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丹县旅游景点大全(山丹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关于《山丹县旅游景点大全(山丹旅游攻略必去景点)》的内容介绍。张掖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张掖有哪些好玩的 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
山丹县旅游景点大全(山丹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关于《山丹县旅游景点大全(山丹旅游攻略必去景点)》的内容介绍。
张掖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张掖有哪些好玩的 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 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
张掖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张掖有哪些好玩的
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 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张掖最大的芦苇面积达2万多亩。黑河湿地常见的挺水植物有:芦苇、菖蒲、荻、水蜡烛、水芹、水葱、泽泻、灯芯草、水蓼、水莎草等.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国家湿地保护区、润泉湖公园、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市中心镇远楼造型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层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著名景区
西夏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大佛寺卧佛身长35米,为全国室内卧佛之最,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高台县城东南角,座东向西,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是纪念红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处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2005年11月在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大型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09年被极具权威和导向性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6处奇异地貌”之一,2011年又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马蹄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传藏传佛教胜地。距张掖市62公里,坐落在临山薤谷马蹄河的西北岸。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年的历史。“三十三天”以7层21窟呈宝塔型开凿于悬崖峭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焉支山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丹县境内城南40公里处,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景区占地面积10215亩。焉支山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平均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距县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61622亩,其中有湿地25995亩,地处张掖城区北郊,是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复合体,分布的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有常见动物116种,是一片天然的生态园区,也是张掖城市的“加湿器”和“加氧器”。
文殊寺:坐落于祁连山主峰素珠链脚下的文殊山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凉时期,石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寺庙建于唐贞观盛世之际,距今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共计有大小寺院庙观360多处,石窟70余座,自古即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素有“小西天”之称。
山丹大佛寺:位于山丹县城西5公里的嘹高山下,又名土佛寺,始建于公 元425年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二字,制匾额悬挂山门。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山丹大佛寺庙会,时适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48]
山丹军马场:山丹马场位于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牧草茂盛,是天然屯兵养马的好牧场。每年7月一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间。微风吹来,使人产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等3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是全国重要的影视基地和旅游胜地。
除此以外,张掖还有其他著名景点:丹霞地貌、肃南马蹄寺、张掖木塔寺、山丹焉支山 、 山丹新河驿、张掖河西学院、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森林公园、张掖东大山 、龙首山、道巷庙、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民勤会馆。
甘肃张掖旅游景点
1、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复合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主要包括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两大风景区,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造型奇特、气势磅礴。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姜文执导的《太阳照常升起》和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外景地。此外,这里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在景区内有不少摄影者扛着“长枪大炮”四处拍摄取景。
2、马蹄寺
庞大的石窟寺院建筑群,石壁上凿刻的多个石窟佛像,十分奇幻壮观。既有汉传佛教的寺院、藏传佛教殿宇,又有天马蹄印、元代壁画、佛像等众多的传说古迹。现在对外开放的是其北寺,主要值得参观的有千佛洞、格萨尔王殿、三十三天佛窟等区域。
三十三天佛洞是马蹄寺最主要的建筑,沿山开凿了七层阶梯式建筑,可以看到众多的古老佛像。在这里还可以住裕固族帐篷,喝青稞酒,吃手抓肉,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
3、张掖大佛寺
位于张掖市市区内,始建于西夏王朝永安年间,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寺内有一尊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佛身长有34.5米,肩宽有7.5米,光是手指就可以平躺一个人。殿内除大佛外,还有十大弟子、十八罗汉等众多的雕像,另外还有记载西游记、山海经的壁画。
现在大佛寺可以参观的主要建筑由西到东有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土塔和山西会馆几座。
4、平山湖大峡谷
平山湖大峡谷景区距离张掖市区56公里,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一条深不见底的峡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曾被《中国地理杂志》及中外知名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路之路新发现!
