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山海经》有多神奇(《山海经》有多神奇啊)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7-02 14:01:00 浏览量(来源:小平

    [摘要]《山海经》有多神奇?《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话小说集,包含了大量神奇、神秘的神话故事和场景,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一些故事和场景被认...

    《山海经》有多神奇?

    《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话小说集,包含了大量神奇、神秘的神话故事和场景,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一些故事和场景被认为是神奇和不可思议的:


    1. 大荒之中,有山有石,人面鱼身,耳有金玉之声,共舞于洞中,莫得出来。


    2. 海中有兽焉,其状如鼠,人面耳,牛尾,口中有珠,其大如轮,其巧如钻。


    3. 其中有山,状如熊,人面耳,牛尾,口中衔铜镜,其水不尝,不饮,其火不烟。


    4. 其中有树,状如人面,人首鸡尾,其文如锦绣,可以卷舒,其大如盘,其小如环。


    这些故事和场景描绘了一些超自然和不可思议的事物,如人面鱼身、牛尾、铜镜、卷舒的锦绣等,被认为是《山海经》中最为神奇和神秘的场景之一。




    《山海经》有多神奇?

    1953年,美国学者亨利埃特·默茨向世界宣告:“过去2000多年一向被中国人认为是神话的《山海经》,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文字记录。”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本从先秦时代就为中国人所熟知并被视为神话传说的古老奇书,最早为其正名的居然是一个外国人。我们也不禁感叹,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广博,为世界文明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遐想。

    《山海经》概括:

    篇章结构:《山海经》最早的文本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大宛传》,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称“《山海经》十三篇”,但内容早佚,无法查证。现公认传世的《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共计18篇。

    《山经》分为《南山经 》、《 西山经 》、《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4个部分;《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4个部分;《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5个部分。

    《山海经》主要内容及文献价值:

    作为“华夏三大上古奇书”之一,《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可谓世间万象、无所不包。《山海经》不仅记载有地理、动植物、矿物等自然科学,还涉猎巫术、宗教、神话等怪诞学说,另外在哲学、美学、气象、海洋学、心理学等方面也多有提及,难怪被人评价为“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对于《山海经》,学术界的评价很高,认为只要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它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志,又蕴含着丰富的神话学价值;在宗教学的研究中,它被视为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学提供依据;而在科学和文学的诸多领域,《山海经》都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

    关于《山海经》的争议:

    关于《山海经》的争议,古来有之,比较出名的有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传》中写到:“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表明这位名垂千古的史学大家,对于《山海经》心存疑虑,不敢妄下结论。

    而现代文学家、著名民主战士鲁迅先生对它的情感则更加复杂,《阿长与<山海经>》里,当长妈妈把自己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交到他手里时,他“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彼时对于年幼的鲁迅而言,“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但在熟读全书后,鲁迅先生又毫不留情的称《山海经》为“巫觋、方士之书。”

    《山海经》的美国情缘:

    在很久以前,包括中国历代先贤,在多番研究和考察后,基本都认定《山海经》里描述的光怪陆影的神话世界,是上古先民茶余饭后头脑风暴虚构出来的,更多的认为它是一本神话故事。

    随着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密切往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史学家开始踏足中国,一窥东方古国的神秘。爱德华·维宁对一本记载这各类怪兽神话的古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翻译后在美国发行。《山海经》借此机会,“第一次”走出国门,触电美国。

    另一边,美国一位历史学女博士亨利埃特·默茨在图书馆查找文献时,好巧不巧的就翻到了维宁的译本,也由此,让她踏上了一条探寻东方,去伪求真的有趣之旅。

    和很多初遇《山海经》的读者一样,默茨最初只是被千奇百怪的奇珍异兽所吸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她突然对书本里记载的人文地理,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同于之前的学者把眼光局限于中华大地,默茨大胆猜测,在中国找不到对应参照的《山海经》,或许与其他国度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之前那种莫名的熟悉感,让她决定先从自己的祖国开始寻找突破,幸运的是,她的猜想很快就在美国得到了证实。根据她的踏勘结果,《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的四条山脉,极有可能就在北美洲: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至此,默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开头那个震惊国内外学术界的著名宣言。我国学术界对默茨博士的研究更是高度重视,于上世界80年代引进来她的研究著作——《几近褪色的记录》(《PALE INK》)。

    除了这四条山脉外,默茨博士还找到了其他很多类似的证据,比如《大荒东经》中记载有“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她通过对比,认为这条大壑指的就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又比如后羿射日的传说,与墨西哥奇瓦瓦州流传的“十日浴于扶桑汤谷”极度相似。

    全球风物地理志:

    默茨博士的研究,不仅仅是颠覆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路和广阔的领域。中国学者们也用一个个新的证据表明,《山海经》不是简单的中国古代人文地理文献,而是一部横跨整个世界的全球风物地理志。

    比如,在丹麦达尔宾德的一处教堂里,一个“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壁画形象,与《海外西经》中关于战神刑天的描述不谋而合。而在欧洲的不少地区,也都出现过类似的生物绘画。此外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大西洋里常见的飞鱼等,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对应记载。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也许正如默茨博士所说,智慧的中国先祖,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周游世界,继而将一路所见作文记载成册,代代相传。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