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有些老司机手动挡的汽车踩着离合器启动?现如今几乎所有的手动乘用车都必须在踩下离合踏板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启动。所以无论老司机、新司机都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厂家...
为什么有些老司机手动挡的汽车踩着离合器启动?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手动乘用车都必须在踩下离合踏板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启动。所以无论老司机、新司机都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厂家出于安全的考量而增加的限制,无论是钥匙启动还是一键启动皆如此。有些类似自动挡车启动发动机时需要踩刹车,都是为了安全所做的设定。

而过去的手动挡车则没有这方面的设定,也就是说十年前所上市的一些手动挡车很多不踩离合都可以完成起步。而在早期就懂得发动机启动时踩离合的驾驶者往往是出于减少发动机启动负荷的目的,这些驾驶者很多都是开大车出身。手动变速箱油与自动变速箱油不同,手动变速箱油类似齿轮油,低温时流动性很差、很粘。自动变速箱油主要作用是液压、散热。

所以自动变速箱油的特性更接近于发动机的机油,流动性很好。而上世纪70、80年代咱们这的手动变速箱油品质差,低温下的黏度非常高。所以北方行驶的很多大车在冬季时不踩离合点火发动机很困难,就像-30度时用5W开头的机油,起动机就带不动。那时机油品质差、齿轮油品质差,在东北的三九天点火发动机时踩下离合踏板可以降低起动机的负荷,让点火更容易。

即便是现在那些不强制启动时踩离合的手动挡车也会在车辆手册上有这方面的描述,如上图所示某老款日系车的车辆手册,建议温度在零下时点火发动机要踩下离合。目的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减少起动机负荷,因为低温时机油、变速箱油都很粘,带着部分变速器齿轮空转也是增加了负荷。而并非是一些朋友所想的那般是为了保护电瓶,电瓶不是多耗电就会减少寿命,电瓶真正怕的是过度放电。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
要明白一个道理,手动变速器即便挂在空挡上,只要不断开离合器,那么发动机依然会带着变速箱内部几乎所有齿轮空转。如上图所示,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带动输入轴,输入轴齿轮再把转钜传递给中间轴,中间轴再把转钜传递到输出轴。各个齿轮位置是始终不变的,早期没有同步器的变速箱则是依靠轴的左右滑动来实现不同齿轮的咬合来切换不同挡位的。
但上图这种带有同步器的手动变速箱所有齿轮位置是固定的,换挡只需要用挡杆推动拨叉、拨叉带动同步器,同步器与哪个挡位齿轮接合,就能把哪个挡位的齿轮与输出轴咬紧在一处(这么理解容易些),也就变更为哪个挡位。而其它挡位齿轮依然空转,只是不会影响到输出轴罢了。也就是说上图中同步器不与任何挡位齿轮接触状态其实就是空挡,但只要不断开离合,那么发动机转、变速箱内所有齿轮就都会空转。

如上图所示当踩下离合踏板时压盘抬起,与发动机相连的静摩擦片就会与和变速箱连接的动摩擦片分离,变速箱的输入轴失去动力而停止旋转。此时发动机的转钜就不会被变速箱的一堆齿轮空转所消耗,也就是说起动机不必同时带着发动机+变速箱旋转,也就降低了负担。起动机的这种负担一般只会在东北的冬季出现,因为温度太低导致机油、齿轮油都黏,转动阻力增加。而在南方等区域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隐患,尤其是在春天、秋天、夏天三季。

踩离合启动出于安全的考量
机械手刹都存在一个问题,长时间不调整拉线会变松。手刹拉线松到一定程度就没办法让后轮上的制动鼓(后轮盘+鼓是最常见的设计)饱死后轴,那么在带走坡度的路况上停车就容易溜车。所以很多有经验的驾驶者会在熄火后将挡位挂到1挡或倒挡上,因为这俩挡位齿轮比最大。比如1挡齿轮比4.7、倒挡齿轮比4.2,乘上尾牙齿轮比(3.5左右,但并不固定),均能获得15左右的传动比也叫减速比。

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当减速比在15时,车轮转一圈需要发动机转15圈,也就是说溜车时车轮转了一圈发动机则必须转15圈。过去玩过摇把的朋友都知道发动机熄火时的转动阻力有多大,所以坡路熄火挂1挡或倒挡是很多有经验的驾驶者共同的选择。坡路挂1挡熄火再次启动发动机时就容易导致车子直接冲出去,增加了肇事隐患。所以就在原有状态下增加了必须踩离合踏板的限制。

说到底这主要是针对坡路停车这一场景所增加的安全限制,因为只有坡路停车时才会导致1挡、倒挡熄火的概率增加。也只有坡路时挂1挡或倒挡在再次启动时才有可能导致车子直接跑出去。实际上平道挂一挡起车时很容易导致熄火,即便大排量也不行。汽油机那点低转速扭矩很难克服车子移动那一瞬间所产生的反向力矩,所以平道点火发动机挂一挡也是熄火(柴油机能好些)。
为什么有些老司机手动挡的汽车踩着离合器启动?
每个人的开车习惯不同,有这么一群老司机,每次都踩着离合器给爱车打火。
为什么要踩着离合打火?

1、切断动力,防止车子窜出去。
如果我们在点火起步时不慎将挡位挂在了3挡、2挡上,并且没有脚踩离合的话,那么车子就会突然冲出去,这时是非常危险的。
在车辆运行中,驾驶员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所以,踩下离合就是为了切断动力,防止车子窜出去。

2、能减轻起动机和电瓶负荷
假如不踩离合器,挡位放在空挡位置打火的话,这时起动机(俗称的马达)负荷会略大一点,因为动力处于接通状态,它在起动时除了要带动发动机,还要带动变速箱的输入轴,变速箱运转的时候内部是有一定的阻力的。长期这样下来,或多或少会影响马达(起动机)的寿命的。

阻力增大了,而起动马达又是由电瓶供电的,每次起动负荷增大,就要支出更多电瓶的电量了,电瓶电量也有限的。因此踩下离合器点火可以减轻起动机和电瓶的负荷。
3、大部分车型必须要踩离合才能起动
现在很多手动挡车型安装了离合安全开关,只有离合踏板踩到底,这个开关才会被完全触发,点火系统才可以被激活,钥匙拧下去,或者说点火开关按下去,起动马达才会开始工作。由于这个开关的存在,很多汽车在起动的时候必须要踩下离合器,安全考虑。

在这里特别强调,有一部分比较老的车型是没有这个开关的,这种车型启动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保证踩下离合器的时候再起动。
总的来说踩着离合打火可以减少起动马达和电瓶的负荷,也能防止一些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是比空挡打火对车子更好的,也更安全的选择。

为了让各位朋友更好的理解上面说到的这些内容,顺便给大家简单说一说汽车的动力是如何传递的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动力是怎样传递的?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动力传递装置才到达驱动轮的。发动机到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称为汽车的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以及半轴等部分组成。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先经过离合器,由变速器变扭和变速后,经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主减速器上,最后通过差速器和半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