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朱祁镇为何杀于谦(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为什么仍有人评价他是个好人)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3-03 10:00:41 浏览量(来源:小邹

    [摘要]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为什么仍有人评价他是个好人?好人和好皇帝的评价标准不同,好人可以有很多,好人也可以做过错事。但好皇帝不同,对好皇帝的评价标准就一条:国家治...

    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为什么仍有人评价他是个好人?

    好人和好皇帝的评价标准不同,好人可以有很多,好人也可以做过错事。但好皇帝不同,对好皇帝的评价标准就一条:国家治理的怎么样。至于他杀不杀人,好不好色,都不重要,最多算私德有亏。

    如果按照国君的标准去衡量朱祁镇,那他当之无愧是大明第一昏君,甚至可以入选古今最烂皇帝排行榜前十。因为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一片混乱。本来大明正处鼎盛时期,是他一手把这个庞大的帝国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更可笑的是,他这个“天下共主”,居然让自己名义上的属下给俘虏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标准去评价朱祁镇,说他是个好人,其实不为过。

    朱祁镇待人真诚,非常信任身边的人。无论是忽悠他御驾亲征的大太监王振还是陪伴他走过囚徒生涯的锦衣卫袁彬,朱祁镇都没有端皇帝架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朱祁镇对朋友的信任已经到达了“天真”的地步,他亲征时可以托国于王振,在复辟后也能将身家性命交给袁彬。

    朱祁镇非常有人格魅力,可谓“人见人爱”。朱祁镇虽然兵败被俘,但瓦剌人并没有虐待他,反而将他奉为上宾。无论是也先还是伯颜都非常尊敬他,尤其是伯颜,当时已经将朱祁镇当做了知己。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身份、地位都十分悬殊的人居然能够成为至交好友实属难得。也由此可见,朱祁镇确实具备非常突出的人格魅力。

    朱祁镇总体来讲,心地比较善良。说他善良,估计很多人要骂娘了。“善良还冤杀了千古明臣于谦”?问这话的人,又把他当成皇帝来评价了,而咱现在是把评价标准降低到了“人”的高度。作为普通人,虽然善良,但有脾气也是正常的。当时于谦不顾他的性命安危,还另立了新君,这操作如果激怒了瓦剌人,估计朱祁镇就要被大卸八块了,所以朱祁镇恨于谦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他就是个普通人呀。

    但朱祁镇对挚爱亲朋确实没话说。结发妻子钱皇后因为担心朱祁镇哭瞎了双眼,长期织布劳作下,早就变成了黄脸婆,另外钱皇后还没有孩子。这种情况下,换成别的皇帝早就厌弃了。但朱祁镇没有,他一直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宠爱有加。

    在朱祁镇去世前,他心里想到的还是别人。在他之前,明朝皇帝一直实行“殉葬制”,没有儿女的皇帝遗孀们,要给先皇陪葬!朱祁镇实在不忍心侍奉自己多年的女子们到最后还要被活埋,因此特意嘱咐太子朱见深,等自己宾天后,一定要废除殉葬制。

    从以上几点看,说朱祁镇是好人过分吗?反正我觉得不过分。

    朱祁镇既然是普通人,那么普通人身上的毛病他也是一个没少。

    第一个,我们普通人经常会冤枉别人。

    前文提到的袁彬,那哥们是朱祁镇的死忠。朱祁镇在草原北狩的时候,他是真的在拼命保护朱祁镇,当然朱祁镇也没亏待他。复辟后便升他做了锦衣卫指挥使,而且每逢重大的事情,朱祁镇都会找他商量。

    但就是这么深厚的友谊,也会翻船。在另外一个宠臣兼小人门达的挑唆和诬陷下,朱祁镇居然把曾经的救命恩人、最忠实的伙伴——袁彬,直接下狱了!

    是非不分,忠奸不明,因为一点小事就怀疑朋友、报复朋友,把自己装扮成受了伤害的小可爱,这都像极了你我他这种普通人!

    第二个,不能全盘考虑问题。

    朱祁镇身上最大的污点莫过于冤杀了千古明臣于谦。虽然他也是受了徐有贞的挑唆,一时冲动犯错。但大错已经铸成,朱祁镇也必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祁镇对于谦是充满了怨恨的,一方面于谦没有顾及他的生死,另一方面于谦确实一直看不上他。这两点,让身为普通人的朱祁镇无法接受。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唐太宗身上,等太宗复辟了,说不得要大大封赏于谦。毕竟人家有绝世之功于国家,更被无数同僚所称颂。厚待他,一方面为自己赢得宽厚仁德的美名;另一方面无论于谦还是其他官员,在今后谁还不拼命为自己这个老板打工?这不比天天自吹自擂,让百官写清辞夸自己有用啊?

