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农村喝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为何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2-04 18:00:12 浏览量(来源:小彭

    [摘要]农村喝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为何?二叔满80大寿,杀了一头肥猪做寿酒,正餐预算了五十桌。我们这里办酒,不外请人,就是本地的土厨师,自办自...

    农村喝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为何?

    二叔满80大寿,杀了一头肥猪做寿酒,正餐预算了五十桌。

    我们这里办酒,不外请人,就是本地的土厨师,自办自吃。

    负责这次酒席事务工作的人叫“总管”,他要安排整过酒席事务。包括厨师,管席,帮厨,管酒,烧茶做饭的人员等。

    此外,他还得管各种原材料,比如差什么,派人赶紧去小镇卖。

    二叔一直在村里当领导,见过世面,活到八十不容易,于是一致认为要好点给他办。烟的档次比平常人家高一档,酒用啤酒,散装白酒和瓶装白酒。

    上桌的时候是散装白酒一瓶,原装的白酒一瓶。价格在一百左右。啤酒四瓶。

    农村人办酒为什么要上散白酒呢?这是因为有些人喝不惯瓶装酒,瓶子酒不是酱香就是浓香,这种酒很多老人喝不习惯。而上瓶子酒则是为了讲排场。

    啤酒上四瓶是好看,桌子好摆。这几样酒有专人寻视,发现某一桌缺什么就上什么酒。

    记得20年前,二叔满60岁那一次,当时没如何办,就摆了二十多桌,但平均每桌吃了三斤白酒。而且还有很多人猜拳行令。

    这次大家商量,都一致认为如今吃酒不行了,因而,最初预算每一桌一瓶酒,但多拿了十瓶,共十件。

    正酒这天中午,亲朋好友从多个地方而来,现在农村通了公路,开小车摩托电瓶车的,来了很多。办50桌超了三桌,但是60瓶酒都没吃完,剩了21瓶。至于散白酒,就更没人吃。啤酒吃了十多件。是小件的这一种。

    一句话,二叔这一次办八十寿酒,根本没什么人吃酒。无论是瓶装酒,还是啤酒,都没什么人吃。

    以前农村人办酒席,那“四季财五马亏”的划拳声,要闹半夜。这一次连一个划拳的人都没有,更不见有人吃醉。

    那么,现在农村办酒,白酒啤酒很丰富,却很少有人喝,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农村现状和二叙办寿酒吃酒的情况来看,其原因如下:

    是开车的人多怕酒驾被查和发生事故

    现在农村都通了公路,在家的人都有电动车摩托车,而年轻人则有小车。

    如今各地都在重捶酒驾,而农村山高坡陡,弯多路窄,易引起交通事故。

    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管得紧,抓得严,时上在宣传,加上时不时发生的案,让大家受到教育,所以都不敢喝酒。

    这一群人可以说是农村酒席中喝酒的精锐队伍,因骑车开车的人既是劳动主力,又是身体健康的人。只有这些人,才喝得下去酒。

    不过,交通事故频发,村里时不时有人被处罚,还有醉酒被判刑的,大家都怕,所以,凡要开车,都不喝酒。

    是主要人口流留下老弱幼病的人在家喝酒的人少了

    这个原因是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存在的。就是大部份的人员外出打工,迁入城镇落户,或读书工作等,农村余下的大多为老弱病残的人。

    这一层人为了自已的身休,根本不喝什么酒,连饭菜肉都吃不了多少。

    外出打工和其他人员,都是农村的顶瑞人才,主要力量,当然这些人喝酒也是了得的。他们不在场,这酒肯定就无人喝了。因而农村洒席上的酒没有多少人喝了。

    是人们对酒的喜好减弱和一个个酒精中毒的教训喝酒人少了

    早些年,即刚改革开放时,白酒从无到有,从以前的难买到到满足买,大家激起了喝酒的激情。

    凡事都有个过热期。在最旺盛时,家家都离不开酒,每走到一处,凉拌黄爪都可以喝半天。

    这个时期一过,大家开始冷静。对酒的喜好减弱。

    此外,农村有很多人因酒精中毒而过早生病,死亡,这也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

    单我们村里就有四五人饮酒过量致酒精中毒而精神失常,有的死了,有的住进了精神病院。

    对酒的喜好减弱了,加上有部分好酒贪杯之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和住进了精神病院,大家“醒酒看醉人”吸取教训,于是少喝或不喝酒了。

    滥酒丧志

    酒一醉,什么地不干或干不成,每天昏昏沉沉的过,而且一旦深醉一次,人好比生了一场大病,所以,很多人开始戒酒或遇红白喜事,适当喝几口。

    再不会豪饮暴喝。

    这又成没人喝酒的一大原因。

    结束语:农村“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富,却没人喝,为何?

