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贾母不喜欢她吗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2-11 04:00:39 浏览量(来源:小柏

    [摘要]《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贾母不喜欢她吗?巧姐落难是谁救的?刘姥姥。刘姥姥是姥姥,贾母也是姥姥,有儿有女,既做祖母也做姥姥。贾母老太君是黛玉...

    《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贾母不喜欢她吗?

    巧姐落难是谁救的?刘姥姥。刘姥姥是姥姥,贾母也是姥姥,有儿有女,既做祖母也做姥姥。贾母老太君是黛玉的姥姥,刘姥姥是板儿的祖母,她又是谁的姥姥呢?故而,程甲本把刘姥姥写成了“刘老老”,来自乡村的王刘氏千真万确是“村老老”。贾家是藩王家,贾母那就是“王老老”。刘姥姥嫁的是王家,她也是“王老老”。老老救了巧姐,怎么能说贾母不喜欢巧姐呢?

    村姥姥救了巧姐,的是老老救了王熙凤的女儿,“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段故事,其实是王老老托孤,史太君安排身后事,村老老受托救巧姐。这不是戏说,书中就是这么写的。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巧姐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吗?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这回书,就写到了大姐儿出现在贾母的跟前。当时,刘姥姥带着板儿二进荣国府,贾母宴请,带着她游玩大观园,在园子里请刘姥姥吃点心。此时,“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大家,肯定包括东道主贾母,怎么能说巧姐没有在贾母跟前出现过呢?

    此时,刘姥姥还没给大姐改名,正是这回书埋下的伏笔,才有了刘姥姥把王熙凤女儿改名叫巧姐的情节。

    大姐出场时,抱着一个大柚子玩,见了板儿的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便以大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大姐这才不哭了。这一笔,被猜作大姐日后将嫁给板儿的伏笔。这样的猜测大谬不然。书中说:“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庚辰本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大姐的柚子又香又圆,就是香橼、香缘,板儿的佛手也是香橼、香缘,但是,板儿既不要佛手,也不要香缘,把香缘当球踢,这里头哪里有巧姐嫁板儿的伏笔?

    大姐在这段情节中出现在两个姥姥的跟前,并非隐伏的是一段儿女姻缘,而是预伏了巧姐的结局:出家为僧。所以,巧姐得佛手,庚辰本暗示是“指点迷津”。巧姐在“迷津”之处,因香缘而入佛门。果然,贾母随之就把刘姥姥带到了栊翠庵。

    栊翠庵妙玉出场时,有一则颇受争议的靖藏本批注。这则批注不太完整,能识读的文字是这样的:“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这则靖批有几种解读,大致意思是隐含了妙玉的结局,其中,“瓜洲古渡”就是庚辰本中所暗示的“迷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太虚再次暗写在书中。太虚,即太虚幻境,为秦氏所掌管,贾宝玉在此得警幻仙姑“迷指十二钗”,被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下“迷津”。也就是说,巧姐的结局跟宝二叔一样,出家为僧。

    大姐出现在贾母跟前,得了板儿的佛手,是其结局的伏笔,两个姥姥在栊翠庵品茶,是相互间的托孤。如此,大姐必定要跟着众人去了栊翠庵,依然会在贾母的跟前。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隐藏什么样的玄机?

    这回书是贾家结局又一大伏笔,妙玉的出现,预示着南明“分瓜”时代的到来。贾母是贾家最大的“预言家”,前瞻了贾家的结局,故此,借栊翠庵品茶托孤刘姥姥。这里,专以巧姐的结局解读贾母如何托孤。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众人捉弄村老老,其中一节便是“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筵席之上,各人都依令而行,唯独刘姥姥出了洋相。但是,刘姥姥所说的“花儿结了个大倭瓜”,这句酒令却是高于众人的,是所有隐藏伏笔酒令之中最厉害的一句。

    倭瓜,即南瓜,这只大南瓜因为妙玉的出现而被瓜分。这其中的寓意,隐藏在薛宝钗品茶的茶具“瓜分爮斝”之中。作者为此特别自创了一个字——“瓜分”。瓜,也照应“瓜洲古渡”,此渡就是刘姥姥救巧姐,以及巧姐出家之地,分别指的是漓江、湘江。

    花,在《红楼梦》中暗喻的是明朝。荣国府之“荣”,本义是梧桐,梧桐引凤,这则“灯谜”也就暗射了凤阳。凤阳所结之南瓜,那就是南明。南明时期,各家藩王纷纷称帝,瓜分皇统。其中,江南甄家四次接驾,隐藏的是大明四个被承认的皇帝: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一只凡鸟飞来末世,因为“分瓜”,其“女”巧姐就面临了末世劫难,刘姥姥救巧姐,就是这个时期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段历史,又与林黛玉、薛宝钗有关,她们都将与巧姐一样,隐含这出家为僧的结局。

    刘姥姥说出了书中最大的机密,贾复姥姥深知其意,比之前番村姥姥进荣国府,贾母以及荣国府众人对她格外地关照。贾家的命运系在刘姥姥身上,贾母托孤以大姐的出现而显得迫不及待。因而,即便是巧姐年幼,极少在贾母跟前出现,一旦出现,就引起了高祖母的格外关注,怎么质疑贾母不喜欢巧姐呢?

