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都是唐朝向吐蕃(今西藏)的一种外交手段,旨在维护唐朝在西南边疆的实际控制。两位公主的...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都是唐朝向吐蕃(今西藏)的一种外交手段,旨在维护唐朝在西南边疆的实际控制。两位公主的在吐蕃的地位和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选拔背景和命运差异
唐朝文成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的公主,被选派前往吐蕃为嫁女,以巩固与吐蕃的联盟关系。文成公主身居唐室,家世显赫,被视为能代表唐朝对待吐蕃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国际声望。
而尼泊尔尺尊公主出身比较低微,是尼泊尔帝国国王的女儿,被选派为吐蕃的公主。尺尊公主的命运比文成公主更加坎坷,传说她在进入吐蕃后就被嫁到另外一个王国,最终被吐蕃抛弃,成为孤独的流浪者。
二、在吐蕃的地位和影响;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较高,被赐封为“公主”和“协和公主”,吐蕃王妃曾为她称赞:“文成公主是我们吐蕃之母,庇佑和拯救了吐蕃人民。”
相比之下,尺尊公主在吐蕃的地位相对较低,只是被封为“公主”,没有太大的实际影响力。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影响更广泛,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发挥,在文化上也有过重要的贡献。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带去了佛经、书画等文化精华,开创了吐蕃佛教艺术的新时代,使得吐蕃文化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尺尊公主则没有太多实际影响力,不过传说中她与吐蕃王有一段爱情故事,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三、对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影响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是唐朝对吐蕃外交的一种手段,通过联姻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婚姻联姻关系是唐朝扩大政治影响力、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重要外交策略。
文成公主的婚姻联姻关系是唐朝向吐蕃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进行交流和融合的契机,为唐朝与吐蕃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尺尊公主的联姻则没有得到吐蕃王的重视,很快就陷入了孤独和失落之中。尺尊公主的联姻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对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影响。尺尊公主在现实中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又如何与文成公主比较地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成公主地位没有尺尊公主高”的说法叫嚣尘上,然而在中原、吐蕃与尼泊尔的所有正式典籍,甚至敦煌经卷里,都没有关于尺尊公主的记载。
事实上,尺尊公主的各种故事,仅仅出现在藏地的各种神话传说当中,在现实里极有可能就是没有的,而文成公主入藏后受封“赞蒙”,也就是王后,两人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关于所谓“文成公主地位不如尺尊公主”说法的“依据”,无非这么几个:
一,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更早嫁给松赞干布,她是大老婆,文成公主是小老婆;
二,布达拉宫其实是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的,文成公主嫁去的时候都已经修好了;
三,为尺尊公主修建的是大昭寺,为文成公主修建的是小昭寺。
基本上所有关乎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地位高低的说辞,大概就是这三条,但仔细推敲就能发现这些根本都站不住脚。
首先是名分问题,在藏地与敦煌经卷之中,文成公主拥有明确的封号,那就是“赞蒙”,这个封号与松赞干布的“赞普”是相应的,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王后”。
至于那位所谓“大老婆”的尺尊公主,别说没有封号,就连相关事迹都没有任何正史记载。
退一万步来说,尺尊公主先嫁,并不代表她的地位就高,那时候尼泊尔乃是吐蕃的臣属,而文成公主名为和亲,但她却是松赞干布被唐朝一顿揍之后,求了两次求娶的。
唐朝时期的和亲与汉朝初期不同,就连突厥、吐谷浑都有唐朝宗室女去和亲,名为和亲实际上却是下嫁,松赞干布两次求娶,并亲戚前往柏海迎接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珍而重之是非常明确的,尺尊公主的“备受重视”全凭猜测。

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松赞干布在公元631年就已迁都逻些城并且建立红日宫,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布达拉宫,而五年后他就派遣前去长安求亲。
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宫殿的说法并不可信,但若说是为了尺尊公主就更加荒谬。
按照《玛尼宝训》中的说法,松赞干布是在红山见到了光环,当时的苯教大师称这里有天神的眷顾,因此在红山修建了宫殿。
在藏地的资料文献中,松赞干布修建宫殿与任何女子都没有关系,而且当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城本就受到了诸多反对,若为一女子大兴土木,必然有损基业。
布达拉宫的建造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都没有关系,不能证明两人地位高低。
至于文成公主的小昭寺,还有尺尊公主的大昭寺,这个理由其实更加可笑。
所谓“大昭寺”与“小昭寺”是汉译说法,两座寺庙的原名叫做“罗婆朱囊寺”与“嘎西朱寺”,传说是为了供奉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与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原本,大昭寺供奉的是八岁等身像,而小昭寺放的是十二岁等身像,后来又经过了调换,大昭寺与小昭寺的大小之分出现于明朝永乐七年,文成公主都去世近千年了。
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的塑像,尺尊公主在松赞干布右边,然而藏地并没有以右为尊的规矩。
用大昭寺与小昭寺的名称来定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地位,实在有点雷人。
按照《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文成公主被松赞干布迎入吐蕃后,称为“赞蒙”并享祭祀,这是王后才能够拥有的待遇。
吐蕃的相关典籍对于所有事物的记载都是惜字如金,就算是浩大的战争,往往也都是寥寥之语并不详尽,然而在吐蕃文献里,关于文成公主主持祭祀的记载就有三处。
不要说尺尊公主,吐蕃时代的其他王后,没有任何一个主持祭祀的记载。
在中原地区也是如此,若非地位足够或者有什么非常显著的事迹,女子要想出现在记载当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成公主能有诸多记录,就是地位最好的证明。
关于典籍记录方面,尺尊公主不是比文成公主少,是根本就没有正史记载。

