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何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会见死不救,甲午战争为什么南洋水师不救北洋水师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3-03 02:00:38 浏览量(来源:小鲁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何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会见死不救?首先,甲午战争暴发是在1894年,当时清政府对日宣战时就特别强调,这场战争由北洋海军大臣李鸿章作为总指...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何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会见死不救?

    首先,甲午战争暴发是在1894年,当时清政府对日宣战时就特别强调,这场战争由北洋海军大臣李鸿章作为总指挥,并且在兵力方面仅限于调动北洋地区的海陆军,对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只字未提。而其余各沿海地区也只有防止日本军舰进入本土管辖区域的责任,没有支援北洋舰队的义务。这也就是战争爆发后南洋水师对北洋舰队见死不救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没有支援任务和权限。

    其次,在1894年末由于旅顺失守以后,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元气大伤,战争局面严重恶化。这时清政府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央设立了督办军务处,将中日甲午战争从之前认为的北洋舰队和日本的战争,一下子提升到了全国对外战争的局面。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清政府一直把甲午战争当成北洋舰队的一个局部战争,所以没有打算让南洋水师去支援。

    再次,因为1895年初,原本在山东作战的日本,又开始进攻威海地区,形势非常严峻,光靠北洋舰队的力量根本扛不住。就在这时,北洋的李鸿章和丁汝昌开始向南洋大臣求助,希望能助北洋舰队一臂之力,否则战败无疑。可是两江总督的协商结果让人非常失望,当时南洋大臣张之洞以南洋水师缺乏训练当借口并没有支援北洋海军,他说可以让北洋舰队自行开走南洋的军舰,但是这个方案在当时情形下根本行不通。显然,张之洞无法支援的理由只是推辞罢了,真正的原因是张之洞和李鸿章政见不和,所以不愿支援而已。

    在朝廷筹办海军之初,左宗棠就曾担心“若划为三洋,各专责成,恐各自为战,不能统筹全局而延误战机。”最终不幸被他延误,在中日海军决战之际,南洋水师为一已之利,拒绝北上援助北洋水师,使之不能合兵一处同日本舰队再次进行决战,最终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何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会见死不救?

    甲午战争中,南洋水师曾两次拒绝北上支援。

    为此,日本人曾嘲笑:我们不是在和中国打仗,只是在和北洋打。

    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忙呢?

    无力的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的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但是,这个“仅次于”,就次得很远了。

    由于朝廷优先发展北洋水师,因此,无论吨位、人员、装备,南洋水师均差距甚大。

    南洋水师的船只,绝大多数是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建船政总局的,绝大多数是木质结构。

    大清很早就认识到南洋水师战斗力不足。

    1891年,朝廷曾讨论干脆裁撤南洋水师,后来考虑到南洋水师虽然实力不行,但多少还能一用,才保留了下来。

    当时总理海军事务的奕劻对南洋水师的作用做了相对靠谱的判断:原不能与大队敌船角逐海上,若依附炮台为防守之需,亦未尝不可以折冲御侮“。

    换而言之,在大清的规划中,南洋水师已是一支仅仅依托江防炮台的水师了。

    此后,刘坤一多次请款购买铁甲传、雷艇,但都没有什么结果。

    甲午战争爆发初李鸿章对南洋水师的判断

    由于南洋水师实在太弱了,甲午开战时,朝廷也没指望他干什么。

    丰岛海战后,驻英公使曾建议李鸿章:应让南洋水师游弈于近敌海面,起码能牵制一下敌人,壮一壮声势。

    李鸿章表示:南洋的船不中用,“岂能吓日”?

    开战后,李鸿章一直上折子,要求增购快船,压根没考虑过南洋水师。

    李鸿章也清楚:南洋水师,真帮不上什么忙。

    第一次拒援

    黄海大战,北洋水师损失比较惨重。除了被击沉5艘外,幸存的主力舰也需维修,难以出战。

    李鸿章担心日人控制制海权后实施登陆作战。

    当时,朝廷判断:日本应该全力图渤海,无力攻南洋。(另外,长江流域是英国利益所在,朝廷判断日本不敢进犯)

    因此,九月初一,朝廷要求南洋调南瑞、开济、寰泰三船“北上助剿”,以壮声势。

    但就在朝廷下诏的同一天,赫德发来密报:日军分为三队,似有登陆之意,南洋北洋都有危险!

    赫德虽仕大清,但是英国人,英国人如此说,意思是:英人也无法保证日本不攻东南!

    东南是大清饷源重地,一旦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刘坤一表示:南洋这几条船北上,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在南洋基地,依托炮台,还能一用。

    于是,南洋未赴援。

    第二次拒援

    随着甲午战争的深入,淮军一败涂地。

    刘坤一奉命北上组织陆战,南洋大臣由张之洞署理。

    这时,日本已经有取旅顺之势。

    朝廷电谕张之洞:旅顺危急,北洋船不敷用,若得南洋四舰就好了,张之洞你斟酌一下,快快回复!

    张之洞还算积极。

    他一面再次跟李鸿章重申:这四艘木壳船毫无用处,不能出海出战!

    另一方面,张之洞表示:我可以救旅顺,但是,我们的管带、炮手都不行,能否请北洋派林国祥带若干人前来负责指挥?

    张之洞的说法,并非推诿。

    和北洋不同,南洋水师的将官都没有出洋学习过,各方面水平都有差距。

    但是,北洋不买账。

    一方面,丁汝昌表示:我也不知道你究竟需要一些什么岗位的人才,如何指派?你先把船开过来呀!

    另一方面,林国祥表示:有志气才干的北洋将官不愿在这个时候离开北洋水师。

    张之洞找北洋借不到人,居然跑去找广东水师借人!

    广东水师还不如南洋,哪有什么人可以借?

    直到旅顺失守,南洋还未发兵。

    其实,无论张之洞还是丁汝昌、林国祥,其言都有道理。

    如果朝廷靠谱,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不能解决。

    只是···


    总的来说,南洋水师的实力实在太弱了,他根本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说李鸿章第一次求援时,还只是要南洋船只起到虚张声势作用的话,那么,第二次,要求南洋水师参与解救旅顺的作战,就是病急乱投医了。

    朝廷时而叫他“严防江河”,时而要他北上救应,时而要他出3舰,时而叫他出4舰,甚至于···曾要南洋水师“趁虚”袭击日本本土···

    这本身只是全面混乱的反应。

    观刘坤一、张之洞一生所为,都是爱国者。

    他们未能赴援,都有其务实考虑,并非不顾大局、自私自利。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