    但朱祁镇毕竟是个普通人,差点被对方害死不说,自己老弟快挂了,于谦居然想不起自己这个太上皇,竟然还要拥立自己的叔叔继位?(这是徐有贞等人造的遥)气极暴怒的朱祁镇做事完全不经过大脑,他像极了普通人有权力之后的表现:直接把自己痛恨的人宰了!

    结语

    朱祁镇的一生就是不停的犯错犯错再犯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民变四起,盗匪横行,满朝文武多是昏庸无能之辈,整个帝国有了走向崩溃的趋势。

    如果按照君王的标准给朱祁镇做个总结的话,那就是一塌糊涂。给他一个谥号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个“昏”字。当然明英宗这个谥号也不错,满满的讽刺感。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坐在金銮殿上的人换成你我的话,也许会比他还差,毕竟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朱祁镇做了一切普通人会做的决定,其中有值得称赞的,也有倍受诟病的。总得来讲,他是好人,但他是个是非不分的好人,是个让人非常厌恶的好人,仅此而已。

    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为什么仍有人评价他是个好人?

    历史没有评价朱祁镇是个好人,只是当年明月评价朱祁镇是个好人: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

    但历史上的朱祁镇似乎还真的没有干太多出格的事,显的他昏庸无道的事情只有两件:第一:亲信宦官王振,间接导致“土木之变”的发生;第二:亲信夺门功臣,致使于谦等忠良冤死。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五日,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遭遇战败,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军队俘虏。史称:“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

    对于此战造成的影响,在土木之变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吏部尚书李贤曾发出感慨:“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

    连瓦剌人自己都出乎意料,竟然能全歼明朝二十万精锐大军,而且还俘虏了大明皇帝。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朱祁镇继承的是号称“仁宣之治”的史上最强时期的明朝,但就是这样的明朝却在十四年后遭遇如此大的失败。要知道在永乐年间,瓦剌和鞑靼等草原势力都是被明朝压着打的。

    所以我们要反思如此强大的明朝会何会在土木堡失败,答案很简单,因为“王振”。

    王振,河北蔚州(今蔚县)人士,一个不中举的秀才。

    但这个秀才中举后却选择了自阉入宫,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太监。就像那句俗语所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里是“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而且这个太监还胸怀大志。但有志向同样不可怕,因为三宝太监郑和也有大志向,还留下下西洋的美名,但王振不同,他德行不够,只会捞钱,是名副其实的奸宦。

    王振志得意满的选择入宫,欲图闯出一番大事业。但他很快便后悔了,像他这样年纪过大的宦官(高级宦官才能称太监)在宫内并不吃香,只能做些奴仆杂役的活。

    但是转机很快来到。

    朱瞻基登基后,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萌发出让太监学文化的冲动,于是他在宫中设置“内书堂”,请来翰林院的师傅教宦官们读书。这便是王振的机会,因为他本来就有学问,还是个举人,而且王振善于拍马屁,又能察言观色,因此受朱瞻基喜爱。

    朱瞻基授王振东宫局郎,命他服侍太子朱祁镇。就这样,王振成功升格为太子党,并得到朱祁镇的喜爱,亲切的将其称做“王伴伴”。

    朱祁镇登基后,王振也升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宫中最大的太监。当时的王振可谓是权倾朝野,皇帝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称其为“翁父”。还有无耻的如工部郎中王佑,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怎么没有胡子?王佑回答道:老爷你没有,儿子怎么敢有。

    太监又怎么会有胡子嘛,王佑这番话说的王振心里美滋滋的,立马提拔王佑为工部侍郎。

    王振又有多嚣张呢?

    他在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下明太祖挂在宫门上“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不知道朱老爷子知道这件事会不会气活过来。王振还索要贿赂,不管是哪位官员回京必须要向他进贡,否则就会遭到迫害。向自家人索贿也就罢了,王振还向瓦剌人索贿。

    介绍下明朝的“朝贡体系”:进贡国向明朝进贡,然后明朝通过朝贡人数和进贡物品给予赏赐,这个赏赐的价值比起朝贡物品的价值来说往往数以十倍计,而这种“薄来厚往”的差异对国家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在这种体系下,来朝贡者通常会采取虚报人数的方法来获取更大利益,但明朝是有人审核的,所以朝贡者会采取贿赂当权者的方式来避过核验。瓦剌人贿赂的对象是王振,王振也乐意收,反正亏的是国家的钱。这种交易持续了好多年,一直没出过问题。

    但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不仅按实际人数发放赏赐,还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瓦剌人没有尝到甜头,于是瓦剌首领也先以此为借口,率大军攻明。

    “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现在的明朝由于边防废驰,已不复永乐年间的荣光,所以几战几败。

    消息传至京城,罪魁祸首王振没有因为担心事情败露而害怕,反而很兴奋。正如上文所说,王振是一个胸怀大志、有理想的太监,其生平最敬佩朱棣,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朱棣一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于是王振反复蛊惑朱祁镇,劝他御驾亲征,以能在青史留下美名。因此,朱祁镇动心了,两人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召集了二十万大军,没有作战部署,没有后勤准备,什么都没有,就这样出发了。

