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权排行(官权排名),关于《掌权排行(官权排名)》的内容介绍。历代皇帝在位时间排名 第一名: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从公元1662至公元1722,康熙帝8岁的时候已经登基,14...
掌权排行(官权排名),关于《掌权排行(官权排名)》的内容介绍。
历代皇帝在位时间排名 第一名: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从公元1662至公元1722,康熙帝8岁的时候已经登基,1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亲自处理一些朝政,享年时间六十九岁,而他...
历代皇帝在位时间排名
第一名: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从公元1662至公元1722,康熙帝8岁的时候已经登基,1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亲自处理一些朝政,享年时间六十九岁,而他的掌权时间就达到了55年。
第二名:乾隆皇帝,在皇位上坐了六十年,虽然在60年后将自己的皇位让给嘉庆皇帝,自己成为太上皇,但乾隆皇帝的玉玺还没交出来,在宫内仍然还是用乾隆在纪年,所以可以说乾隆皇帝的实际掌权时间为63年。
第三名:汉武帝刘彻,做皇帝54年,但是在刘彻最开始做皇帝的时候,他的奶奶当时有所干政,直到窦太皇太后去世后刘彻才算是真正坐上皇帝,如果要按实际掌权的时间看的话他应该是48年。
第四名:西夏仁宗李仁孝,在位54年,在西夏时期的时候,西夏皇帝礼仁孝的在位时间是最长的一位,李仁孝在皇位的掌权时间也是实打实的54年。
第五名: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53年,享年56岁,夏仁宗李仁孝之父。3岁继位,当时有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临朝,直到16岁在辽道宗的帮助下灭梁氏而亲政,实际实际掌权时间40年。
第六名梁武帝萧衍,萧衍做皇帝的时间有47年,是梁开国的君主。萧衍老年在位的时候,曾爆发“侯景之乱”,被侯景囚禁囚禁起来硬生生的饿死,死的时候已经八十六岁的高龄。
第七名:耶律隆绪,想必大家对他也并不陌生。耶律隆基做了49年的皇帝,六十岁的才驾崩。他做皇帝的时候,将自己的国号改为契丹国。
第八名:万历皇帝朱翊钧,明朝的皇帝。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四十八年。万历十年在张居正去世后才亲政,实际上明朝在他手里真正的时间只有三十八年。
第九名: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6年,1066年改国号契丹为大辽,掌权时间达46年。
第十名: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5年,明朝第一位由旁支入继大统的诸侯王,掌权时间达45年。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官职地位如何排名?曹操最信任谁?
虽然史书有关于曹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唯才是举”,也就是不看出身只看才能,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幌子,曹操手下所有重要人才,没有一个人是靠唯才是举选出来,曹操手下的人才主要有两大来源:
一、来自于世家大族及其推荐。
东汉末年有许多的大家族,比如汝南袁氏,以袁绍、袁术为代表,四世三公,其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再比如弘家杨氏,以杨彪、杨修父子为代表,同样也是四世三公,再比如颍川荀氏,以荀彧和荀攸为代表,这两人都是曹操重要的谋士,最为重要的是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同样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才。
比如戏志才、郭嘉、钟繇、陈群、杜畿、韦康等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出自当时的世家大族,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这些人才基本上成为曹操手下文官集团的一部分。
二、来自于曹操的宗族与亲戚。
曹操本姓曹,《三国志》说曹操是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被过继给宦官曹腾,应该是属于本家族内部的过渡,所以曹操的本家应该是曹家,而曹仁、曹洪、曹纯则是曹操同一辈份的本家子弟,三人都是曹操的从弟,也称为族弟,也就是同一宗族、同一辈份的兄弟,曹真、曹休则是比曹操辈份低一级的子弟,是曹操的侄子辈。
那个时候,世族与世族之间经常会通婚,夏侯家族应该是与曹家联姻的宗族,两个家族既是同乡,又是世代联姻,夏侯渊的妻子与曹操的妻子是姐妹,两人是连襟,夏侯惇的儿子娶了曹操的女儿,夏侯惇是夏侯渊的族兄,两人都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裔。
