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海空占绝对优势的美军为何没有实施登陆作战?美国人就算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贼胆啊!电影《长津湖》许多读者都看过,对冰天雪地里作战的宋时轮第九兵...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海空占绝对优势的美军为何没有实施登陆作战?
美国人就算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贼胆啊!电影《长津湖》许多读者都看过,对冰天雪地里作战的宋时轮第九兵团想必印象很深,那是爆发于1950年底的战役。转过年来的1951年夏天,大家知道第九兵团司令部的另外一个名头吗:兼东海岸防御指挥所。
(宋时轮)
也就是说,自志愿军打完五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之后(第五次战役1951年6月10日结束),“志司”已然把“反登陆作战”作为重中之重,早早就开始排兵布阵了。
此时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志愿军在狭窄的半岛蜂腰部,其实根本摆不下太多的地面部队,那为什么总兵力多达17个军呢?
很显然,就是要加强侧后翼的军事力量,以防止美军可能的狗急跳墙,再复制一次所谓的“仁川登陆”,毕竟美军仍然掌握着绝对的海空优势。
注意这个事在1951年6月之前,发生的机率很小,因为美军不得不倾尽全力,来应对彭老总发起的五次进攻战役,海陆空军全部处在疲于奔命和焦头烂额之中,比如长津湖战后从兴南港狼狈撤出第十军。
(邓华)
另外,在前五次战役期间(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我军收复的朝鲜国土也是一点点扩大的,至少在美韩军撤过清川江以前,敌人根本没有遂行两栖登陆的必要性与合适地点,注意看地图,朝鲜最北面的地区哪有天然的大型良港?
但是双方在三八线形成战略对峙后,对美军可能实施的侧后登陆,就不可不防了。志愿军司令部旋于1951年6月间,电令第九兵团兼东海岸防御指挥所。宋时轮所部,除以一部兵力向南实施阵地防御外,所辖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之主力,还需严密布防东海岸地区。
稍后又以志愿军第42军、第50军和刚刚到达的第64军,以及人民军第4军团共同组成“西海岸防御指挥所”,专司朝鲜北部西海岸的守备。也就是说,自1951年夏季起,志愿军已经在东、西海岸展开了六个军外加人民军一个军团,沿海岸线严阵以待。
说老实话,从1951年到1952年上半年,美军也根本无力再开辟第二战线,由于在前五次战役中的惨重损失,其从本土和日本调来的增援部队,即便全部投入到三八线(还需要后方警备部队),也仍然是地面兵力劣势。
只是在空中优势和装备优势的加持下,勉强才跟我军形成总体均势,哪有余力再搞什么登陆作战?比如1950年9月的仁川登陆,面对数量很少的人民军警备部队,美军也是出动了70000余人方才得手,毕竟两栖登陆有着相当大的风险。
所以在这个时段,美军真心没有在我志愿军侧后方实施登陆的企图,第八集团军的30多万兵力,守防线都不太充足,而没有步兵,光凭海空优势有个鸟用?况且志愿军又早已未雨缪绸。
真正的危险始自1952年下半年,上甘岭战役就是10月份爆发的,此间停战谈判迟迟不能签署协定,局部的阵地攻防战几乎天天发生,美韩军的实力也有所恢复(韩军兵力猛增)。与此同时,曾经是职业军人的艾森豪威尔竞选成功,成为第34任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尔视察前线)
新总统上台后如何结束朝鲜战争?美国朝野的争论得非常激烈,一部分政客鼓吹放弃谈判“取得在军事上的胜利”,参联会也准备了几套扩大战争的作战方案,不排除艾森豪威尔扩大战争规模搞事情的可能。
我国高层的判断是:朝鲜战争已经由于停战谈判而处于停滞状态,但是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因此估计在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会趋于激化,美军确有两栖登陆的可能。
