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全世界货币放水(全球放水对资产影响)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0-30 00:00:38 浏览量(来源:小郝

    [摘要]全球放水,货币超发,下一个蓄水池会是什么?百姓资产如何保值?全球放水,货币超发,按照基本理论,资金应该会到股市、房地产、和债市中沉淀,作为这三个大蓄水池,应该能...

    全球放水,货币超发,下一个蓄水池会是什么?百姓资产如何保值?

    全球放水,货币超发,按照基本理论,资金应该会到股市、房地产、和债市中沉淀,作为这三个大蓄水池,应该能够沉淀下大量的超发货币,但是因为目前的经济形势,这三大蓄水池已经出现了蓄水能力下降的问题。

    首先是股市。因为中国股市长期在3000点左右徘徊,赚钱效应不够,对新资金的吸引力不强,因此,现在往股市里面的资金流动的速度确实不快,蓄水能力只能跟3000点匹配,因此蓄水能力减弱。

    其次是房地产。房住不炒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让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大大降低,升值空间有限,因此现在只要够住了,最多是刚性改善的需要置换,三套四套投资房产肯定减少了,因此,往房地产里面沉淀的资金也少了。

    第三是债市。现在城投债和企业债已经成为了压在政府和企业头上的大山,光城投债就有56万亿元,企业债的规模要大于城投债。为了防范金融灰犀牛,往债市里面的资金已经在限制流入,因此这个蓄水池的容量已经受限了。

    那么,下一个蓄水池会是什么呢?我认为会是大基建。大基建是拉动经济发展,增加投资的最直接的手段。只要大基建的项目上去了,能够带动相关的产业链快速发展,甚至带动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至于说老百姓的资产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如何保值增值,我觉得有以下投资渠道:

    一、优质房产。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有产业支持的产城融合高新区,这些地方的房产还是能保值或是有升值空间的。

    二、优质股票或者股权投资。新能源赛道、高科技领域、稀缺资源股权,如果把握好了这些投资方向,十倍百倍也不是梦。

    三、创业。在熟悉的领域,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或者有大树好乘凉的下游产业,成功的概率较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全球放水,货币超发,下一个蓄水池会是什么?百姓资产如何保值?

    现金通胀,真的比物价的通胀更可怕。

    最近几年,不论是国内外都在加速印钱,整个世界范围内,货币超发严重,可以说是水漫金山。

    从国内看,广义货币的M2的增速,目前维持在8-9,之前几年都是维持在两位数。

    也就是平均6-8年,人民币的货币总量,就会成倍地增长。

    2001年,广义货币M2总数15.8万亿,2021年,这个数字是238万亿。

    也就是20年间,国内广义货币的总量翻了15倍。

    虽说我们不能说当初的1块钱,价值现在的15块钱,但单纯从货币体量来看,也就市场上的钱来看,就是这么回事。

    而如果你在20年前,把钱存到银行,按当时5年期的平均利率5%来计算,20年只有2.44倍。

    另一组不是特别乐观的数据,就是M2与GDP的比值,2001年是1.42倍,2021年是2.08倍。

    这个数值的增大,说明了经济虽说在上行,但货币的增发速度是远超于经济增速的。

    就在疫情当下的这两年,美国也骤然开启了印钞机模式。

    但是,美国的广义货币M2,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国的钱,因为M2中,关于存款业务,只统计了10万美金以下的存单业务,所以并不是特别的准确。

    2001-2020年疫情前,美国的M2总额增长了约3倍。

    2020年疫情-2022年初,不到2年的时间,M2的总额增长了50%,年均增速超过了20%。

    可以这么说,全球市场最近两年多出了50%的美金,意味着输入性的通胀非常的严重。

    我们平时说的美国人印钱去全世界买买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仅如此,美元的贬值幅度,也是远低于50%。

    这就代表美国确实实现了自己印钱,让全球买单的情况。

    但不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多印钱一定会导致水池里的水越来越多,需要找到财富蓄水池,来承接这么多的资金。

    美元的蓄水池其实很好找,资金流入最多的是股市,然后黄金、比特币等投资产品,也进行了有效的分流。

    最后,美国再用美债去把剩余的资金回笼,以免出现热钱太多导致的国内通胀。

    由于外汇管制的措施,其实国内的老百姓对于美元接触的不多,也就意识不到输入性通胀带来的一些影响,还是会把大量的财富眼光,聚集在人民币的通胀问题上。

    再加上,我们拥有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人民币资产,所以从保值角度上来看,我们更多地要找到国内的资金蓄水池,才能解决资产保值问题。


