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赤脚医生是什么意思?你们怎么理解?赤脚医生是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旧时中国的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生病治不起,只能硬抗。小病能抗,大病只能听天由命。新中国成立后...
赤脚医生是什么意思?你们怎么理解?
赤脚医生是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旧时中国的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生病治不起,只能硬抗。小病能抗,大病只能听天由命。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多次指示,城市要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但由于人员、器材等医疗资源有限,交通不便,效果不是很明显。
1965年,卫生部部长向毛主席汇报了一组数据:
全国现有 140 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 9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 ;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
那时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5%,却占了75%的医疗经费。
毛主席听了大发雷霆,老人家作出指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随后,医疗卫生的工作在各级迅速展开。这方面上海动手比较早,他们在1965年就开办了医学速成培训班,这第一批学员里,有一个叫王桂珍的,她学得很认真,很快就初步掌握了医学知识。
她和别的卫生员不一样,别人都等着病人上门来瞧病,王桂珍却主动背起药箱,深入到群众当中去瞧病。
一开始,群众并不相信她,因为一个医生少说也得学好几年,王桂珍只学了4个月,这能靠谱吗?所以,没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王桂珍见百姓不相信自己,她就用针灸先扎自己,慢慢地,她得到信任,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
因为当地农民多种水稻,平时劳动都是赤脚下田干活,所以,赤脚就和劳动挂上钩,王桂珍平时给农民看病,也参加劳动,所以大家就称她为“赤脚医生”。
1968年,上海《文汇报》发布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毛主席仔细阅读完后,作出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所以,赤脚医生的称呼就这样在全国传开了。
赤脚医生多生活在农村,他们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药箱有两宝,一是银针,二是药草,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找。这是赤脚医生最真实的写照。
在草原,在山区,在最偏僻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赤脚医生顶风冒雪,爬山过河。他们就是那个时代农民健康的守护神。
直到今天,“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农民,对“赤脚医生”最温馨的回忆。
赤脚医生是什么意思?你们怎么理解?
我72年下乡,在农村接受再教育3年,75年应征入伍。
当时国家医疗事业还不发达,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毛主席号召将卫生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要普及到最基层。农村就产生了三级医疗制度,就是从最基层的生产队必须有医生巜赤脚医生》,生产大队设有卫生所,从公社医院;到县医院的三级责任制。
医护人员经社员选举产生,中医世家和自学中医者优先。而医疗知识和技术,是由省,市各大医院开培训班,定期定点进行教课。具有医疗经验有资质的医师,分期分批的深入到偏远山区和农村,当面授课。
赤脚医生是最基层的工作者,是边劳动边兼职做医生,并非专业。赤脚医生们真的是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每天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一般的多发病,常见病,基本不出村就觧决了,包括接生。
当时提倡的是,医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凡用中药能解决病痛的,基本不花钱,西医药也很少花钱。
以上是赤脚医生的由来,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敬清朋友们批评指正。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