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刘备为什么赐死刘封(诸葛亮被刘备封为什么)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0-26 18:00:26 浏览量(来源:小凤

    [摘要]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这问题问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诸葛亮把刘封挤兑死了呢。刘封是刘备的儿子不假,但他是在刘备暂居荆州时,...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这问题问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诸葛亮把刘封挤兑死了呢。


    刘封是刘备的儿子不假,但他是在刘备暂居荆州时,考虑到没有子嗣,因此收养了罗侯寇氏之子,也就是说,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并非亲生儿子。

    而他最终被刘备赐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这一点,在《三国志》中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

    那么,刘封都做了什么,才会导致这种结局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抗命不救援关羽,导致荆州丢失后关羽也被杀害。

    汉中之战后,刘备一方取得了巨大胜利,不仅曹军主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并且汉中也被刘备占据,借此机会,刘备进位汉中王。

    到了当年年中,关羽率兵北伐,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时值天降大雨,导致汉水暴涨,这就让关羽如虎添翼,趁此机会,水淹了前来救援曹仁的于禁七军。

    最终,关羽逼降于禁,斩杀庞德,同时重兵包围驻守樊城的曹仁。

    与此同时,见关羽节节胜利,曹操治下的郡县,有不少人主动归降关羽,甚至曹操任命的一些官吏也就此投降,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

    而当时的曹操,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一度有了迁都的念头。

    但在不久之后,东吴的孙权暗中玩了一招“背刺”,袭击了关羽,最终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并在被俘之后,连同其子关平在临沮被害。

    而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经向驻守上庸的刘封求援,要求他派兵前来助阵。

    但结果是,刘封拒绝了关羽,理由是当时上庸初定,人心浮动,如果他走了,上庸就有可能再度叛变,所以,他愣是没听关羽之令。

    之后的结果,便是关羽兵败身死了,所以,没有听从关羽号令,拒绝救援关羽,这就是刘封的第一桩罪。

    可能很多人会说,那关羽也是大将,刘封当时也是大将,因此关羽并没有号令刘封的权力。

    两人确实都是刘备麾下大将不假,但别忘了,在汉中之战后,刘备册封关羽为前将军的同时,还授予了他“假节钺”。


    什么叫做“假节钺”呢?说得简单点,就是可以代表着皇帝亲临,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而武将被授予“假节钺”,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而刘备能授予关羽这个权力,除了是对他的一个信任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在当时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而关羽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如果事事都必须汇报,那黄花菜早都凉了。

    所以,有了这个“假节钺”的权力,从某种意义来讲,关羽就代表着刘备,因此,他是有号令刘封的权力的。

    但刘封没有听令,反而直接拒绝了关羽。

    且不说当时上庸是不是真如他所说的人心不稳,但根据当时的局势,如果刘封发兵救援关羽,局势就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首先,当时的樊城被关羽重重包围后,又经历大水浸泡,城里的曹仁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这个时候刘封带兵前来,他与关羽合力,那么曹仁必败。

    其次,一旦曹仁被击败,那么关羽就没必要抽调本来放在江陵防备东吴军的部队,一旦如此,就不会让孙权捡了便宜偷袭成功。

    就算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刘封去了并没有起到上述这些战果,但最起码,关羽不会被俘,更不会被杀。

    所以,正是因为刘封公然违抗军令,在关羽的“连呼”之下,依旧选择拒不救援,最终不仅导致关羽身死,更导致了荆州易主。

    这样的人,怎能不让刘备“恨之”。


    而这还是刘封的第一桩罪,他的第二桩罪,是犯了这么大错之后,依然不消停,继续搞出了不少事情。

    关羽兵败后,与刘封一同驻守上庸的孟达反叛了蜀汉,转头降了曹魏。

    孟达之所以反叛,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和刘封不和,并且刘封在不久前,强行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类似于仪仗队)。

    同时,加上关羽兵败身死,孟达畏惧被治罪,加上他常受刘封侵凌,所以干脆一跺脚,带着部曲就投降了曹魏。

    而孟达投降后,上庸太守申耽和西城太守申仪,也纷纷效仿孟达,投奔了曹魏。

    如此一来,原本已经被刘备控制的东三郡(即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全部丢失,而这里,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三分天下”的关键所在,这里没了,意味着隆中对的战略成了空谈。

    而造成这个糟糕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刘封。

    如果刘封不和孟达闹矛盾,那么孟达也不至于带着部曲投降了曹魏,而孟达不投降,申耽和申仪也得掂量掂量。

    所以,归根结底,造成东三郡重新落入曹魏手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刘封。

    在这种情况下,你让刘备如何不生气?

