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他人沟通无效怎么办?沟通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使用最多的技能之一,也是困扰我们最多的问题之一。每年中国市场的培训课程交付数据中,沟通类课程一直常年排在所有课程的前...
与他人沟通无效怎么办?
沟通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使用最多的技能之一,也是困扰我们最多的问题之一。每年中国市场的培训课程交付数据中,沟通类课程一直常年排在所有课程的前列,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如何沟通,但不管是员工面对客户,还是上级面对下属,再或者是家人之间,我们每一天又都在重复的各种各样的沟通错误。
沟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为什么我们看过那么多的沟通技巧,却总是做不好沟通这件小事,今天就从六个维度,聊一聊沟通失误的根源是在哪里。
01
沟通失误的第一个原因:
没有结果导向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在餐厅用餐时对服务员的服务不甚满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与服务员沟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首先要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想要她向你道歉?似乎没什么意义。
你想要她委屈生气?似乎也没什么意义,而且还会为你的下一盘菜能否入口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综合看来,我们想要的结果,无非是开心的吃完这顿饭。那基于这个目标,你到底应该如何与服务员沟通,才能更好的帮你实现结果?这个问题,就叫做结果导向。显然我们在日常餐厅中看到的食客们,有很多人会说着说着就忘了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回到公司的场景也一样。你今天召集团队成员要开一个早会,你希望激励大家让大家在目前这个关键节点上更有干劲。
那你就要想好:
你应该如何设计早会的流程?
有哪些话该说,又有哪些话不该说?
你是否应该忽视一些你已经察觉的所谓的“错误”?
你是否应该“说谎”(比如明明大家做的不怎么样你却要说大家辛苦了)?
等等。
你的目标是什么,从沟通之前,到沟通进行的过程中,你时刻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东西,叫明得失。
这是沟通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
02
沟通失误的第二个原因:
不能换位思考
人的天性是自以为是。
“我以为你知道这件事。”
“我以为你喜欢。”
“我以为你愿意”
总之,我们会强加很多观点到别人身上,背后都是因为我们我愿意真正设身处地的去想地方之所想。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并不是说我们要尽可能答应别人的请求,毕竟换位思考一下对方会有难言之隐。并不是如此。
换位思考的意思是说,你要知道对方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诉求。站在他的角度,提出这个诉求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们自己如果处于他那个位置,是不是也会像他一般的提出这个“不可理喻”的要求。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这个合理性,而不是答应别人的一切诉求。
换位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他人,避免陷入先入为主和自我优先的狭区,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03
沟通失误的第三个原因:
不能统一认知
你喜欢自驾游么?我喜欢。对我来说,开着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一路上体会不一样的风景,听着想听的音乐,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但喜欢自驾游的你或许会面临一个困境,就是每次你提出想和家人一起自驾游的计划时,对方都会说:我们为啥不飞过去租辆车?
对啊,为啥不飞过去租辆车?可是如果飞过去租车,又哪来路上不一样的风景呢?于是你们陷入僵局。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们聊的不是一码事。也就是说,你们对于自驾游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看起来都在聊自驾游,但你的自驾游,并非对方的自驾游。所以聊不明白,也在情理之中。
在你看来,自驾游意味着风景都在路上。
在对方看来,自驾游是除了飞机和高铁之外,到达目的地的第三种选择。
所以不管你怎么解释,哪怕你承诺一路上对方只管坐着全程你来开车,对方依然会一脸茫然的问题:我们为啥不能飞过去?
其实日常沟通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
生产车间发生了一件事,你亲眼所见,我听人汇报,在这种情境下,谁能确保我们聊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呢?
我们两个都在聊春节买新电脑的问题,聊了半天才发现,原来你要PC我要MAC,白聊了。
所以每一次沟通开始时的第一件事,都应该是沟通的双方把我们具体在聊什么明确下来,尽可能做到彼此在理解上的认知一致,这会大大提高我们沟通的效率。尤其是促进误会的减少。
04
沟通失误的第四个原因:
不能双向交流
两个人在聊天,对方说话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你可能会说:我在倾听啊,听他说话啊。但是我想问:真的么?