    要寻找资金的蓄水池,第一个要明白,蓄水池本身要能够足够多的水。

    国内可以容纳如此多货币的地方,主要有三个,银行、楼市、股市。

    这三个市场的体量,都不一定能够匹配238万亿的资金,一定是进行分流的。

    至于其他的市场,虽说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市场的体量,是完全没有办法去吞吐如此多的货币的。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1、银行。

    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真金白银,其实都在银行里。

    当然最近几年情况有一些变化,一部分家庭的资产变成了房子,甚至还欠着银行的贷款。

    中国的居民存款总额,在2021年的时候,已经突破了100万亿,人均超过了7万元。

    银行始终都是财富的蓄水池,但银行永远不会让财富升值保值,基本上都是贬值的。

    银行本身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差,也就是居民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是吃利息的地方。

    假如银行的存款可以让财富保值,甚至升值,那么所有人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又从哪儿把钱变多,去给付到储户呢。

    而且,现实中货币印发的速度和效率,也是远远高于银行存款的。

    所以,银行存款从长期来看,肯定是无法保值,甚至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大幅度缩水的。

    但是,银行存款从短期来看,具备了抗风险的能力,让资金本身的安全性增加。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有百万亿存款的基础,因为大部分普通居民家庭,对于现金抗风险的意识,还是很强的。

    正因为拥有了百万亿资金的储备,才让整个经济发展如此井井有条,而不出现太大的风险,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

    银行作为一个基础蓄水池的功能,会长期的存在,存款余额也是国家底气的来源,是抗风险的利器。

    所以,作为蓄水池的银行,其实不用解释太多,长期会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只不过银行只能规避短暂的风险,想通过银行实现长期保值的愿望,是不太可能实现了。

    2、楼市。

    楼市是最近20年,超发货币最重要的蓄水池,而且预计未来20年,依旧会是最重要,体量最大的蓄水池。

    尽管总体的房价已经没有太多的上涨空间了,但450万亿的蓄水池容量,相比238万亿的广义货币,几乎是翻了一倍。

    也就是说,所有的钱全部拿出来,去买房子,也只能买下全国房子的一半。

    有人说这是一种泡沫,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

    楼市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总市值过大,这是它的优势,它消化了大量的超发货币,让大量的资金沉淀在了楼市中。

    这种沉淀,拖缓了整个物价的上涨,至少物价的上涨速度,远不及货币超发的速度。

    这就直接让不愁买房的那部分居民,生活变得更加富足,更加舒坦。

    从另一方面来看,另一部分没有房子的人,为了买房,不得不优先考虑存款,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消费,也是存款总数不断飙升的原因。

    但是,一旦买房真正启动,这部分人往往就面临着负债,由现金资产,转变成了金融负债。

    而楼市大量的负债,将会透支年轻人未来的消费能力,这对于经济未来的发展,其实是会存在隐患的。

    回过头来说楼市的蓄水池作用,这一点上短期内是不会有明显改观的,长期来看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只不过,房价并不一定会涨,甚至有可能会跌,因为450万亿和238万亿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空间的。

    但如果货币的增加还在继续,每年8-9%,10年后再次翻倍,那么楼市依然会成为主要的蓄水池。

    3、股市。

    最后说说股市,这个实体经济在二级市场的缩影。

    很多人把股市当作是财富的蓄水池,但其实中国的股市,并不完全能充当蓄水池。

    相比楼市,股市的蓄水池作用并不明显,因为大量的资本企图从股票市场把财富抽走。

    说白了,蓄水池是货币积累的地方,而不是抽离的地方。

    所以,即便货币超发,整个市场也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涨幅。

    股市的蓄水池作用,其实在于IPO,将实体经济虚拟化,是这样一个场所。

    一家企业的股权,原本就有价值,但没有公开价值,要变现并不容易。

    二级市场是把这家企业的股权,直接证券化,有了实际的价值,可以共整个市场的资金去买卖。

    这种情况下,理论上股票市场可以成为一个蓄水池,因为不断会有资金入场。

    但问题在于,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太高,入场的资金,并没有想过长期持有这部分企业的股权,而是选择了快进快出的炒作。

    在这种大背景下,资金在蓄水的同时,会出现抽水,整个蓄水池的功能就会差很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觉得股市是蓄水池,但每一次都会被现实打脸。