    其原因就有这汇个方面。一是开车人增多,开车不喝酒,酒驾管得严等。二是因打工,入学工作和迁移进城,喝酒的主力大军不在了,喝酒的人少了。三是农村人对酒的喜好减弱。四是饮酒危害太多。有人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死亡或住进了精神病院,而且滥酒丧志,让大家看明白了,从而吸取了教训而减少饮酒。

    常言说,酒少吃是养人的,吃多了就不是人养的。因此,大家少吃酒,为安全,为身体的健康,我认为这是好事,更是觉醒。酒吃人情,肉吃滋味,这才是最高境界。

    (图自网络,侵权删除)

    农村喝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为何?

    我去到一农户家收购玉米,这户人家特别热情,好酒好菜招待我,还请了几个人来作陪。主人提出一壶20斤白酒,3箱啤酒,意思是喝个天昏地暗。然而“怪像”真出现了,也许是他们给出的最好的诠释。

    这户人家的大叔特别豪爽,是以前的老村长,他们村总共20几户人家,大叔干这行当一年工资只有500,胜如白干。但是大叔特别热情,特别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他的人缘挺好。他们这个村子里面风气特别好,特别团结,有肉大家一起吃,有肉大家一起喝,有活大家一起干,除了老公和媳妇不能分享公用,其他的都可以,哈哈。。。

    大叔不干他的工作了,又开始带领村民种植农作物,反正是大叔干啥,大伙跟着干啥,特别有号召力。后来上任的村长根本指使不动大家,处处让大叔帮忙协助工作。

    我去收玉米时,大叔正好拉一车玉米回来,往地上卸,我说:大叔,玉米卖不?

    大叔说:卖呢?这几天正愁的不行,一直没人上门收,要不就是价格给不上去。

    我说:行,晒干的有多少?我都要了。

    大叔说:我自己家有一万来斤,不够的话,邻居家可多了。

    然后和大叔开始商量价格,我给出的价格比别人高,看来大叔挺满意,大叔带我看玉米,已经是中午了,大叔说:姑娘,你吃午饭没?

    我说:没呢!

    大叔说:快,进屋,我们先垫吧一口,等我那口子回来做饭,然后我们好好吃饭。

    去到大叔家里,端出他的手把肉,牛肉干,炒米和奶茶,摆出两瓶马奶酒,拿出一个大碗,倒上两碗酒和我喝,我说:等会装玉米呢,别喝酒吧!别耽误干活!

    大叔说:嗨……别着急,装玉米不是事,邻居多着呢,叫他们帮忙,再说今天装不完玉米,明天再说。

    我和大叔把两瓶马奶酒喝光了,吃了一盆肉,不得不说大叔好酒量。然后去找人装玉米,把邻居找来又坐着撇了半天,完全忘了干活。

    这时大婶回来了,大叔吩咐大婶做饭,晚上有客人。把大叔家的玉米装好天快黑了,大叔对我说:姑娘,进屋,今天不要走了,晚上在我家住下。我那口子做饭,专门招待你,这些邻居作陪,我看姑娘好酒量。

    大婶也说:别走了,住下吧!明天再走,大晚上的,乌漆麻黑的开车危险,这么大车拉这么多东西,我们更不放心。

    大家都到大叔家坐下等着吃饭,大婶做了满满一桌子,特别丰盛,大婶特别讲究礼节,家里有客人,妇女不上桌子,大婶伺候客人,一脸乐呵呵的,同样很热情。

    大叔提出一壶20斤白酒,大叔说:14个人20斤差不多了,不够还有啤酒。

    把我吓一跳,难道一个个的都能喝?大叔给大家倒上一碗,特别大的碗,都端着碗敬我,一碗酒一口闷,太吓人了,个个能吃能喝能说,太热情好客,20斤酒两圈下来没了,大叔开啤酒,我说:别喝了,我是南方人,到你们这边来,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真诚,我很感动,咱们坐下来聊一会。

    聊了一会儿其中一位邻居说:坐着没酒不得劲,把啤酒摆上来,三箱啤酒喝光,看样子有酒的话,大家还能喝,真是酒喝干,菜吃光。我说:我去过好多农村,都不喝酒,桌子上放着酒都没人喝。

    大家都说:那是没遇对人,人对了没有不喝酒的。

    大家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大叔特别有素质,安排我和大婶睡他们家,他带着我的司机去邻居家睡,第二天我给大叔玉米钱的时候,一斤玉米多给了两毛钱。

    就“农村喝酒怪像,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这个问题,喝酒特别讲究氛围,酒逢知己千杯少嘛!如果遇到一桌子人都爱喝酒,大家会有兴趣举杯。酒席要的就是氛围,一桌子人只有某一个人在喝,会觉得很没意思,大家都看着某一个人喝酒,想想都尴尬,还不如不喝,这可能农村酒席喝酒少的原因。

    尤其现在留在农村的,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在城里生活。就以我的经历来说,自己回农村参加酒席纯粹是走过场。一桌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根本没有感情可言,更没什么话题可说,心里只盼望着快点吃一口,逃离现场,一桌子人大眼瞪小眼,这时的酒,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农村酒席上酒水成了摆设,一方面是人们的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健康意识提高,认为酒对身体不好。还有一部分人是开车去参加酒席,喝酒不能开车,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当然白酒不是完全不能喝,每天小酌一二两对身体还是有益的嘛。

    上一页12下一页