    要知道,老刘辛辛苦苦多半辈子,好不容易打下这么点基业,也好不容易赢来了人生的曙光时刻,但结果一转眼,就闹成了这个样子。

    关羽战死,荆州易主,东三郡丢了,隆中对的战略基本泡汤,这搁到谁身上,谁都会当场暴走吧。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和体现刘备当时的怒火,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

    刘封返回成都,见到了父亲刘备。

    刘备问,为何不救你二叔?

    刘封答,为了守住上庸。

    刘备又问,那上庸呢?

    刘封沉默半晌,又答,丢了。

    刘备强忍怒火,又问,上庸为何会丢?

    刘封答道,因为孟达反了。

    那么孟达为何会反了?

    刘封回答,我挤兑的。

    我相信,这个时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阻止不了刘备有一刀砍了刘封的想法,别说刘备了,换谁都会恨不得弄死刘封。

    所以,刘封的死没有别的原因,纯属是咎由自取,愣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当然,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刘备依旧并没有直接下令杀了刘封,最终还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才下令将其赐死。

    那么问题就来了,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劝刘备赐死刘封呢?他这样做,真实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很简单,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给蜀汉的将来排除不稳定因素。

    这里所说的不稳定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刘封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蜀汉时局的稳定。

    从刘封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这个人很不听话,并且,稍微不如意就犯轴,这样的人,在将来很难控制得住。

    什么将来呢?说白了,就是刘备死了之后。

    当时刘备已经是一个年仅六十的老人了,是个人都知道,他已经到了暮年,而蜀汉的政权,用不了多久,就要传给下一代的手中。

    如果当时蜀汉蒸蒸日上,一切都还好说,但问题是,经历了关羽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蜀汉的元气大伤。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诸葛亮来讲,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促使他下定决心,将一些不稳定因素排除掉。

    而刘封,就是这其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史料记载,刘封性格极为桀骜不驯,就连诸葛亮都认为他“刚猛难制御”,足以可见,这个人是一个相当不安分,也不愿听从别人指挥的人。

    这样的人,加上刘备养子的身份,除了刘备之外,恐怕他谁都不会放在眼里。

    试想,这样的人,要是到了刘备死后,谁还能对他有所制衡?要是他在折腾一番,蜀汉哪里经受得住?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刘封就不得不死。

    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刘封,是有个人的小心思或者私心,甚至还说诸葛亮担心以后不好控制蜀汉,所以必须让不受他控制的刘封死。

    要我说,这些都是纯粹的胡扯。

    诸葛亮一生,对蜀汉时鞠躬尽瘁,并且,在他的一生中,真正让他起下杀心的少之又少,哪怕是后来的李严,干出延误运送军粮,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甚至还倒打一耙,说诸葛亮不该北伐,诸葛亮照样忍住没有杀他。

    但之所以会针对刘封,并不是诸葛亮有什么私心,而是刘封的作为,真的让他和刘备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并且,还搭上了一个关羽。

    因此,诸葛亮才会提醒刘备,说“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而刘备也是考虑到,将来自己不在了,按照亲儿子刘禅的手段,肯定不是刘封的对手,并且,因为有了养子这个身份,就算诸葛亮到时候想杀刘封,也会投鼠忌器。

    归根结底,到时候没有人能制约住刘封,而一旦如此,刘封会把蜀汉带入混乱的深渊。

    所以,醒悟过来的刘备,下达了赐死刘封的指令。

    而刘封在临终之前,还哀嚎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早知道就不如听孟达的一块投降曹魏了)”,能说出这种话,说明刘封是考虑过投降曹魏这件事的,这样的人不杀,难道留着等他以后造反吗?

    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杀了刘封,可以说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刘封敏感的身份。

    前文讲到,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并且,是在刘备还没有子嗣的时候收养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刘备刚开始收养刘封的时候,是考虑过拿他当做继承人,来认真培养的。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刘备已经五十有余,但由于连年征战,膝下却无一子,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得不收养一个义子,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点,相信刘封也十分清楚,他也知道,刘备为何会收养他。

    但随着刘禅的出生,并顺利长大成人,最终被立为继承人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而对于刘封来讲,这就等同于原本快要煮熟的鸭子,突然间飞了。

    毕竟有了亲儿子,谁还会立一个养子当继承人呢?

