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屠杀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所谓功臣们能否拉起造反的队伍需要的是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和朱元璋是否屠杀功臣没有丝毫关系。那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
朱元璋屠杀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
所谓功臣们能否拉起造反的队伍需要的是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和朱元璋是否屠杀功臣没有丝毫关系。
那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功臣才能成功竖起反叛大旗呢?
一是腐败混乱至极的社会秩序。
大小官僚们(包括皇帝本人)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却从来不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争相抢夺社会财富为私人财产。贿赂公行,有理不行。
二是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无以继续。
因为腐败混乱至极的社会秩序,贫者劳苦终日无有一饱。怎么劳作也是被盘剥饿死,那还不如拿起刀枪做贼,可能战死,也比饿死强一点啊!中产者殚精竭智经营劳作也应付不了权势者的强取豪夺,这些中产者是具有能力和智力的人群啊!他们于是成了劳苦贫者们的领导,负责制造造反的理由,也就是政治纲领。而权势者获得财富之后又不懂也不愿意投资生产活动,这里不要求其他措施,农业时代起码你要兴修水利吧?不,斗富夸耀之外有钱者竟然把货币藏在府中或者埋入地下,又导致商人竟然没有货币开展大宗贸易,商人纷纷破产。人科动物的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社会,完全就是因为人类懂得交换和贸易,没有了良好安全的贸易环境,人类社会也就倒退至互相抢劫的原始部落社会去了。商人们一心为利,他们有可能分化,有的去为虎作伥帮助权势者强取豪夺,但也一定会有商人加入反叛阵营,帮助料理后勤,组织生产。

有了上面描述的社会环境,群盗四起,大规模反叛也就有了群众基础。
纲领和群众基础都具备了,还需要武力值。
在如上的社会环境中,军队的士兵们也是活路不多的,因为他们的军粮一定被会贪污,叛变的士兵们会增加反叛者的武力值。
但朱元璋的时代缺少了如上面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朱元璋时代,官员们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功臣也不例外。遍地的锦衣卫只监视官员和功臣们而不骚扰老百姓。如果百姓拿住了官员贪腐的证据,完全可以直接绑缚了官员送去朱元璋脚下,而不用一级级去上告。
大明的士农工商们有什么理由去跟着功臣们去反叛朱元璋呢?
就是功臣们手下的士兵们也没有理由跟着去反叛的,复员的都被分配了土地变成了有产者,没有复员的,一人当兵也可以养活妻小。有病啊!冒着生命危险去跟着功臣反叛。
最重要的,朱元璋掌握住了天下生产者的剩余财富后,他没有去大肆搞个人享受。在朱元璋三十一的皇帝生涯中,每一年他都在兴修水利。他统治区域内的所有江河湖海都被他修了一个遍。
大明的农夫们农忙时节在家中忙种地,农闲时节去水利工地劳动。在工地劳动虽然没有工钱,但是天天管吃饱饭。
不要小瞧每天能把饭吃饱。

在农业时代,耕田的农夫们能吃饱饭就是小康生活了。而在元朝,修水利是吃不上官家饭的,农夫们常常要自带干粮白尽义务,确确实实的义务工!因为元朝朝廷拨下去的水利钱来都被官员们搬回个人家去了。
在朱元璋的大明,农夫们农忙时节在家中务农,农闲时节去工地吃饭省下家中口粮,如果脑子好一点有点组织能力的,说不定还能混上小官吏也说不定,因为朱元璋时代不搞任人唯亲。
农夫们有什么理由要跟着功臣们去造反呢?
再说了,所谓的朱元璋屠杀功臣也是后世爱新觉罗家故意制造出来的“历史知识”。朱元璋究竟是不是爱诛杀功臣,朱元璋时代的人们大概不会和现代的我们保持同样观点的。