5、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
位于祁连山中段,旅游区分为4个功能区,5个小区, 12个主要景点,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区内最著名的旅游景观是扁都峡谷、黑风洞、石佛爷、诸葛碑及碧云天、黄花地的田园风光景。最好6、7月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去,观景台、休息区一应俱全,还有露营的区域,非常适合自驾游出行。
甘肃山丹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
全国室内最大的泥潭坐佛【山丹大佛寺】
世界第一大军马场(世界最大的皇家养马专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山丹军马场】
国家级AAAA级旅游风景区【山丹焉支山森林公园】
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山丹南湖公园】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AA级旅游景区【山丹艾黎博物馆】
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艾黎何克陵园】
河西第一桥之称【山丹大什字钢架构环形天桥】
全国十大军事打靶基地【山丹红寺湖打靶场】
甘肃省水泥生产巨头【甘肃山丹水泥集团“山泥集团”】
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山丹汉明长城】
全球马品牌【“山丹马”】
山丹旅游景点介绍?有去过山丹的吗?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以来为东西交通要道,有“丝绸咽喉”之称。全县辖10乡1镇、115个行政村、19万人。 山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南部有亚洲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景色别致,是人们领略草原风光的好去处,也是有名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中部有被称为“丝路绿宝石”的焉支山,这里因西汉名将霍云病大败匈奴和隋炀帝西巡接见西域27国王公使而载入史册,正在建设省级森林公园。东部有全省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被称之为“露天长城博物馆”。西部有大佛寺,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胎坐佛。北部有著名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陵园和捐赠文物陈列馆。 山丹地域辽阔,县域面积5402平方公里,是全省有名的油料生产基地,境内矿藏丰富,有煤、铁、铜、金、银、石灰石、花岗石、耐火粘土、石英、石膏等10多种,许多矿种的储量和品位都名列全省前茅,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山丹县新河驿长城旅游景区位于山丹县城东20公里的312国道2646里程碑处。是以古长城景观和黄土高坡自然风景为依托的旅游区。作为景区依托的山丹古长城段,主要由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汉长城和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长城组成。
汉长城
,汉代称为“塞”。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筑成黄河以西至酒泉的边塞工程。从永昌、山丹边界始,经绣花庙穿峡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经截腰、新河、卅里堡、十里堡,从山丹城以北2公里处经过,由城北、拾号、北湾、静安、小寨北缘过,至西屯北折抵山口过烟洞沟入甘州区境。凡经过平川、戈壁的长城,一般都由壕沟、壕棱(在南侧)、棱上筑烽燧、烽燧与亭障相连构成。山丹现存壕沟长59.95公里,深0.8米~3米,壕口宽5米~8米不等。壕沟里沿有壕棱,呈土脊状。烽燧筑于壕棱上,间距1.25公里左右。列障大都与壕棱上的烽燧相连,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现存3处。山丹峡口谷以东约4公里则因山因河为塞,没有挖壕,也未筑墙。
明长城
,明代称边墙。由黄土或黄沙土板筑的墙、墩、列障构成,夯土层厚15厘米~20厘米。墙基宽4米左右,高约5米,大墙上建烽火台(又称随墙墩),墩底边长8米~12米,高12米以下。凡墩南侧与墙面标齐,北侧凸出。正面无马道,用绳梯攀登。大墙有巡道,宽约1米~1.5米。裙墙筑于墙顶北沿,高1.5米左右。起筑长城时,凡大墙经过城池或堡寨者均留筑一暗门(即城门洞),门外一侧筑瞭望台。明长城走向基本上和汉长城相同。明长城主要从嘉靖中期,隆庆到万历(1573—1619)前期约四十年中修成。
汉明长城在山丹境内蜿蜒连绵近百公里,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米~80米。像这样修筑于不同时代而平行延伸且保存完整的长城,在国内实属罕见。尤其是这两条长城又同兰新铁路复线、312国道并肩而行,与312国道在2642号里程碑处交汇而过,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遥相互应、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往来车辆行人无不驻足观赏。在此还有一处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55年)的古驿站(新河驿),驿站坐落于明长城脚下,规模宏大。虽站内设施已化为乌有,但围墙保留完好。站内尚有一口干涸了400多年的驿井,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浓郁兴趣。为有效保护长城遗址,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积极的经济优势,为旅游事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山丹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立项开辟了以汉、明长城、古驿站和黄土高坡自然风情为主要景观、游览点的新河驿长城旅游景区。先后共投资487.3万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景区已初具雏形。丝绸之路旅游线穿区而过,下车即可观赏,极为便利。在长城脚下还修建了一座古朴别致的长城文物陈列馆,陈列着长城沿脚出土的张弩、盔甲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明代女性“木乃伊”。陈列馆院落的一角用板架模型、黄土夯筑仿造了一座烽火台。游客参观完陈列的文物,登上烽火台可一睹大漠长城的壮观。这里有山丹有名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如“长城王”西瓜、黄参、发菜、山丹羊肉、焖面卷、拉条子、搓鱼子、拨鱼子等,还有闻名全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如山丹烙画、“四喜娃娃”、“三面观音”、“胡腾舞俑”等。每年吸引大批涉足丝路的中外游客。-、-、-、尉建行等中央领导也曾在这里驻足参观。每年举办的古长城旅游文化节,更是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山丹大佛寺