    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一切的变化,就会让刘封难免有怨言,他会嫉恨刘禅,并且还会将这种嫉恨埋在心里,等到合适的时机发作出来。

    而这正是对蜀汉的巨大隐患,如果刘封未来有一天突然发难,那么毫不夸张地说,是足以对蜀汉政权造成重创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考虑的话,那么就不得不除掉刘封,毕竟诸葛亮也好,还是刘备也罢,可不想给刘禅留一个这么巨大的隐患。

    何况,刘封当时所办的事情,也确实有被杀的理由。


    因此,诸葛亮之所以劝说刘备赐死刘封,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刘备稳定蜀汉的局势,同时也为刘备死后蜀汉的将来排除不稳定因素,毕竟刘封拒救关羽,逼反孟达,已经属于是罪不可赦了,这样的人不杀他,早晚会是一个祸患。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表面上看,刘封是因为没有救援关羽,导致关羽被杀、荆州丢失,而被刘备处死的,但真正原因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


    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长子,但其实他并非亲生,而是刘备暂居荆州时,由于当时没有子嗣而收养的罗侯寇氏之子,也就是所谓的养子。

    在古代,养子与义子是不同的,养子在法理上与亲生儿子一样具有继承权,只不过继承顺序一般是次于亲生儿子的,而义子则没有这些权力,只是名义上的儿子。

    刘封成为刘备的养子之后,一度很受宠爱,被刘备当做继承人来重点培养,如果刘备一直没有亲生儿子,那么他将会成为刘备的继承人。

    但是,在建安十二年的时候,刘备的甘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刘禅,刘封的地位因此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

    之所以这么说,倒不完全因为刘禅是亲生儿子,而刘封不是,还在于因为一些原因,刘禅与刘备的支持者们,也就是诸葛亮、赵云、关羽和张飞等人组成的荆州集团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进而演变成政治同盟。


    刘禅出生的第二年,刘备兵败长坂坡,他抛妻弃子而走,赵云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回去将甘夫人和刘禅给救了回来;

    刘禅五岁的时候,刘备带着刘封等人进入益州,孙夫人趁机裹挟刘禅返回东吴,诸葛亮及时侦查到这一情况,派遣赵云和张飞对孙夫人进行拦截,最终救下了刘禅。

    要不是荆州集团屡次三番保护刘禅,他恐怕早就性命不保了。

    由于荆州集团对刘禅有救命之恩,彼此之间建立非同寻常的关系,诸葛亮等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出于正统上的考虑,当然更倾向于拥立刘禅作为刘备的继承人了。

    尤其是在刘禅稍稍长大之后,诸葛亮更是担任了他的老师, 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也是极力拥护他的,帮他解除了来自益州集团的威胁,等他顺利登上皇位,依然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对于刘禅与荆州集团的关系,刘备本人当然很明白,所以他在去世前选择让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刘禅更是在继承皇位之后吗,选择与张飞的两个女儿进行联姻,从而加强与荆州集团的联盟关系,益州集团则一直是个陪衬,李严的遭遇就是很好的证明。


    至于说刘封,他虽然是刘备的养子,但他显然与荆州集团交往不多,更多时候是待在刘备身边,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不曾被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任何一人领到过,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单独作战,跟孟达合作也只是偶然,因为刘备排他到上庸去,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为了监视孟达。

    因此,从关系亲密度上来说,刘禅与荆州集团的关系显然要比刘封更好,因此荆州集团支持刘禅而不支持刘封,也就可以理解了。

    以此作为前提,我们再来说说刘封之死。

    刘封虽然不是刘备亲生的,但刘备对他其实还不错,没有因为有了亲儿子就把他一家踹开,而是将其留在军中效力,并将其培养成一员猛将。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益州,当时刘封二十多岁,被刘备委以重任,在夺取益州的战役中表现优异,战后被刘备封为中郎将。

    在汉中之战中,刘封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最终帮助刘备夺取汉中,并在战后同孟达一起夺取了上庸三郡,因功被封刘备为副军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为了拉拢益州集团,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娶了益州官员吴懿的妹妹为妻,并封为王后。