比如胡惟庸案吧!后世的很多所谓学问家总结出了什么“相权之争”、“清除淮右集团”等等理由。这里不去说这些理由成立不成立。
可是,在朱元璋当时的京城中,士农工商们听到的诛杀胡惟庸的理由却是因为一件“小事”,一桩交通意外:
胡惟庸的儿子醉酒胡作,在大街上命令车夫纵马超速行车,结果车翻摔死,胡惟庸一怒之下,未经司法审判下令杀死了车夫。
朱元璋说:你儿子醉酒胡作强令人家车夫高速驾车,摔死了自己活该,关人家车夫什么事,你胡惟庸不分青红皂白就私自杀人车夫,我大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偿命吧!
列位,你们如果穿越去了大明,你是支持朱元璋严格执法?还是可怜胡惟庸死了儿子原谅他杀人?
结果,胡惟庸继续作死,提出他可以拿出巨额赔偿赔给车夫家人。
这叫什么?
有钱有势者可以为所欲为吗?
朱元璋回答说:“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公地道,你胡惟庸去死吧!”
列位,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你如果穿越去了大明,你会答应胡惟庸反叛去做皇帝吗?你会同意杀人可以用钱偿命吗?你大概会选择相信胡惟庸对不起朱元璋。
胡惟庸究竟有无反叛之心不重要,只是不会有大明人跟着他去反叛的。
其他的所谓功臣也是如此,认真说起来,没有朱元璋,所谓的明初功臣们也许就在元末乱世中饿死了,或者被当做贼寇被人杀掉了,有什么功劳呢!
在此,不能认定功臣们没有选择反叛的,只是他们的反叛注定不能成功罢了,因为他们缺少群众基础。
在历史上,被功臣反杀的伟大人物也有,比如隋炀帝杨广,他也是个厉害人物,十几岁就征战沙场。可是他拿到权力之后不休养民力,结果被李世民父子反杀了,他们还是亲戚呢!
杨广政权初立四处征战以夸耀他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不惜军力,朱元璋下令不征周边十五国得到了军心。
杨广大修运河不管吃饱饭浪费民力逼得群盗四起结果被李世民都收编了。
有功劳,不是为所欲为的理由。
朱元璋屠杀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
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大臣们并不是宁愿被冤杀,也不愿反叛,而是反叛了,结果谋事不详,兵力不足,被一网打尽了。
比如胡惟庸案。
胡惟庸当上宰相之后,飞扬跋扈,独断专权,甚至私阅公文、隐匿不报。他看到朱元璋对其他犯错的官吏惩治非常严厉,觉得他自己做的事情如果让朱元璋知道后,必然性命不保。所以,他就勾结了那些曾经被朱元璋处置过,心怀不满的官员,准备起兵反叛。
胡惟庸就谎称他的旧宅出现了一眼醴泉,是祥瑞之兆,邀请朱元璋前往观赏。胡惟庸在旧宅埋伏了兵士,静待朱元璋到来后,杀死朱元璋。
幸得朱元璋身旁的内使云奇及时发现胡宅的异常,并且不惜以命劝阻朱元璋,才让朱元璋躲过一劫。
朱元璋随后派兵将胡惟庸及随同叛乱的士兵全部捉拿处死,并且大肆屠杀有关的官员和平民。
另外一种完全没有想反叛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功臣觉得,自己虽然有罪,但不是大罪,罪不致死,感觉没必要反叛。结果被抓了,才知道这次死定了,想反叛已经来不及了。
比如蓝玉案。
史料上对于蓝玉的谋反,所述不详,不过综合推断,蓝玉应该没有谋反的打算。
朱元璋不满蓝玉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打算除掉蓝玉,所以,先发制人,直接逮捕了蓝玉。
而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很多被牵连的人,其实原本想着不关自己的事情,结果突然就被朱元璋抓了,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被冤杀,更提不上起反叛之心了。
明初功臣无法大规模起兵反叛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之所以敢打开杀戮,跟他的中央集权手段也有关系。他逐步废除了宰相等大权在握的职务,而是分散到多个部门中管辖,这些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
朱元璋时期的兵制,将领也没办法直接调动大量的军队。军队是由文臣、武将和内臣共同管辖的,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文臣的手中,一名武将只能统帅有限的兵力,他们还要受到内臣的监督。比如明末时有名的孙承宗、袁崇焕,都是文官,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人手下,每人也就数千兵。这个制度朱元璋时期已经成型了。
有绝对兵权的,朱元璋时期只有藩王,但是兵力也有限。比如最强实力的藩王朱棣造反之初,也只有1万多的属兵,其他的军队还是在他反叛之后逐渐加入的。
朱元璋时期,还成立了一个非常牛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大臣们做点事情,朱元璋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大臣在家里吃顿饭,菜单马上都会被送到朱元璋手里,第二天会被问,昨天吃了什么呀,如果对不上,那就惨了。更有大臣在家里愁眉不展,哀叹一下,就被画下来,给了朱元璋,然后被叫过去解释了半天。
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大臣想起兵造个反,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