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兵马俑是不是没挖完,兵马俑下还有古墓文物吗还没“做到底”,为何专家不让继续挖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5-04 10:01:35 浏览量(来源:小华

    [摘要]兵马俑下还有古墓文物吗?还没“做到底”,为何专家不让继续挖?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在兵马俑陵区发现了许多古墓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陪葬品和墓葬。但是,考古工作还没有...

    兵马俑下还有古墓文物吗?还没“做到底”,为何专家不让继续挖?

    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在兵马俑陵区发现了许多古墓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陪葬品和墓葬。但是,考古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在兵马俑陵区内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墓葬,这些墓葬可能会有更多的文物和历史价值等待着考古学家们的发掘。

    然而,为什么专家不让继续挖掘呢?这是因为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于任何与兵马俑陵区相关的挖掘和探测行为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专家们认为,兵马俑陵区内未发掘的墓葬,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保护比挖掘的发掘价值更重要,因此不能轻易地对其进行挖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考古学技术可能会更加先进,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掘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它们的价值。

    兵马俑下还有古墓文物吗?还没“做到底”,为何专家不让继续挖?

    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奇迹之一,也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那么兵马俑下面还有没有东西?如果有东西,为什么不去挖掘?

    秦始皇陵兵马俑惊现人间,保护性发掘

    1974年的3月份,在秦始皇陵东侧的1.5公里位置,有一个名叫西扬村的村子。该村的村民杨志发、杨培炎等十几人,响应国家的号召开荒种地。

    但是由于这里比较干旱,他们准备打深井用于以后的灌溉。但是打了两米左右的时候,发现有一些被炒熟过的土块。三米左右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残破的陶俑。在五米深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铜制器具。

    一些老人比较有经验,他们猜测下面很有可能是某个皇帝的陪葬品。于是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立刻向当地的主管部门报告。第1个到来的是专家赵康民,对文物现场进行简单的清理。

    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有一位名叫蔺安稳的新华社记者,刚好休假来到临潼探亲。了解了这个事情之后,也赶到了现场。把发现秦始皇陵大型陶俑的事情,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面。

    当时的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通过报纸看到这件事情之后。立刻对下面的相关单位进行了批示:要求文物局和陕西省相关部门一同负责考古工作,中间一定确保采取好措施,妥善保护好这里的重点文物。

    因此在1974年的7月15日,陕西省文物局派出了考古队伍。同时来自祖国各地的各大考古专家,也准备聚集在此。经过众多专家与考古人员的多方努力,先期进行了965平方米的是挖掘工作。

    从这次的试挖掘工作当中,清理出来了500多件陶俑,20多件陶马,6件木制战车,以及其他陪葬品。而首先发现的这处兵马俑陪葬坑,后来也被命名为1号坑。

    1号墓坑的占地面积14,260平方米,里面有各种陪葬品6000多件。整个发掘工作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在考古性发掘结束之后,国务院决定在上面建立一座展厅。

    在1976年的4月23日,展厅的主框架基本上完工。后来又在1号墓坑的东北侧,发现了2号兵马俑。在同年的5月11日,又在2号兵马俑墓坑的西北侧,发现了3号兵马俑坑。

    考古工作什么时候是个头?碰到这个土层就不用再往下挖了。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考古有一个名词——抢救性发掘。顾名思义,就是这处墓穴被盗墓贼破坏,为了防止损失更大,抢救性发掘这处古墓。这也是如今考古界公认的原则,不去主动发掘古墓。

    原因其实很简单,先说一下远一点的定陵。当年郭沫若坚持要开发定陵,结果里面的文物被破坏一空。加上后来的动乱,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仿品。

    再比如我们现在的兵马俑,其实当年刚发掘出来的时候是彩色的。只不过接触空气之后迅速被氧化,直接成为了现在灰不溜秋的样子。

    那么这个抢救性发掘到底哪里是个头?难道要一直挖下去吗?其实并非如此,考古专业还有个名词——生土层。也就是说当挖到这个层级的时候,就不用再往下挖了。

    生土代表着从来没有开发过的土地,根据对于兵马俑墓穴的考古发现。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挖到了生土层,虽然有一部分还不是生土层。也就是说这处非生土层的下面,很有可能还有文物。

    但是专家考虑到之前的情况,决定不再往下挖了。因为还是个原因——保护性发掘。也就是说挖出来的东西,只要能够提供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就够了。没有必要再往下挖掘了。

    对于这种挖掘方式,我们可以称作是半发掘式挖掘,或者是不完全发掘。另外其实兵马佣下面文物不多了,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绝大部分都是生土层了,还有一小部分不是的,这一部分不值当再挖掘了。

    墓穴压墓穴怎么办?看情况来办!

    其实考古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本来发掘的是这一处墓穴,在这处墓穴下面,还有着另外一处墓穴。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主要是看墓穴的情况。

    比如在开封有一处城摞城,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古城坐落着另一座古城。这一处遗址当中,包括了三座国都,两座省城和一座中原重镇。总共是6座不同朝代的古都,跨越了唐朝到清朝。▲开封城摞城

    最上面的是清朝开封城,最下面的是唐朝中原重镇汴州城,中间还有北宋国都东京城。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奇妙景观,主要是因为历代黄河边道。虽然已经探明了情况,但是并没有挖掘,主要是考虑到保护性。

    另外在苏州虎丘有一处剑池,据说这座剑池是吴王闔閭的剑,另外还有名剑「扁诸剑」和「鱼肠剑」,曾经吸引了历代文人前来探宝。即使三国时期的孙权也挖过,可惜最后一无所获。

    后来国家在1956年重建虎丘塔,曾经抽干了剑池里面的水,里面的淤泥也被清理出来。在这处剑池底部有一个洞穴,洞穴里面有一个10多米长的石胡同,胡同底部是一处墓门。

    根据历朝的记载来看,这一处门后面很有可能就是吴王的墓穴。但是最后并没有决定挖掘,因为如果一旦失控,很有可能造成虎丘塔坍塌。这里的不挖掘,主要是为了保护。

    和上面开封的城摞城一样,在河南叶县有一处文集遗址。这里拥有各类遗址1470多个,保护比较完好的房基地5座,陶瓷器集中的墓葬坑4个,以及一处埋有大量铜钱币的窖藏坑。

    这处遗址主要是从唐代到金代时期所留,像这种挖了一个还有一个的情况,到底要不要挖掘?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只要有就得挖掘。

    不是说好的保护性发掘吗?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很多人可能小看了盗墓贼的疯狂。这一处文集墓坑总共面积超过11,3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地方,如果只是清理掉“表层”的几处遗址,后面将会有各种盗墓贼纷至沓来。


    ▲叶县文集遗址

    像兵马俑这样的情况比较多,绝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挖到了生土层,已经没有必要往下挖了。有一小部分并非生土层,有挖的价值但不是特别大。所以说就算是有文物,也决定不挖了。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