旧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镇为该寺题写匾额“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统五年,高僧智莹住持该寺,开展佛事活动,因寺宇朴陋,请求山丹卫守备都指挥杨斌,倡导募集,储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门、法堂,廓宇、厨亭等附属建筑多处。景泰六年,山丹守备都督指挥张熊捐资维修寺院,彩绘塑像,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山东滨州训导陈敏谪戍河西时,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记》记其事,河南汝南人吴同春为官甘肃时,赋《山丹土佛》一诗,诗前小序云:“山丹西十里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阔尺余,以五级阁卫之,亦伟矣。余过此题其额曰‘虚无法象’,字径二尺。因为言记其事”。万历九年(1581年),甘肃巡抚候东莱巡视山丹时,又捐资修缮。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甘肃总兵、右军都督同知王允中将军捐巨资重修,规模更加宏大,气势更为壮观。清代,也曾数次缮茸。同治年间,青海反清回民军入境,战事频繁,该寺毁于战乱,荡然无存。光绪九年至十四年,安徽泾县进士查之屏出任山丹知县,地方人士倡导重修。以山之高肖佛之像,就佛之高建佛之阁,广袤五楹,直上七级,望之如蜃楼海市。中建大雄殿十六楹,塑普贤、文殊于中。左右各建岭楼一座,山顶建晚望亭。岭楼两侧各辟山道一条,可直通山顶。最前开山门。又建僧僚养静之室,商旅偃息之台,共百十间。清人秦澎春曾以《重建大佛寺碑记》记其事。知县查之屏亲书“仰支弥高”悬额大殿。1971年,千年古刹大佛寺毁于“文革”浩劫。自1992年开始,现任主持释觉慧(民乐籍)八方化缘,在香港宝莲禅寺著名佛教活动家圣一大师的捐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耗资1200多万元,对山丹大佛寺进行重建,于1998年正式开光。重建后的大佛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坐西望东,背靠嘹高山,前迎龙首山,左傍祁店水库,右连清泉圃田,寺前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水库清流碧波,萦环绕缠,愈显佛山一色,度地之胜。寺院分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飞檐陡壁,雄宏壮观。内塑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状坐像一尊,高35米,造型逼真,姿态优美,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用纯金箔裱贴,金光熠熠,气度不凡,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大佛寺盛大庙会,时逢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游人如织,盛况非凡。香客和游人到大佛寺闻钟声、解烦恼、长智慧、增菩提。寺院外商贸交流活动井然有序,佛山度假村、西湖山庄内游人应接不暇,山丹烙画、文物复制品、山丹四珍、蜂蜜、蜂花粉、周玉梅剪纸作品、民间刺绣等各类旅游产品的展示异彩纷呈,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购买。现在这里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不可不看的一处名景。
介 绍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园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
山上-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秋夏之际,这里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素有“小黄山”之称,
甘肃张掖市山丹4A级景区都有哪些
汉长城
,汉代称为“塞”。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筑成黄河以西至酒泉的边塞工程。从永昌、山丹边界始,经绣花庙穿峡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经截腰、新河、卅里堡、十里堡,从山丹城以北2公里处经过,由城北、拾号、北湾、静安、小寨北缘过,至西屯北折抵山口过烟洞沟入甘州区境。凡经过平川、戈壁的长城,一般都由壕沟、壕棱(在南侧)、棱上筑烽燧、烽燧与亭障相连构成。山丹现存壕沟长59.95公里,深0.8米~3米,壕口宽5米~8米不等。壕沟里沿有壕棱,呈土脊状。烽燧筑于壕棱上,间距1.25公里左右。列障大都与壕棱上的烽燧相连,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现存3处。山丹峡口谷以东约4公里则因山因河为塞,没有挖壕,也未筑墙。
明长城
,明代称边墙。由黄土或黄沙土板筑的墙、墩、列障构成,夯土层厚15厘米~20厘米。墙基宽4米左右,高约5米,大墙上建烽火台(又称随墙墩),墩底边长8米~12米,高12米以下。凡墩南侧与墙面标齐,北侧凸出。正面无马道,用绳梯攀登。大墙有巡道,宽约1米~1.5米。裙墙筑于墙顶北沿,高1.5米左右。起筑长城时,凡大墙经过城池或堡寨者均留筑一暗门(即城门洞),门外一侧筑瞭望台。明长城走向基本上和汉长城相同。明长城主要从嘉靖中期,隆庆到万历(1573—1619)前期约四十年中修成。