毛主席在1952年12月上旬,接见了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邓华,谈话中强调: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这一判断出发,来确定志愿军今后的行动方针。
(邓华和杨得志等)
中央军委稍后于12月20日,给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了《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的具体指示:
“根据种种情况(艾森豪威尔登台、谈判的中断),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
指示中同时要求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有坚决粉碎敌人登陆进攻、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任务。小心谨慎,坚忍沉着,动员全力,争取时间,完成一切对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
根据军委的指示,志司于12月27日对东、西两侧海岸线的防务,实施了进一步加强:升格西海岸防御联合指挥部,以邓华兼司令员和政委;以第三兵团司令部兼任东海岸防御联合司令部,以王近山为代司令员,全面巩固反登陆作战准备。
(仁川登陆)
为保证作战兵力的充足,志愿军入朝部队由原来的17个军,再增加到20个军,连同特种兵和后勤部队在内,总兵力达到135万人。
其中西海岸防御联合指挥部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50军、第16军、第54军共六个军,以及人民军一个军团,另加强地面炮兵14个团又9个营、高射炮兵2个团又13个营,装甲兵6个团,为主要防御方向。
东海岸防御联合司令部下辖:第12、第15军及人民军二个军团,另加强地面炮兵2个团又3个营,高射炮兵5个营、装甲兵1个团,为次要防御方向。
同时以志愿军第65、第46、第1、第63、第64、第23、第24、第67、第60、第68军共十个军,以及人民军三个军团,附地面炮兵14个团又18个营、高射炮兵24个营、装甲兵6个团,担任地面战场的正面防御任务。
看见没有?从1952年底开始,在志愿军全部20个军的兵力中,有10个军半数以上的兵力,是置于战线后方、东西海岸沿线的,用以准备实施反登陆作战,从而保障正面防线的纵深和侧后安全,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高瞻远嘱,怎么称赞都不为过。
志愿军还重点加强了西海岸的陆地防御工事,把北起铁山半岛、南至礼成江口共约565公里的海岸线,作为了工事防御的第一重点方向,下大力气修建坑道工事和永备工事,同时在工事构筑上达到反登陆、反坦克、反空降要求。
志愿军空军此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集结了14个航空师500余架作战飞机部署在边境和半岛北方,其中包括最新式的伊尔-28鱼雷轰炸机;人民海军也调来一个鱼雷艇大队和一个布雷大队,在朝鲜西海岸的主要航道上,紧急布置了四个水雷区。
在我陆、海、空三军组成的坚固立体防御面前,除非美国人是瞎子和傻子,否则哪里还敢搞什么两栖登陆?两年前的仁川登陆之所以能够冒险成功,是因为人民军主力远在南方,仁川及其周边的总兵力仅有6500余人,美军拥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
现如今仅在西海岸沿线,中朝联军就部署了七个军(含人民军)附炮兵、装甲兵共30万人马,拥有大批重炮和坦克,还用米格飞机的加持,无论是艾森豪威尔还是联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都知道再贸然实施登陆,必定碰个头破血流,重启谈判签署停战协定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我们还真希望美军搞那么一次登陆,战役结果就八个字:必将全歼来犯之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海空占绝对优势的美军为何没有实施登陆作战?
