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从立春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春寒料峭的季节,接下来是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春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冷暖空气不断交锋,潮湿、降雨无法避免...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从立春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春寒料峭的季节,接下来是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春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冷暖空气不断交锋,潮湿、降雨无法避免,空气中含水量较大,外湿不仅容易困阻脾胃阳气,还会伤肝,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进而导致水湿内困,造成湿气内夹击。因此,在春季我们要及时给身体 “排湿”。

“湿气重”常见的表现有:
1.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排便粘稠(粘马桶,不易冲掉)且多便;
2.舌头边缘有锯齿状;口干,口苦,口臭;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3.感觉身体沉重不轻松,周身关节疼痛;
4.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5.头发油腻,脱发;
6.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
7.头晕,特别容易疲倦乏力。


那我们要如何祛湿呢?
1.避免外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活动,天气可以借助抽湿机、干燥剂、空调除湿;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外感湿邪;不要穿潮湿未干的、不通风透气的衣服,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
2.运动调养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中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打球、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慢性有氧运动,都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的简单有效方法。

3.健脾养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具有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功能。对于平素脾胃虛弱的人更昜湿邪困于体内,温气重势必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出现脾失健运、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等情况。
脾胃虛弱者,应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可通过食用味甘性平稍温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来健脾祛湿,多用瘦肉、党参、山药、黄芪、大枣煲汤,可健脾胃,补虛损。脾为痰湿生成之源,“要想祛湿,首先健脾”。因此,健脾养胃是祛温的关键之一。
4. 外治疗法
最常见且简单易操作的是拔罐和艾灸,如果湿气重的症状,可以定期肩颈腰背部拔罐,建议使用抽气式拔罐,避免烫伤或皮肤破溃。
脐部隔药灸,脐灸对于治疗便秘、失眠、焦虑等疑难杂症调理之后有明显的疗效。那局部艾灸也是常见祛湿的中医外治法,可以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健脾祛湿,也可以灸背部肾腧穴、脾腧穴、肺腧穴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升发阳气,促进排汗,从而加强湿气在体内的代谢。
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1.拔罐

2.艾箱灸

3.脐部隔药灸

4.中药足浴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醴陵市中医院 经典科 熊君 刘衣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人体内的湿气重的时候,是会通过身体的一些部位表现出来的,我们来看一下身体的哪些信号是在告诉我们体内的湿气重了。
头部
当人的体内湿气很重的时候,头部会被湿气侵袭,从而会感觉到头部昏沉。就像是身上背着什么重重的东西一样,行动也会有负担。另外像受风寒一样,还会轻微的流鼻涕现象。
关节
湿气重还有关节方面的问题,像是风湿类风湿一样。很多人还会行动不便,四肢手脚关节等部位酸痛,行动沉重,四肢也可能会蜷缩伸直存在障碍。
消化效果
湿气重的人,会出现胸闷和腹胀的现象,经常食欲不佳,吃不进去饭。如果人的湿气是因为脾胃的运行不畅导致的,则还会有口味淡,经常口渴但是却不想喝水,气虚或者是湿困得现象。
舌苔
如果一个人的舌苔非常厚重,而且舌头庞大,舌头的边缘也有明显的齿痕,那这个人基本上体内就是有湿气了,中医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去判断湿气的。如果面色发黄暗沉,那就更要注意了,说明体内的湿气是非常重的。
小腿肚发酸
体内有湿气的人早上起来的时候会有小腿肚发酸的现象,也可能突然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
精神状态差
湿气重的人经常会感觉到胸闷,身体也会容易疲乏,记忆力也会出现减退的现象,要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