曹操把自己手中绝大多数的兵权交给了曹氏和夏侯氏宗亲来统领,这其中有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即使曹操去世,曹丕掌权时,曹魏的政权也是在曹真、曹休等二代宗亲手中,所以曹操根本不是用人唯才,而是用人唯亲。
但曹操的用人唯亲并不是绝对的只用亲戚,只是在亲戚之中挑选人才来重用,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都有一些能力,尽管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等五子良将,但他们都是曹操手下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
以官职、地位、受信任程度来说,排第一的应该是夏侯惇。
一、以官职、地位来看
第一名、夏侯惇
夏侯惇的官职及升迁路线是这样的:
裨将→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建武将军→河南尹→伏波将军→前将军→大将军。
夏侯惇最后的职务是后三个,在公元204年的时候,夏侯惇就被封为伏波将军,这虽然是一个杂号将军,但是很有意义,所谓的伏波就是指降伏波涛的意思,意指能担当重任,打硬仗的将军,虽然夏侯惇的战功不多,但他深受曹操信任,同时表现得任劳任怨,所以才能一路高升。
前将军是四方将军之一,曹操晚年的时候任命夏侯惇为前将军,并且给予夏侯惇都督26军的权力,按一军五千人计算,26军就是13万军队了,这个时候的夏侯惇算得上曹魏的方面军司令,可以说,除曹操之外,数夏侯惇军事官职最高。
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这是曹魏政权的第一个大将军,大将军相当于曹魏政权的最高军职,这个官职是夏侯惇最高的荣耀了,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所以夏侯惇的官职最高。
第二名、曹仁
曹仁的官职及升迁路线是这样的:
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广阳太守(以议郎身份督军)→征南将军→安西将军→骁骑将军→征南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
曹仁与夏侯惇比起来,战争经历明显更多,比较重要的战役,曹仁几乎都参与了,比如曹操南征荆州的赤壁之战与南郡之战,当时的曹仁是征南将军,征南将军是四征将军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临时军区司令,只有征战的时候才封。
曹仁以征南将军身份参与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以及后来的关羽北伐襄樊之战,赤壁之战曹操都战败了,不用说曹仁了,南郡之战曹仁坚守江陵城一年才撤退,襄樊之战曹仁一直坚守樊城,未让关羽攻破城池,直到徐晃的援军打败关羽,而在襄樊之战期间,于禁、徐晃都是归曹仁节制,地位在曹仁之下。
曹操去世之后,曹仁被曹丕封为车骑将军,相当于副国防部长,仅次于夏侯惇,虽然曹仁也当过大将军,但那是夏侯惇去世之后的事,有夏侯惇在,曹仁只能屈居之下,曹仁最终的官职是大司马,在夏侯惇去世之后,成为曹魏最高军职。
第三名、夏侯渊
夏侯渊的官职及升迁路线是这样的:
别部司马(骑都尉)→陈留太守(颍川太守)→督军校尉→典军校尉→征西护军→护军将军→都护将军→征西将军。
夏侯惇公元204年就担任伏波将军,曹仁208年就担任征南将军了,夏侯渊担任护军将军已经是公元212年了,比夏侯惇及曹仁都要晚得多,但是夏侯渊跟夏侯惇与曹仁又有些不一样,夏侯渊的军事能力强于夏侯惇,弱于曹仁,夏侯渊被人称为白地将军,意思是没有谋略的意思,但夏侯渊作战行军速度非常快,而且骁勇善战。
夏侯渊最大的功劳就是独自率军攻伐关中及凉州,他算得上是曹魏西部军西战区司令了,与夏侯惇、曹仁一起被称为曹魏三大军区司令,夏侯渊在陇西打败了马超与韩遂,随曹操一起征战汉中,同时在曹操撤军离去后,担任汉中最高军事指挥官。
只可惜夏侯渊缺少谋略,在汉中之战中了刘备的谋略,于定军山一战中被黄忠所斩杀,夏侯渊中计是一方面,作为主将,他亲自率领数百人修补鹿角,才会被黄忠所杀,曹操事后也批评夏侯渊作为主将怎么亲自补鹿角呢,夏侯渊是曹魏唯一一个战死于沙场的军区司令级别的官员,最终官职定位在征西将军一职,所以他的官职、地位排第三,仅次于夏侯惇与曹仁。
第四名、曹洪
曹洪的官职及升迁路线是这样的:
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都护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后将军→骠骑将军。
曹洪能被曹操重用,就是两个原因,一是他是曹操的从弟,二是他家里有钱,很多时候帮助了曹操,比如给曹操征兵,曹操首次募兵失败后,曹洪随曹操到扬州,曹洪与扬州刺史陈温相认识,一下子就招了四千兵,其中有一千人是曹洪的家兵,这就是曹洪的本事。
曹洪几乎没啥才能,尽管他一直在升官,曹洪领导的最有名的战役就是汉中之战的子战役-下辩之战,曹洪听从了曹休的建议,大败刘备将领吴兰,斩杀吴兰部将任夔,并且逼退了张飞与马超,这一战曹休的功劳更大,曹洪只是名义上的领导者。
曹操在世时,曹洪的最高官职是都护将军,这是监督将军的官职,差不多就是监察官,曹操知道曹洪的能耐,做不了大事就给了他个虚职,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封曹洪为卫将军,后升为骠骑将军,后来又被曹丕下了监狱,到曹睿时期,曹洪才被起用,封为后将军,升任骠骑将军。