    而在册封汉中王太子这个问题上,刘备完全没有考虑刘封,直接选择了亲儿子刘禅。


    当然了,刘备之所以选择刘禅,而不是刘封或者其他儿子,主要还是考虑到荆州集团的感受,因为他如果选择其他儿子为继承人,将得不到荆州集团的支持,未来也是无法坐稳王位的。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不是亲生儿子,与荆州集团的感情也不如刘禅深厚,所以刘封早就失去了作为刘备继承人的可能,这一点他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不争不抢,而是老老实实当一个将军。

    但是,刘封没有夺嫡之心,不代表荆州集团就对他放心,毕竟他在刘备儿子之中年纪最大(唯一一个在刘备去世时成年的),综合才能也是最高的,性格又桀骜不驯,一般人难以驾驭,因此是刘禅的最大威胁。

    诸葛亮将这件事看得很明白,但他起初并没有想过要铲除刘封,因为刘封没有罪过,刘备对刘封也有感情,诸葛亮没必要这么做。

    事情转折点出现在建安二十四年年末,东吴趁着关羽攻打襄樊之机,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将荆州给偷袭了,还联合曹军对关羽进行夹击,关羽数次向距离最近的刘封和孟达求援,但被刘封以上庸刚被占领,人心不附,不能轻易离开为由拒绝。

    由于缺乏救援,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被吕蒙俘虏后杀死,荆州也因此彻底丢失。


    在得知关羽被杀的消息后,刘备痛不欲生,因此对刘封十分痛恨,但也并没有想过杀死刘封,而是让他继续镇守上庸。

    对于刘封而言,他刚刚惹恼了刘备,本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才是,但他性格嚣张跋扈,竟然看不起降将孟达,与他爆发了激烈的矛盾。

    就比如说,有一次孟达在听乐队演奏音乐,刘封得知后十分心动,竟派人将孟达的乐队给夺走了,孟达非常生气,但碍于刘封是刘备养子,只能忍心吞声。

    后来,刘封又多次欺凌孟达,孟达无法忍受,再加上他害怕因为没有救援关羽之事而被刘备秋后算账,于是带领四千多部众投降了曹魏。

    孟达在离开之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刘备,大致内容是控诉刘封对他搞霸凌,刘备看完后十分生气,但依然没有要杀掉刘封的想法。

    刘备之所以不杀刘封,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刘封有才干,且向来忠心,虽然有过错,但刘封毕竟是养子,不能轻易杀掉;再者说了,上庸也需要人镇守,刘封是最熟悉那里情况的人,主将人选非他莫属,因此也不能杀掉他。


    后来,曹丕派遣夏侯尚率领孟达和徐晃等人讨伐上庸三郡,孟达认为由于刘封没有救援关羽,所以迟早会被刘备处死,不如劝说他投降,夏侯尚表示同意。

    孟达便给刘封写了一封信,说与其被刘备处死,不如投降曹魏,但被刘封严词拒绝。

    既然刘封不投降,那就只有打了,但孟达猛攻了很久都没能击败刘封,可见刘封确实是一员猛将。

    后来,孟达派人对刘封手下申耽、申仪兄弟进行策反,然后里应外合攻打刘封,刘封这才战败,但他成功逃了出来,还一路跑到了成都。

    刘备见到刘封之后,只是责备他没有救援关羽,还因为欺凌孟达致使其叛逃,并配合曹魏夺取了上庸三郡,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

    刘备向来以仁义示人,不杀刘封倒也不难理解,但诸葛亮在听说这事后,竟然跑去找刘备,劝说他将刘封给杀掉。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不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哪怕后来他当了丞相,对危害更大的李严、魏延和杨仪等人也非常宽容,那么他为何在刘备要放过刘封之时,反而要劝说他杀掉刘封呢?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之所以劝刘备杀刘封,是因为他认为刘封性情刚烈勇猛,刘禅继位之后难以抑制他,不如趁此机会杀掉他以除后患。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诸葛亮的担忧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有道理了,这是诸葛亮从刘封在关羽之死及孟达叛逃之事中的表现做出的判断,刘封公然违背军令,不是个可以轻易被驾驭之人;而且他没有大局观,还骄纵跋扈,留下来绝对是个祸害。

    也就是说,刘封本身是具有危害性的,或许他在谋略上略低一点(明知道犯了错,还敢跑回成都,就是很好的说明),不会主动作乱,但他身份地位特殊,又是一员猛将,极有可能被小人利用,从而做出一些危害蜀汉江山社稷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可是不少,刘表的两个儿子和袁绍的三个儿子,都是很好的例子,兄弟阋墙的事情屡屡发生,教训是很惨痛的,诸葛亮作为蜀汉军师,不得不考虑这件事。

