漏水,已无法居住。为保住房子,也曾经简单地修理 。
2015年春天,老家的亲戚告诉房子都塌陷了,没办法修理。
父亲已经八十岁了,行动不便。听到房子塌了,心情沉重,要求哥哥回趟老家看一看,把房子重新盖起来。
当时我们不是很愿意再回老家盖房子。
常言道:土木之功不可擅动 ,盖房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有时间处理许多的事情。
我们都要上班,孩子都在上学,没办法在老家盯着这事情。
可父亲的坚持不能把老家的房基地废了,必须要盖上房子。
我们只能委托老家的亲戚给操作盖房子的事情。
当时想得挺简单的,他们给出个方案,有个预算,我们出钱就行。
在开工之前,我们回家拜访了左邻右舍,感谢他们这么多年给我们房子的看管,也和他们说了要翻盖房子,免不了打扰他们,请他们多多包涵。
要赶在雨季到来前把房顶盖上,五月中旬开始动工,把老房子的废物彻底清理干净, 地基铲平重新做好。
现在都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机械化作业,速度很快。
房子眼看着盖起来了,可烦事儿是真不少。
今天这个邻居给盖房的告状说碰了他家的院墙了。
明天那家又说料卸的地方不行,挨他家太近了。
最恶心的是我家原来的一堵墙拆完重新磊的时候,旁边的邻居说院墙侵占了公共走路的面积。一家子堵着不让干活儿。
最后要求我们赔偿他8000元,当时给我们气的房都不想盖了,但毕竟都快完工了,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最后找了村里的干部 给了他6000元,把墙的边界写在字据里,以防后患。
2016年,房子装修好,屋子外面走廊都安装了护栏,厕所也是装得坐便,方便老人使用。
五一、十一放假的时候,我们带着父亲母亲回家短住几天,感觉挺好。
2017年夏天,父亲和母亲在老回家居住一个多月。那时父亲行走已十分的困难了,在老家我们也是特别的不放心,天天打电话询问情况,周六日,总要回去看看,送东西回去。
一天下午都三点多了,老妈打电话说父亲发烧了,吃药不见好转。告诉母亲收拾东西,我们立即从北京出发回老家。
那几年,老家的路还不是很好走,尤其是夏天下雨发山洪,容易冲毁道路,我们平时开车要2个多小时,但天黑了,山路不好走,开车要慢,差不多三个小时到家。
把迷迷糊糊的父亲背上车,带上老妈收拾好的东西,立刻开车返回,晚上的山里一片漆黑,我们的车灯显得格外刺眼。
好不容易上了高速 ,车开到最高限速,在夜里2点钟到北京 ,直接去家附近的朝阳医院急诊。
经过一夜的折腾,我们都精疲力尽了。父亲没有大事,在家里受凉感冒,输了几天液。可精神大不如从前。
从此,再也没让他们回去了。
退休后,家里没赡养老人的负担,不用操心儿女的事情,自己身体健康,去农村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
农村空气清新,天然氧吧,自己可以种菜,栽花,养鸡鸭,吃着纯绿色蔬菜水果。远离喧哗,过着清静安逸的田园生活,岂不美哉!
但毕竟环境好的地方一般远离城市,医疗,购物都不是很方便。
我觉得去农村适合短期的休闲,度假,长期在老家生活可能会多有不便之处。
我老家这几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村里的道路全部铺上是水泥路面,就算是下雨天也不会有泥潭出现了。
街里再也看不到柴禾垛了,村民们用上煤气;路边的墙上都是艺术绘画 ,许多民房改成民宿了 ,迎接游客的到来。
今年在中国最美的乡村评选中,榜上有名。
可我家的房子也一直都空着,有喜欢田园生活的友友们 ,可以去,免费居住。
如果你60岁了,会不会回家乡盖房子养老?
我是退伍老兵,1980年应征入伍,在农村落实土地承包管理责任制后,我分得几亩田地,父母亲还给我留下了一间土坯房,因土坯房年久失修,二十多年前我让本族兄弟帮忙拆除房梁瓦片和土坯墙,现仅留下宅基地。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岁月象把杀猪刀;转瞬间当年年轻帅气的我现在已经变成领退休金的老家伙了。
人老了退休了,没有了工作单位,工作期间结识的很多朋友也慢慢地疏远了;没有了在单位里的各种应酬,没有了没完没了的饭局,手机号码也换成了新号。现在的我每天就跟着三个宝贝孙子的后面转,接送他们上学上幼儿园,早上送了孙子到幼儿园后,一整天的时间就漫无目的地在市区游荡,想睡觉的时候一睡就是一整天,睡到头晕脑胀全身骨头酸痛;碰上心血来潮就约上几个老同学或老朋友,找个偏僻茶楼泡壶茶大家天南海北地瞎侃大半天。
大多时候都是独自一人驾台老车在市区转悠,有时候大老远的去江滨公园,在邕江边走路走累了后就与江边钓鱼的人们闲聊,看着鱼儿怎么被钓上岸;偶尔也去金花茶公园,传说中金花茶值几多几多钱,睁开昏花的老眼反复地细看,没觉得那金花茶与普通茶树有何差别。人民公园我也经常进去,这公园在老城区,每天日出到日落,熙熙攘攘,人满为患,各种什么艺术团歌舞团的,拉二胡小提琴的,弹电子琴手风琴吹萨克斯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需要安静的你保准在转了一圈后不想再转第二圈。蛳山公园和体育休闲公园还有青秀湖公园,这三个公园比较符合老年人健身步行,除了走路运动外唱歌跳舞的嘈杂声音相对少点。
老年人的生活除了接送孙子和逛公园外,还有更加开心的事情应该是常回去老家走走看看了,那里是自己出生长大得到雨露滋润的风水宝地,是快乐童年梦幻少年读书求学的桑梓,有自己熟识的山山水水,有知根知底的童年伙伴,有通情达理的父老乡亲,有城里人爱吃的土鸡土鸭和不放农药化肥的青菜;老家的人不管与自己亲疏, 对外出工作几十年的人绝对没有恶意,每次我回去,从人们善意的目光中我读出了爱戴和尊敬。
闲暇之余我就做着计划,找个时间回去乡下老家,在原来旧宅基地上盖个三两间小蜗居,围个小院子种几株果树花卉,接上照明电打眼饮用水井。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每年清明时节和老家有红白喜事,就可以回去几天;孙子们的寒暑假,就带上宝贝们回去老家小住十天半个月的,呼吸点乡村的新鲜空气,城市乡下两头来回变换环境,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