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经过治疗,抑郁症会自行康复吗?许多人觉得得了抑郁症,这辈子就完了。必须终身带药,而且也被从正常生活的赛道上,剥离下来了。其实,不能说抑郁症并不可怕,但是抑郁真...
不经过治疗,抑郁症会自行康复吗?
许多人觉得得了抑郁症,这辈子就完了。必须终身带药,而且也被从正常生活的赛道上,剥离下来了。
其实,不能说抑郁症并不可怕,但是抑郁真不是什么绝症。我就亲见过一位抑郁抑郁症患者,因改变周围环境,通过自我调节,而得到自愈的例子。
这是我一个邻居家的事。
我们这个楼里住着很多知识分子。什么大学的教授啊,医院的主任呀。报社的编辑啊之类的,各种知识老头,知识老太。这种老头老太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应当能够传递下去。所谓书香门第嘛!他们觉得自己的子孙应该能够复制粘贴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就认识一个知识大妈。想当年,那还是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他们家出了一档子事儿。
什么事儿呢?就是她的女儿在高中时期得了抑郁症,最后选择吃安眠药,告别人生。
当然这个悲剧,被保姆无意间的起夜给阻止了。
保姆夜里起来上厕所,看到旁边房子里亮着灯,趴门缝一看,小姑娘在准备药品呢,面前一堆小白药片。孩子没有生病啊,于是保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转身叫醒妈妈,让她悄悄去看看,妈妈去女儿屋里一瞧,一大把药,已经吃了大半……
妈妈赶紧手忙脚乱的叫救护车,送医院,这才避免了一段悲剧。
这位知识大妈,当时还是知识大姐呢,才四十多岁。看到女儿这样的举动,让她觉得五雷轰顶,瞬间崩溃了。
她只有这一个女儿啊!
最近女儿情绪低落,不言不语,她以为是孩子学习压力大了,再加上他们家刚经历了婚变,家里整个气氛都很压抑。但是现在看来,事情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孩子已经病了。
她带孩子去专科医院看了,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然后就是吃药和物理治疗。吃的那种药仿佛有催眠功效。女儿明显不精神了。而所谓物理治疗,就是脑袋上顶个大锅,大锅上插了无数电线,就像早年间电烫头发一样,好像算是个电疗吧!
女儿浑浑僵僵的,被这种,那种治疗折磨着,效果并不好。副作用很大,孩子总是吐,肠胃难受。再有就是说话越来越少,睡眠越来越多,反应迟钝,孩子还越来越胖,脸像浮肿一般。
好像很多精神类的药品都有这类副作用,头痛,恶心,昏睡与失眠交替,浑身无力,目光呆滞……
这时,妈妈意识到问题真的很严重了。这已经不是考不考大学的事儿了。医生说,有可能会影响终身,那就是一辈子呀!这位妈妈一边陪着女儿看病,一边在内心焦虑不已。
妈妈有一个读研时的同学。这个同学以前在部队干过思想政治工作。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哥。大哥对此事看法不同。他觉得孩子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你不应当一味地指望着医学治疗,还是应当让孩子放松心情,你要探讨一下,孩子得病的根源是什么?”
大哥一语惊醒梦中人。妈妈开始认真的反思自己了。最后想来想去,孩子生病的根源其实就是两点。
第一,家庭破裂了。孩子觉得很孤独,她想爸爸,但是又见不到,这种苦恼无处可诉。
第二,就是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抬不起头来。
孩子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那里的老师特别热衷于排名,就是排那种红黑榜。全年级前40名上红榜,后40名上黑榜。一场大考下来,大家都仰着头,在红黑榜上找着自己的名字。
早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热衷于搞这一套。不过我这人无所谓,即便上黑榜,也不耽误吃晚饭,就算是上红榜,也不会睡不着。我属于宠辱不惊,油盐不进的那种,老师把我这样的 学生尊称为:滚刀肉!
而这个小姑娘,可不是“滚刀肉”,她的性格非常内向,也很敏感。以前孩子成绩不错,有几次还上了红榜,但是不知怎的,到了高二之后,她突然记不住了。上课也没法集中精力,晚上经常做噩梦,可能是因为父母的争吵,也可能是因为家庭的气氛。
反正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成绩下滑上,有一次还上了黑榜。这下可坏了,孩子崩溃了!
小姑娘觉得,在学校里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她?有无数张嘴在议论她?她耻辱的像老鼠一样,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这样的日子当然度日如年,可不就急火攻心,因急生疾了。
那个在部队工作的大哥,给她妈指了条路。大哥来了个灵魂一问:“这孩子你还要不要了?你还要不要一个正常的孩子了?如果你要是,还想要,那就干脆来个断舍离,让孩子从这个环境中解脱出来!”