就我们的观察,两个人聊天,其中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另一个人的真实表现是:假装听。
意思就是看起来好想在听,但脑子里根本就是在想别的事情。比如:等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该说点啥?我得提前组织组织语言吧。
对方说话的时候你假装听,轮到你说了,对方就会真听么?大概率也不会。那沟通当然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彼此交流,互相倾听、提问,是有效沟通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任何单向的沟通都不可能达成预期目标,而这种情况又会经常性的出现在上级对下级沟通的场景中。
比如上级对下级说:大家要努力工作,今年我们要创造更多的业绩。
下属心里想的可能是:老板又开始忽悠了,又扯这些有的没的。
真正懂沟通的上级会始终懂得发问,用提问的方式代替表达意见,比如问对方今年希望得到公司的哪些支持等等,这样的双向交流才有促进员工工作动力的实际意义。
05
沟通失误的第五个原因:
不了解真正诉求
任何一次沟通,沟通双方都必然会提出自己的主张。
而主张本身只是表面的立场,立场背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对方关注的真实利益诉求。
比如对方部门的领导不愿意配合你们部门的工作,这只是他们的主张,背后一定有他的诉求在起作用。
如果只针对主张本身去沟通,会极大概率的引起冲突,只有从双方关注的利益层面去考虑问题,才有可能避免冲突的产生。
这是冰山法则的浅显道理,藏于海平面以下的真实诉求,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往往会忽视其重要性。
不管是通过多想一步的方式,还是直接提问来探寻的方式,我们都需要去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
即便当我们了解到对方真正关心的利益诉求后,依然不可能满足对方,但彼此的理解会减少冲突发生的概率。
也就是说,如果沟通双方做到彼此理解利益诉求,那么即便立场上不能统一,也不会有冲突的发生。
06
沟通失误的第六个原因:
未达成有效共识
我们在日常朋友或家人交往的过程中,随意的聊天其实可以漫无目的、天马行空。但在职场这个特殊情境下,沟通是一个有目的的动作,所以也衍生出了更多的要求。
这些要求简化成两点,一是交流,前面有提到过,要彼此倾听和互动;另外一个就是共识,我们的每一次沟通,都要达成一项共识,这才是有价值的职场沟通。
那如何定义共识?是不是一定要同意对方的观点?这个也不尽然。
我们对于共识的定义,是可以指引沟通双方彼此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比如沟通之后,双方一拍即合,彼此明确了责任和要求,双方开始下一步的协作,彼此做各自承担的工作。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有没有可能我们一次沟通后并没有达成如此明确的计划,甚至事情并没有聊得很清楚呢?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达成共识。
比如是否可以约定下周三的某一个时间点,我们再做一次沟通?
在沟通前,对方需要做一二三哪些准备,我需要做一二三哪些准备?
这些细节明确出来,我们就依然是达成了一个有效的共识。因为当这次对话结束后,沟通双方都非常明确彼此接下来需要做哪些工作。
所以这就是共识的定义。
没有共识的沟通,在职场中,就是一次失败的沟通。
总结一下,在职场中导致沟通失误的六大源泉,分别是:
1、没有结果导向
2、不能换位思考
3、不能统一认知
4、不能双向交流
5、不了解真正诉求
6、未达成有效共识
梳理一下就会发现,所有导致沟通失败的原因,其实都是人的层面出了问题。
当然,沟通是一项技能。但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他不是一个扳手我给了你你就能用。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和学员打趣,说想成为沟通高手,我们得像和尚一样的去修炼自己。
因为方法说起来大家都明白,但在聊天的过程中,能时刻谨记自己目标,始终控制好自身情绪的人,又有几个呢?
所以大家一起修炼吧,愿大家都能成为沟通高手!
与他人沟通无效怎么办?
与人沟通,尽量多从他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以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一般的事情都能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有必要的话,通过警察解决或其他官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