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古代为什么要打新疆,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控制沙漠遍布的新疆,而不征服富饶的东南亚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5-08 12:00:28 浏览量(来源:小鲁

    [摘要]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控制沙漠遍布的新疆,而不征服富饶的东南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多种因素。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有...

    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控制沙漠遍布的新疆,而不征服富饶的东南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多种因素。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有着征服边疆的传统,并视之为维护中央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对于新疆地区,由于其边远、野蛮和反叛情绪高涨,历代政府都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监管和控制,以确保政治安全和边境稳定。相比之下,东南亚地区并没有对中国构成过大的威胁,因此并没有像对待新疆那样高度关注。

    从经济角度看,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铜和锌等金属矿产,以及各种荒漠作物和畜牧资源等。对于中国来说,这些资源十分宝贵,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而东南亚地区虽然也有一定的资源,但相比之下不如新疆丰富,因此在经济上并不像新疆那样具有重要性。

    从地理角度看,新疆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与俄罗斯、蒙古等邻国交界,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至关重要。而东南亚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虽然也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但距离较远,且中间还隔着海洋,因此在地理上并不像新疆那样容易受到外部威胁。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历史上更注重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和发展,而对东南亚地区则没有给予那么高的重视。

    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控制沙漠遍布的新疆,而不征服富饶的东南亚?

    因为对于古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而言,新疆的战略价值要远高于东南亚。

    就拿清朝来说。

    乾隆时期,清军与缅甸爆发过四次战争。三败一平。

    与越南爆发过一次战争。先胜后败。

    表面上看,清朝无法征服缅甸、越南,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东南亚气候恶劣,导致战事不顺,令乾隆皇帝打了退堂鼓。

    但实际上,翻一下乾隆时期历次战争开支就知道了:

    四征缅甸,清军耗费军饷900万两。

    平准、平回,清军耗费军饷3000余万两。

    两征大小金川,清军耗费军饷7000万两。

    清军在东南亚的数次用兵,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乾隆看起来好像很重视与缅、越的战争,恨不得“不破仰光终不还”,“不破占城终不还”。咬牙切齿也要拿下缅、越。

    但其实,清廷用于东南亚的军费开支,少得可怜,比起征讨大小金川(两个县城)所用的开支,连零头都不到。

    众所周知,开疆扩土等于要打仗。打仗又等于要花钱。

    归到底,能否成功开疆扩土,首要因素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舍得花银子。

    皇帝老儿舍不得掏钱,还谈什么开疆扩土?

    梦中开疆吗?地图开疆吗?

    再看大小金川之战和平准之战。

    为了消灭金川土司和准噶尔汗国,清军当年也是没少吃亏。动辄就是千里行军,后勤压力极大。出兵五万都算大规模用兵了。

    面临的敌人也是极为强悍。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从京城调往新疆前线的4800名京营八旗,战死了4583人。

    其中,有18人是正二品以上的高级将领。

    战后,京城八旗几乎家家戴孝。

    这样惨败,清军在对缅、越的战争中,何曾遇到过?

    你要说东南亚有疟疾,有瘟疫。那新疆也有茫茫千里的大沙漠。

    瘟疫能要人命,干渴也一样能要人命。

    所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战事不顺,并是清朝无法征服东南亚的关键原因。

    真正的关键原因,其实就是东南亚在乾隆眼里不重要。

    在乾隆看来,自己犯不着掏光腰包去征服东南亚。

    而新疆就不同了。那是自己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拿下的。

    那么为什么在乾隆看来,新疆的重要性要远高于东南亚呢?

    这是因为,乾隆的地缘思想,是基于民族与文化层面的。

    在这种思想层面下,新疆的各大势力都要被纳入清朝的统治秩序中。

    换言之,有金国的前车之鉴,清朝对蒙古有深深的恐惧感。

    蒙古,那是必须吞并的!要么接受统治,要么被铲除。

    蒙古没有向清朝称藩,与清廷共生的可能。

    准噶尔属于蒙古人,且又盘踞于新疆,那新疆就必须要拿下。

    而东南亚国家,历史上从来就未威胁过中原王朝的统治根基。

    它们对中原王朝的伤害,仅仅只限于边境上的小打小闹罢了。

    因此在乾隆的地缘战略中,东南亚就没有一定要征服的必要。

    如果能一战搞定,以极小代价征服,乾隆当然不会拒绝到口的肥肉。

    但如果不能一战征服,要掏空腰包了,乾隆就会掂量掂量。这么干,到底值不值?

    以清朝入关的历史背景不变来说,要想让乾隆砸锅卖铁,征服部分东南亚地区,并让这些地区成为现代中国的一部分。那东南亚地区就必须要存在一个类似准噶尔,让乾隆不得不去征服的政权。

    比如,南明。

    这就跟康熙收复台湾的性质一样。

    清初的台湾岛,对于康熙而言,未必有什么很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但对于康熙而言,消灭岛上的明郑政权,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清朝的正统地位。

    我们把历史线拉长了再看,其它王朝,其实也是一样的。

    中原王朝统治西域,始于西汉。

    西汉王朝为什么要对西域用兵?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匈奴,巩固汉廷在中原的统治。

    赞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者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四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要不是为了斩断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汉武帝会不会去西域开疆扩土,很难说。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历史上没有匈奴,当时对汉廷最大的威胁来自印度。

    可能西藏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的时间,就是西汉时期了。

    中原王朝将势力延伸至东南亚地区,也是始于西汉。

    其实,要论实际统治,东南亚部分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时间比新疆还要早。

    公元前214年,秦军占领岭南。

    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分设为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

    其中的象郡,其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东南亚地区。

    当然,象郡的实际管辖范围到底有多大,现在仍然存疑。秦朝是不是真正管理过越南中部地区,也有待研究。

    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中部地区设立九真郡和日南郡,这是实实在在的,连越南人都没有否认的一段历史。

    而中原王朝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那已经是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的事了。

    也就是说,汉朝统治越南中北部的时间,比新疆早了50年。

    但是,统治时间更早,不能代表重要性。

    在西汉统治者看来,控制新疆很重要。属于不能动摇的国策。否则,北界不能安宁。

    而东南亚地区,那里有什么?有类似匈奴一样的强大外患吗?

    没有。既然没有,那何必要劳民伤财。

    后来的唐朝也是如此。

    不控制西域,就无法遏制突厥和吐蕃。

    你不去遏制他们,他们就该来长安城烧杀劫掠了。

    至于交趾,貌似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

    以上所说的重要,都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的。

    如果站在古代老百姓,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南方沿海老百姓的角度。其实东南亚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新疆。

    因为,新疆离中原太远了。即便是与新疆毗邻的甘肃人去到新疆,也很远。

    指望中原人自发的去新疆生活、定居,是不可能的。

    (中亚国家虽然与我国相邻,但他们去到欧洲的距离,其实比来我国还更近)

    但东南亚就不同了。东南亚距离我国的东南沿海很近。不夸张的说,只要明朝、清朝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只要别搞禁海,禁止福建和广东人下南洋,现在马来亚(马来半岛加新加坡)的主体民族,绝对是华人。

    华人在菲律宾、越南的影响也不会低。

    但是,由于清朝的禁海政策,中国民间往东南亚的迁徙被打断了。这导致华人往东南亚的迁徙,有一个两百年的空窗期。(即便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华人在马来亚的人口比例也高达44%)

    不难想象,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个近两百年的空窗期,汉文化绝对会是现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主体文化。闽南语和广府话,也绝对是现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第一语言。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