    当然了,诸葛亮不认为因为这几件事事,刘封就一定该死,但如果考虑到蜀汉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刘封就只能被牺牲掉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刘封已经犯了众怒,尤其是荆州集团,对他意见很大,不杀他难以安抚荆州集团。

    再者,与刘封相比,刘禅的性格相对暗弱,等他继位之后,他无法驾驭刘封,也未必会杀掉兄长,这样刘封就尾大不掉了,成为蜀汉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这不是诸葛亮愿意看到的。

    不过,诸葛亮早不劝说刘备杀刘封,为何要在刘封到成都之后再说呢?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时机比较合适。

    刘封本是上庸主将,镇守一方,十分重要,如果那时候杀掉他,势必会对上庸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但是,刘封后来丢掉了上庸,他的作用也就没有了,而且他还跑到了成都,等于是亲自上门送死,这样的好机会能有几回,诸葛亮自然不能错过了。

    再者,那时候刘备年近六十,身体有病,又刚刚遭受关羽之死的严重打击,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

    因此,诸葛亮认为应该趁刘备还活着就将刘封杀掉,不然等年幼的刘禅继位,就很难杀掉刘封了。

    第二,理由也是充分的。

    刘封先是不听关羽的号令去救援,又欺凌孟达造成其叛逃,并因此丢失上庸三郡,这几件事都可以拿来给刘封定死罪的罪名,以此来掩饰处死刘封真正目的,即稳固刘禅的地位和蜀汉内部团结。


    别的不说,就单说刘封不听关羽号令这件事,要知道那时候关羽可是上将军,是有权力节制刘封的,刘封在没有合理理由的前提下拒绝救援,也就是违背了军令,这在军中就是死罪。

    因此,诸葛亮劝说刘备处死刘封,无论是明面上的理由,还是暗地里的阴谋,都是可以说服刘备的。

    第三,诸葛亮和刘备各自的小心思。

    刘封返回成都的时候,时间节点比较特殊,当时刘备已经决定讨伐东吴了,并且正在积极备战,但诸葛亮对此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维持吴蜀联盟的大局,因此刘备将其排除在出征名单之列。

    看似两人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但其实刘备心里清楚,他必须留下诸葛亮,让他帮助自己看住后方,一旦自己战败,国内不至于出现动荡;而诸葛亮对刘备是忠心的,也知道刘备对他的想法,所以心照不宣,只是尽量予以协助。

    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并无大碍,不影响刘备继续重用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诸葛亮提出的一些其他建议,刘备自然是会重点考虑的。


    只不过,让刘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竟然劝说他杀掉刘封,虽然理由让他无法拒绝,但刘封毕竟是他的养子,虎毒还不食子呢,更何况向来仁义的他呢?

    但是,刘备还指望诸葛亮辅佐刘禅呢,也得给他些面子才行,加之杀掉刘封确实能带来一些正面影响,所以他这才痛下杀手。

    对于诸葛亮而言,他虽然说杀掉刘封是出于维护国家稳定团结的考虑,但他何尝没有其他意图呢?

    作为荆州集团的第一人,诸葛亮必须站出来维护荆州集团的利益,毕竟荆州集团是蜀汉的中流砥柱,如果他连刘封都无法解决,那他以后如何统领荆州集团,从而让蜀汉走向强大呢?

    所以说,刘备和诸葛亮与刘封都没有私仇,但各自又有自己的小心思,总体而言都是从大局出发的,也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所以才达成默契,将刘封给杀掉了。

    那么,刘封最后是如何死掉的呢?


    刘备在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之后,下了一道命令,让刘封以死谢罪,刘封无可选择,只得自杀而死。

    不过,在刘封临死之前,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早知道今日,当初就应该听从孟达的劝说,投降曹魏。

    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这句话当然是事后诸葛亮了,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刘封可不是个善茬,他至少考虑过投降曹魏这件事,只不过他认为自己是刘备养子,不至于被杀,所以才没有投降,还在战败后跑回成都。

    试想一下,如果刘封没被杀死,等刘禅继位之后,一旦他处境不妙,他会不会做出危害蜀汉利益的事情呢?

    因此,刘封可能确实靠不住,至少他不如刘备想象的那么忠心,诸葛亮没有看错他,他也死得确实不冤枉。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