    如果理解股市蓄水池功能的本质,看懂IPO和实体经济的关联,那么自然就会明白,想在这个蓄水池里赚到钱,很难。

    因为真正的钱,都被IPO给抽走了。

    其实,继房地产之后,国内目前并不需要绝对的蓄水池,去蓄水和财富的积累。

    因为房地产总市值达到450万亿左右的规模,而广义货币的体量才240万亿左右,还有空间去进行消化,银行和股市的任务,根本不在于蓄水。

    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把钱赶出来,去刺激和拉动消费,并且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去起步。

    所以,当下去提蓄水池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不符合现在情况的。

    目前,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更多的时候,政策引导资金往实体经济走,而不是找蓄水池去囤积资金。



    老百姓的资产如何保值,也是我们急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当我们辛辛苦苦地赚到了钱,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钱越来越不值钱,这种被动的财富缩水,是很难被接受却又实实在在发生的。

    比如2000年,你辛苦地攒下了20万元,足够买下北京四环的一套房。

    而当时的这一笔巨资,存在银行至今,只有50万左右,在四环只能买下一间厕所了。

    当货币被贬值,资产通胀来袭的时候,你必须找到应对方式,通过资产配置来进行保值。

    明白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现金短期内保值,长期看贬值。

    很多人一提到保值,就会说现金贬值。

    没错,现金长期来看一定是贬值的,因为只是一个中间货币而已,但并不代表不用现金,去选择低息负债。

    在遇到危机,出现资产折价的时候,现金还是有很强的保值功能的。

    所以,短期的保值,要懂得现金的重要性,长期的保值,要懂得资产的重要性。

    2、部分资产保值,部分资产贬值,要合理配置。

    作为老百姓,配置资产的时候要均衡,不要对资产有偏见。

    可能一部分人之前特别喜欢买房,靠买房致富了,还有一些人始终觉得房子不会涨,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

    这种情况,不论是好是坏,其实都是资产的错误配置。

    我们配置资产的目标,并不是靠“赌博”去让自己的财富倍增,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

    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配置,去尽可能地保证我们的财富不会缩水。

    所以各类资产,在能力范围内都均衡配置一些,是最有效的。

    3、通胀客观存在,投资不要以跑赢通胀为目标。

    通胀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货币的超发,也不是老百姓能决定的。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所有的投资,如果以跑赢通胀为目标,一定是错的。

    财富的增值保值,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而不是什么跑赢通胀。

    当你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或许你的财富增值会远比之前做得好。

    因为大部分的财富增值,比如房子,本质上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而股票类的这种投资,只是一个纯投资,可有可无。

    不要为了跑赢通胀而跑赢通胀,多考虑自己的生活规划,进行财富上的匹配。

    4、多注重现金流资产,多为有效现金流做准备。

    想要在通胀的路上做好资产保值,还需要针对资产的类别做一个优选。

    现金流资产,就是首选。

    所谓的现金流资产,指的是不仅是会涨价的资产,还是可以产出现金的资产。

    比如,股票会分红,房子会有房租等等,通过现金流来稳定资产的价格,实现保值增值。

    现金流本身,是抵抗通货膨胀的,也是抵御资产风险的。

    因为现金流和财富本身的属性是息息相关的,利用好现金流可以直接把资产,变成生产现金的工具。

    平时的花销用现金流,财富的保值增值,依靠资产的配置,效果会更好。

    5、赚钱能力,是永远的财富蓄水池。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有一个让财富保值的方式,就是让自己保值,让赚钱能力保值。

    市场上的钱,越印越多,那么理论上赚到钱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但为什么有一些人越赚越多,有一些人却没有呢?

    问题的本质,还是出在了赚钱能力上,或者说认知能力上。

    财富永远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的,永远是更有能力的人站在更上一层,享受更多的财富。

    所以,资产保值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让自己保值,让自己赚钱的能力保值,确保自己能够源源不断地赚到钱。

    当然,让生命保值,保持健康,拉长整个时间周期,理论上也是一种增长赚钱能力的方式。

    保值这件事,其实真的是任重道远。

    我们不能完全就把所有的投资去归结为跑赢通胀,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老百姓保卫财富最好的办法,一定是资产均衡配置,再加上一些现金的储备,最后再提升个人能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只有让钱流动起来,多经历钱的循环,才有可能放慢印钱的速度,才能确保我们的财富尽量保值,单纯的靠印钱来刺激经济的方式,早晚会误入歧途。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