汉明长城在山丹境内蜿蜒连绵近百公里,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米~80米。像这样修筑于不同时代而平行延伸且保存完整的长城,在国内实属罕见。尤其是这两条长城又同兰新铁路复线、312国道并肩而行,与312国道在2642号里程碑处交汇而过,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遥相互应、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往来车辆行人无不驻足观赏。在此还有一处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55年)的古驿站(新河驿),驿站坐落于明长城脚下,规模宏大。虽站内设施已化为乌有,但围墙保留完好。站内尚有一口干涸了400多年的驿井,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浓郁兴趣。为有效保护长城遗址,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积极的经济优势,为旅游事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山丹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立项开辟了以汉、明长城、古驿站和黄土高坡自然风情为主要景观、游览点的新河驿长城旅游景区。先后共投资487.3万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景区已初具雏形。丝绸之路旅游线穿区而过,下车即可观赏,极为便利。在长城脚下还修建了一座古朴别致的长城文物陈列馆,陈列着长城沿脚出土的张弩、盔甲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明代女性“木乃伊”。陈列馆院落的一角用板架模型、黄土夯筑仿造了一座烽火台。游客参观完陈列的文物,登上烽火台可一睹大漠长城的壮观。这里有山丹有名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如“长城王”西瓜、黄参、发菜、山丹羊肉、焖面卷、拉条子、搓鱼子、拨鱼子等,还有闻名全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如山丹烙画、“四喜娃娃”、“三面观音”、“胡腾舞俑”等。每年吸引大批涉足丝路的中外游客。-、-、-、尉建行等中央领导也曾在这里驻足参观。每年举办的古长城旅游文化节,更是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山丹大佛寺
旧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镇为该寺题写匾额“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统五年,高僧智莹住持该寺,开展佛事活动,因寺宇朴陋,请求山丹卫守备都指挥杨斌,倡导募集,储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门、法堂,廓宇、厨亭等附属建筑多处。景泰六年,山丹守备都督指挥张熊捐资维修寺院,彩绘塑像,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山东滨州训导陈敏谪戍河西时,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记》记其事,河南汝南人吴同春为官甘肃时,赋《山丹土佛》一诗,诗前小序云:“山丹西十里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阔尺余,以五级阁卫之,亦伟矣。余过此题其额曰‘虚无法象’,字径二尺。因为言记其事”。万历九年(1581年),甘肃巡抚候东莱巡视山丹时,又捐资修缮。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甘肃总兵、右军都督同知王允中将军捐巨资重修,规模更加宏大,气势更为壮观。清代,也曾数次缮茸。同治年间,青海反清回民军入境,战事频繁,该寺毁于战乱,荡然无存。光绪九年至十四年,安徽泾县进士查之屏出任山丹知县,地方人士倡导重修。以山之高肖佛之像,就佛之高建佛之阁,广袤五楹,直上七级,望之如蜃楼海市。中建大雄殿十六楹,塑普贤、文殊于中。左右各建岭楼一座,山顶建晚望亭。岭楼两侧各辟山道一条,可直通山顶。最前开山门。又建僧僚养静之室,商旅偃息之台,共百十间。清人秦澎春曾以《重建大佛寺碑记》记其事。知县查之屏亲书“仰支弥高”悬额大殿。1971年,千年古刹大佛寺毁于“文革”浩劫。自1992年开始,现任主持释觉慧(民乐籍)八方化缘,在香港宝莲禅寺著名佛教活动家圣一大师的捐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耗资1200多万元,对山丹大佛寺进行重建,于1998年正式开光。重建后的大佛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坐西望东,背靠嘹高山,前迎龙首山,左傍祁店水库,右连清泉圃田,寺前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水库清流碧波,萦环绕缠,愈显佛山一色,度地之胜。寺院分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飞檐陡壁,雄宏壮观。内塑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状坐像一尊,高35米,造型逼真,姿态优美,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用纯金箔裱贴,金光熠熠,气度不凡,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大佛寺盛大庙会,时逢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游人如织,盛况非凡。香客和游人到大佛寺闻钟声、解烦恼、长智慧、增菩提。寺院外商贸交流活动井然有序,佛山度假村、西湖山庄内游人应接不暇,山丹烙画、文物复制品、山丹四珍、蜂蜜、蜂花粉、周玉梅剪纸作品、民间刺绣等各类旅游产品的展示异彩纷呈,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购买。现在这里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不可不看的一处名景。
介 绍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园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
山上-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秋夏之际,这里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素有“小黄山”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