毛主席早已预判了美军的预判,志愿军进行非常完善的反登陆作战准备,美军无机可乘
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其在竞选时作出了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承诺。但美国不甘心失败,希望最后关头取得战场优势以求谈判时争取最大利益,身为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上任伊始就赶赴朝鲜战场视察,并进行一系列调整,朝鲜战场局势也进入最后的疯狂。
艾森豪威尔视察朝鲜时和范•弗里特一起(上甘岭战役美军指挥,范弗里特弹药消耗量以其为名)
艾森豪威尔一是增调兵力,重招了15万二战老兵预备役人员补充兵力。二是放蒋出笼,鼓动国民党残部袭扰我东南沿海,发起牵制性进攻。三是外交威胁,通过印度转达要求我方大幅度让步,否则扩大战争范围,甚至有可能使用核武器。一时间朝鲜战场形势再度风起云涌。
然而现实却打了艾森豪威尔一记响亮的耳光。1952年10月14日,美军发起精心准备的“摊牌行动”,这场战役中方名称则是“上甘岭战役”。在这场铁与火的较量中,志愿军超人们打出了任何军事理论都无法解释的结果,也让美军意识到,想要正面撕破志愿军防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上甘岭,范弗里特弹药消耗量也无法摧毁志愿军的钢铁意志
于是,成功组织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登陆战—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再度把目光放在发起两栖登陆,开辟后方战场上。指示朝鲜美军总指挥克拉克制定登陆计划,1953年初美军频繁进行部队调动,克拉克在韩国南部集结3个美军师和1个韩国师作为登陆准备。
然而美军的这一想法早已被我方洞察,毛主席遭遇预判了艾森豪威尔的预判。早在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前毛主席给彭德怀发电就指出,"朝鲜战局,由于停战谈判已告停顿,而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估计今后一定时期内(假定为1年),会趋向于激烈化。艾森豪威尔正为其上台后的朝鲜军事行动作准备。单就朝鲜战场的军事行动做估计,敌人从正面向我较坚固的纵深工事施行攻击的可能性,不如向我后方两侧进行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大。”“我如能坚守北朝鲜东西海岸,使敌人的登陆计划失败,并以正面战线的战术出击作配合,给敌人以更多更大的杀伤,那么朝鲜战局就能更加稳定,而向着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然而毛主席早已看穿一切
12月上旬,毛主席在接见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时做出了“三个肯定”的论断:志愿军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川江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并指出,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12月20日,中共中央给志愿军司令部发电指示中提出:根据种种情况(艾森豪威尔登台,谈判的中断,联合国通过印度提案)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別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要求志愿军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
于是志愿军开始全面的反登陆作战准备,1952年12月17日至21日,先后召开了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和军以上干部会议,明确以反登陆作战准备作为1953年的首要任务。12月23日,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了《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成立东西海岸线指挥部,以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同志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以梁兴初同志为西海指副司令员,开始全面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制定了坚决阻敌登陆,并力求歼敌于海上或滩头。敌军一旦登陆后,正面部队不断地消耗牵制住敌人,不让其脱身,主力位于纵深机动位置,防敌空降,并且待一线部队将进攻之敌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后与敌决战,进行战役反击,最后歼灭敌人的作战计划。
兵力配置上,原定回国的第28军、第29军、第40军调往西海岸反登陆,国内第二批轮换部队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54军第130师以及六个铁道兵师也进入朝鲜。到1953年3月,志愿军在朝总兵力达到19个野战军、8个炮兵师、5个高炮师、2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和一个公安师,总计135万人,是志愿军在朝鲜数量的最高峰。并且开始恢复战斗力的朝鲜人民军也组建了一个军团和一个装甲师作为机动部队投入反登陆作战准备,中朝联军重兵集团在二线严阵以待。
同时志愿军空军准备了14个航空师共500架飞机准备投入作战,其中包括刚从苏联得到的伊尔-28喷气式鱼雷轰炸机,可以对敌方水面舰队构成严重威胁。刚初具规模的海军也调来一个鱼雷艇大队和一个布雷大队。在朝鲜西海岸航道布置4个水雷区。
伊尔-28后来进行国产化,也就是轰-5
在朝鲜东西海岸线1100公里防线上,平均每天有50多万志愿军官兵在积极修筑防御工事。他们克服零下20度到零下30度的严寒;缺乏炸药,就拆敌军投掷的哑弹和未爆弹;缺乏工具,就利用敌军的炮弹外壳等自制工具。到1953年4月,挖掘坑道8000多条,总长720多公里;挖交通壕、战壕3100多公里;构筑605个混凝土永备工事和无数掩体。同时超额完成物资储备任务。到1953年2月底,弹药储备12.38万多吨,平均每个军囤积3200多吨,每个炮兵师囤积1000多吨;粮食储备24.8万多吨,可供全军食用8个半月。
担任海岸防御的各军,也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开展针对性战前训练和实兵演习。并对所有海岸突出部进行了反登陆(打敌舰艇,岛屿要塞守备,海岸防御)、反空降、打坦克的轮训。所以,不是美军没想到实施两栖登陆作战,而是对方的计划早已被看穿,志愿军进行非常充分和完善的反登陆作战准备,美军没有机会也不敢实施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