    结局很惨痛,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这是朱祁镇犯下的第一大错误,第二件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在我看来,“夺门之变”就是“土木之变”造成的后果。

    正统十四年,大军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众大臣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最后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这次保卫战最大的功臣就是于谦,所以皇帝给了他极大的赏赐,但于谦为人正直清廉,他认为“上皇被虏,这是做臣子的耻辱,又怎么敢接受赏赐”。

    这次参加保卫战的武将大臣都获得了赏赐,和于谦一同镇守“德胜门”的石亨就获得世袭侯爵的封赏,这个赏赐的含金量非常高,所以石亨认为自己功劳没有于谦大,赏赐却比他高,因此心中有愧。

    这石亨本是大同守将,在土木之变中战败逃回京城,本来石亨不再受到任用,是于谦在朱祁钰面其向其求情。因此。于谦对石亨有知遇之恩,所以石亨便举荐他的儿子于冕入朝为官,结果却遭到于谦呵斥他徇私。石亨因此嫉恨于谦。

    不过这并不影响石亨成为朱祁钰的宠臣。

    景泰八年(1457),病重的朱祁钰召来信任的大臣石亨,让他代替自己行祭祀之礼。而石亨见朱祁钰好像命不久矣的样子,便动迎回朱祁镇复辟的心思。

    话说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后便被瓦剌军阀俘虏到了瓦剌,后被放回明朝后,虽被尊为太上皇,却被弟弟朱祁钰囚禁在南宫,前后时间达八年之久。这次,石亨便是想迎回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石亨会同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出被囚禁在南宫七年的朱祁镇。

    第二日,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下,徐有贞大声宣布:太上皇复辟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政变组合,有代表武将势力的石亨,代表内庭宦官势力的曹吉祥,有代表外廷文臣势力的徐有贞,还有代表勋贵势力的张軏。虽然他们不足以代表这四大势力,但最后他们政变成功了,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和于谦有仇。

    说来也正常,像于谦这种大公无私,正直廉明的人,自然会遭到小人嫉恨。

    夺门后,朱祁镇和夺门功臣们开始了对前任帝王的清洗。我认为这主要是夺门功臣对政敌的迫害。

    朱祁镇也没有那么昏庸,虽然徐有贞等以谋逆的罪名请求处死于谦,但朱祁镇知道于谦有功,所以不愿治罪于谦。可徐有贞早已摸透朱祁镇的心理,再次进言:“不杀于谦,夺门师出无名!”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这是朱祁镇犯的第二大错误,夺门之变后误杀忠臣于谦。

    最后,谈谈我对朱祁镇的看法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要是说朱祁镇是好皇帝,连鬼都不信。

    那他是个好人吗?

    我们不清楚。

    好人可以做好皇帝吗?

    可以,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就是十足的好人加明君。

    那朱祁镇做好了皇帝吗?

    没有,因为他亲信宦官,所以朝廷纲纪败坏;因为他宠信宦官,所以在土木堡葬送了二十万大军。

    后来,因为他宠信奸臣小人,又害死了于谦、王文等等朝廷大臣。

    朱祁镇的这一系列行为可以理解吗?

    宠信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不能理解,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朱祁镇昏庸。要知道,当时随朱祁镇出征的还包括了半数的文武大臣,里面有诸多上将,像平定安南的张辅也在其中。但如此强大的阵容最后还是全部葬在了土木堡,可悲可叹。

    但夺门之变后的行为可以理解。

    难道朱祁镇想杀于谦吗?他不想。

    但不杀于谦,夺门就师出无名。

    因此于谦必须得死。

    所以我又认为朱祁镇是可怜的,他贵为皇帝,却在瓦剌受尽苦楚,好不容易回来,却又被弟弟当做仇人般囚禁在南宫七年。

    唯一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钱皇后,他的结发妻子。这个可怜的女人天天哭,求佛念经盼着朱祁镇平安归来,她哭瞎了眼睛,也哭瘸了腿,天可怜见,或许是女人的诚心感动上天,朱祁镇平安归来了。

    所以朱祁镇害怕,他害怕又回到南宫,害怕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被徐有贞等人牵着鼻子走了。

    于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冤死的。

    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止一次反思自己的错误,但事已至此,他也无法改变。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他先放出了在永乐年间便被囚禁在凤阳的建文帝子孙;他还为被父亲废后的胡善祥恢复了皇后尊号,同样是苦命的女人;最后在弥留之际,他握着儿子朱见深的手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我死后不要让别人殉葬,以后也不许”。

    从朱元璋时期实行的“宫妃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可能是朱祁镇怀念他那可怜的结发妻子吧。

    所以各位认为朱祁镇算好人吗?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