于是,他们全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换环境,换赛道。
孩子的爸爸出面找孩子谈,告诉她:奶奶 现在身体不好,你能不能下乡,去照顾一下奶奶。这学咱们不上了……
于是孩子休学了。被送到了河北省冀县。
在这里没有什么升学考试,也没有什么年级排名,和她一般大的孩子,要不然就是在家里干点儿农活儿,要不然就是在小厂子里做点零工,整理整理菜地,收拾收拾果园,大家各忙各的。一派轻松……
小姑娘到那里之后刚开始还不适应, 甚至不敢出门。但是,慢慢的她喜欢上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
这里没有比较排名,没有早读晚练,也没有分数线,每周一考。每天愿意几点起都行。起来之后,喂了鸡,扫了院,菜地里浇个水,果园剪个枝,最后再到村头的小卖部转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或者骑上自行车,20分钟之后,到镇上的小吃一条街看看,那有烧烤摊,卖臭豆腐的,卖朝鲜烤冷面的,还有卖各种牛杂面,羊杂面的。
奶奶经常和她一起去那里赶集,她们一起分享一碗牛杂面,奶奶吃面条,她吃牛杂就火烧。就这样,小姑娘的新生活开始了…
这样的生活没有压力,也没有尽头。就是一个悠长的假日,对于小姑娘来说完全放松了。对于家长来说,也完全想通了。
孩子饿得死饿不死?饿不死!
我们孩子不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即便回到老家蓟县,她能成为一个好农民,更何况,咱家里还有两套房呢!
孩子不上大学行不行?可以行!
全国有一半的青年都没有上大学,他们的人生就灰暗了吗?我们要一个健康的女儿,不要一个被终身药控的学霸。
这个姑娘后来就留在了蓟县,在那里交友创业,定居生活了。她现在搞了个农家乐小民宿。在农家乐里,她负责做菜,还负责广告宣传。
听说生意挺好。听她妈说,前几天她还进城,去大饭店吃了几回饭呢。人家也不是光吃饭,那是为了行业切磋,考察一下菜品。和她老公经常一块进城考察菜品,这是她现在最乐于干的事儿。
对了,她结婚了!和当地的一个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结婚了。她们现在有两个孩子了,都是儿子。特别淘。昔日的敏感小姑娘,如今个子又长高了,棕黑的皮肤,壮壮的满面红光,她成了带着两个宝宝的娃妈。
一家人在乡间过着幸福的生活。
什么抑郁症的药,什么是不是要定期去精神病院复查?以至于那个插满了电线的,扣在脑袋上的高压锅,全都通通扔到历史的记忆里了。
她爸爸告诉她,就是一句话,大夫说了:“你误诊了,你什么病都没有!”
这句话孩子生活的底气,也是她后半生的精神支柱。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没病。可能是这个社会,这个极速旋转的,充满竞争压力的教育选拔机制,她接受不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我们改变不了机制,但是我们要掌握,自己能掌握的那部分,那就是选择赛道。选一种适合我的,同时也是我力所能及的生活赛道。做一个快乐的民宿老板,做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做一个新农村的建设者。就像她的爷爷奶奶一样。回归土地,回归乡间。
不上985大学,不读研考博,不出国留学。不考北清哈佛,能够走入那条窄窄的,缝隙的里人太少了。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即便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也没必要再成为一个知识分子。
如果偏要孩子,去完成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如果便要让孩子,去面对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未来,那么我估计十有八九的孩子会被逼疯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觉得这个“海阔天空”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的备选项。还是那句话,要让孩子有路可走。要让他昂首挺胸的,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抑郁君,滚蛋吧!
不经过治疗,抑郁症会自行康复吗?
一直没有治疗,再多等几年,抑郁症自己也不会好,还有可能会大爆发,后果不敢想象。
我自己就得过抑郁症,发现的时侯就中度了,后来因为不了解,逐渐发展为重度,也没有吃药治疗,最严重时几重轻生,现在己经完全康复。
虽然没有吃药治疗,但我仔细研究抑郁症,发现这种病的根源还是心理问题,吃药可以缓解一部分症状,但是治表不治里,暂时压制了病情,时间久了,遇着自己特别在意的事或人,有时情绪就会爆发,后果严重时,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特别容易发生危险。
是药三分毒,治疗抑郁症的药,副作用又特别大,大家有机会看下说明书,就会了解。本身抑郁症患者肠胃就不好了,而且大都数人失眠特别严重,抗抑郁的药有的坏胃,有的失眠,更多的是损伤脑神经(这个基本没人会告诉你)。
注:我不是医生,以上对药物的观点,是我通过书籍、媒体自己的得出的结论。仅供大家参考。
我对自己的治疗:环境治疗,更换了以前的工作环境。心理治疗,开始看各类经典书籍,写日记,每日静坐。运动治疗,每天5公里跑,晚上散步1小时,不定期力量训练。饮食治疗,吃的清淡,控制饮食,减肥减脂,尽量每天在家吃饭,避免参加各类饭局。这几项治疗,开始是一项完成后再做一项,后面随着身体和精神好转,各项治疗基本每天都在做,现在每天也是这样,习惯成自然了。
现在康复的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大部分时间可以做到活在当下,而且每天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在微头条就抑郁症的话题,各个方面都在介绍之中,有需要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