    那么,贾母因何托孤,刘姥姥又是如何救巧姐的,巧姐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雪洞隐藏贾巧姐,“独卧青灯古佛旁”

    “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贾惜春判词中的一句,宁国府大小姐贾惜春的结局毫无疑问是出家了。但是,宁国府小姐出家,并不意味着荣国府的“绣户侯门女”也将面临相同的结局。

    其实,宁荣二府分别暗喻的是朱家藩王,宁国府其中之一寓意,暗藏的是宁王朱权家。这家藩王其中一支在崇祯自缢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情僧,谐音清僧,朱权之后南昌这支出了一个“清初四僧”之一的大画家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本名朱统托,先入道后皈佛,是“空空道人”的一个化身。空空道人所遇之“石兄”,则是出自荣国府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

    石涛是隐藏在荣禧堂中“荣穆王”之嫡孙,也就是第十二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之孙,名叫朱若极。朱若极的父亲朱亨嘉在顺治二年时自称监国,以“洪武278年”篡夺了大明皇统,参与了南明“分瓜”。“荣穆王”出现在书中,是《红楼梦》时代背景的铁证,其主题故事背景就是南明“瓜分爮斝”时期。“斝”,即家中内斗,朱家大火并

    朱亨嘉称帝之后,被隆武帝活捉。朱亨嘉被活捉之日,一个太监将三岁的朱若极隐藏在王城“雪洞”之中。躲过这一劫,太监便将这个王世子带到全州,在湘山寺出家为僧。这个“小沙弥”,就是后来的石涛。甄英莲、林黛玉都在三岁的时候遇到癞头和尚,也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桂林靖江王城在漓江岸上,全州湘山寺在湘江之滨,这两条江的源头都是灵渠,即“西方灵河岸上”。妙玉即庙宇,瓜洲古渡指的是漓江、湘江,所以,贾母托孤的故事就隐写了栊翠庵妙玉这里。面对分瓜局面,史太君显得高人一筹,两个姥姥为贾家安排了退步。正所谓“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薛宝钗用“瓜分爮斝”,刘姥姥在宝钗家早就看好了巧姐的归宿之地——“雪洞”。雪洞,又叫刘蟾洞,所以,史姥姥(贾母)不能救巧姐,只能托孤于刘姥姥。救石涛的太监也出家为僧,法号喝涛,不正是邢岫烟所言“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佛手,一定是刘姥姥给板儿的,王板儿,其实是“反木王”。木,既指的是桂林靖江王,又暗藏了朱家木字辈的皇帝。大明、南明最后一个皇帝都是木字辈,也就是朱由检、朱由榔,书中的“红楼二由”。

    佛手指引巧姐出家,刘姥姥受贾母之托救孤,贾母极其关心这个重孙女。巧姐的结局,同时暗伏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巧姐生于七月初七,其来历与宋徽宗有关。

    亲宋神宗见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又梦见了生于七月初七、亡于乞巧节的李后主,第十一子赵佶出世。宋徽宗曾封宁国公,被借喻为宁国府之宁国公。“白首”形象地形容了僧人,薛宝钗所说的“光头和尚”,其实就是“白首和尚”。宁国府有八大山人,荣国府有石涛,一个巧姐,就隐藏了这样的“白首双星”。麒麟,是以永乐皇帝以长颈鹿为麒麟的寓意,还是象征的大明。

    贾母是《红楼梦》中最大的谜团,真正难以解开的“红楼死结”。史太君不仅喜欢大观园所有的花儿,同样喜欢这个《金陵十二钗》的作者——巧姐。

    《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贾母不喜欢她吗?

    巧姐原名大姐儿是王熙凤和贾琏的女儿,贾母的重孙女,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巧姐在贾母面前出现过两次。

    第29回,大家去清虚观打醮,有这样一句话“奶子抱着大姐儿另在一车”。

    到了清虚观,张道士给宝玉保媒,贾母婉拒。

    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张道士呵呵大笑……托出符来。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

    张道士都要抱巧姐,贾母肯定让奶妈把巧姐抱到身边,逗孩子玩。

    第41回,刘姥姥游大观园,巧姐就出现过,那时候,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叫大姐儿。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书里没有写大家是怎么逗大姐儿玩的,不过42回,凤姐跟刘姥姥说:“大姐儿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因为说起孩子的病,凤姐求刘姥姥给孩子取个名字,刘姥姥便起了一个“巧”字,于是大姐儿,便有了名字巧姐。

    贾母是一个喜欢女孩子的人,她应该喜欢巧姐。

    巧姐和贾兰一样是荣国府的第五代,贾兰是第五代的大少爷,巧姐是第五代的大小姐。

    巧姐在贾母面前出现的次数少的原因如下:

    第一,因为巧姐年纪太小,是个奶娃娃,还抱在怀里。不能像宝玉、黛玉那样在贾母面前凑趣,哄贾母高兴。

    第二,巧姐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因此出现的次数少。

    第三,80回后,巧姐应该有许多故事,可惜我们看不到。

    红楼未完,是一大憾事呀。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