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军事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精确制导武器)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0-31 07:00:54 浏览量(来源:小喻

    [摘要]战争爆发后,再紧急生产1万枚精确制导武器,是否来得及?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曾经有军事专家说过一句话。如果是两个军事大国之间,按照现在高强度、高科技、高消耗的战争来...

    战争爆发后,再紧急生产1万枚精确制导武器,是否来得及?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曾经有军事专家说过一句话。如果是两个军事大国之间,按照现在高强度、高科技、高消耗的战争来看的话:其现有的高精尖武器装备最多支撑一个月就全部打完了。

    实话告诉大家:大型战争爆发以后,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是事后生产出来的。一旦战争爆发以后,生产一万枚精确制导武器来得及要生产、来不及也要生产的。

    我个人认为,强国与强国之间的最终对决主要看两样东西:一是,强大的国力和经济实力;二是,一个国家的战时生产能力。

    其实目前来看的话所有的军事大国、军事强国,现有的高精尖武器的库存都不是很高。世界最强军事国,美国人的武器装备库存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那么充足的。

    举个例子:这次的俄、乌冲突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现状。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以及精确制导武器就出现了库存告急的问题。现如今俄罗斯不得不把前苏联时期的武器库存拿出来使用了。

    说句很多人不太爱听的,之所以俄军出现了很多误炸平民的情况,也是缺少高精度的制导武器造成的。

    除了俄罗斯是这种情况以外,美国人面临着同样这的问题。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拜登就视察过美国军火商巨头洛克马丁公司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生产线,并要求:他们加班加点的多生产这种武器。

    这其实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美国人的武器库存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加大生产力度来援助乌克兰以及补充库存。

    题主所说的精确制导武器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基本都达到了几万美元乃至几十万美元一枚的状态了。

    这样一来的话,平时即使是大国、强国;即使是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军事大国——战略储存量也必然不会很多的。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就能看出端倪来了。在这以前的战争中,人类是很少用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恰恰是在这次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放异彩、震惊了全球。

    可是在海湾战争中一共投掷了大约8.5万吨的弹药,但是只有不到20%是精确制导武器。最多只有1.5万吨是智能弹药,这其中包括:战斧巡航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和更多的激光制导炸弹等等,加起来一共也不到3万枚。

    可是这样的打法基本打光了美国人4大军种十几年的、除去空空导弹之外的所有精确指导武器的储备量了。到了战争后期,甚至一些大威力的激光制导钻地弹,都是美国国内的兵工厂,用退役的大口径炮弹的炮管临时加工而成,里面的炸药也是连夜浇筑的。

    海湾战争的弹药消耗,其实到30年后的今天都没有完全补齐,美国人内部储存的战斧式导弹再也没有超过1000枚。此后的几次冲突中,再次使用战斧导弹,美国人都是最多几百枚就打一仗了。

    大家不要忘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海湾战争发生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美国人还处在综合国力最巅峰的时期、各种弹药的储备量比今天可大多了。可是也出现了:精确制导武器不足的情况,现在那就更不用说了。

    现代战争都是高科技战争了,一般高强度的正面战争几个星期、最长几个月也就结束了,例如:科索沃战争打了78天、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正面战场也就打了几个月而已,所以美国人储存的精确制导武器也就基本够用了。

    可是一旦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话,那么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役装备、储存的精确制导武器都是不够的。这样一来,战争爆发后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特别是生产高精尖武器和弹药的能力才尤其关键了。

    试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场战争打个几年的话,全世界哪个国家能够在战前生产如此多的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呢?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天发射100枚高精确制导武器的话,一万枚也最多100天就打完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人了.

    美国人在参加二战之前基本上属于军事实力严重不行的状态。当时美国人还没有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还在坚定地执行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孤立主义”政策等等。另外还在两边做生意赚钱,根本就没有做好彻底参战的准备。

    1939年的时候,美国陆军人数是187893人;国民警卫队19万人左右;武器装备以及海空军实力也就是一般般的存在。除了海军实力比日本人强大一点以外,陆军、空军都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大家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美国人当时家里面已经储层了上百艘的航母、几十万架的飞机、数十万辆坦克的话,估计借日本人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也不可能去偷袭珍珠港、去跟美国人开战的。

    可是美国参战以后,美国人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工业生产能力,一年就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平均每天生产128架飞机和82辆坦克。

    另外美国在参战的三年多时间里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轻型护航航母。战况最激烈的1943年,美国人一共生产了50多艘的航母,这就意味着:当时美国人一周就有一艘航母被制造出来而且还能立刻投入战斗。

    美国人在参战前以及参战后的具体实际例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是大战、长期战的话,战前的那点武器装备的储备量肯定是不够的。

    最终能不能打赢、打胜一场战争,靠的只有一样东西:战时的生产能力和暴兵的速度以及综合国力了。

    如今世界上总体处于和平状态,强国之间都是有核武器压阵的,彼此爆发大规模决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个人认为:平时并没有必要储备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保持在一定的库存量就可以了。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现如今为什么很多没有必要对精确制导武器的进行大规模的储存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精确制导武器的价格太高,一枚最少就要好几万美元了,如果大量库存任何一个国家都花不起钱。另外不单单制造要花钱、储存和保管也是要花钱的,时间长了还有可能过期。

    第二,如果真的是强国与强国之间决战的话,也不需要太多打持久战的库存——大家都是有核武器的。话说回来,现在两个核强国之间爆发正面决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了。

    第三,如果真的变成持久战、消耗战的话,只要保持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战时完全可以大批量地制造的,例如:二战时期的美国。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一场战争持续数年之久的话,武器弹药的消耗将是天量级的,完全靠战前储存的话一点都不现实、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战争爆发后,再紧急生产1万枚精确制导武器,是否来得及?

    不应该荒废“大三线”的军工厂。深山老林里的三线军工,是伟人高瞻远瞩的杰作!永不过时。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备战备荒为人民!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