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为什么春秋五霸只有一个称王(为什么春秋五霸没有一统天下)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3-28 20:00:41 浏览量(来源:小茅

    [摘要]为什么春秋五霸没有一统天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国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分裂的时期。春秋时期有很多的霸主,其中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鲁庄公。...

    为什么春秋五霸没有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国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分裂的时期。春秋时期有很多的霸主,其中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鲁庄公。虽然他们都拥有强大的军队和统治力,但最终没有一个霸主能够统一天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分布: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地理位置分散,而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因此很难统一。

    2.战争频繁: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频繁,常常战火连天,这也使得各国难以实现统一。

    3.内部矛盾:春秋时期的各个诸侯国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分化和矛盾,甚至有些国家内部也存在分裂,这使得各国很难共同合作,实现统一。

    综上所述,春秋时期的五霸没有统一天下主要是由于地理分布、战争频繁、内部矛盾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春秋五霸没有一统天下?

    这个问题提的好!

    这得要说周公英明伟大。为了稳固统治,周公制定了一整套详尽周密的管理制度,故名《周礼》。所涉范围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婚丧嫁娶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周礼》既是维护上层统治秩序的标准,又是要求下层服从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出的是周天子的正统性和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所以即便是在战国早中期,七国攻伐仍然不敢及周,畏其名也。更何况此前的春秋时期。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丶宋襄公,这五位春秋时期的霸主,在那个礼崩乐坏,造成周天子对诸侯控制力日损的年代,无一不在维护着周天子的形象。

    首位称霸的是齐桓公。是他奠定了此后诸侯称霸的原则。即代天子行驶权力,拱卫周室。此原则源于管仲。当时,他跟齐桓公说,周室未屏,邻国不附,想要让天下诸侯听你的话,应当尊周而亲邻国,弱者扶之,强者抑之,这样,才能建立起威信,从而达到目的。但在经历一番努力,成为霸主后,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四夷交侵中国不绝若线‘’。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确立了‘’尊王攘夷‘’。这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方针路线。从此,除楚国外,凡具有称霸的实力的诸侯都没有脱离这条方针路线的指引,尤其值得一说的宋襄公,虽说是五霸里排名最菜,但绝对是齐桓公的老铁。更是把尊王攘夷的大旗举得高高的。宋襄公,到死都以仁义作为立身之本:打仗还要等人家准备好,从来不杀头发斑白的士兵……

    究其原因,这些诸侯国大都是周王室分封的有血亲的姬姓之国。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国,并不是姬姓,所以尊王攘夷的口号,必然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秦国是因周平王东迁洛邑,勤王护驾有功,被赐为华夏诸侯国。在尊王攘夷上,未敢有貮。

    只有楚国,可以这么说,从羽翼渐丰的那一天起,就有并吞中原之心。楚国有点特殊,系颛顼帝孙重黎之后,虽为华夏一脉,但当时来讲,处于南方蛮荒之地,楚武王勤于为治,始大其国,于是向周桓王提出要求,封他为王,以弹压蛮夷,桓公不许,武王闻之,怒日:‘’吾先人有辅周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是不公也;今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于是僭越为王。此后不断南进,相继灭了好几个小诸侯国。

    对于楚国的大不敬之举和不齿行径,齐桓公亲率八路诸侯以王命征讨,楚国迫于形势,答应恢复向周进贡苞茅,并在召陵盟誓,与华夏诸国世通友好,永做藩屏,拱卫周室。

    再说继齐桓公之后的晋文公重耳,曾流浪他国十九年,目睹王室衰微,华夏诸侯彼此争雄,造成礼仪缺损。他以捍卫华夏道统为己任。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继位。在“城濮之役‘’大败南进的楚国,从此称霸,一直执行既定方针不动摇。期间的秦穆公霸于西戎,国力虽今非昔比,但没有称王中原之望,依旧如前。

    再说楚国,虽遭两次碰壁,但都不是致命打击,不久雄厚的国力就得以恢复。公元前614年,第六任王芈侣即位,是为楚庄王,这时楚庄王明显受到了中原霸主的影响,不同于他的先代国王。

    这一年秋,楚庄王率领军队到达周天子的都城,借机窥视周天子的王鼎,便向周王派来劳军的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天命有在,鼎未可问也。‘’在王孙满的奚落下,楚庄王甚是惭愧,自此,打消了并吞中原之念,只称霸不为王。(这个王相对楚,是取代周天子之意)

    其实,楚庄王也只是想想罢了。如果他真的把象征天下王权的王鼎拿走,取周而代之,可能楚国就有大难了。光是中原霸主晋国就不答应,更别说楚国周边的强国吴国、越国、秦国、齐国等。楚国公开挑衅周天子,刚好给了他们一个灭它的理由,所以说,楚庄王只称霸不称王完全是聪明之举。在成为华夏霸主后依然维护既定方针,丝毫不敢懈怠。

    此外,周朝本身采用的是分封制,周朝的疆土被分给不同的诸侯,周天子的权力就已经被削弱了,那些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本来就是土皇帝,要说取代周天子,首先是没这个胆儿,二是压根就没有那个实力。所以,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大家心里都十分明白,谁也别想多占周天子的便宜,维持均衡最好。这样一来,周王天下共主之位就必须全力维护。

    当然,这只是诸侯们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关健还是周王室的影响力。周王在,则周礼在;周礼在,则九鼎在。到了战国末期,吕不违向秦始皇建议废掉周王。因为只要有他在,天下就无法一统。秦始皇这才最后下了决心。史传,秦王见赧王(周天子)两眼泪汪汪。出于怜悯,秦始皇专门为他划了块封地,颐养天年。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