以官职和地位来看,曹洪排第四名,他的主要功劳就是以金钱支援曹操作战,同时还救了曹操一次。
第五名、曹纯
曹纯洪的官职及升迁路线是这样的:
议郎(兼参军)→虎豹骑统领。
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曹纯大多数时间都是担任曹操最精锐的骑兵虎豹骑统领,参与了南皮之战、白狼山之战与长坂坡之战,南皮之战曹纯率领手下虎豹骑斩杀了袁绍长子袁谭,白狼山之战曹纯受张辽指挥,打败了乌桓骑兵,斩杀了对方单于,长坂坡之战,虎豹骑打败了刘备,俘虏了刘备的两个女儿。
曹纯在公元210年就去世了,最高官职也就是担任虎豹骑的统领,曹纯去世后,曹操亲自代理虎豹骑统领,直到后来交给曹真,所以曹纯的官职地位排在第五。
二、以受信任程度来看
同样是夏侯惇最受曹操信任,别的不说,夏侯惇可以不经通报直接进入曹操的卧室,这个待遇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的,这是绝对的信任,而且大多数时候,夏侯惇与曹操同乘一辆车,曹操是把夏侯惇当成自己的亲信与心腹,而且夏侯惇对曹操也是绝对的忠诚与无条件地信任,所以夏侯惇排第一。
其次是曹仁,以守城、勇猛、顽强为特长,再次是夏侯渊,虎步关右,横扫陇西,最后战死在汉中,再次是曹洪,他是曹操的财政支持者,最后就是曹纯,统领着曹操最亲信的骑兵,时刻在曹操身边。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时间排名前10都是哪些?
中国是一个朝代更迭比较快的国家,从古到今,历经五百多位皇帝,五千年的历史,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秦始皇甚至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永远统治整个国家,但是可惜最终都是白费。
接下来我们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按掌权时间来安排,看看究竟那几位皇帝能够排在前十位。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这先来看一下第一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满族人,八岁便登基做了皇帝,14岁亲政,小小年纪便成为管理一国之主,到69岁去世,在位时间位61年,其在位实际掌权时间总长为55年,对于以前,人活六七十岁就是很长时间了,看其他朝代的皇帝,有的还没活过55年,玄烨这55年的掌权时长便成为了皇帝之中最长的掌权时长。
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一个皇帝能够超越这一时间,那就是--大清亡了,朝代制度也跟着结束了。
第二位也是大清朝的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这爷孙俩可真能活,在位时间位60年,但是他在退位后并没有交出玉玺,这让嘉庆皇帝无权了三年多,实际掌权时间为63年,不愧是玄烨的孙子,寿命都长。
第三位是汉武帝。
其执政时间为54年,并且他早期也是不太顺利。
在他的前段时间由于他的奶奶窦太后干预政事,刘彻不得以让出实权,这让他的实际掌权时间缩短为48年。
第四位西夏仁宗。
关于他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他在位时间和执政时间都是54年。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还是西夏活的时间最长的皇帝,没有之一。
第五位西夏崇宗李乾顺。
在位期间为53年,这位皇帝不得了,三岁登基,直到16岁在辽道宗的帮助下灭了当时掌握实权的梁氏,实际掌权时间为40年。
第六位为梁武帝萧衍。
上位期间为47年,他是梁的开国皇帝,活到86岁因“侯景之乱”被杀死,晚年可谓是不幸。
第七位是辽圣宗。
在位49年,一生颇为精采,有许多事迹流传。他名叫耶律隆绪也是幼年登基,并且在位期间,改国号为契丹,因为太小,由其母摄政,直到公元1009年其母驾崩才得以掌握实权,其实际掌握实权时间为22年。
第八位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48年,这位也是一直被干预政事,是由一代国相张居正干预,等到张居正去世后才掌握实权,时间为38年。
第九位是辽道宗耶律洪基。
又是辽朝的皇帝,他和他祖父都改了国号,公园1066年把契丹改为为大辽,并且掌权时间为46年,在位时间也为46年,一出生就掌握了实权。
第十位是明世宗朱厚熜。
在位时间为45年,明朝第一位由旁支入继大统的诸侯王,掌权时间达45年。
在以上的排名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排名靠前的几位都是后来的朝代,随着朝代更迭,其中医学,科技,生活水平的提升,让皇帝们活的时间也延长了不少。还有游牧民族的黄帝,他们的身体素质自然而然的比较高,所活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活的越长,他们自然而然的多想掌握权利,享受晚年的生活,满足自己的私欲。
以上就是中国按照掌权时间长短来排名的十大皇帝,你对此排名有什么疑问吗?有的话可以在文章下面进行评论,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朝代掌权时间长短皇帝前十名到底是谁呢?