目前,所有吐蕃时期的史料,还有敦煌文献,以及中原的史料中,都没有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的记录,就算尼泊尔自己也没有。
要知道,松赞干布时代尼泊尔乃是吐蕃之臣,若是有公主成为吐蕃王后是何等荣耀的事,绝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记载。
尺尊公主是到密教兴起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的,还是在一些神话故事里,比如《柱间史》等,但这些书本身就类似于《聊斋志异》,而且距离吐蕃王朝年代久远,根本不足信。
松赞干布身后被安奉藏王墓,而孀居多年后离世的文成公主被奉入合穴,至于那位尺尊公主没有任何的存在感。
用一个不存在的尺尊公主来说文成公主的地位低,实在是非常荒唐的。
文成公主在藏地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首先她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并且在松赞干布离世之后仍旧享有主持祭祀的资格,这是非同一般的。
不过文成公主也是挺不幸的,她青春年华时远赴雪山高原,与松赞干布并没有生下孩子,在松赞干布离开人世后,她也没能再返回唐朝,孤独守在高原上。
与以前那些和亲匈奴的公主几次三番再嫁不同,文成公主并没有如此,一直孑然一身。
她既非新任赞普的母亲,而且后来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不好,但文成公主并没有受到什么苛待,这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文成公主的地位是没有任何争论的,毕竟现实里都没尺尊公主,遑论比较高低。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都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典范,也是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见证。
但近几年来,网上开始流传一些故意抹黑文成公主的言论,说是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的小妾,地位还非常低下。
对于这些抹黑文成公主的言论,他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前,松赞干布已经有一位正妻,叫做尺尊公主,是尼泊尔的公主。在现在西藏的很多寺庙中,大家都还能看到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三人塑像并列而坐。
同时,在这些抹黑文成公主和亲的言论中,他们说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地位要远低于尺尊公主,总而言之,文成公主只是小妾,尺尊公主才是王后。
并且,他们还说松赞干布对尺尊公主的喜爱,要远远胜于文成公主,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据说现如今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是为尺尊公主所修建;
二是在尺尊公主入藏时,松赞干部为她修建了著名的大昭寺,但等到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建了小昭寺,这大昭寺光听名字就比小昭寺厉害,所以很多人才觉得文成公主的地位,远不如尺尊公主。
但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地位远高于文成公主的吐蕃国王后,在西藏的史料中,却没有她的任何记载,甚至在尼泊尔和我们汉人的史料中,也没有这位公主的记录。
事实上,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的事情,是来源于部分吐蕃奇幻荒谬小说中的章节,可信度非常低。
相反,在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也就是说,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和她举行了盛大婚礼,并当场加冕她为王后。换句话说,文成公主才是吐蕃国公开册封的王后。
其次,根据史书上记载,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为缓解她的思乡之情,特意按照唐朝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宫殿,并且为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还特意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她缝制的唐装,甚至还努力学说汉语。
在松赞干布众多妻妾中,文成公主是唯一享受这样一份待遇的。更关键是的,在松赞干布去死后,吐蕃国的大臣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实际掌握朝政大权,松赞干布的后人完全沦为傀儡,但对于文成公主,这位禄东赞仍然给予了最高的尊重。
等到文成公主去死后,吐蕃国还以最高礼节为她送葬,并且此后还多次为她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要知道,在吐蕃国的历史记载上,只有文成公主这一个女人享受到这份待遇,由此可见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尺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真的要高于文成公主,在吐蕃国的史料中,绝不可能没有她的只言片语。更何况,就是仅从家族背景来看,就是把尺尊公主打扁捏圆,也无法与文成公主相提并论。
因为,文成公主背后是一个让吐蕃国都望而生畏的大唐帝国,而尺尊公主背后却是一个要看吐蕃国脸色行事的尼婆罗,两人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而言,尺尊公主就是和松赞干布另外的三个出自吐蕃大族子女的妻子相比,都没有嚣张的资本。
至于所谓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布达拉宫的事情,明显就是扯淡,这种说法就好像古代皇帝修建皇宫只是为女人而已,根本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就和明朝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一样,都是因为迁都而修建的大工程。
至于大昭寺和小昭寺,这是后来的叫法,他们最初的名字,叫做“羊土神变寺”和“惹谟伽寺”。
在松赞干布时期,小昭寺是吐蕃国规模最大、最豪华、最富盛名的寺庙,里面所放置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时所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身像。
后来,在松赞干布死后,因为吐蕃与唐朝持续多年的战争,造成小昭寺被废弃许久。等到大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小昭寺才又重开。
但鉴于小昭寺已破损严重,吐蕃国王便把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佛像移到大昭寺供奉,同时把尺尊公主所携的佛像供奉于小昭寺,从此二佛像遂易寺而居。再后来,大昭寺才由此不断扩建,成为吐蕃最富盛名的寺庙。
等到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举行传昭大法会,大昭寺成为法会的举办地点,于是这个寺庙就被改名为大昭寺。与此同时,它们将另一座与其风格相似的寺庙,改为小昭寺。
从这层意义上说,大昭寺也好,小昭寺也好,它们的兴盛衰败,其实都是因为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并没有多大关系。由此也再次证明,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完全不是一个同等级别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