三国十大权臣排名有谁可以入围?第一有多厉害?
三国纷争不断,权臣众多,权臣是什么意思?即这些臣子的权力超过皇帝,可以左右皇帝的决断,有的还可能将皇帝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帝王。那么三国司马懿、诸葛亮、曹操、诸葛恪、孙峻、姜维、司马师、司马昭、曹爽、董卓这十大权臣,如何排名的?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这十大权臣排名如下。
第十: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自幼就是个小神童,他是孙权留给太子孙亮的辅政大臣之一。在孙亮即位后,诸葛恪为太傅,掌握东吴朝政大权,取得东兴大捷,权势滔天。后来他被另一位托孤大臣孙峻暗中联合皇帝孙亮,在宴会上将其杀害。诸葛恪是一个不称职的权臣,他没有彻底掌握朝堂,就肆无忌惮,独断专权,最后自食恶果。
第九:孙峻
孙峻,字子远,孙坚之弟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他除掉大权臣诸葛恪之后,成为又一个权臣,大肆屠杀宗亲,如废太子孙和、孙权之女孙鲁育等人被杀。他在征讨曹魏途中死去,他的堂弟孙綝掌权,成为又一个权臣,废掉孙亮,立孙休为皇帝,后被其所杀。
第八:曹爽
曹爽,字昭伯,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与司马懿一同辅佐小皇帝曹芳。他架空司马懿,幽闭郭太后,独揽大权,不可一世。司马懿蛰伏十年后,趁曹爽陪皇帝曹芳到高平陵扫墓之时,发动政变,控制洛阳,捉拿曹爽家眷作为人质。曹爽得到报告后,手持长剑,苦苦思考一夜,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准备放弃权势,与家人团聚,退出朝堂,做一个富家翁。
说实话,曹爽不是一个合格的权臣,他狠不下心,不忍自己的家人被屠。这样心慈手软、优柔寡断之人,真的不适合掌权,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差得太远了。可他是一个好男人,爱家、爱老婆、顾家的好男人。
第七:董卓
董卓,字仲颖,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权臣,他听从大将军何进的号召,进入京城勤王,诛杀十常侍。此后,董卓倚杖精锐的西凉兵,收服吕布,除掉丁原,废汉少帝,立汉献帝,掌握东汉朝堂大权。他开启了三国权臣的先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成为众矢之的,被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挺过了十八路诸侯的讨伐,却败在了司徒王允的糖衣炮弹之下。王允使出美人计,把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其火并,除掉董卓,复兴汉室江山。
第六:姜维
姜维,字伯约,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将领,被蜀汉丞相诸葛亮看重,收为关门弟子,委以重用。在诸葛亮去世二十年后,蜀汉丞相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掌握蜀汉大权,继承恩师诸葛亮遗志,连年北伐,胜多败少。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举手投降,下诏姜维放下武器。姜维向钟会投降后,鼓动钟会作乱,引发动乱,想要复兴汉室,无奈蜀汉气数已尽,回天乏术死于乱军之中。
第五:曹操
曹操,字孟德,曹魏奠基人,在汉献帝穷困潦倒、被各路诸侯嫌弃的时候,他主动迎奉到了许昌。可以这么说,曹操救了汉献帝,又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是曹操再生父母。曹操虽然魏王,打破了汉朝异姓不得为王的规矩,却没有推翻东汉,对刘协也非常宽容慈善,即使汉献帝衣带诏事件爆发,他也没想过换掉刘协,是东汉的大忠臣。
第四:司马昭、第三:司马师、第二:司马懿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父子三人,应验了曹操临终前梦到的“三马同槽”。这父子三人,除掉政敌曹爽后,掌握曹魏大权,自此,曹魏宗室再没雄起过。曹魏一代比一代差,如曹芳被司马师废掉,曹髦被司马昭杀死,曹奂被司马炎逼下皇帝宝座。因此,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占据三国权臣榜第二、第三、第四。
第一: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蜀汉丞相,掌握蜀汉大权十几年。他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总经理。在人们的心中,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为了先主刘备重托,为了复兴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大忠臣的楷模,怎么是第一权臣呢?在这儿,我们先要搞清楚,权臣,顾名思义,就是权力大过皇帝的臣子。按照这个定义,诸葛亮就是十足的权臣啊,也是大忠臣,不是奸臣。诸葛亮做到了权臣的最高境界,让人感觉到他不是权臣。
上一篇:魔方攻略视频(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